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腾讯控股行业报告:高质量增长与新业务展望

一、战略:聚焦主业,追求高质量增长

(一)战略复盘:在逆风环境下通过聚焦和高质量增长释放经营杠杆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推动经营状况扭转。过去三年,面临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宏观逆风,腾讯通过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战略,利润重回增长;通过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资源向高利润业务组合倾斜,在23年推动了经营杠杆的逐季提升。


21年公司确立了未来3个重点投资方向,即企业服务、海外游戏和短视频。21年公司看好在这三个方向的长期发展潜力,对这部分业务的人员和资源投入都有所加大。21年下半年行业监管环境的变化,从游戏针对未成年人防沉迷体系的建设,到互联网数据安全等,都对短期各项业务收入增长带来挑战。

22年应对环境的变化,公司开始收缩开支,体现为收缩非核心业务,降低人员成本。22年公司主动退出或收缩了(1)非核心业务,(2)亏损/低利润的业务,通过这一举措降低成本。同时着手于发展新的收入来源,逐步开始释放微信、SaaS等业务的商业化机会。

23年新的高质量收入来源推动经营杠杆。新的收入来源如小程序游戏、视频号广告等带来了较高的边际利润增长;技术方面,逐步加大对生成式AI的投入。

24年整体延续23年的高质量发展策略。更多的新收入来源,包括加大视频号电商带货,以及搜一搜等场景的变现。同时基于对算力的持续投资,探索AI+应用界面的下一代产品。

(二)未来展望:底盘稳定,新枝繁茂

1.“基石业务”市场份额和基本盘稳健


金融业务主要靠零售额大盘增长驱动稳定的增长,同时,也加大非支付业务,例如保险、理财、消费贷的发展。边际收入增量带来的利润贡献较高。

游戏业务,海外来看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本土游戏通过新产品驱动增长;基本盘稳定,利润率保持稳定。

PCG业务基于音乐、视频等业务稳定的竞争格局,近几年都在利润率上实现了持续优化。


2.“新芽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微信视频号、小程序游戏、直播电商、搜一搜、SaaS等业务都开始逐步强化变现能力,新芽业务贡献了较高的增量利润。微信整体的商业化加速,已经带动在线广告业务收入的持续复苏,领跑整体广告行业。


3.生成式AI,目前是公司新的投资方向,也对长期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公司的资本开支在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提升,主要用于投资大模型基础设施,以提升生成式AI的模型能力。AI对业务的驱动体现在两方面,短期来看,大模型可以助力广告等业务的升级,提高广告转化效率,节省广告制作成本;都对广告主带来附加价值的同时,加大对广告主预算的获取。中长期来看,AI+应用的界面,目前还没有诞生超级应用,但不代表未来不会产生新的大型应用入口。公司持续投入AIGC,同时基于多元的应用场景和业务模式,建立中长期的竞争壁垒。

(三)审慎投资,加大股东回馈

对外投资方面,21年投资达到顶峰,近三年投资步调明显放缓。根据IT桔子数据统计,腾讯在2015年投资公司126家,2018年增长至182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3%。2019年投资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之后的两年间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全年投资公司301家。21年之后腾讯投资节奏断崖式放缓。根据IT桔子腾讯投资版图数据,腾讯历年投资领域涵盖了包括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电商零售等23个行业,投资布局多元化。其中,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是腾讯的重点投资领域,分别占比18%、17%、11%。

从最近一年的投资布局来看,腾讯投资最多的领域分别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其次是游戏、文娱传媒和企业服务。


资金回笼,结合利润稳健增长,公司加大了回购和分红金额,以提升股东回馈。21-22年,公司主要通过投资公司股票分配的方式进行股东回报。23年开始,以加大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的方式实现股东回馈;2024年3月20日,公司在23年4季报业绩报宣布24年回购金额不低于1000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近一倍,考虑到年末还有现金分红,整体数额较23年有明显提升。


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24年截止6月19日,公司已经回购了463亿港元的股票,基本快要接近23年全年的水平。从单日回购金额来看,24年的回购金额保持在10亿港元/天的水平,占总体成交量的比例有所提升。

2024年腾讯控股行业报告:高质量增长与新业务展望

二、基石业务:壁垒厚实,持续稳增

(一)VAS业务:基本盘稳固,产品驱动增长

1.游戏业务:竞争壁垒厚实,保持领先地位


国内游戏基本盘稳健,未来仍有望通过新品突破天花板,海外游戏保持较高增速,空间广阔。根据公司财报,23年本土游戏收入为1267亿元,同比增长2%,海外游戏收入达到532亿元,同比增长14%。海外游戏是公司在21年确定的三个重点投资方向之一,近年来对整体游戏收入贡献呈持续提升态势。


