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电子行业报告:云意电气业绩增长分析

1 汽车电子行业老兵,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1.1 深耕汽车电子行业,持续拓宽产品品类

公司专注汽车智能核心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之初主营整流器、调节器等产品,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在智能电源控制器行业龙头地位突出,产品综合销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同时,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开拓品类,加速成长业务板块发展,目前已形成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智能雨刮系统产品、车用精密注塑类产品、传感器类产品等多业务板块。


公司凭借研发创新和技术实力,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在主机配套市场,公司持续供货长安福特、上汽通用、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知名汽车厂商,并进入全球奔驰、宝马、奥迪供应体系,作为二级配套供应商进入博世、日电产、电装等零部件系统商供应体系。另外,公司智能雨刮、精密注塑嵌件等产品进入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供应体系。

2024汽车电子行业报告:云意电气业绩增长分析

公司成熟业务板块为智能电源控制器(包含车用整流器、调节器和车用大功率二极管等)、无骨雨刮,成长业务板块为电子雨刮系统、氮氧传感器、充电枪&高压连接器等产品。

2024汽车电子行业报告:云意电气业绩增长分析

股权结构稳定,业务清晰,管理团队专业。公司控股股东为徐州云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付红玲女士,通过徐州云意间接控制公司40.26%股份,直接持有公司0.37%股份。公司第二大股东李成忠先生与付红玲女士为夫妻关系。公司主要负责智能电源控制器业务,旗下子公司江苏云睿、徐州芯源诚达、徐州云泰分别负责智能雨刮、氮氧传感器、精密注塑业务。

1.2 营收规模持续增长,毛利率稳定在高水平

营收持续增长,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2019~2023年营收CAGR为23.68%,2024Q1营业收入4.73亿元,同比+41.08%。2019~2023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21.79%,2024Q1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30.37%。2022年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41.67%,主要系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剔除该因素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11.78%;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83.82%。

2024汽车电子行业报告:云意电气业绩增长分析

成长业务营收快速增长。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核心能力延展实现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尤以成长业务(智能雨刮、车用精密注塑、传感器类产品)销量增长较快,市占率不断提升。2020~2023年成长业务营收CAGR为57.65%,营收占比由7.10%升至27.01%。海外市场份额拓展。2020~2023外销营收CAGR为46.25%,营收占比由18.10%升至28.44%。2023年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加速整合海外资源。

直接材料在营业成本中占主导。2020~2023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均在96%以上,从汽车电子业务成本结构来看,2020~2023年直接材料在营业成本中占比由81.60%升至82.60%,制造费用占比由11.02%降至9.43%。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毛利率微增至30.90%。公司智能电源控制器业务(整流器+调节器)行业龙头地位突出,该业务板块毛利率水平较高。


2023年综合毛利率提升主要因为:1)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比高,随产品销量提升,规模采购原材料有效控制和降低了采购成本;2)公司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建设,实施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降本管控;3)公司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智能雨刮系统产品毛利率显著提升。


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02%,同比-5.42pcts,主要系公司营收规模增速较高。具体看,2023年销售费用0.24亿元,同比-30.30%,主要系冲回计提售后服务费;财务费用-0.30亿元,主要系银行存款产生利息增加。20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进一步降至9.93%,同比-1.37pcts。



2 进口替代推进,成熟业务基本盘稳固

2.1 行业长尾效应+公司成本优势,智能电源控制器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智能电源控制器业务产品包括整流器、调节器,主要用于传统燃油汽车。1)整车配套市场: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汽车电动化趋势显著,但燃油车市场具有长尾效应,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2024Q1我国传统燃料汽车销量分别为2059.71、462.79万辆,分别同比+3.10%、+3.05%,占总汽车销量比例分别为68.55%、68.90%。


2)售后市场:我国传统燃料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9~2023年我国传统燃料汽车保有量CAGR为5.35%;其中,2023年保有量为3.16亿辆,同比+3.17%。


公司智能电源控制器产品具备质量及成本优势。1)质量优势:产品可靠性高,质保期内PPM(每百万失效数)< 8,显著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约15),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原位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电源控制器。首创车规级大功率二极管化学裂片技术,突破了高稳定电压控制及车载BSS网络传输等三项核心技术,保证产品在发动机急速骤变的温度、振动和电气冲击下长期可靠工作,是国内唯一满足奔驰MBN10284、宝马BMW-GS 95024、奥迪Audi_TL81000等国际车厂标准的电源控制器。


