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集装箱行业上行周期趋势分析报告
1 集装箱专题:集装箱量价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1.1 集装箱:现代货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集装箱,是一种标准化规格的箱柜,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较大的货物容纳空间。集装箱的特点在于其格式统一,可以层层堆叠,所以在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装货容器载体。通过货物运输的标准化,大幅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适用于公路、铁路、海洋船舶等运输领域,尤其在全球化贸易下的大背景下,集装箱在跨国跨地区的海运场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集装箱的种类繁多,按照所装货物、尺寸大小、所用材质等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集装箱的用途分:通常可以把集装箱分为干货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殊用途集装箱等。其中,干货集装箱差不多占了集装箱总数的70%,是集装箱的主力。干货集装箱的用途以装运杂货为主,通常用来装运电子机械、五金、文化用品、纺织品、工艺品等。罐式集装箱专用于装运液体货物,如酒类、油类、化学品等,由罐体和框架组成,罐顶设装货口,罐底设排货阀,确保液体货物安全、高效地运输。冷藏集装箱专为运输冷冻食品设计,能维持恒定温度,确保鱼、肉、新鲜果蔬等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集装箱,如汽车集装箱、牲畜集装箱等,用于特定的运输货品场景。
按照集装箱的尺寸分:比较常见的有20尺货柜、40尺货柜和40尺高柜。20英尺的集装箱是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个标准尺寸,一个标准20尺柜的长宽高分别为6.1米、2.4米和2.4米。基于此,定义了物流运输的单位: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以20尺集装箱的容量为基准,是物流运输业中衡量集装箱船舶和港口吞吐量的标准单位。
按照集装箱的材料分:可以分为钢制集装箱、铝制集装箱、玻璃钢制集装箱、不锈钢制集装箱。钢材约占集装箱成本的一半,是最主要的成本影响项。以钢材集装箱为例,钢材是集装箱成本的主要成分,约占集装箱成本的50%。集装箱用钢主要是钢板、型钢和焊管。通常情况下,一个标准20英尺集装箱的钢材用量为1.4~1.6吨。从钢材价格的走势和集装箱价格的走势图曲线来看,两者也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其次,涂料、配件、木地板分别约占集装箱成本的15%、10%、12%。
1.2 集装箱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经历了过去3年的下行周期后,2024年景气拐点初显
集装箱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和全球商品贸易的景气度高度相关。从历史规律来看,上行和下行周期约在2-3年。如下图所示,全球集装箱产量的波动性呈现一定规律:(1)集装箱的产量与全球商品贸易的景气度高度相关;(2)具有比较鲜明的周期性特点,如2011-2013、2014-2016、2018-2020年为下行周期,2013-2014、2016-2018、2019-2021年为上升周期,下行和上升周期的时间差不多各在2-3年。2021年受到全球卫生事件、极端天气、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当年集装箱产量达到了极端的峰值,并一定程度透支了后面两年的需求。2023年全球集装箱产量233万TEU,处于周期性的底部。
中国集装箱月产量数据已连续数月同比转正。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集装箱产量月度数据来看,在经历了2022年初以来的产量下行后,2023年11月中国集装箱月度产量同比数据终于再次实现了增长。2024年4月,中国金属集装箱月产量1950.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
美国去库接近尾声,有望带来全球贸易上行需求。从美国市场的库存数据来看,库存总额(季调)的同比增速从2022年6月开始持续回落,已经经过了将近2年的去库。从2023年8月以来,美国库存总额(季调)同比增速持续在0-1%,底部区间已显,去库已接近尾声,有望逐步进入新一轮的补库上行周期,带动全球贸易需求。
集运指数上涨侧面印证下游景气。从集运指数来看,中国出口集装箱的运价指数从2023年底以来也已有了较大上涨,2023年的指数约1000,截止2024年5月已经上涨至1500,涨幅约50%。分航线来看,美西、美东、欧线均呈现同样的上涨趋势,其中欧线的波动幅度更大。
1.3 百余年间集装箱制造产业已转移至中国,中国占全球产量超95%,中国企业有望优先受益景气上行
过去的百余年间,集装箱行业随着劳动力、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转移。集装箱行业是一种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和订单销售为特征,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重心会随着劳动力、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转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集装箱生产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是全球主要的集装箱生产地;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了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20世纪80年代,韩国崭露头角,成为了世界集装箱制造业的主导国家,80年代末,韩国生产的集装箱数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5%;20世纪90年代,集装箱制造业逐渐向中国大陆、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转移,1993年,中国的集装箱产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之后逐渐确立了集装箱生产的全球中心地位。
