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理财行业报告:发行增速与产品创新分析

一、理财市场概览:破净、达基率等

1.1破净跟踪:5月末破净率为2.42%

债市震荡市场利率上行引致2022年11月理财产品“破净潮”,近期破净率呈现上升趋势。从破净情况来看,2022年11月受债市下跌影响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率不断上升,到12月达到峰值20.60%,而后逐步平稳回调。据Wind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产品存续数量为1031只,占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数量的2.42%,环比下降0.71%。

2024银行理财行业报告:发行增速与产品创新分析

1.2达基跟踪:5月末封闭式产品达基率为86.58%,开放式产品达基率为71.96%

截至2024年5月底,封闭式理财产品达基率有所上升。截至2024年4月底,理财公司当月到期兑付的封闭式产品数量为2258只,其中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产品数量为1419只,封闭式理财产品达基率为84.21%,环比下行0.27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5月底,理财公司当月到期兑付的封闭式产品数量为2360只,其中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产品数量为1387只,封闭式理财产品达基率为86.58%,环比上行2.38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5月底,开放式理财产品达基率有所下降。

截至2024年4月底,理财公司当月到期兑付的开放式产品数量为3508只,其中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产品数量为2154只,开放式理财产品达基率为73.42%,环比上行7.67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5月底,理财公司当月到期兑付的开放式产品数量为3578只,其中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产品数量为2084只,开放式理财产品达基率为71.96%,环比下行1.46个百分点。


2024银行理财行业报告:发行增速与产品创新分析

理财公司产品层面,截至2024年5月31日,封闭式产品中,兴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公司的达基产品总数居前,分别为51、36只,而宁银理财、渝农商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渤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产品达基率最高,均为100%。开放式产品中,信银理财、工银理财和交银理财的达基产品总数居前,分别为144、135和124只,而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和渤银理财产品达基率最高,均为100%。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重点跟踪

2.1存续结构

2.1.1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减少受到结构性存款压降的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整体规模来看,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5月份突破14万亿元,达到峰值后开始压降。据Wind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规模已下降至5.62万亿,同比下降8.14%。截至2024年5月底,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4月底,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计2.05万只,环比下降1.70%。截至2024年5月底,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计2.02万只,环比下降1.58%。

2024银行理财行业报告:发行增速与产品创新分析

2.1.2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最大按运作类型,截至2024年5月31日,封闭式净值型存续产品数量占比最高,为55.46%。封闭式非净值型779只,占比2.25%;封闭式净值型19207只,占比55.46%;开放式非净值型200只,占比0.58%;开放式净值型14444只,占比41.71%。按风险等级,截至2024年5月31日,R2等级的净值型产品占比最高,为76.53%。存续的净值型产品中,R1共2303只,占比6.82%;R2共25840只,占比76.53%;R3共4371只,占比12.95%;R4共869只,占比2.57%;R5共380只,占比1.13%。

按投资性质,截至2024年5月31日,净值型存续产品中固收类占比最高,为93.59%。存续的净值型产品中,固收类30268只,占比93.59%;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混合类分别为515只、7只、1551只,占比分别为1.59%、0.02%、4.80%。按期限结构,截至2024年5月31日,净值型存续产品中1年以上占比最高,为40.51%。存续的净值型产品中,T+0共5302只,占比15.70%;7天以内、7天-1个月分别均为692只、500只,分别占比2.05%、1.48%;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占比分别为3.09%、12.25%、24.92%、41.51%。


2.2收益:5月最后一日净值负增长产品占比为20.53%

2024年5月披露净值的理财产品共计51513款,其中披露时间为上月最后一日(5月31日)的产品有31,145款。两类样本的净值增长率均大多处于0%-0.5%之间。其中披露上月最后一日净值的产品样本中,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数量为6394只,占比20.53%,净值增长率中位数为0.02%;披露上月净值的产品样本中,净值相对前期下跌的产品数量为4942只,占比9.59%,净值增长率中位数为0.06%。

