【易凯资本】2022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数字与AI健康篇

1.数字化将成为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引领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变化。医疗产业在政策推动、技术迭代、市场演变,疫情常态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技术,全面迈向“数治”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或将要重塑医疗健康产业。过去一年里,数字医疗领域一级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数字医疗领域交易所交表数量呈现爆发态势,IPO发行实现飞跃。


2.监管政策加速医疗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倒逼产业上下游全线降本增效、合法合规。从面向药企的药品数字化全流程追溯,到面向医院的以电子病历三级医院全覆盖为首的医院信息化改革,以及在医保支付日益紧缩背景下鼓励筹措以商业健康险为主的第二支付平台等,药企、医院、保险等主要参与者需迅速做出积极反应适应监管提出的要求。


3.前沿科技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新生动力。(1)AI+药物研发国内正处于验证阶段,已从初创期快速迈入了成长期,未来会逐步向中后期发力;(2)医疗机器人已来到临床验证的关键路口,其中手术和康复机器人最受行业认可,进一步提升装机率和开机率的商业化突破值得期待;(3)扩展现实(XR)方兴未艾,未来会逐渐应用到疾病治疗、临床辅助、康复训练、医学教育培训、医学护理等多个场景,并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和创新诊疗路径;(4)数字孪生苗头初显,在医疗健康领域具备较大商业化潜力的应用方向首先会在数字药试模型、精准医疗、健康监测与管理等药企端和患者端得到转化;(5)数字疗法(DTx)逐步发展成熟,“三有三高”(有明确适应症和原理机制、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明确支付方和高基底患者数、高增长率、高付费意愿)的数字疗法企业(如眼科和精神心理领域等)将持续受到资本的关注,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将使其迅速与其他企业拉开身位优势。


4.医疗健康行业二级市场“破发”、“倒挂”频出,今后市场将会“理性”当先。一是对需求分析的理性思考,即一个赛道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需求是否刚性,以及市场容量和天花板是否够大;二是对商业化的理性思考,即商业模式理论上是否跑得通以及实际上团队是否做得到,利益相关方是否真实愿意付费,以及付费的力度和可持续性;三是对监管的理性思考,即今天的逻辑是否是明天的逻辑,现在的政策是否未来依旧适用,在医保控费、腾笼换鸟的大背景下,能长期走下去的路在何方。


5.2022年资本重点关注和值得期待的赛道:


供给端:AI药物研发、智慧药企、智慧医院、药物数字伴侣


需求端:青少年近视防控、青少年精神心理、老年智慧康复、肺癌和阿尔兹海默病早筛、女性健康、消费+医疗的新领域


支付端:医疗信息化和医保科技类企业、去同质化的创新商保产品

【易凯资本】2022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数字与AI健康篇

2021年中国健康产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这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是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冷静的一年,也是创新热点层出不穷的一年。


在我们去年发布的《2021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中,我们估算中国健康产业在2019-2020年达到了8-9万亿元的规模。随着202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以及后疫情时代政府与民众对健康关注与投入的提升,我们估算2021年中国健康产业初步达到10万亿元左右的规模,其中与药品有关的市场规模约为2.9万亿元,医疗器械和诊断的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元,医疗服务、数字医疗以及泛健康的市场规模约为5.5~6.5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比2020年下降了1.11‰。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7亿人,占人口总数18.9%,比2020年上升0.2%;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4.2%,比2020年上升0.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所以,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依旧是中国健康产业最重要的核心底层驱动力。


如果说2020年我国政府的国家意志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那么在2021年,以“普惠”和“降本增效”为总体目标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步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的数字,我国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6批药品带量采购,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共计节约费用超2,600亿元。


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在资本市场驶下“快车道”,估值体系正在发生变化,投资总体更加趋向理性。根据IT桔子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大健康领域私募股权的融资金额为223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3.62%。2021年融资金额为252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2020年中国大健康领域私募股权融资数目为1538个,同比增长53.65%。2021年融资数目为1831个,同比增长19.05%。由此可见,在一级市场上,中国大健康产业融资的数量和金额增速放缓。


在二级市场上,大健康行业呈现“过山车”式的巨大波动,上、下半年可谓“冰火两重天”。以A股为例,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健康医疗公司IPO的数量为24家,而下半年下降至13家,只有上半年一半水平。港股市场,2021年大健康行业共有34家公司上市,一半的公司于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在港股市场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数字与AI健康行业呈现出一些创新热点,AI+不同场景的应用日益拓宽和加深,继AI+影像之后,AI在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创新药研发等更多领域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中国数字与AI健康行业中的多数企业虽处于中早期阶段,但整体产业在不断成熟,从2020年开始进入上行周期,融资投资热情持续走高,2021年交易数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约65%。


上一篇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典型场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白皮书

2023-11-25
下一篇

【千瓜数据】2022她经济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