中国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的中心,占了全球产量的95%以上。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始于1980年,1993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确立了自身作为全球集装箱制造基地的地位。目前中国集装箱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是全球集装箱制造的中心。2023年,中国集装箱产量约220万TEU,同比-39%。
中国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集装箱制造的环节,中集集团为全球龙头市占率44%。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装箱制造的行业前几名均为中国企业,CR6超95%。其中,中集集团常年保持全球龙一的地位,市场份额44.47%;中远海运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市占率20.67%;新华昌集团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11.98%,CR3约77%。
2 相关上市公司
2.1 中集集团(000039.SZ、2039.HK)中集集团(CMIC),1980年创立于深圳,由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成立。1994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股东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中集集团目前的业务领域涉及集装箱(通常占公司营收20%+)、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中集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中集集团、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中集车辆),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中集集团在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44.47%,排名全球第一。
2023年,中集集团营收1278.84亿元,同比-9.68%;24Q1,实现营收325.35亿元,同比+21.63%。
从产销情况来看:干货集装箱占了公司销量的主流,2023年公司干货集装箱销量66.41万TEU,冷藏集装箱销量9.25万TEU。2023年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302亿元,净利润17.94亿元。从历年情况来看,2018、2021年是公司销量和业绩的周期性大年。
利润率方面,从2021年高点开始有所回落,2023年公司集装箱业务的毛利率16%,净利率6%。
2.2 中远海发(601866.SH、2866.HK)中远海发(COSCO)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航运物流产融运营的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核心产业之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中远海运在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20.67%,排名全球第二。2023年,中远海发营收156.85亿元,同比-38.85%;24Q1,实现营收49.40亿元,同比+38.58%。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14.09亿元,同比-64.07%;24Q1实现归母净利4.47亿元,同比+12.22%。
中远海发的主要业务包括集装箱制造、集装箱租赁和航运租赁,2023年集装箱制造业务占营收的比例约为52%。中远海发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寰宇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公司致力于做强干货集装箱制造,加强特种集装箱、冷藏集装箱业务发展,探索研发智慧集装箱和储能箱,围绕集装箱应用场景,拓展集装箱周边装备。
2023年,中远海发集装箱制造业务的营收105.67亿元,毛利率10.25%,集装箱销量59.06万TEU。
2.3 胜狮货柜(0716.HK)胜狮货柜(Singamas),成立于1988年,于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从事集装箱制造、集装箱堆场运营以及物流服务。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胜狮货柜在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5.13%,排名全球第六。从公司历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来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规律特点,大概3年左右经历一次上行或者下行的变化。在2021年经历行业周期性高点后,2021-2023年的三年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处在下行通道,展望后续,行业周期拐点有望显现。2023年公司营收27.32亿元,同比-50.52%;扣非后归母净利1.79亿元,同比-53.71%。
从营收结构来看:集装箱制造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23年占公司营收的93%。具体来看的话,公司集装箱业务主要分为干货集装箱和特种集装箱,2022-2023年公司集装箱的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干货集装箱在公司集装箱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2%下降到了2023年的53%,而特种集装箱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8%提升到了47%。特种集装箱中的储能集装箱增长很快。后续公司将继续发力特种集装箱,把干货:特种的比例逐步达到50%:50%。