三、发行市场情况

3.15月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增速放缓

目前全市场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自2018年1月起,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波动下降,2019年调整后发行量回升,近年来受银行高息存款、股债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发行数量下跌。2024年5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约29.94%。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使得各银行积极探索理财转型之路,尤其是结构性存款的压降,使得银行理财规模降速加快。2024年5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939款,同比上升21.24%,增速较4月放缓。

3.2已连续32个月未新发保本固定型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同比上升,保本理财产品已基本清零。受理财产品规模整体压降的影响,自2018年起,非保本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持续下降,2024年5月,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当月发行数量为3939款,同比上升21.39%;保本固定型、保本浮动型产品当月发行数量均为0只。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发行理财产品共1007款,其中保本固定型产品为0款;保本浮动型产品为0款;非保本型产品1007款,市场占比100.00%。

3.35月新发产品中6-12个月占比最大

2024年5月新发产品中6-12个月占比最大,总体来看未来产品期限或将不断拉长。2019年四季度以来,长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量不断波动增长,短期限产品大规模压缩,有利于缓解期限错配。2024年5月,6-12个月期限产品的当月新发数量占比为22.64%,成为占比最大的期限类型。

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24个月以上产品发行量占比上升。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为1007款,1-3个月产品发行量为99款,占比9.83%,较前一周下降;3-6个月产品发行量为190款,占比18.87%,较前一周下降;6-12个月产品发行量为228款,占比22.64%,较前一周下降;12-24个月产品发行量为201款,占比19.96%,较前一周下降;24个月以上产品发行量为179款,占比17.78%,较前一周上升。


3.45月新发产品中债券资产占比高

债券资产仍为近年来的主要投向。2022年银行理财面临破净压力,赎回潮负反馈影响仍存,反映至2023年以来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策略偏保守谨慎。现金及银行存款具备较高的流动性及稳定的收益率,更符合理财短期产品配置需求。近年来理财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比重持续提升,2021年上半年仅为9.67%,到2023年上半年理财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达23.7%,规模提升至6.56万亿元,与2022年末相比增加25.21%。但债券仍为主要投向,占比为47.7%。2024年5月,债券类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003款,占比为19.25%,占比较上月下降,略低于利率类资产。

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共发行股票类产品315款,占比11.66%;债券类产品518款,占比19.18%;利率类产品5433款,占比20.10%;票据类产品45款,占比1.67%;信贷资产类产品69款,占比2.55%;商品类产品200款,占比7.40%;其他类产品1002款,占比37.10%。与前一周相比,债券、利率、票据、汇率、信贷资产占比有所下降。

行数量均呈波动上涨态势;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于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波动下降,2021年7月再创新低,目前有回升的趋势;开放式非净值型产品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24年5月新发0只。2024年5月,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当月新发数量3193款,占比为81.06%,占比较上月下降4.09%。与前一周相比,发行的封闭式净值产品占比下降。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开放式净值型产品237款,占比23.54%,占比较前一周上升;封闭式净值型产品237款,市场占比75.07%,占比较前一周下降;开放式非净值型0款;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14款,市场占比1.39%,占比较前一周上升。

3.65月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发行数量居前

2024年初至2024年5月底,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发行量居前。从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来看,兴银理财位居首位,发行数量为1522款;其次是信银理财,发行数量为1427款,紧接着是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和杭银理财,发行数量分别为958款、922款、822款。

四、到期市场情况

4.1 5月最后一周非保本型到期产品占比上升

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理财产品到期总数为767款,非保本型占99.87%。保本固定型到期产品仍为0款,与前一周持平;保本浮动型到期产品1款,较上一周增加;非保本型到期产品189款,占比99.87%,较上一周减少。

4.25月最后一周12-24个月期限到期产品占比下降

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12-24期限的到期产品占比较前一周下降,1个月以内到期产品为1款,较上一周上升。1-3个月期限到期产品占比为15.49%,较前一周上升。3-6个月期限的到期产品占比为27.99%,较上一周下降。在所有到期产品中,6-12个月的到期产品占比最大,为30.34%。

