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云端融合时代的计算体系创新白皮书

本报告是关于云计算在数字化时代对云端融合的创新需求以及计算体系创新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云计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云计算在云端融合方面的创新需求和计算体系创新。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云计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本报告从无影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无影在云端融合方面的四大主要应用场景以及无影产品特性及优势,最后总结了无影在安全办公、分支机构、教实训人力外包等重点场景的应用实践,并提出了在不回场景化需求的企业进行IT体系升级的方法,价值指引,助力企业在数字时代构建云端融合的新型IT架构。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政策、经济、社会与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持续演进,并迎来新的发展使命和发展阶段。新一代体系化创新的云,对软件架构、智能技术、算力服务、管理模式、安全体系等均带来深刻变革,并通过云端融合,推动了冯·诺依曼架构中计算、存储、交互的再分布,使得VDI、IDV、DaaS以及以无影为代表的新型云端融合架构相继出现井逐步得到规模化应用。


一、数字时代对云端融合的创新需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数字经济推动社会体系化变革并持续影响未来。云网边端的协同发展带来IT底层技术架构的革命性重构,在满足后疫情时代混合办公生产力工具需求的同时,加速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


经济环境: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云端融合。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39.8%,并且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常态化防控中,作为宏观经济的“加速器”、“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技术环境:云网边端协同发展催生数字新物种。作为全球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云计算已成为数字化变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和枢纽。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加入,为云端融合业务场景拓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场景驱动下,云的能力逐步向端侧延伸。推云入端与端融入云,推动计算、存储和应用呈现的分离,并将催生新的计算体系和终端形态。


二、混合办公呼唤新的生产力工具


疫情在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的同时,对企业的办公方式也产生显著影响,混合办公模式常态化趋势逐步显现。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客观上加速了远程办公在海外的推广,为了减少人员集聚,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海外知名企业在2020年期间宣布永久居家办公计划,但逐步改为3天在公司办公2天居家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


混合办公是一种包含物理位置的面对面、远程在线和在不同时区工作的新型工作模式,显著优于集中办公或远程办公模式。Gartner《2021年及以后的远程工作技术》报告调查显示,如果要求员工完全回到办公室(恢复传统办公模式),企业将流失39%的劳动力;如果完全居家办公,员工的疲劳程度将持续加剧(工作休息界限不分明);而如果采取混合办公模式,员工疲劳程度将下降44%,员工稳定性将提升45%,同时工作效率将提升28%。


三、云计算驱动下一代计算体系创新


随着云计算、5G、光纤网络和边缘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和本地计算逐步融合,新的终端形态逐渐产生。但感知到的终端变化,背后实为计算体系在云计算的驱动下产生持续创新和演进。传统终端计算体系以冯·诺依曼架构为基准,而新一代体系化创新的云带来的云网融合、云端一体,以及桌面虚拟化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推动了冯·诺依曼架构中计算、存储、交互的再分布,VDI、IDV、DaaS等新型云端融合架构相继出现并逐步得到规模化应用。


四、"无影"引领云端融合;计算体系创新


云计算已经深刻改变了IT基础设施的形态,计算架构已经从主机时代进入分布式时代,并催生新的云端融合计算体系。阿里云基于过去十余年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等领域积累的核心能力,持续致力于推动计算体系演进和创新,在2018年推出图形工作站后,持续迭代创新,2020年构建基于云端融合新一代计算架构的产品应用体系——无影。


五、云端融合计算体系;四大主要应用场景


以无影为代表的新型云端融合计算体系,凭借其独特的安全、弹性、敏捷等特点,率先解决传统研发设计环节的安全办公、分支机构的统一IT管理、教育实训场景的终端性能提升以及人力外包场景的灵活IT管理四大场景化挑战。

【阿里巴巴】云端融合时代的计算体系创新白皮书

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推动云端融合


1.经济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 安全等多方位格局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力量,并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2021年,我国数 字经济规模达到7.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39.8%,并且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常态化防控中,作


