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通信行业报告:AI助力新增长
1通信行业23年及24年Q1行情回顾
1.1通信行业2023年行情概览
2023年通信行业整体行情表现优异,细分板块走势略有分化。中信一级通信行业指数整体涨跌幅达到25.42%,其中子版块电信运营II、通信设备、增值服务II、通讯工程服务涨跌幅分别高达27.00%、25.56%、12.57%、34.59%。其中,板块上涨主要集中于上半年,受到ChatGPT所引起的AI热潮影响,光模块、交换机等设备提供商以及三大运营商引领板块持续上涨;我们认为,下半年主要受到宏观环境影响涨幅有所回落。
1.2通信行业24年1-4月概览
2024年1-4月通信行业整体行情小幅上涨,通信设备板块较为领先。中信一级通信行业指数整体涨跌幅达到6.49%,其中子版块电信运营II、通信设备、增值服务II、通讯工程服务涨跌幅分别为5.41%、10.09%、-21.22%、-6.26%。预计未来随着AI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细分行业将走出分化行情,通信设备板块有望领涨,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赛道龙头公司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2产业公司23A&24Q1业绩概况
回顾通信行业23年24Q1业绩公告,公司业绩呈现明显分化走势: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兴通讯等大型设备商增收盈利能力稳健;算力板块业绩放量集中于光通信领域,光模块企业进入业绩兑现期,24年Q1实现同比大幅增长;线缆企业普遍存在低增速、负增速现象。
3各细分赛道23A&24Q1业绩拆解
3.1算力板块:成长确定性增强,行业开启业绩兑现
计算量及数据量进入到指数型规模化发展阶段。计算量层面,Open AI 于2018年发布的《AI and Compute》显示,2012年后计算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原有的宏观发展趋势:1959-2012年间,计算量的倍增时间约为2年;而这一趋势从2012年开始变为3~4个月。数据量层面,根据IDC预测,中国、全球数据量规模预计从2022年约23.88ZB、103.66ZB上升至2027年76.6ZB、284.3ZB,其中中国CARG达26.3%。
展望未来,推理侧计算量高增或成为算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以Sora为例,根据Factorial Funds的《Under The Hood: How OpenAI's Sora Model Works》一文,sora训练算力需求的估计值为1.1×1025𝐹𝐿𝑂𝑃𝑆至2.7×1025𝐹𝐿𝑂𝑃𝑆之间,而推理侧超过训练侧算力的视频生成时间节点在1530-3810万分钟之间,作为对比,仅目前Youtube全天的上传视频时长就达到4300万分钟。我们认为随着AI模型的快速迭代,大模型的推理侧算力增长将持续加大,模型的商用化、通用化将从供需关系方面直接催化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点公司盈利状况及点评1)中贝通信业绩数据亮眼,增收增利能力增强。公司23年年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达28.62亿元、1.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7%、32.21%,主要得益于在智慧城市与国际业务方面实现较大程度增长。公司出海业务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4.29%,同比增长24.11%。24年Q1,公司继续保持高增长,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5%、103.25%。产业链合作日益紧密,智算中心投入扩大。23年公司加强了与浪潮、新华三、华为等供应链合作,优选武当云谷、青海三江源和三陕东岳庙等绿色低碳机房部署算力集群,并投资收购安徽容博达云计算有限公司自建合肥智算中心。2023年10月,“中贝武当智算集群”一期在武当云谷正式上线运行。2023 年12 月,“中贝三江源智算集群”一期在青海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成功上线。2)菲菱科思业绩短期承压,汽车电子实现量产出货。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5亿元,同比下降11.80%;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6.34%。分产品来看,交换机类产品营收占比80.9%,实现收入16.79亿元,同比下降19.91%,主要系受大客户项目合作模式的调整以及市场下行因素影响;公司路由器及无线类产品实现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2.06%,对客户相应产品份额有所增加;通信设备组件类产品及其他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0.24%,主要系汽车通信电子产品领域,如汽车车联网T-BOX、汽车智能控制显示屏及网关有所突破,开始量产出货。
2024Q1单季度实现营收4.07亿元,同比下降19.45%;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38.12%。产品持续突破,公司有望承接交换机增量需求。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23年公司2.0T/8.0T 数据中心交换机形成量产交付,12.8T等其他数据中心交换机也在稳步小批量验证中。多速率交换机方面,公司在配套WIFI 7 AP 产品有相应的2.5G 接入交换机量产交付。23年公司研发投入1.40亿元,同比增加33.24 %,扩展了基于国产CPU 的COME 模块、满足工业控制和边缘计算场景需求的新一代TSN 工业交换、多速率交换机及万兆上行交换机等。
3.2光通信板块:IDC集群化+大客户绑定助力业绩突破