4.35月最后一周,除利率、汇率和其他类外,各资产类型到期产品占比均下降

2024年5月最后一周(5.27-5.31)到期产品中股票类产品164款,占比8.72%;债券类产品387款,占比20.59%;利率类产品365款,占比19.41%;票据类产品45款,占比2.39%;信贷资产类产品56款,占比2.98%;汇率类产品8款,占比0.43%;商品类产品128款,占比6.81%;其他类产品727款,占比38.67%。与前一周相比,除利率类、汇率类和其他类到期产品外,各基础资产类型到期产品占比均下降。

五、理财收益情况

5.1全市场1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受资管新规影响,自2017年全市场理财产品收益率近年来不断走低;2017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监管趋于严格,资金面趋紧,非标资产受到限制;监管要求叠加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降低,尤其是固收类。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市场1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全市场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周1.98%、1个月2.42%、3个月2.74%、6个月3.03%、1年3.40%。

5.2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1个月理财收益率与上月相比上升

截至2024年5月31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1个月理财收益率分别为2.62%、2.60%、2.73%和2.55%,与上月相比上升。

5.3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6个月理财收益率与上年相比下降

截至2024年5月31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39%、2.87%、3.44%、3.26%,与上年相比下降。

六、理财公司产品情况一览

6.1理财公司产品概述

理财公司维度:截至2024年5月末,TOP10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共29983只,占所有理财公司存续产品的62.71%。其中,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和招银理财排名前三,分别为4694只、4649只和3490只。产品维度:2019年7月初至2024年5月末,TOP10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以12-24个月、24个月以上为主;运作模式上,以封闭式净值型为主;基础资产以债券类为主。

6.25月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环比增加

2024年5月,共31家理财公司新发行了理财产品合计2137只,较上月增加1只。其中,渝农商理财较上月增加27只,中银理财和农银理财新发产品数量较上月增加25只。截至2024年5月末,31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共47810只,信银理财最多,占比9.82%;兴银理财次之,占比9.72%;其次是招银理财、浦银理财,分别占比为7.30%、6.88%。

七、行业及公司动态追踪

7.1行业动态

7.1.1金价波动对相关理财产品影响有限投资者仍须警惕黄金投资潜在风险金价上演“过山车”,受益于配置黄金比例不高、风险对冲等因素,尽管近日金价调整回落,但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净值暂未受到较大冲击。但投资者仍须警惕黄金投资的潜在风险:一是金价短期可能加剧波动,将导致相关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二是黄金相关理财产品多为封闭式,有可能存在流动性限制,影响投资者及时进出市场。暂未受到明显冲击前期金价一路“狂飙”,理财公司纷纷布局黄金资产,发行相关理财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成立了27只挂钩黄金或配置黄金资产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般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合约AU9999.SGE,以封闭运作为主,风险等级主要为R2,通常采用“固收+黄金”策略。得益于金价上涨,一段时间来,“含金”理财产品表现亮眼,部分产品短期内收益超过6%。然而,如今黄金市场正在“降温”。4月中下旬以来,伦敦金(现货黄金)自4月12日的2430.7美元/盎司高位震荡回落,最低一度触及2277.7美元/盎司,其间累计最大跌幅超6%。

国内沪金期货主力合约从588.28元/克高位一度回落至542.2元/克。此外,4月以来,受央行进一步提示市场利率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强势许久的债市近期出现阶段性调整,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金价行情“过山车”叠加债市调整,是否对“含金”理财产品净值造成冲击?黄金市场波动可能引起此类理财产品短期收益波动,持仓黄金资产的比例越高,对收益的影响越大。

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通常采用‘固收+黄金’策略,配置黄金的比例往往在10%以下。并且,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一般会进行风险对冲,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会远小于黄金市场波动水平。市场回调对该理财公司近期发行的黄金理财产品影响有限。


