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能家居行业报告:存量房时代的需求与机遇

1.政策护航下智能家居行业有望快速成长

1.1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

“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从多方面明确了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的政策部署,有望带来行业增量。《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四条政策举措:1)加大惠民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对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给予补贴;2)提升便民服务水平;3)培育家居新增长点,推动智能家居在智慧厨房、健康卫浴、家庭安防、养老监护等更多生活场景落地;4)优化家居市场环境,加快完善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制定推行家装合同示范文本。智能家居产品契合存量房改造场景,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有望加速家居产品更换需求,为智能家居带来行业增量。


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智能家居企业有望把握政策红利。近期,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4月27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综合采用消费券、贷款贴息、平台和家装企业让利等形式推进家装以旧换新。4月29日,武汉市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发放公告,总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补贴品类包括智能马桶盖、智能晾衣机、智能床垫、智能窗帘等产品。5月8日,安徽也宣布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各地财政对个人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消费券(消费补贴)补贴标准最高可达销售价格10%。5月10日,吉林省商务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家居消费增长。智能家居企业有望在各地落实“以旧换新”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快速响应抢抓政策红利。

1.2智能家居行业或将迈入成长快车道

智能家居行业有望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宏观层面:1)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消费分化明显,居民对二次装修的硬装在功能性和舒适性上要求更高;2)老龄化和空巢化明显,智能家居需求持续扩容;3)政策端保驾护航,《行动方案》从多个方面明确了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的政策部署。

2024智能家居行业报告:存量房时代的需求与机遇

微观层面:1)国内智能家居渗透率较低,对比海外市场成长空间较大;2)智能家居能够有效提升居家安全性、便利性,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3)国内智能家居生产商在海外代工领域已经占据了较高的份额,在产品质量上不逊于海外知名品牌,在价格端更具有性价比优势。高增速低渗透,智能家居增量空间广阔。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家居便利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0/2021/2022年行业规模增速分别为13%/12%/10%,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据Statista,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达16.63%(不包括智能电视品类和酒店/办公楼等渠道),对比发达国家如英、美、韩等国40%+的渗透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能睡眠、健康卫浴、智能晾晒、家庭安防等应用场景值得关注。“以旧换新”政策提出,推动智能家居在智慧厨房、健康卫浴、家庭安防、养老监护等更多生活场景落地,明确了智能家居的主要应用场景。智能家居也能更好地满足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需求,预计部分智能家居产品将逐步成为家居以旧换新的优先选择。软体家居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床和功能沙发产业起步更早,市场教育和消费习惯的培养仍在进行中,发展空间广阔;而智能晾晒、家庭安防等领域,随着产品升级提升综合性能,以及均价的下降,市场快速扩容。行业升级时期,海外代工龙头&国内品牌龙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麒盛科技、敏华控股等公司已经在相关智能家居单品的海外代工领域占据了较高的份额,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均有优势;瑞尔特、好太太等公司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实现多元化渠道发展,行业快速扩容时最先受益。为了研究相关公司和业务的发展前景,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各智能家居单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潜在空间进行测算。关于智能家居产业链概况的梳理,以及对智能坐便器的行业空间测算,我们已在之前的专题《轻工制造:探求存量房改造背景下智能坐便器需求空间》中进行了讨论。本篇报告将继续探讨其他智能家居单品——智能床、功能沙发、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门锁的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需求空间。

2.存量房改造背景下智能家居单品空间测算

2.1智能床:海外市场先行,国内尚处萌芽

2017-2021年智能床行业CAGR达13.5%。智能床可分为智能底床、智能床垫、一体式智能床三大类。从2017年到2021年,智能床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到了2021年,中国的智能床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4亿元。但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来看,中国智能床的渗透率仅为0.2%,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智能床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市场教育和消费习惯的培养仍在进行中。与美国等已经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的智能床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2024智能家居行业报告:存量房时代的需求与机遇

智能床生产商主要包括传统软体家具制造商和专注于智能床的专业品牌。智能床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由提供智能睡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电机和电控设备制造商、微控制单元(MCU)芯片生产商以及床垫材料等原材料和零件的供应商组成。中游则包括传统软体家具制造商和专注于智能床的专业品牌。下游除C端零售渠道外,还涵盖了月子中心、养老院等面向企业的B端客户。


相较于中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能床市场起步更早。目前,中国的一些主要智能床制造商有较高比重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以麒盛科技为例,2023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高达89.32%。根据ISPA出具的《2022 Bedding Market Quarterly》,2022年美国地区进口智能电动床207.83万张,麒盛科技出口美国的智能电动床销量为105.17万张,占美国智能电动床进口量的50.60%。


