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业品价格复苏逻辑分析:经济因素与市场信号

1、热点思考:工业品涨价的“复苏”逻辑

4月以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不同商品涨价背后的经济逻辑如何,传递了哪些“复苏”信号?本文梳理,供参考。


1.1、一问: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势?


近期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金属、能化指数均有明显增长。2024年2月以来,南华工业品指数同比连续提升,5月1涨幅扩大至19.7%;期间,PPI同比降幅相应呈现收窄,4月同比录得-2.5%、较2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拆分结构看,南华工业品指数由金属与能化两类构成,二者占比分别为49%、51%。自2月起金属与能化指数均有一定上涨,5月同比进一步走阔,分别录得17.9%、19.7%;金属、石化加工等行业营收增速亦有所改善,指向近期工业品价格回升存在需求端支撑。


金属指数中,铜、铝价格抬升提振有色指数,铁矿石价格反弹带动黑色指数攀升。5月,南华有色金属指数涨幅扩大至15.3%;其中铜、铝等基本金属同比分别有27.7%、19.8%的增长,且其占比分别高达34.4%、19.4%,是有色指数上升的主要贡献项;锡价虽以31%的同比涨幅领涨有色链条,但权重较小、整体贡献有限。5月,南华黑色指数同比升至17%,其中铁矿石指数权重高达40%,同时4月以来价格明显反弹,是黑色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原因。锰硅指数同比虽有27.3%的较大增长,但其占比仅有3.9%、拉动作用相对较弱。


能化商品中,苯乙烯价格涨幅居前、持续性最强;前期调整较多的纯碱、玻璃价格,4月以来出现反弹。原油指数在能化指数中权重最高、达25%,4月以来价格有所回调。原油下游的能化产品中,苯乙烯价格自2023年12月起进入上行通道、持续性最强,今年5月20日南华苯乙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此外,近期南华能化指数抬升还与纯碱、玻璃价格修复有关;今年一季度纯碱、玻璃价格明显回调,4月以来价格连续反弹。

1.2、二问:哪些经济因素支撑价格上涨?


中美库存“共振”与国内电力投资强劲增长,内、外需共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支撑。当前美国“补库”已开启,金属制品是中美库存“共振”的代表性行业之一;3月,我国对美出口的金属制品同比较去年低点提升25个百分点至-2.3%,其中铜、铝制品出口同比分别较去年低点提升63.1、37.4个百分点至18.8%、7.3%。国内方面,电力投资高增、同比较去年末增加9.4个百分点至3月的36.7%,拉动有色金属、电线电缆等投入品需求;5月以来,南华铜、电线电缆指数同比分别较去年末提升22.5、2.5个百分点。


国内设备更新以及船舶出口增长对钢铁需求有所提振,带动黑色链条价格上涨。新一轮设备更新加快落地,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主要“生产方;与此同时,全球船舶更新需求叠加中国造船比较优势,对我国船舶的出口及生产形成明显带动。上述行业的生产环节对钢铁需求较高,冷轧板卷、中厚板等钢压延产品为主要中间投入品。3月以来,冷轧板卷、中厚板产量增长维持韧性,5月二者同比分别为2.8%、5.4%,拉动铁矿石指数显著增加;相比之下,螺纹钢产量同比降幅持续扩大、5月录得-11%,进一步说明近期铁矿石价格上涨更多受到设备更新落地、船舶出口的带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下,我国家电出口持续好转,对苯乙烯需求随之增加。家电制造是苯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轮苯乙烯涨价或主要受到家电出口增长带动。2023年以来,我国家电出口额同比持续攀升,2024年4月升至12.6%。拆分国别看,近年来我国对俄罗斯、沙特、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家电出口份额提升、2023年同比分别增加1.1、0.4、0.3、0.1个百分点。同时,今年1-4月我国对相应地区的机电设备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沙特、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机电出口同比分别为20.2%、13.8%、10.6%,超过3.4%的整体机电出口增速。


