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母绝缘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1.云母制品市场领导者之一

1.1深耕行业二十年

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耐高温绝缘云母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云母制品市场领导者之一。浙江荣泰主要产品包括云母硬质材料、柔质材料、发热组件、热管理云母安全组件以及各类云母衍生产品。公司所制云母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船舶、特种电线电缆、智能家用电器以及其他相关工业领域,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电绝缘、热绝缘等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2003年,起初以家电绝缘产品为主;2013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防火隔热绝缘件;2016年通过了IAFT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开始为各大车企定制新能源汽车热失控管理解决方案;随后乘新能源东风扩建产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于2023年8月IPO主板上市。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合理。浙江荣泰实际控制人为葛泰荣先生,持股比例超过30%。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可有效保障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此外公司机构股东包括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锂电池行业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为该合伙企业出资人之一。

1.2产品领先,业绩增长较快

1.2.1技术领先,产品可靠公司自创建以来逐步参与云母材料制品的全球化竞争,积极拓展云母耐高温绝缘材料产品使用边界,在三维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的材料配方、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形成了技术研发、模具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在新能源车领域实现应用。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创新,针对云母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公司研制了全新的原料配方,独创了上胶压制一体化成型工艺,实现了云母制品的三维立体造型制备,突破了现有云母制品形状限制,从二维结构扩展到三维结构。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维持防护组件主体部分耐火绝缘性能的同时,改变了原有二维防护组件需要使用有机材料对各组成部分进行拼接的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整体的机械强度、耐候性能以及防火绝缘性能,拓展了云母制品的应用领域。


公司通过上述方面的研发创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用热失控防护绝缘件机械强度、耐候性能好,并突破了云母绝缘制品形状的局限,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公司三维云母异形件制品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热失控防护组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33项发明专利、9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主持或参与起草修订多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已设立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并先后承担了多项省级、市级重点研究项目和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


公司产品部分性能指标远超现行团体标准。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用于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材料的国家标准,为了促进相关材料行业的发展,浙江省率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用硬质金云母板》团体标准(T/ZZB 1722-2020)并于2020年10月30日起实施。荣泰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均远超现行团体标准,存在较高的安全冗余。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新能源汽车、小家电、电缆。公司根据各类新能源汽车系统布局及相关热失控、绝缘防护的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和生产车型配套热失控防护绝缘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整车的热失控防护系统。使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2024云母绝缘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小家电阻燃绝缘件,主要用于加热类小家电产品的阻燃绝缘防护,在微波炉、电吹风、取暖器、多士炉、智能马桶等产品中有广泛应用。电缆阻燃绝缘带主要用于防火电缆和特种电缆的阻燃绝缘防护。使用电缆阻燃绝缘带的防火电缆和特种电缆广泛应用于远洋船舶、商用建筑及各大工业领域的防火阻燃系统。使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1.2.2业绩持续增长浙江荣泰产品主要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小家电阻燃绝缘件、电缆阻燃绝缘带、云母纸等。其中,高利润率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2023年,分别贡献50%、70%和72%的营业收入,其主要客户为特斯拉、沃尔沃、宁德时代等业内知名厂商。小家电阻燃绝缘件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2021年至2023年,分别贡献23%、17%和14%的营业收入。在利润端,截止2023年末,新能源业务贡献了88%的毛利。2021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6.67亿元、8亿元,CAGR为15.29%,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34亿元、1.72亿元,CAGR为18.26%。


近年来公司利润率持续攀升,毛利率由2020年的31.91%提升至2023的37.07%;净利率由2020年的8.93%提升至2023年的21.47%。主要因新能源业务出货量逐渐提升所致。

2.行业前景广阔

浙江荣泰立足云母品制造,深挖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公司主营产品热失控防护绝缘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认为:云母路线在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领域技术层面确定性高,市场前景广阔。

