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物联网行业:物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22年)
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是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创新上的应用为金融行业传统产融模式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能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同平安银行积极开展相关合作,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助力建立产融结合新模式,拓展金融场景,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 日前,为了推广相关经验、加强行业交流,中国信通院、平安银行联合主办了“2021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本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联合平安银行正式发布了《物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王景尧博士介绍了相关内容。
1.在金融业,AIoT技术应用已初具成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大中型金融机构纷纷建设自有的AIoT平台,实现了金融机构内部资产和外部标的物场景的广泛接入,目前已开展抵质押物管理、仓储管理、融资租赁、保险定价等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探索,支持了金融产品创新。
2.AIoT+金融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弥补金融业务场景中的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金融业交易成本。AIoT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赋能金融业,也可助力数据资源积累与数据价值实现,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望从多个层面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应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难题。
3.AIoT各层面的技术进步对金融业场景创新形成有力支持。在感知侧,感知技术进步推动金融标的物覆盖面持续扩大;在边缘侧,边缘节点满足金融业对数据安全性、服务便捷性等要求;在通信侧,各类物联网通信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场景随时随地接入和高效传递;在平台侧,物联网平台成为金融创新重要入口。
4.综合来看,AIoT+金融应用驱动来源可分为内部驱动因素及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为提升内部自身管理和金融机构对外服务创新两方面;外部驱动因素主要是各行业物联网应用成果为金融业提供创新输入,驱动金融业增加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