供给扰动叠加全球半导体销售回暖,锡、锰硅价格明显上涨。锡、锰硅是生产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的进口依赖度较大,近期来自供需两端的共同因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供给端,澳洲格鲁特岛码头损坏,全球供给约15%的锰矿发运受阻、供给收紧;另外占据我国海外供应量近七成比重的缅甸锡矿主产区停产,锡矿供应出现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供给端扰动。需求侧看,全球消费电子景气有明显改善,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行业或进入上行周期,2024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回升至15.2%;与此同时,国内集成电路产量扩张,4月同比增长33.8%,对锡、锰硅等原材料价格也存在支撑。

2024工业品价格复苏逻辑分析:经济因素与市场信号

1.3、三问:涨价背后的“复苏”信号?


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背景下,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5月以来CCFI指数等高频数据涨幅扩大。美国金融条件放松背景下,销售库存比、PPI同比等领先指标触底回升,部分行业补库已然开启。美国补库需求回升,一方面对我国出口形成直接带动;另一方面提振了新兴市场制造业生产,对我国资源品等出口形成间接支持。5月以来映射外需的高频数据呈现积极变化,CCFI综合指数抬升、同比涨幅扩大至29.5%,港口货物吞吐量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详情参见《出口“强势”还将延续》)。


国内“设备更新”、房地产相关政策初见成效,对经济的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年初以来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速大幅抬升,传统行业作为本轮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其投资需求扩张更加显著;4月采矿业投资增速扩张至21.3%,较去年末大幅提升19.2个百分点。此外,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智能、数字化转型”相关设备产量明显增长,指向设备更新需求已有所释放。前期地产融资“白名单”等支持政策也有一定见效,4月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较上月回升3.2、0.3个百分点至-24.6%、-10.8%。随着稳地产政策“三箭齐发”、财政发债节奏逐步提升,内需修复斜率或持续向上。


此外,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背景下,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转型显著带动了电力投资需求;一季度光伏发电并网量同比增长36%,电热燃投资增速由去年末的23%进一步升至今年4月的26.2%。往后看,电力投资仍有增长空间,一方面,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车桩比2.4:1,距离“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1:1”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算力需求提升、高端制造业等“新动能”发展壮大,对于电力功耗、电网负荷等也有更高要求。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势?近期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金属、能化指数均有明显增长。金属指数中,铜、铝价格抬升提振有色指数,铁矿石价格反弹带动黑色指数攀升。能化商品中,苯乙烯价格涨幅居前、持续性最强;前期调整较多的纯碱、玻璃价格,4月以来出现反弹。

(2)哪些经济因素支撑价格上涨?中美库存“共振”与国内电力投资增长,内、外需共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支撑。国内设备更新及船舶出口增长提振钢铁需求,带动黑色链条价格上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下,我国家电出口持续好转,对苯乙烯需求随之增加。供给扰动叠加全球半导体销售回暖,锡、锰硅价格明显上涨。

(3)涨价背后的“复苏”信号?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背景下,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5月以来CCFI指数等高频数据涨幅扩大。国内“设备更新”、房地产相关政策初见成效,对经济的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此外,伴随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增长空间。



2、生产高频跟踪: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建筑业开工有所修复

上游生产方面,高炉开工率持平上周,表观消费延续回升。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钢厂盈利保持稳定、持平上周;高炉开工也与上周相当,同比减少0.9个百分点。周表观消费延续回升,环比增加3.3%,同比降幅减少4.1个百分点至3.6%,其中螺纹钢周表观消费较上周大幅增加,环比回升10.9%;冷轧板卷、中厚板周表观消费则有回落,环比分别减少3.4%、3%。库存方面,社会库存延续去库、环比减少4%。