本土游戏:长线运营,厚积薄发,头部游戏数量持续增长,24年《地下城与勇士:起源》成为新的大作。


保持常青款游戏的生命力,新游戏通过长线运营策略,厚积薄发。公司在23年财报中披露本土重点热门游戏的数量从22年的6款增加到23年的8款,公司对重点热门游戏的定义为,年流水超过40亿元人民币,在用户数方面,PC游戏季度平均DAU超过200万人,手机游戏季度平均DAU超过500万人。


本土游戏市场日趋成熟,新品增收与增强常青游戏的持续吸引力和变现能力相结合,多个近年发布的游戏仍有上升潜力。腾讯游戏保持了在MOBA、射击、动作等品类的优势,运营策略注重长线增长,对用户体验的运营优先于商业化,不少游戏都呈现厚积薄发的趋势,例如《金铲铲之战》;后续仍有持续提升机会的产品包括《无畏契约》、《命运方舟》、《暗区突围》和《火影忍者》等。头部产品《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23年短期面临了流水下滑的影响,但通过调整运营策略,24年有望逐步恢复增长。


《地下城与勇士:起源》成为新的重磅产品,5月上线以来维持在游戏畅销榜的第一名。从近一个月的流水表现来看,《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稳在游戏畅销榜第一名(七麦数据),我们认为这一产品将成为腾讯本土游戏的新增量,带动未来业绩提速。


国内自研游戏形成了4大工作室矩阵,天美和光子主要面向大品类开发精品游戏。2008年开始,腾讯确立了以工作室为基础的自研游戏架构,早先成立了“琳琅天上”、“卧龙”等多个自研工作室,2014年,天美在多个自研游戏工作室合并的基础上产生。天美工作室,代表作品包括《王者荣耀》、《QQ飞车》、《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使命召唤手游》、《Arena of Valor(王者荣耀国际版)》、《天天爱消除》、《元梦之星》等多款产品,覆盖MOBA、RPG、射击、休闲等品类。后续上线的新作包括《王者荣耀星之破晓》、《三角洲行动》、《宝可梦大集结》,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产品爆发期。光子工作室是“量子工作室”、“光速工作室”等合并升级而成,主打精品化和国际化的策略,过往产品包括《和平精英》、《PUBG Mobile》等。魔方工作室的代表作为《火影忍者手游》和《暗区突围》。北极光工作室则有《光与夜之恋》和《天涯明月刀手游》等产品。


积极投资海外游戏公司构建全球化版图,海外游戏成为拉动总体游戏业务增长的新引擎。根据IT桔子,对于海外游戏投资,腾讯早在2005年便对韩国宠物游戏开发商GoPets进行了战略投资,自此开启了一系列至今已持续十六年的海外投资并购活动。


目前腾讯的海外游戏投资版图涵盖了来自日、韩、北美、欧洲等地64家海外公司。根据36kr,2011年腾讯成为Riot Games(英雄联盟开发商)最大股东,2015年腾讯对其完成全资收购。根据公司公告,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也在2016年被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旗下有部落冲突等游戏。


2021年公司将海外游戏作为未来三个重点领域投入,从投资活动来看,2021-2022是腾讯海外游戏投资最多的两年。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近年来腾讯投资节奏放缓,偏向于垂直品类如MOBA、射击等,致力于将已经形成的游戏IP进一步手游化全球化,有望成为游戏业务新的增长点。例如,公司在22年投资的Shift Up,一家韩国游戏开发商,旗下作品有卡牌游戏《命运之子》、美少女射击游戏《胜利女神:NIKEE》,后者成为去年海外游戏业务的一个新增量。

2024年腾讯控股行业报告:高质量增长与新业务展望

Supercell作为海外游戏重要的一环,近期《Brawl Stars》(荒野乱斗)流水爆发,上线新品《Squad Busters》(爆裂小队)。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Supercell年收入规模达到18亿美元(2023年),旗下重要的产品包括《Clash of Clans(部落冲突)》(2012年上线)、《Clash Royale》(部落冲突:皇室战争)(2016年上线),以及《Brawl Stars》(荒野乱斗)(2018年上线)等产品。今年,《BrawlStars》流水上升趋势明显,近期上线的新品《Squad Busters》(爆裂小队)也在各区域的排行榜持续攀升,或成为新的重点产品之一。


RiotGames(拳头游戏)是腾讯全资收购的美国游戏厂商,旗下重磅产品包括《League of Legends》(英雄联盟)(2011年)、《League of Legends: Wild Rift》(英雄联盟手游)(2020年)、《Teamfight Tactics》(云顶之弈)、《Legends of Runeterra》(符文大地传说)和《VALORANT》(无畏契约)。从Prioridata披露的《League of Legends》收入来看,达到了18亿美元(2022年)。其中《VALORANT》(无畏契约)在23年也成功引入中国本土发行。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煤炭行业报告:智能化开采技术与市场展望

2024-06-28
下一篇

2024电子行业报告:AI驱动新浪潮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