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1.行情:正股拖累明显,转债信用冲击延续

6月3-7日,正股大幅下跌,拖累转债回调。截至2024年6月7日,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价为397.06,较5月31日环比下跌1.04%,而万得全A同期下跌2.09%,转债跌幅较窄。从周内表现来看,权益市场在周一下跌0.53%后,于周二反弹0.50%;随后,正股开始大幅回调,周三和周四分别下跌1.03%和1.18%,周五则小幅反弹0.13%。转债波动更为温和,指数在周一下跌0.85%后窄幅震荡。从全年维度看,中证转债指数开年以来上涨1.60%,万得全A同期下跌5.07%,转债仍然存在一定超额收益。、


分行业来看,涨幅相对靠前的行业中,转债与正股行情显著错位,且跌幅较深行业的风格特征不算明显。6月3-7日,受市场下跌影响,大部分行业有所回调。仅美妆护理行业在正股大幅回调的情况下逆势上涨1.82%,系成分数量较少所致,且涨幅主要由科思转债贡献;纺服和非银同样未明显受到正股下跌影响,价格变化不大;而公用事业和交运的表现则相反,其正股大幅上涨,但转债却有所回调。社服、计算机和建筑装饰跌幅居前,系正股拖累影响。

2024年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6月3-7日,受信用风险冲击,低平价转债估值有所回落。截至6月7日,80元平价对应的估值中枢为44.63%,相较5月31日环比下降0.49个百分点;100元平价对应的估值中枢为25.40%,环比上升0.71个百分点;130元平价对应的估值中枢环比拉伸1.82个百分点,至7.66%。此外,本次测算结果剔除了纯债溢价率小于-5%的样本,这主要考虑到2024年5月以来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加重,部分弱资质&低平价的个券估值出现异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拟合效果。


从分位数来看,各价位转债估值分位数仍处于相对温和的区间。以反比例模型估算结果为例,从2017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来看,80元-130元平价价位对应的转债估值分位数均位于70%-80%区间内,而2020年以来80-130元平价价位对应的转债估值分位数则均位于50%-60%附近。

2.值得关注的变化:理性看待信用风险扩散

尽管转债近期整体保持着相较正股的韧性,但在信用风险蔓延之际,仍有大面积个券遭遇冲击。5月下旬以来,转债指数整体有所回调,但相比于权益市场依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韧性。不过,在信用风险蔓延之时,转债市场内部依然遭遇了面积较大的冲击。例如,5月23日转债单日下跌比例超过90%,6月3日也接近85%,单日下跌转债只数超过450只。


信用风险扩散主要影响两类个券,一类是面临实质偿还压力的弱资质个券,另一类则是偏低价品种。第一类较为直观,市场清楚某些个券价格大幅回落的触发因素,且这些标的本身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即使出现风险事件,也在市场预期之内,同样也在承受范围之内。此外,这些标的暴跌与市场大面积回调的日期并非完全同步,甚至出现了一定领先性。


近期市场重点关注转债信用风险的扩散主要是因为第二类特征,即低价品种估值/价格出现了系统性回调。截至6月7日,110元以内的低价转债只数占比超过30%,无论是参考年初回调阶段,还是前期估值修复阶段,均可以发现,低价转债纯债溢价率在正股表现相近&低价品种体量接近的环境下,遭遇了新一轮历史级别的回调。


那么近期信用风险为何继续扩散?可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问询函层及其答复公告出现的密度较大。本轮转债问询函自4月下旬以来持续出现,与之对应的上市公司回复公告的时段也相应延长,时刻拨动着投资者的“神经”。此外,近期出现风险事件的个券,不仅仅是低评级的小盘品种,部分规模较大但资质偏弱的标的同样面临较大偿还压力,进而引发全市场广泛关注。


其二,转债评级下调风险尚未完全落地。每年6月是转债年度跟踪评级的最后披露期,投资者不免担心持仓个券评级是否会被下调。在谨慎预期下,资质稍弱的标的可能面临比较大的出库压力,进而造成恐慌性信用风险扩散。这意味着,站在当前时点,尽管风险事件最集中出现的阶段基本过去,但不能简单认为信用风险完全结束。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往后债券跟踪评级的最后披露期有所变化,截止时点由当年6月推迟至7月。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业务实施细则(试行)》(2016年施行),跟踪评级需在年报发布之后的2个月内发布(而年报的截止时点是4月底),这也是为何转债评级下调多出现在6月。而根据《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规范》(2023年10月施行),跟踪信用评级的2个月底线要求,被放宽至3个月,这意味着往后的跟踪信用评级高峰期可能出现在7月(当然,出于过往习惯,不排除评级公司仍然选择在6月底之前完成大多数报告的可能)