2024工业品价格复苏逻辑分析:经济因素与市场信号

中游生产中,化工链开工率明显下滑、汽车链开工有所回升。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纯碱开工有所回落,环比减少1.3%,低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纺织链中PTA供给延续回落,开工率环比减少3.3%、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下游涤纶长丝开工率也有明显下滑、环比减少2.3%,但仍超过去年同期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汽车链开工率有不同程度回升,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环比分别增加0.3%、13.7%。


铝行业开工率维持韧性,铜杆开工率低位回升。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铝行业开工率持平上周,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铜杆开工率低位回升,环比增加16.6%、低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库存方面,电解铝现货库存延续去库,环比减少5.9%,但去库速度不及去年同期,整体高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社铜库存延续抬升、较前周增加3.8%,高于去年同期72.1个百分点。


建筑业方面,水泥产需有所回升,价格显著上涨。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全国粉磨开工率边际回升2.4%,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水泥需求也有提升,出货率环比增加1.5%,同比降幅减少0.8个百分点至5.9%。由于近期水泥整体需求偏弱,行业内加大错峰生产力度,水泥供应整体吃紧,本周水泥库存持续去化、库容比较前周减少0.5%、低于去年同期5.7个百分点;价格随之上涨,全国水泥均价环比增加3.5%。


玻璃产需高于去年同期,沥青开工率低位回落。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玻璃产量有较大下滑,环比减少1.2%,但高于去年同期4.1个百分点;周表观消费环比增加3.7%,好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5.3个百分点。供减需增下,玻璃库存有所回落,较前周减少4%;玻璃价格持平上周,位于27.3%的历史分位数。此外,沥青开工延续回落,环比减少1.4%,较去年同期减少13.4%,处于历史同期低位。

3、需求高频跟踪:地产成交季节性回涨,CCFI指数涨幅扩大

新房成交季节性回涨,二手房成交与去年相近。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季节性回升、较前周增加115.6%,同比回落26.7%。分城市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较前周均有明显回升,环比分别增加90%、136.5%、115.4%,同比分别减少22%、33.1%、14%。5月中上旬,全国商品房成交同比回落40%、降幅较上月小幅增加3.3个百分点;各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分别回落30%、48.4%、28.4%;一线、二线城市降幅分别增加0.9、6个百分点,三线城市降幅减少5.8个百分点。此外,上周全国代表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季节性回升、环比增加92.9%,较去年同期增加0.5%。


06日至05月12日),五一假期后,市场产需提升,整车货运流量环比上涨14.8%;多数省市货运量较上周有所回升,其中上海、湖南、江苏等省市涨幅最大,环比分别增加31.1%、24.4%、23.3%。与此同时,铁路、公路货运量均有上涨,环比分别增加0.5%、29%,同比分别增加2.3%、27.7%。快递业务量也有显著回升,揽收量、投递量分别环比增加14.8%、6.2%,同比分别增加30.9%、21.3%。


市内出行活跃度有所增加,地铁客流量、拥堵延时指数均有上涨。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全国样本城市地铁日均客流量有所回升、较上周增加1.6%;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地铁客流涨幅较为明显,分别较上周增加16.7%、15.6%、12.5%。全国拥堵延时指数大幅回升、环比增加8.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长春等城市的市内拥堵指数涨幅较大,分别较前周增加17.8%、16.3%、13.5%。


出口方面,集装箱运价继续上涨,干散货指数则有回落。本周(05月12日至05月18日),出口集装箱市场中,外需景气延续、带动CCFI综合指数涨幅扩大,环比增加6%、高于去年同期37.2个百分点。其中远洋航线涨幅较大,美西、欧洲、地中海航线分别较前周增加9.1%、5.9%、3.3%,高于去年同期35.1、57.2、45.3个百分点。此外,本周BDI周内运价则有所回落,环比减少7.6%,同比提升36.1%。

2024工业品价格复苏逻辑分析:经济因素与市场信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宏观经济报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及其影响分析

2024-05-31
下一篇

2024制冷剂行业报告:配额变革与市场新趋势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