光通信前景受到部分质疑。英伟达在GTC 2024上发布GB200超级芯片,单GB200 NVL72机架可包含72颗GPU,提供720PFLOPs训练性能以及1440PFLOPs推理性能。英伟达GB200 NVL72互联模式通过NV Switch实现,其中GPU与NVSwitch采用铜互联形式(高速背板连接器),其内部使用的电缆长度累计接近2英里,共有5000条独立铜缆,因此一度引发市场对“光退铜进”的担忧。IDC集群化成为打破质疑的一大佐证。Marvell指出,AI集群预计将带来更多的光互连需求:ChatGPT 3.0基于1000XPU集群上建设,对应2000个光学互连(需求比为1:2);GPT4.0则给予2.5万XPU集群,对应7.5万个光学互连(需求比为1:3)。随着AI模型趋于复杂化,10万级XPU集群预计将需要50万只光学互联(需求比提升至1:5)。
此外,单个交换器件的速率也在持续提升,AI交换器件速率也由400G向着1.6T、3.2T等更快速的方向发展,或将带来更高的价值量。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扩容,间接助力光模块发展。2016年-2022年各大云厂商资本开支规模迅速扩大,从295.43亿美元扩张至1448.78亿美元,6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30.34%。1)中际旭创高速光模块开启放量,业绩表现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18亿元,同比增长11.16%;实现归母净利润21.74亿元,同比增长77.58%。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63.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09亿元,同比增长303.84%。高速光模块贡献主要业绩,新业务完成拓展。23年公司高速光模块业务收入达97.99亿元,同比增长9.56%,而中低速光通信模块同比增长率为-18.21%,产品间收入分化扩大。同时,境外、境内业务收入同步走高,营收规模同比增长8.31%、30.04%。新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智驰网联收购君歌电子,实现汽车光电子领域新业务拓展,营收占比达到3.12%。
24年Q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800G和400G光模块销售量增长为主要赋能动因。展望未来,公司1.6T光模块有望于2025年实现相关产品的量产交付,同时基于5nm DSP 和先进硅光子技术的第二代800G 光模块已于OFC2023大会展出,我们认为硅光+1.6T构筑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2)新易盛光模块业务蓬勃发展,海外工厂落地加速。23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达30.98亿元、6.88亿元,同比变动-6.43%、+23.82%;24年Q1营收、归母净利润涨幅分别达85.41%、200.96%。公司业务呈现出高度依赖光模块与海外销售渠道的属性,2023年点对点光模块营收占比达97.87%,国外收入占比达83.75%。
工厂建设方面,23年泰国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运营,泰国工厂也二期正在加速推进建设,预计24年内建成投产。研发投入逐渐夯实,多项目研究进展加快。23年公司研发投入与总收入的占比达到4.32%,在高速率光模块、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LPO 光模块等新产品研发项目取得多项进展,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3)天孚通信天孚通信亦实现业绩的稳定放量。公司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62.04%;实现归母净利润7.30亿元,同比增长81.14%。
其一季度数据表现更为优异,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54.95%、202.68%。业绩高增速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所带动的高速光器件产品需求增长。业绩结构来看,公司外销业务份额扩大,23年内销、外销同比增速分别为-31.82%、131.25%,亚洲及北美客户需求持续强劲为推动海外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23年运往亚洲、北美客户光器件出货量分别达2753万只、3421万只。
费用角度来讲,23年公司加大了研发项目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6.74%;24年Q1三费费用均显著增加,主要由于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及薪酬增加所致。利润水平未受到费用提升的影响,23年及24年Q1净利润率同比显著增加。
3.3物联网:产业间协同发展加速,B端业务持续发力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突破,低功耗广域网商用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包括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不断注入物联网,物联网行业的内生成长动力正在不断增强。物联网正在加快与整个通信行业协同发展的进程:诸如感知通信一体化的数据传输,5G+AIOT实现众多场景规模落地,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高精度应用泛在化和规模化,智能中心加快部署和建设,算网一体化走深走实等。随着新发展趋势的到来,物联网有望迎来增长,实现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终端连接数高速增长,物联网产业增量从C端向B端迁移。
根据GSMA的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将达到250亿个,其中工业物联网将达到140亿,大幅超越消费物联网的终端连接数。重点公司盈利状况及点评1)广和通广和通业绩再获关注,增收增利能力稳健。公司23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6亿元、5.64亿元,同比增长36.65%、54.47%,主要得益于境外及华东地区业务量的平稳增长,增长率分别达32.74%、81.77%;24年Q1公司业绩增量继续显著,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端同比增长17.11%、33.78%。产品认证取得较大进展,标志着公司产品正在逐步迈向世界。5G R16 模组FM160-NA 通过三大主流北美运营商认证,5G 模块FM160-EAU 已率先取得澳洲主流运营商Telstra 认证,5G 模组FG360-NA 再次率先取得又一北美主流运营商认证,5G 模组FG650-EAU 率先完成CE 认证并获得证书。