从产销情况来看:2019-2023年 公 司 集 装 箱 的 产 量 分 别 为35.2/10.5/36.8/23.4/12.4万TEU,产销率分别为97%/107%/94%/103%/86%。从干货集装箱的销售均价来看,2021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以来,2022-2023年的售价持续下降,2023年公司干货集装箱的平均售价约为2075美元/个,同比2022年下降约800美元/个。
中国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集装箱制造的环节,中集集团为全球龙头市占率44%。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装箱制造的行业前几名均为中国企业,CR6超95%。其中,中集集团常年保持全球龙一的地位,市场份额44.47%;中远海运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市占率20.67%;新华昌集团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11.98%,CR3约77%。
集装箱,是一种标准化规格的箱柜,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较大的货物容纳空间。通过货物运输的标准化,大幅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适用于公路、铁路、海洋船舶等运输领域,尤其在全球化贸易的大背景下,集装箱在跨国海运场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集装箱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在经历了近3年的下行周期后,2024年有望迎来周期景气拐点。
从历史规律来看,集装箱行业上行和下行周期约在2-3年,和全球商品贸易的景气度高度相关.2021年受到全球卫生事件、极端天气、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当年集装箱产量达到了极端的峰值,并一定程度透支了后面两年的需求。2023年全球集装箱产量233万TEU,处于周期性的底部。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1)美国去库接近尾声,有望带来全球贸易上行需求。从2023年8月以来,美国库存总额(季调)同比增速持续在0-1%,底部区间已显,去库已接近尾声,有望逐步进入新一轮的补库上行周期,带动全球贸易需求。(2)中国集装箱月产量数据已连续数月同比转正。从中国集装箱产量月度数据来看,2023年11月中国集装箱月度产量同比数据实现正增长。2024年4月,中国金属集装箱月产量1950.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
(3)集运指数上涨侧面印证下游景气。从集运指数来看,中国出口集装箱的运价指数从2023年底以来也已有了较大上涨,2023年的指数约1000,截止2024年5月已经上涨至1500,涨幅约50%。分航线来看,美西、美东、欧线均呈现同样的上涨趋势,其中欧线的波动幅度更大。中国是全球集装箱制造的中心,占了全球产量的95%以上。集装箱产业在过去的百余年间经历了多次的产业转移,从欧美日韩逐步转移到中国。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贸易规模优势、港口地区优势等,中国于1993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奠定了全球集装箱产业地位。2023年,全球集装箱产量233万TEU;其中,中国集装箱产量约220万TEU,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中国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集装箱制造的环节,中集集团为全球龙一,市占率44%。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装箱制造的行业前几名均为中国企业,CR6超95%。其中,中集集团常年保持全球龙一的地位,市场份额44.47%;中远海运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市占率20.67%;新华昌集团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11.98%,CR3约77%。
2023年,中集集团营收1278.84亿元,同比-9.68%;24Q1,实现营收325.35亿元,同比+21.63%。
从产销情况来看:干货集装箱占了公司销量的主流,2023年公司干货集装箱销量66.41万TEU,冷藏集装箱销量9.25万TEU。2023年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302亿元,净利润17.94亿元。从历年情况来看,2018、2021年是公司销量和业绩的周期性大年。
利润率方面,从2021年高点开始有所回落,2023年公司集装箱业务的毛利率16%,净利率6%。
2.2 中远海发(601866.SH、2866.HK)中远海发(COSCO)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航运物流产融运营的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核心产业之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根据Drewry的数据,2022年中远海运在全球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20.67%,排名全球第二。2023年,中远海发营收156.85亿元,同比-38.85%;24Q1,实现营收49.40亿元,同比+38.58%。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14.09亿元,同比-64.07%;24Q1实现归母净利4.47亿元,同比+12.22%。
3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集装箱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较高,如钢材、铝材等。如果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行业价格、供需、盈利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周期波动风险。集装箱行业和全球经济贸易高度相关,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变化。如果全球宏观经济或者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全球形势变化,可能会导致集装箱行业的景气度发生较大变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