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23年中国的照料劳动-发展现状价值估算及疫情影响

作为经济和社会的支柱,照料劳动至关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在世界范围内,妇女和女童承担着大部分的无偿照料劳动:全球来看,妇女从事着76.2%的无偿照料劳动,是男性的3.2倍;在中国,妇女花在无偿照料劳动上的时间大约是男性的2.5倍。妇女和女童肩负的繁重而不平等的照料责任,是造成经济及社会各方面性别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有酬照料劳动,作为转化无偿照料劳动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也通常被低估。例如,由家政工承担的有酬照料劳动往往是非正规的,缺乏法律保护,这影响了家政工的福祉及高性价比的家政服务的供给。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这样的紧急事件加剧了现有的不平等。许多因素增加了无偿照料劳动量,例如学校停课、老年人和病人护理需求的增加等。随着妇女在家中满足更大的照料需求,其工作也不成比例地受到降薪和裁员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危及我们在女性劳动力参与方面取得的本就很脆弱的成果。同时,家政工也受到严重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由于封控和社会保障的缺乏,全球近四分之三的家政工人(超过5500万人)面临着失去工作和收入的重大风险,中国的家政工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


照料劳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从需求端看,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之独生子女等政策的调整,对照料服务需求的增加。从供给端看,中国家庭规模变小,抚养比上升(即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家庭对其成员的照料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新兴的有酬照料劳动行业依然脆弱。家庭内部(往往是妇女)承担的繁重的无偿照料负担就反映了这种照料劳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新冠疫情突显了有酬照料劳动和无偿照料劳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对妇女就业的影响。


照料劳动对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照料的供给,或更具体地说,家庭承担的无偿照料劳动,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和政策问题。从需求端看,人口变化,包括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增加了对照护人员的需求。老年人口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加。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约为2.2亿;到2025年,这一年龄段的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到2053年将攀升至约4.82亿人的峰值(翟振武等,2017)。


照料劳动分为有酬照料劳动和无偿照料劳动。实际上,大多数从事照料劳动的人都是女性,而此类工作的价值被低估,甚至常常不被视为工作。因此,认可和重视无偿照料劳动并改善照料劳动提供者的工作条件将有助于改善照料劳动提供者的状况,尤其是通常承担更多此类劳动的妇女的状况。更好的条件和报酬可以反过来提高所提供的照料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需要照料需求。增加可负担的高质量有酬照料劳动的供应应该会减轻无偿照料者的负担,让有照料负担的个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寻求自己的职业或个人发展。然而,如果任由市场提供照料服务,照料服务价格的增加将减少收入有限人群获得优质照料服务的机会,因此政府需要将此视为一个政策问题。此外,照料劳动的性别分工是衡量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提供照料的大多是女性,因此认可照料劳动的价值并为照料劳动提供报酬是促进性别平等的一个关键因素。

【联合国】2023年中国的照料劳动-发展现状价值估算及疫情影响
上一篇

【和君咨询】2023年武汉汽车产业升级白皮书

2023-11-21
下一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3中国消费品最佳创新实践案例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