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军工行业报告:短波通信与搜救装备市场前景分析

1 公司发展历程

1.1 公司前身为长岭股份,2010年完成资产重组,转型军品业务

公司前身为国营长岭机器厂,1994年上市,2010年完成重组。长岭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93年公司进行军民品分立,民品部分于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简称长岭股份;公司主营范围为家用电器产品、纺织机电产品,2007年已经严重资不抵债;2010年,完成资产重组,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抗干扰通信设备、救生和定向设备、数字化机内车内通话器、有源抗噪送受话器等,上述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专业通信、抗震防汛、林业矿山、海洋运输、公安交通等领域,远销东南亚、北非及欧美等国际市场。

1.2 历史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业绩短期承压

近年来,公司营收维持在14-16亿左右,归母净利润最高为2021年的1.11亿。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46%,主要是由于公司毛利率整体下滑近5个百分点。公司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较高比例,2023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16.68%。

2024军工行业报告:短波通信与搜救装备市场前景分析

1.3 拟收购长岭科技,完善业务版图

2023年7月14日,公司披露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8.4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长岭科技主要经营业务为雷达及配套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为相关客户提供保障服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下游行业客户与烽火电子下游客户覆盖的领域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本次交易有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线资源,提高产品及区域覆盖率,增强对于客户的服务能力。长岭科技2022年营收8.43亿,净利润5970万元。长岭科技98.4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11.47亿元,其中2.5亿以现金支付,其余用股份支付,股票发行价格为6.12元/股;本次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9亿,其中2.5亿用于支付现金对价,1.6亿用于航空智能无线电高度表及无人机精密引导装备研发产业化,1.8亿用于雷达导航系统科研创新基地,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3亿。

2024军工行业报告:短波通信与搜救装备市场前景分析

2 公司是短波通信骨干企业与航空搜救装备领导者

公司通信产品及配套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短波通信设备、超短波通信设备、航空搜救定位设备,除母公司外,子公司陕西烽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通公司”)主要从事民用与军贸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等业务。

2024军工行业报告:短波通信与搜救装备市场前景分析

2.1 军用短波通信骨干企业,新军机放量与存量加改装为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优势产品为短波电台,短波电台为战场通信的保底手段。作为国家高新通信及短波通信装备科研生产核心骨干企业,公司曾成功自主研制了多代短波通信装备,代表了我国行业领域的最高水平,可提供全功率系列特种短波产品,我国多型平台飞机均有烽火的通信装备列装。

子公司陕通公司主要经营短波电台的国内民用及国外市场,主要产品有短波通信系列电台、超短波通信系列电台、数字节点交换机、集群通信系统、微波通信设备、无线电遥控和遥测设备、通信车、汽车检测车和各种数据通信终端;除此之外,公司还从事低空防御系统业务。公司国内市场主要客户包括公安、安全、人防、森林防火、地质勘探、航运、路桥、水利、煤矿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国际市场主要为非洲、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等十几个国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01亿,净利润0.09亿。

我国主要从事军用无线通信装备制造的企业主要有中电科10所、天津七一二、广州海格通信、陕西烽火电子、武汉中原电子等,其中,七一二是我军超短波通信主要供应商,尤其是机载超短波,覆盖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各类平台;海格通信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短波、超短波、中长波能力的企业,全国短波通信网技术总体单位。各参与者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分别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短波通信作为战场保底通信手段,是军队刚性需求,随着技术不断更迭,未来公司短波通信业务有望受益于新军机放量和存量军机加改装。在军用领域, 短波通信具有全球覆盖、 通联便捷、组网灵活、抗毁性强、可全球覆盖,是军事行动中的重要通信手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的通信手段。未来,短波通信技术将向短波自适应数字通信技术、高速解调技术、短波组网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新装备列装与存量装备加改装需求是公司短波通信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2.2 搜救装备领导者,向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供应商综合发展

联合搜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提高士气与战斗力,对战争决策和局势掌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我国航空搜救通信定位系统研制单位,公司成功研制了多代搜救通信系统,提供可靠搜救通信保障。近年来,公司搜救业务不断向多平台、多用户融合发展,未来将向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供应商综合发展。

