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新疆数字乡村发展研究报告(2023)
重点任务实施率分析:各县域均已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且实施的重点任务数量不少于4项;97.65%的县域至少在5项重点任务中进行探索实践;8项重点任务全部实施的县域达到11.76%。
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整体看,新疆数字乡村发展指数31.85。分维度看,数字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最高,发展指数53.14,其下依次为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数字乡村惠民服务、数字乡村发展环境、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分别为42.44、41.37、23.00、10.63。从区域看,30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超过全疆整体水平,其中昌吉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和田市、伊宁市排名前五位,走在数字乡村发展的前列。
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95.29%的县域有5G试点。47.06%的县域实现“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同比增长10.47%。43.53%的县域对农村水网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同比增长5.73%。45.88%的县域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了智慧化升级,同比增长0.76%。
智慧农业创新发展:11.76%的县域建设农业农村数据中心,同比增长3.11%。4.71%的县域建有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库。12.94%的县域建立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同比增长0.74%。10.59%的县域利用卫星及民商遥感卫星等资源形成常规监测与快速响应的农业遥感观测能力,同比增长3.27%。49.41%的县域建设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同比增长0.63%。11.76%的县域建有智慧农场。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49.41%的县域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同比增长0.63%。29.41%县域的返乡下乡人员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同比增长8.68%。农村网络零售额258.56亿元,占新疆网络零售总额的50.36%,同比增长7.10%。
数字治理能力提升:69.41%的县域使用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74.12%的县域对村级事务有网络监督、反映渠道,同比增长0.95%。60.00%的县域建有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APP或小程序,为农民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线上服务,同比增长8.78%。新疆89.41%的县域建有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统筹协调气象、水旱、地震、地质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60.00%的县域农村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覆盖全部行政村,同比增长13.66%。
《报告》由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数字经济研究院、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西帕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产学研模式共同编制完成。相比2022年,《报告》构建了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新疆各县市区(下简称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
编制组从《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的8项重点任务实施率、发展指数、场景等多个方面分析,反映新疆数字乡村发展。从实施率看,各县域均已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且实施的重点任务数量不少于4项;97.65%的县域至少在5项重点任务中进行探索实践;8项重点任务全部实施的县域达到11.76%。
从发展指数看,数字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最高,发展指数53.14,其下依次为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数字乡村惠民服务、数字乡村发展环境、乡村经济数字化。30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超过全疆整体水平,其中昌吉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和田市、伊宁市排名前五。
图片
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阔村四季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正通过直播间推介博湖辣椒。龚玲摄
《报告》显示,在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方面,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95.29%的县域有5G试点,43.53%的县域对农村水网进行了智能化升级,45.88%的县域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了智慧化升级。
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方面,11.76%的县域建设农业农村数据中心,12.94%的县域建立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49.41%的县域建设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11.76%的县域建有智慧农场。
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面,《报告》指出,49.41%的县域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农村网络零售额258.56亿元,占新疆网络零售总额的50.36%。
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明显提升,69.41%的县域使用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89.41%的县域建有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统筹协调气象、水旱、地震、地质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方面,96.47%的县域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100%的县域建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报告》主要撰稿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兵表示,新疆数字乡村发展中还存在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备、投入资金不足、用户数字素养低、产业支撑不足、在当地有落地服务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少等问题。
为此,《报告》提出,发挥政策、资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自治区层面构建数字化底座,加快数字乡村发展;探索先进运营机制,降低县域数字乡村建设难度;培训、评价相结合,保障数字乡村建设效果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