公司智能电源控制器产品具备质量及成本优势。1)质量优势:产品可靠性高,质保期内PPM(每百万失效数)< 8,显著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约15),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原位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电源控制器。首创车规级大功率二极管化学裂片技术,突破了高稳定电压控制及车载BSS网络传输等三项核心技术,保证产品在发动机急速骤变的温度、振动和电气冲击下长期可靠工作,是国内唯一满足奔驰MBN10284、宝马BMW-GS 95024、奥迪Audi_TL81000等国际车厂标准的电源控制器。


销量恢复同比增长。2023年公司整流器销量706.83万只,同比+4.69%,调节器销量1707.25万只,同比+19.29%。公司客户包括长安福特、上汽通用、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知名汽车厂商,并已进入全球奔驰、宝马、奥迪供应体系。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公司调节器产品毛利率水平较整流器更高,随调节器营收占比提升,智能电源控制器业务板块整体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且品质优异,叠加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智能电源控制器产品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市占率有望提升。

2.2 大功率车用二极管技术领先,内部配套转外销

大功率车用二极管是车用整流器的重要零部件,公司在该领域相关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自2014年起,公司应客户要求,将大功率车用二极管从第一代产品升级到第二代,产品长期耐温度由195°C升至225°C,额定电流量由50A升至80A。为实现产品性能提升,公司将大功率车用二极管芯片处理工艺由切割法改为化学法。经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鉴定,公司大功率二极管镀镍金晶圆化学裂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产能快速提升。公司首发募资项目“大功率车用二极管产业化项目”设计产能1.2亿只/年,于2013年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工艺改造导致实际产能下降至0.72亿只/年。2015年非公开募资项目“大功率车用二极管扩建项目”计划形成产能2.3亿只/年,于2020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随产能提升,由内部配套转外销。2019年,公司大功率车用二极管产品供货法雷奥。2021年,公司大功率二极管月产量约1200万只,其中外销比例约为50%。

3 技术为矛,推动成长业务规模快速扩张

3.1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智能雨刮系统供应头部客户

市场规模稳定,竞争格局清晰。根据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2030E年全球、中国汽车前装雨刮总成市场销售额CAGR分别为1.07%、1.75%。2023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Valeo、Bosch和Denso,第一梯队市场收入占比达74.91%。电动雨刮器由电机、连杆机构、刮臂刮片总成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直流电机、减速器、连杆机构、刮水臂芯轴、刮臂、刮片等十多个小总成。


根据刮片差异,可分为有骨刮片、无骨刮片和复合式刮片(三段式雨刮)。相比有骨雨刮,无骨雨刮器钢片弹性更好,可降低抖动磨损。电机是汽车雨刮器总成的核心,根据电机的控制方式不同分为机械式电机和电子电机。电子电机装有电子控制模块,可以实现电机的来回旋转;机械电机在通电后一直旋转,只能进行转速的调解。雨刮器总成朝智能化、轻量化、高性能方向发展。智能雨刮系统在传统雨刮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雨量传感器、驱动装置和控制单元,根据雨量传感器检测到的雨量信号,经过控制单元综合处理,实现雨刮器的自动调速。

3.1.2 具备技术优势,供应链垂直整合增厚毛利率

公司智能雨刮系统包含无骨雨刮器、电子雨刮系统及相关控制单元、驱动装置等。公司智能雨刮系统包含无骨雨刮器、电子雨刮系统及相关控制单元、驱动装置等。


实现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垂直整合。1)核心胶条自主研发生产,国内唯一通过主机认证并实现批量装车厂商,年配套量超1500余万根;2)通过智能电源控制模块积累的技术优势,提高自制化程度。2023年,智能雨刮系统毛利率达23.47%,同比+6.79pcts。销量高增,进入头部车厂供应体系。2023年公司智能雨刮系统销量1922.23万只,同比+125.29%,产品已进入比亚迪、上汽大众、长安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超21家知名车企。

3.2 实现OE市场批量生产,氮氧传感器销量有望高增

车用氮氧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柴油车。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及其他不同气体,针对不同气体需要有特定传感器进行检测,以提高汽车燃油的燃烧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污染性尾气排放。车用氮氧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柴油车后处理SCR系统,用于检测尾气催化还原后NOx含量是否满足排放要求。SCR催化剂上游传感器直接测量发动机排出的NOx气体浓度,SCR催化剂下游传感器监测催化剂性能。多个市场中柴油车在商用车领域占主导。根据ACEA数据统计,欧盟市场,2021年各型商用车保有量中柴油车占比均超过90%。2021~2023年商用车新增登记量中柴油车占比分别为90.67%、87.34%、84.71%,2023年柴油商用车新增登记156.42万辆,同比+11.53%。


根据TruckParts& Service数据,美国市场,2022年商用卡车(第3-8级卡车)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柴油车占比达75.70%。主要系技术进步使柴油发动机可实现更低排放量,装配颗粒物过滤器及SCR系统的卡车排放水平接近零。