2.1云母品总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世界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180.00亿元,2017-2022年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3.20%,预计2023-2027年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8.00%,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8.10亿元。云母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耐火绝缘材料、珠光材料和其他,2022年各细分市场规模分别为145.43亿元、15.26亿元和19.28亿元,其中耐火绝缘材料市场占80.81%,预计到2027年耐火绝缘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5.64亿元。近年来我国云母市场稳步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我国云母市场规模达38.76亿元,预计2025年云母市场规模将提升至112.24亿元。按下游应用范畴分类,2020年耐火材料和绝缘材料合计占比达80.92%,系国内云母市场的主要应用范畴,2016年至2020年耐火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54%和34.77%。

2024云母绝缘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17.30亿元,2017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云母材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40%,预测2023年到2027年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60%,预计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云母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04.40亿元。


云母制品在电池储能领域主要用于储能电池的阻燃绝缘防护。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新能源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存在不稳定、不均衡的特点,从而催生了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快速增长的需求,储能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GGII的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76GWh,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家用储能市场方面,GGII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00GWh,较2021年增长约14.6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全球储能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1.30亿元,预测2023年到2027年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64.40%,预计2027年全球储能云母材料市场将达到19.20亿元。云母制品在小家电领域主要应用于微波炉、电吹风、取暖器、多士炉、智能马桶等产品阻燃绝缘防护。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小家电保有量在每户10种以下,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每户30种的保有量水平,说明我国小家电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有望为小家电市场需求增长奠定物质基础。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家电技术的普遍应用,小家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电器产品应用场景在家居生活领域不断扩宽延伸,附带加热功能的小家电品类也在不断增多,与小家电加热功能适配性优秀的云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全球家用电器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5.83亿元,2017到2022年全球家电云母材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50%,预测2023年到2027年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0%,预计2027年全球家电云母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1.72亿元。云母制品在电线电缆领域主要用于防火电缆和特种电缆的阻燃绝缘防护。


电线电缆行业是现代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营收规模为1.08万亿,同比增长5%。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将增长到1.8万亿元左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全球电缆行业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15.80亿元,2017年到2022年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5.40%,预测2023年到2027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0%,预计2027年全球电缆行业云母市场将达到27.40亿元。云母制品在其他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云母制品作为保温、耐火材料及绝缘材料在高温冶炼、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被广泛使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2022年全球高温冶炼行业和电力云母材料市场规模分别为53.12亿元和28.39亿元,预测2023年到2027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00%和10.30%,预计2027年全球高温冶炼和电力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68.89亿元和48.04亿元。

2.2下游新能源车市场空间广阔,云母绝缘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新能源车用云母隔热绝缘件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公司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云母品制造行业门类繁多、空间广阔,公司产品所属的耐火绝缘材料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5.64亿元。具体至车用产品而言,无模组技术推广,云母路线具备比较优势,有望在与替代品类的竞争中实现胜出;三元电池路线份额拐点来临,云母隔热产品出货量有望随之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逐步提升,云母隔热产品有望被更多下沉车型采用。


2.2.1无模组技术推广,云母路线有望实现份额扩张云母制品的出货主要集中在耐火绝缘材料领域,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隔热部件即为此类。车用隔热领域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如阻燃泡棉、气凝胶毡、陶瓷化硅等,云母材料具备较高的综合优势在电池盖板位置得到了广泛应用,无模组技术推广有望实现云母路线的份额扩张。目前,在热失控防护绝缘领域下游厂商多采用多种材料结合的综合方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耐高温绝缘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的大范围应用。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商会根据不同电芯材料、电池集成方式采用多种材料配合,建立系统性的热失控防护方案,主要用于热失控防护的材料有气凝胶毡、阻燃泡棉、云母材料、陶瓷化硅橡胶等,各材料性能比较如下:

2024云母绝缘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首先,云母热失控防护绝缘件是电池盖板部位主流采用的安全件。云母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于电芯与电池盖间进行热失控防护。云母材料一般加工为云母板使用,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绝缘性能,在500°C-1000°C的使用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云母板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硬度,耐酸碱、耐老化,可加工成各种形状,在高温下不产生有毒气体。云母材料应用于电池热失控防护领域具有较长的历史,方案成熟,已被行业内较多企业使用。目前主要用于模组与模组间、模组与电池盖间,在无模组技术条件下,云母材料应用于电芯与电池盖间进行热失控防护。其次,能量密度提升趋势之下,无模组技术推广,热失控现象难免,热失控防护绝缘件或将得到持续应用。在电池系统集成层面,为提升整体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集成方式从传统的电芯、模组、电池包的集成方式(CTM)向无模组化趋势演变。2019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的无模组技术(CTP);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基于CTP技术原理的“刀片电池”;2022年,比亚迪和特斯拉推出了电池与汽车车身或底盘直接集成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CTC)。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从标准化模组技术CTM加速向CTP技术过渡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无模组化技术的推广,电池包内空间利用率大幅上升,可以有效的提升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但无模组技术也导致电池包中电芯排布更为密集,电芯与电池箱体的金属结构件接触得更紧密,会出现热失控兼电芯放电导致短路的热电耦合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技术角度而言,无模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将得到持续应用。第三,竞品陶瓷化硅橡胶的成本较高。在应用部位而言,陶瓷化硅橡胶与云母材料有一定竞争关系,但因优势不明显且造价稍高,目前应用较少。陶瓷化硅橡胶为近年来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耐高温绝缘材料,使用部位基本与云母材料类同,陶瓷化硅橡胶与云母材料有一定竞争关系,但目前应用较少。


目前,云母材料在市场应用中处于主流地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GGII的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上盖板阻燃防火材料使用面积中云母材料占比达到了83%,陶瓷化硅橡胶及复合材料占比为8%,其他材料占比为9%。云母材料已在各类车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单位成本较低,性能和价格较为均衡,使用场景和方案都较为成熟。陶瓷化硅橡胶由于材质柔软,需要和其他补强材料复合后使用,并且难以根据电池和车身部件结构进行仿形,提高了与其他材料匹配使用的难度及在电池组装阶段的安装难度;此外现阶段综合成本较高,增加了汽车厂商的设计和使用成本,目前尚未有规模化应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内仅有少数龙头企业具有较大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行业内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将能持续降低成本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实际应用方面,根据目前荣泰已取得定点的项目来看,特斯拉仍采用云母材料进行热失控防护。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云母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的技术路线将长期稳定,并且有望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日渐壮大,而浙江荣泰将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2.2.2三元路线扩张为云母绝缘产品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该行业发展态势较好,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具体而言,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元路线新能源汽车中。相较于磷酸铁锂路线,三元产品能量密度更高,发热量也相对提升,因此具备应用隔热绝缘材料的必要性。我们认为:三元电池出货量提升、份额扩张,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2023年汽车总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公布了2023年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相关行业协会认为,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量预计2024年可以达到310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也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的规模,增长在20%左右,即实现37%左右的渗透率。


汽车市场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了充足市场空间。因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发热量稍高,因此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采用三元路线动力电池的车型中。我们认为三元电池的份额有望迎来在2024年迎来拐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原材料价格下跌,(LFP与NCM)终端产品价差缩小,三元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二是产品端出现边际变化,三元车型销量开始提升。LFP与NCM路线单车成本差价已降至万元以下。公开信息显示: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350吨左右。每吨磷酸铁锂大约需要0.25吨碳酸锂。1GWh电池需要三元锂正极材料1650吨左右。每吨三元锂大约需要0.38吨碳酸锂;碳酸锂价格较大程度的影响正极材料价格。根据我们的测算,在碳酸锂60万元/吨的情况下,二者单车价差为15000元左右;在碳酸锂10万元/吨的情况下,二者单车价差为7000元左右;二者价差收窄的情况之下,LFP的价格优势正在减小。关于其中关键变量:碳酸锂价格,我们认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低位震荡,即两种路线价差收窄的状况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计算机行业景气赛道投资分析

2024-06-09
下一篇

2024金融科技:AI赋能金融业的新时代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