2024年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其三,权益市场行情也是信用风险是否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信用风险事件很多时候仅定价相关个券本身,而大规模信用风险扩散其实多出现于权益市场行情走弱阶段。2023年5月初,在蓝盾转债、搜特转债实质退市压力出现的背景下,转债市场定价的焦点主要在风险个券本身。直至5月12日,在万得全A当周两个交易日出现超1%的回调之际,偏债型品种估值开始显著压缩。2024年,这样的特征再度显现。4月中上旬,权益市场走弱,转债市场提前对即将到来的年报季信用风险事件进行了定价。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正股明显回暖,转债市场对信用风险事件容忍度较高。进入5月下旬,正股行情趋弱,叠加风险事件持续出现,转债市场再度对信用风险进行了严格定价。此外,在这种环境下,负债端机构基于避险预期,可能会导致低价风格品种波动进一步加大。


考虑到债市资产荒格局下,转债品种依然占据一定收益优势,如果信用风险冲击逐步放缓,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向?首先,我们需要规避显性风险依然存在的标的,尤其是正股退市压力陡增的个券。因为,我们很难从案头研究清楚民企全部的潜在风险,只要市场行情走弱,相关标的便会承受较大出库压力。比如某个券在4月上旬信用风险提前定价区间回调明显,这意味着投资者清楚该个券偿债压力的确较大,但其价格在5月上旬随着行情回暖,甚至超过回调前水平,这种修复其实是“伪修复”,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回调压力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其次,尽量挑选本身无明显信用瑕疵&价格回调主要出自于产品赎回等机构行为导致的标的,如部分大盘底仓个券,基本不存在实质信用风险,但近期又出现了价格波动,这其实提供了错误定价机会,可以适当参与。


最后,高YTM依然具备配置价值,但需要衡量清楚产品的风险偏好与高YTM转债的风险收益比是否匹配。毕竟高YTM转债资质偏弱,投资思路更像高收益债。


综上,无论是从基于国九条引申出来的政策倾向,以及监管层对于退市风险的看待,还是上市公司本身具备偿债的动力或规避ST的能力,我们均无需对转债信用风险扩散过度恐慌。在规避个券显性风险之后,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价格受到无端波及的标的进行配置。

3.策略:关注大盘替代、高YTM以及出口链品种

除信用风险冲击之外,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同样值得重点关注。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放缓,分母端修复并非一帆风顺。周五晚间公布的美国5月非农数据再超预期,新增非农就业27.2万人,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中值18万人。数据公布后,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降至约50%(CME FedWatch数据)。我们在《非农再度“火热”,通胀降温并非坦途》中指出,非农强劲没有完全证伪美国经济通胀降温的叙事,不过这个降温的过程可能非常缓慢,相应导致降息偏慢。这意味着全球宽松的过程仍然充满颠簸,分母端的修复预期在持续波动。


国内方面,出口数据强劲,或支撑相关品种行情修复。5月出口数据同比维持正增,美元计价出口金额为3024亿美元,同比+7.6%,市场预期为+6.4%。尽管出口链行情在5月以来开始走弱,这一方面源于前期上涨之后的估值消化,另一方面出于对三季度出口回落的担忧,但5月强劲的出口数据有望缓解其负面情绪,出口链相关品种仍然值得持续关注。


综上,考虑到正股存在较强不确定性&纯债环境支撑延续,诸如银行、交运等底仓型品种或将具有较强配置价值,且底仓范畴可能会向具备类似特征的大盘个券延伸。除此之外,建议重点关注出口链、顺周期和低空经济等题材。高YTM策略则更适合拥有大体量产品的机构,充分分散配置后,单个个券的风险事件影响相对有限,更容易博取整体收益。


据此,我们综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行业配置逻辑,列示了6月值得重点关注的十大标的。


具体细分领域方面,其一,大盘替代品种存在刚需,回撤风险小的个券需求会越来越高,相关标的包括兴业转债、韵达转债、长汽转债、上银转债等。


其二,二季度出口链修复确定性较高,相关标的包括松霖转债、耐普转债、运机转债、弘亚转债、麒麟转债等。


其三,顺周期板块,经济基本面仍在修复,且稳增长政策支持力度不弱,鸿路转债、金宏转债、长海转债等标的具有一定交易价值。


其四,低空经济的题材交易机会值得关注,相关标的包括华设转债、广泰转债、广联转债、国力转债等。


其五,高YTM机会存在争议,但理性分析下我们倾向于认为是错误定价机会,负债端相对稳定的投资者建议果断增配,具体标的可参考上文表4。

2024年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4.附录

4.1.转债价格结构&供需从价格结构来看,全市场转债价格中位数下降至114.04元,110-120元仍然是转债市场分布最多的价位。截至2024年6月7日,全市场转债价格中位数为114.04元,加权平均值为113.97元,算术平均值为118.98元,分别环比下跌1.69%、1.08%和2.43%。110-120元转债占比为33.65%,在转债市场中分布最多。


供给方面,从新券发行节奏来看,2024年6月3-7日无新券发行。截至6月7日,转债市场2024年累计发行规模81.10亿元,在近年来处于显著较低水平。


待发新券方面,6月3-7日,汇成股份(11.49亿元)和聚合顺(3.38亿元)新获批文。

行情:正股拖累明显,转债信用冲击延续6月3-7日,正股大幅下跌,拖累转债回调。分行业来看,涨幅相对靠前的行业中,转债与正股行情显著错位,且跌幅较深行业的风格特征不算明显,美妆护理成为唯一上涨行业。转债估值方面,受信用风险冲击影响,偏债型品种估值继续压缩。转债百元溢价率为24.40%,处于2020年以来56.70%分位数的位置。