公司深度请务必阅读尾页重要声明18根据TruckParts& Service数据,美国市场,2022年商用卡车(第3-8级卡车)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柴油车占比达75.70%。主要系技术进步使柴油发动机可实现更低排放量,装配颗粒物过滤器及SCR系统的卡车排放水平接近零。图31:2022年美国商用卡车保有量中柴油占比达75.70%资料来源:Truck Parts & Service,上海证券研究所注:最大型商用卡车指第8级卡车;商用卡车指第3-8级卡车政策驱动需求增长。


多国政府制定严格的法规来限制NOx排放,使得车厂增加使用NOx传感器。以国内为例,2023年5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文件明确提出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开始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所有销售及注册登记汽车须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要求。考虑柴油车后市场空间较大,叠加排放限制政策趋严,我们认为,氮氧传感器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IndustryResearch预测,2024年全球氮氧传感器市场约为23.37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73.13亿美元,2024~2031年CAGR为17.5%。从国内市场看,1)需求端:根据中内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商用车用多缸柴油机销量204.85万台,同比+22.66%。潍柴、玉柴市占率分别为20.99%、7.10%。;2)供给端:前装市场仅大陆集团和博世集团两家供货,国内氮氧传感器厂商主要服务后装市场及用于出口。公司氮氧传感器产品涉及陶瓷芯高温共烧、底层控制算法及芯片开发等核心技术。依托专业化陶瓷芯片技术团队,公司自研了国际先进的陶瓷芯片。


高温共烧陶瓷技术具有机械强度较高,散热系数较高,材料成本较低,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此外,公司已掌握核心控制系统算法及核心芯片的开发。未来公司将持续进行正向工程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公司氮氧传感器产品涉及陶瓷芯高温共烧、底层控制算法及芯片开发等核心技术。依托专业化陶瓷芯片技术团队,公司自研了国际先进的陶瓷芯片。


高温共烧陶瓷技术具有机械强度较高,散热系数较高,材料成本较低,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此外,公司已掌握核心控制系统算法及核心芯片的开发。未来公司将持续进行正向工程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3.3 顺应电动化发展趋势,精密注塑拓展相关新品

公司具备塑模开发、机械加工、注塑冲压、组装测试等全流程服务能力。同时,顺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聚焦核心技术能力,拓展充电枪、高压连接器等新产品,扩大业务规模。

4 盈利预测

智能电源控制器:1)行业层面,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车。我们认为,燃油车市场具有长尾效应,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对电源控制器产品的需求量依然较大。2)公司层面,产品质量优异,是国内唯一可原位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电源控制器。产业链垂直整合程度高,产品综合成本较国际同行具有优势。客户包括长安福特、上汽通用等知名车厂,并已进入全球奔驰、宝马、奥迪供应体系。


此外,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我们认为智能电源控制器产品进口替代有望加速,市占率有望提升,假设2024~202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8.50%、16.00%、15.00%,毛利率分别为35.00%、34.50%、34.50%。智能雨刮系统:1)行业层面,全球前装雨刮总成市场规模相对稳定,竞争格局清晰,随雨刮器总成向智能化、轻量化、高性能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智能雨刮系统占比有望提升。2)公司层面,公司掌握无骨正向压力分布设计算法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在核心零部件胶条领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年配套量超1,500余万根。公司产品已进入比亚迪、上汽大众、长安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超21家知名车企。


我们假设公司智能雨刮2024~202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95.00%、70.00%、50.00%,毛利率分别为27.00%、27.50%、27.50%。传感器类产品:包括氮氧传感器、胎压监测(TMPS),其中氮氧传感器为公司的成长业务。


1)行业层面,产品主要应用于柴油车,欧盟、美国等市场中柴油车在商用车领域占主导,叠加限制NOx排放的法规趋严,我们认为氮氧传感器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国内市场,前装市场仅大陆和博世两家供货,国内氮氧传感器厂商主要服务后市场及用于出口。2)公司层面,掌握陶瓷芯高温共烧、底层控制算法及芯片开发等核心技术;产品端,OE市场已通过国内2家主机厂和国外1家主机厂验证,实现大批量生产,售后市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假设公司传感器类产品2024~202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8.92%、55.66%、41.32%,毛利率分别为30.92%、32.88%、34.38%。车用精密注塑类产品:公司聚焦核心技术能力,拓展充电枪、高压连接器等新产品,我们假设该领域2024~202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0.00%、25.00%、25.00%,毛利率分别为30.00%、32.00%、32.0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外卖披萨行业报告:市场扩张与盈利前景分析

2024-05-24
下一篇

2024年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分析报告

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