展望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趋势下,智能床市场有望快速扩容。1)老龄化趋势下,智能床需求增长。智能床最初主要用于护理功能,使用群体主要为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相比2017年的10.9%提升了4.5个百分点。2)另一方面,随着对健康睡眠的关注日益增加,智能床逐渐受到青年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京东健康&京东居家数据支持的《“数”眠新时代:2022中国睡眠健康洞察报告》,对于智能床等助眠市场产品,人们的认知和购买有明显提高。其中,青年人对助眠产品需求旺盛,各类助眠品购买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均高于整体人群。中年人对智能硬件设备有一定认知度,是智能床购买主力。


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根据Statista的预测,到2026年中国智能床市场规模将扩大至39.9亿元。


我们对未来新房、二手房交易情况和存量房更新需求进行如下的相关假设和测算:假设期房销售到竣工交付周期为2年,基于Wind和贝壳研究院数据,假设住宅销售平均面积为100平方米,二手房销售平均面积为88平方米,新房可装修套数根据当年新建现房住宅销售面积和2年前期房住宅销售面积测算,二手房成交套数根据贝壳研究院公布数据进行外推;国内床垫更新周期基本保持在10年左右,因此存量房需改善房屋选择十年前和二十年前对应新房数据测算。最终结论预计2024E新房、二手房交付和存量房更新合计可房屋装修套数达3336万套,2030年合计可装修房屋可达4012万套。预计2024年智能床渗透率可达到1.7%,消费量达167万台/年。


我们假设在新房、存量房和二手房可装修房屋里,未来智能床的配套率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新装修房屋智能床配套率可达7%,测算得2024年智能床房屋装修的消费增量空间可达167万台/年,智能床渗透率达1.7%;2030E可达261万台/年,智能床渗透率达3.7%。

2024智能家居行业报告:存量房时代的需求与机遇

2.2功能沙发:风靡欧美市场,国内方兴未艾

美国市场功能沙发渗透率近50%,中国不足10%。中国的功能沙发产业相较于欧美等成熟市场发展较晚。目前在中国,功能沙发仍然被视为一种高端的家居消费品。然而,在过去五年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舒适度更高的功能沙发。这一趋势推动了中国功能沙发行业的快速增长。从2018年到2022年,根据销售额计算,中国功能沙发行业的市场规模从75.9亿元增加到了107.8亿元,cagr-4为7.3%。


品牌格局:目前功能沙发领域有三家公司市占率较高——敏华控股、匠心家居和顾家家居,三者各具竞争优势。敏华控股功能沙发销量领先,国内市占率行业第一。根据敏华控股23-24财年中期业绩发布会PPT披露,以销量计算,2022年敏华控股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作为中国大陆功能沙发生产领域的领头羊,敏华控股在美国功能沙发生产商中的排名也稳居第三位。公司已连续三年登顶欧睿口径的全球销量榜。


匠心家居聚焦中高端产品出口,海外自主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匠心家居的出口业务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2024Q1公司产品89.36%销往美国,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新高,分别同比增长30.66%和57.97%。此外,公司逐步发力建设海外消费者品牌,通过“店中店”形式加速渠道拓展。截至24Q1末,高端自主品牌MotoLiving在美国市场已收到来自45个客户的订单,金额合计上千万美元,预计在2024年将为公司营收增长贡献增量。


顾家家居深耕一体化整家战略,产品和品牌矩阵丰富。公司旗下拥有主品牌“顾家家居”(包含九大系列矩阵:“顾家经典”“顾家悦尚”“顾家功能”“顾家乐活”“顾家木艺”“顾家生活单椅”“顾家整家定制”“顾家星选”“顾家C店”)、轻时尚子品牌“天禧派”、高端子品牌“居礼”、德国高端品牌“ROLF BENZ”,并与美国高端功能沙发品牌“LAZBOY”、意大利高端家居品牌“NATUZZI”战略合作。顾家家居通过其“一体两翼、双核发展”的新战略,强化了其在软体家具和全屋定制领域的领先地位,确立了其在一体化整家解决方案中的品牌优势。


功能沙发用户画像:25-45岁青壮年,80-130平米户型住户为功能沙发消费主力军。功能沙发的购买者年龄段分布较为集中,其中25至45岁的消费者构成了购买的主体,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家庭住房面积方面,购买功能沙发的主力军是居住在80至130平方米住房的消费者,这一群体的比例达到了83%。


地产存量时代,渗透率提升和以旧换新为功能沙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1)消费者对沙发舒适度要求提升加速行业渗透。从产品角度,功能沙发在椅背倾角、柔软度等核心设计指标更符合人体工学,可以减少背部和肩部的肌肉负荷,减缓臀部腿部压力。从消费者教育角度,当前功能沙发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伴随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消费者认知度正在“种草”下逐年提升,未来行业加速渗透可期。2)家居品类中,沙发以旧换新的需求相对较高。沙发使用频繁,磨损较快,再加上沙发一般整体更换较多,因而更新周期短于其他品类。根据今日家居的调查数据,沙发在众多品类中换新需求排名第二,消费者有以旧换新需求的比例达到55%,仅次于卫浴产品的60%。功能沙发等软体智能家居产品随着自身消费属性的凸显有望驱动行业内生增长,从而部分抵消地产周期下行的影响。