为宏观经济的“加速器”、“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残国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2.技术环境


云网边端协同发展催生数字新物种。作为全球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云计算已成为数 字化变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和枢组。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达3229亿 元,较2020年增长54.4%。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加入,为云端融合业务场景拓 展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6月,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达到 5.63亿户,累计建成开通的5G基站已有185.4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在云网边 体化的趋势下,大量分散的边缘计算节点也被接入云端,实现云端与边缘计算节点间的协同。同 时在场景驱动下,云的能力逐步向端侧延伸。推云入端与端融入云,推动计算、存储和应用呈现 的分离,并将催生新的计算体系和终端形态。云计算推动传统上相对独立的网络资源、边缘计算 资源、端侧等不断趋向融合,计算终端云化进程加快,并将在云端加速融合下催生数字新物种


3.政策环境


深度上云用云夯实云端融合发展基础,保障信息安全对云端融合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指引转向深度上云用云,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云用云对企业及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既为云端融合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也对云端照合下企业的信息化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02


同时,国家针对信息安全和合规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合规经营提出了更加明确和体系化的要求。如何应对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高 区,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企业关注的重点。


在深化上云用云、提高信息安全要求,鼓励信息技术创新等多重政策作用下,计算体系创新 将向云端融合演进,以更加数捷、弹性、安全的方式助力企业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混合办公呼唤新的生产力工具


疫情在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的同时,对企业的办公方式也产生显著影响, 混合办公模式常态化趋势逐步显现。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客观上加速了远程办公在海外的推广,为了减少人员集聚,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海外知名企业在2020年期间宣布永久居家办公计 划,但逐步改为3天在公司办公2天居家办公的混合刃公模式


混合办公是一种包含物理位置的面对面、远程在线和在不同时区工作的新型工作模式。混合 办公下,协作是实时和异步发生的,以适应灵活的工作日程安排和风格。混合办公支持办公室、远 程和移动工作人员的融合,为员工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以最高效的方式在任何地方工作,


混合办公显优于集中办公或远程办公模式。Gartner(2021年及以后的远程工作技术》报告 调查显示,如果要求员工完全回到办公室(恢复传统办公模式),企业将流失39%的劳动力;如果 完全居家办公,员工的疲劳程度将持续加剧(工作休息界限不分明);而如果采取混合办公模式, 员工疲劳程度将下降44%,员工稳定性将提升45%,同时工作效率将提升28。


采用混合办公模式的企业,将会雇佣更高比例的远程工作者,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满足企业弹性用人需求、摆脱区域因素对用人的限制。远程兼职员工和全职员工(远程或实地)的日常办公交流,也构成了混合办公的重要环节,但当前混合办公的落地仍面临绩效管理、生产工具、信息安全、IT运维、员工体验等诸多挑 战。首先,混合办公打破了原有的办公场所边界,分布式的办公点将企业的网络安全置入了整个


互联网;员工的电脑和手机设备,成为企业的风险散口,公司的网络安全不再受到物理保障。其 次,工业设计、游戏制作、动画制作等相关从业人员对终端性能要求较高,移动办公设备难以同 时兼顾性能和便捷性,限制研发人员的混合办公可能性。最后,由于接入公司网络的设备种类繁 多、接入的地点分散、接入方式多样(4G、5G、Wi-Fi),混合办公显著增加企业IT管理复杂性。


因此混合办公的落地,首先对生产工具和IT运维管理体系提出新的需求。此外,在构建混合办公软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安全保障、实现数捷IT运维等之外,企业还需在目标管理、组织文化 等方面进行重构和升级,并持续关注和重视员工使用体验优化,只有企业具备基本的混合办公管理能力,员工拥有良好办公体验,才能确保混合办公优势得到充分释放。


上一篇

【飞书深诺】2023全球饰品行业消费趋势报告

2023-11-16
下一篇

【中国信通院】隐私计算应用研究报告(2023年)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