值得关注的变化:理性看待信用扰动近期信用扰动为何继续扩散?可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问询函层及其答复公告出现的密度较大。其二,转债评级下调风险尚未完全落地。每年6月是转债年度跟踪评级的最后披露期,投资者不免担心持仓个券评级是否会被下调。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往后债券跟踪评级的最后披露期有所变化,截止时点由当年6月推迟至7月。


其三,权益市场行情也是信用风险是否扩散的重要情绪推动因素。信用风险事件大多仅定价相关个券本身,但大规模信用风险扩散往往出现在市场情绪趋弱的阶段。考虑到债市资产荒格局下,转债品种依然占据一定收益优势,如果信用风险冲击逐步放缓,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向?首先,我们需要坚决规避显性风险依然存在的标的,尤其是正股退市压力陡增的个券。其次,尽量挑选本身无明显信用瑕疵&价格回调主要出自于产品赎回等机构行为导致的标的。最后,高YTM依然具备配置价值,但需要衡量清楚产品的风险偏好与高YTM转债的风险收益比是否匹配。


策略:关注大盘底仓品种及高YTM、出口链品种无论是从基于国九条引申出来的政策倾向,以及监管层对于退市风险的看待,还是上市公司本身具备偿债的动力或规避ST的能力,我们均无需对转债信用风险扩散过度恐慌。在规避个券显性风险之后,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价格受到无端波及的标的进行配置。►、


个券配置其一,大盘替代方向重点标的包括兴业转债、韵达转债、长汽转债等;其二,出口链值得关注的标的有松霖转债、耐普转债、运机转债、弘亚转债、麒麟转债等;其三,顺周期板块标的包括鸿路转债、金宏转债、长海转债等;其四,低空经济的题材交易机会值得关注,相关标的包括华设转债、广泰转债、广联转债、国力转债等。其五,高YTM转债包括联泰转债、道氏转02、锂科转债等。此外,我们基于上述方向,综合筛选出6月十大标的。

需求方面,从流动性来看,资金面边际宽松。6月3-7日,DR001由1.81%下降至1.73%,全周均值较前一周下降11bp。DR007由1.87%下降至1.77%,全周均值均较前一周下降11bp,与R007利差由0bp走扩至6bp。


6月3-7日,转债市场成交继续放量,换手率较前一周升高,在最后两日有所回落。从成交规模来看,全市场转债日均成交额由前一周的864.86亿元上升至989.68亿元。从换手率(成交量/债券余额)来看,周内全市场转债日均换手率为9.10%,环比上升2.11个百分点,非炒作券(定义参考下图注释)日均换手率为4.60%,环比上升1.32个百分点。


固收+基金发行方面,6月3-7日发行热度延续,共3只二级债基(23.00亿元)发行。


4.2.正股风格&估值从ERP(股权风险溢价,1/指数PE-10Y国债利率)来看,以万得全A为口径计算的ERP,由5月31日的3.61%上升至3.71%,超过1倍标准差上沿3.64%,正股性价比维持明显高位(分位点越高,性价比越高)。


6月3-7日,权益市场大盘表现强于小盘,价值表现强于成长。其中大盘价值股表现明显领先。价值型品种,大盘价值品种上涨0.32%,中、小盘品种下跌0.61%和1.33%。成长型品种,大、中、小盘成长品种分别下跌0.71%、0.92%和1.79%。


我们以存量转债作为样本,剔除金融品种后,统计了2017年以来的正股估值(PE_TTM)。从结果来看,截至2024年6月7日,当前存量转债正股估值均值为30.47,处于2017以来、2020以来、2023以来9.00%、4.40%和11.90%分位数。同时,我们统计了部分关注度较高的Wind行业指数估值,半导体估值明显上升,处于2022年以来98.40%分位数的位置;光伏、新能源汽车、老基建和大消费估值均有所回落。其中光伏估值降幅相对较大,为0.96%,处于2022年以来40.70%分位数的位置;新能源汽车降幅次之,为0.38%,处于2022年以来42.40%分位数的位置;老基建和大消费估值下降不明显,分别回落0.04%和0.09%,处于2022年以来58.10%和0.80%分位数的位置。


4.3.产业观察地产方面,6月3-9日,商品房成交面积边际回落。生产方面,水泥价格继续上升,但仍处于2019年以来极低水平;石油沥青开工率有所下降,延续4月以来的震荡趋势。此外,猪肉批发价持续上升,黄金价格有所回落。

5.风险提示

若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偏股型转债估值可能受到大幅影响。若转债市场规则出现超预期调整,转债市场整体规模或者活跃度可能受到影响。若海外通胀长时间难以缓解,美联储可能加速紧缩,抑制全球市场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建筑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报告

2024-06-10
下一篇

2024年美妆行业原料创新趋势分析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