预计2024年功能沙发渗透率可达到2.5%,消费量达188万台/年。国内沙发的更新周期为8-10年,平均估计为9年,因而功能沙发的存量房更新需求高于智能床。据测算,2024E新房、二手房交付和存量房更新合计可房屋装修套数达3528万套,2030年合计可装修房屋可达4306万套。我们假设在新房、存量房和二手房可装修房屋里,未来功能沙发的配套率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新装修房屋功能沙发配套率可达7%,测算得2024年功能沙发房屋装修的消费增量空间可达188万台/年,功能沙发渗透率达2.5%;2030E可达281万台/年,功能沙发渗透率达4.5%。

2.3智能晾衣架:功能、性价比催生需求提升

2017-2021年智能晾衣架行业CAGR达14.0%。智能晾衣架以其便捷性、多功能性以及智能互联的突出优势,逐步提升市场认知度,日益成为消费者改善家庭晾晒空间的首选。头豹研究院2021年数据显示,手摇式晾衣架在安装类晾衣架中的销量份额已降至35%以下,而户外推拉式晾衣架的年出货量更是同比减少了50%。这两种传统晾衣架因用户体验不佳和建筑规范限制等因素,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与此同时,2022年智能晾衣架渗透率仅为6.9%,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多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均价降低扩大市场份额。从产品本身来看,智能晾衣架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如集成了烘干、风干、消毒等多种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效家务处理的需求。其中,智能晾衣架的电动升降、自动伸缩功能已成为智能晾衣架产品的核心功能,销量占比高达99.2%。与此同时,智能晾衣架的平均价格逐年下降,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类产品,从而推动了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智能晾衣架的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应用场景是新房装修。根据天猫平台的消费者年龄分布,25-29岁和30-34岁的消费者是智能晾衣架的主要消费群体,占比分别为20.2%与21.8%。与此同时,18-24岁的消费者占比达17.5%,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从应用场景来看,2021年有68%的消费者购买智能晾衣架的应用场景为新房装修,仅有20%的消费者购买智能晾衣架给旧房换新。


好太太等头部品牌优势明显,认知度和购买率均领先同业。智能晾衣架品牌商主要分为两类:专注于晾晒设备的专业品牌,比如好太太;以及从其他领域拓展至智能晾衣架市场的跨界品牌,比如小米。根据《2021年智能晾晒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消费者在对已购或计划购买的智能晾衣架品牌认知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认知度方面,好太太品牌以72.8%的比例占据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小米(54.2%)和四季沐歌(52.0%)。在购买率方面,好太太以38.5%的比例大幅领先于其他品牌,小米和四季沐歌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不难看出,好太太、小米等头部品牌行业地位优势明显。


预计2024年智能晾衣架渗透率可达到9.0%,消费量达1016万台/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晾衣机产品的更新周期在5-8年之间。假设晾衣架产品更新周期为7年,结合上文中对新房、二手房数据的假设研究,测算可得2024E新房、二手房交付和存量房更新合计可房屋装修套数达4333万套,2030年合计可装修房屋可达4579万套。我们假设在新房、存量房和二手房可装修房屋里,未来智能晾衣架的配套率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新装修房屋智能晾衣架配套率可达35%,测算得2024年智能晾衣架房屋装修的消费增量空间可达1016万台/年,智能晾衣架渗透率达9.0%;2030E可达1623万台/年,智能晾衣架渗透率达21.4%。

2.4智能门锁:行业格局分散,发展空间广阔

智能门锁约占智能安防行业规模的30%,2017-2022年中国智能安防CAGR高达39.2%。分产品来看,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锁和烟雾检测器构成了智能安防行业的主体,合计贡献了85.4%的产品份额。智能安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加上人们对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预示着智能安防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将更加普及,预计未来几年智能安防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2年国内智能安防渗透率仅为8.2%,仍处低位。其中,智能安防摄像头和智能门锁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品,2022年渗透率分别达到4.7%和5.9%。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安防的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2022年挪威、美国和韩国的渗透率分别达到了22.3%、20.8%和18.3%。相比之下,我国的智能安防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的渗透率为8.2%,发展空间广阔。


智能门锁品牌格局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中游的智能门锁制造商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企业,包括传统的锁具制造商、专注于智能门锁的专业厂商、涉足智能门锁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电子通信技术公司。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存在许多小型的尾部品牌和白牌、杂牌产品。不同背景的智能门锁厂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拥有不同的优势:1)互联网新兴厂商在软件服务方面功能丰富,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2)传统锁具厂商在生产工艺上更为精湛,同时拥有强大的线下分销渠道和深厚的品牌影响力;3)智能家居和电子通信厂商在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方面表现强劲;4)安防厂商主要通过工程渠道进入智能门锁市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数字技术行业报告:软通动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4-05-28
下一篇

2024金属与材料行业报告:资源端金铜领涨,材料端改善信号显现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