Redcap商用化进程加速,5G模组合作密集。公司率先推出Redcap 模组;其5G 模组FM650 助力阿里云打造无影魔方Pro,模组FG190W 助力客户5G 毫米波ODU 率先送样;公司携手有人物联网完成5G SUL 辅助上行功能验证,携手中科慧拓推出多款5G 智慧矿山车载终端等,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率先推出旗舰级AI 高算力智能座舱平台,并和芯片商在平台性价比挖掘和软件功能创新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定义智能网联SOC 应用的新高度。
3.4运营商板块:业绩稳健成长,聚焦新兴产业赛道
三大运营商整体业绩平稳,分红率稳步提升。23年整体业绩稳步增长,相较于半年报业绩增速有所回落。移动、电信、联通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093.09、5078.43、3725.9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7.69%、6.92%、4.97%;归母净利润为1317.66、304.46、81.7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5.03%、10.34%、11.96%。24Q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7.07、1344.95、994.9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5.17%、3.65%、2.34%;归母净利润为296.09、85.97、24.4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5.49%、7.68%、7.98%。营收端,移动全年表现好于2023H1,主要原因系DICT 等政企业务、“移动高清”等家庭增值业务、“咪咕视频”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2023年电信营收增速(6.92%<7.68%)、联通营收增速(4.97%<8.83%)相较于半年报有所下降,电信主要由于下半年移动通信服务收入有所放缓,联通下半年通信产品销售业务受到一定影响。利润端,移动全年增速(5.03%)显著低于半年报利润增速(8.39%),主要由于下半年研发费用支出大幅增加;电信、联通全年归母净利润同2023H1变动不大,主要由于营业成本增速放缓导致,其中联通下半年折旧及摊销增速放缓,全年折旧及摊销799.57亿元,同比下降2.89%。
移动销售费用率显著较低,三大运营商研发投入增加趋势明显。2023年移动、电信、联通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20%、11.05%、9.62%;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55%、7.03%、6.44%。避免在方案集成的过程中被“管道化”,三大运营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移动、电信、联通2018年研发费用率为0.52%、0.74%、0.30%,2023年 已 提 升 至2.84%、2.57%、2.17%,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8.70%、23.59%、18.48%。
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分红派现力度持续加码。2023年移动、电信、联通分红率分别提升至71%、70.1%、50.5%,股息分别同比增长9.5%、19.0%、21.1%。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将继续提升分红派息力度。移动、电信表示,从2024年起三年内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5%以上;中国联通表示,2024年分红派息比率计划不低于2023年水平。
缩减开支趋势明显,新兴业务投资加大。2023年移动、电信、联通资本开支分别为1803、988、738.7亿元,同比变化-2.65%、+6.81%、-0.44%。目前5G建设适度超前部署已基本完成,三大运营商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预计平稳下降,2024年移动、电信、联通计划实现资本开支分别为1730、960、65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05%、2.83%、12.01%。
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平稳,重视智能算力。全光网建设快速推进。2023年,全国共新建光缆线路长度473.8万公里,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0.94亿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30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79.2万个。5G基站投资有所放缓,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4G基站629.5万个,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23年移动新增65.5万站(2022年新增55.5万站),电信、联通新增22万站(低于22年联通31万站、21年电信65万个)。智能算力增长迅速,23年移动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1EFLOPS,同比增加206%;电信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1.0EFLOPS,同比增加279.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