价格回调也表明市场对此类资产的定价回归理性,可以降低投资者买在高位的择时风险。而且,市场调整说明资产价格变动逻辑回归基本面:对黄金而言,目前美联储降息预期仍在,支撑黄金价格中长期上涨;债市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有限,仍有配置价值。另外,部分挂钩黄金的结构化理财产品会锚定一个初始点位,以便观察后续金价是否上涨。仍须警惕投资风险黄金作为特殊商品,价格走势较大宗商品更为复杂,且具备长周期特征。普通投资者应警惕黄金投资的潜在风险。

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可能引发黄金价格短期波动,导致底层资产与黄金相关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可能缺乏关于黄金市场的专业知识和最新信息,仅因近期金价上涨而选择购买相应理财产品。新发的黄金相关理财产品大多为封闭式,难以及时买卖,这些产品可能存在流动性限制,影响投资者及时进出市场,从而造成损失。建议投资者要对投资黄金的风险有所认知,在购买相关投资产品前全面了解研究。(上海证券报)7.1.2 理财资金“存款化”趋势增强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及银行存款的配置升温。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8043款。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居多,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有1244款,环比增加317款。转向收益稳健产品近年来,“破净潮”“赎回潮”对理财市场的冲击影响还在延续,理财资金“存款化”增强。国内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谨慎情绪,理财产品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需求,开始更多地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由于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仍维持低位,理财公司应以低波动稳健产品为重点发力方向。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应对市场冲击能力逐步增强,整体运行也会更加平稳。注重长期资产配置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随着存款利率下调,银行理财产品能够凭借其代替存款的特性增强竞争力。理财产品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基础资产的配置比重及收益。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将带动引导各类无风险金融产品收益同步下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对债券市场利率产生间接影响。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理财资金“存款化”有助于降低产品风险,提高产品持有体验。

中长期来看,“存款化”趋势不利于投资者修复风险偏好和破除“刚兑”思想。过度依赖存款类资产,也无助于投资者提高个人投资理财能力。去年以来,央行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也随之下降。从贷款市场视角看,要警惕贷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倒挂现象。防止个别企业将获得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核心是强化监管。一方面,推出更多的结构性政策工具,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激励并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获得贷款后资金流向监督,确保贷款用于指定用途。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一系列股市利好政策出台,为理财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提供了新契机。

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是大势所趋,银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权益资产配置能力。一是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二是充分把握不同人群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好满足客户差异性、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经济日报)

7.1.3普益标准:一季度超60%理财产品依赖母行代销渠道从普益标准获悉,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理财公司共存续3.58万余款理财产品,其中共有约87%的理财产品参与了代销。具体而言,理财代销呈现出“以母行渠道为主,他行和直销渠道为辅”的格局特点。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仅被母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占比达62.59%,而通过母行和他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占比15.34%。

此外,被他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占比超过37%,其中,22.07%的理财产品仅通过他行代销,占比相对较高。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理财公司被他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以封闭式为主,多为期限为3-6个月理财产品,其优点在于配置期限相对可控,能规避大规模赎回带给机构的流动性压力。(上海证券报)

7.2公司动态

报告显示,近年来,招商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和数据融资三大领域服务小微企业,依托金融科技,逐步打造了特色化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招商银行积极探索“脱核模式”,以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惠式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增强产业韧性,助力产业链服务。依托其特有的供应链金融“全行服务一家”模式,该行已实现全国44家一级分行及各地机构联动,为各行各业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属地化的供应链金融及综合金融服务,五年来为超过10万户链上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投放金额超2万亿元。

在科技金融方面,2023年,招商银行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出专属产品“科创贷”,为借款人提供用于生产经营周转、可循环使用的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截至目前,招商银行已累计服务14万户科技企业,提供科技贷款超过4900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生猪养殖行业报告:成本下降与高周转模式分析

2024-06-06
下一篇

2024非常规天然气行业报告:增长前景与技术突破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