2021年公司搜救系统研制总体竞标项目中标,标志着公司具备由单一设备向系统集成迈进的能力,是公司搜救业务向多平台、多用户融合发展的一次突破,“十四五”,公司搜救业务将向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供应商综合发展。2021年三型机机载救生电台、超短波定向仪和模拟训练系统竞标成功;配套某型直升机救生电台完成鉴定。2022年公司某搜救保障系统及其配套多型产品成功中标,标志着新一代搜救业务进入体系化、系统化时代,巩固了公司特殊搜救领域的主导地位。2023年公司中标“某水上搜救系统”项目,开创了搜救平台的新领域,也为公司全面拓展搜救业务迈出了坚实一步。2024年初某应急救生信标机成功中标,填补了公司在该装备领域的空白。

2.2.1 美军战斗搜救能力强大,战争中多次成功搜救遇险对象美军战斗搜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经历了早期发展、快速发展和现代发展3个阶段,并逐步形成联合搜救体系。美军将战场搜救任务视为一种战斗任务,各战区联合作战司令部均将搜救行动纳入战区其他计划和行动,确保搜救行动与指挥控制、情报、监视与侦察等活动的融合,并将搜救相关功能集成到各级联合与军种作战指挥系统中。

陆军美国陆军没有成建制的搜救力量,但陆军航空兵部队、医疗后送部队、船艇部队、远程监视部队以及地面机动部队(如战斗支援部队)中包含了可对搜救任务做出反应的直升机和人员小组,可承担战斗搜救任务。海军美国海军搜救力量包括直升机部队、特种作战队、水面与水下搜救部队以及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队等。空军作为美军搜救组织力量最大且专业最强的军种,美国空军装备了各类救援飞机超过130架,可承担低度至高度威胁环境下的失散机组人员与作战人员的战斗搜救任务。特种作战部队战斗搜救是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附属任务。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陆军、海军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能够执行全天候高威胁环境下的搜救任务。特种作战部队编配有MC-130型飞机、AC-130型飞机、MH-53J型直升机和MH-60G型直升机等。

目前,美军主要有2套用于搜救的信息系统,1)CSAR系统;2)CSEL系统。CSAR系统:战斗搜索和救援系统,由用户部分、视距中继部分、超视距中继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用户部分指AN/PRC-112救生电台,可向海事卫星发送位置和呼救信息,与搜救平台通过特高频(UHF)进行通信;视距中继部分指搜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侦察机、HH60/NH90直升机、E- 3预警机和A-10攻击机等,可与用户手持式电台以及联合人员搜救中心进行通信,其中,无人机和U2侦察机等可与Ku频段卫星进行通信;超视距中继部分指全球范围分布的AN/GRC-242UHF无线电基地站,可与Ku频段卫星与联合人员搜救中心进行通信。

美国HOOK2 CSAR(战斗搜索和救援系统)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生产,该系统中的AN/PRC-112G终端由飞行员、机组人员和特种作战人员携带,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双向通信和自动警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识别和定位他们;机载组件Quickdraw2询问器在搜救飞机上用于确定人员位置,并将安全响应发送回AN/PRC-112G终端。HOOK2已于2023年年底停产,取而代之的是HOOK3,在通信灵敏度、电池容量、自动启动、屏幕分辨率与尺寸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截至目前,通用动力已经向39个国家交付38000个搜救电台。

CSEL系统:战斗幸存者逃生定位(CSEL)系统被称为美国国防部的联合搜索和救援、记录计划,旨在支持坠机飞行员和其他处于危险中的作战人员的生存、躲避,该多功能系统由手持无线电终端、超视距卫星中继和四个全球基站组成,通过向联合部队救援中心和救援部队提供精确的地理定位信息和安全的视距双向数据通信能力,简化了救援行动。该系统用户部分包括AN/PRQ-7手持式电台、电台设备适配器、CSEL系统计划计算机、AN/CYZ-10数据转发设备;超视距中继部分指全球范围分布的AN/GRC-242UHF无线电基地站。与传统的无线搜寻定位设备相比,CSEL系统具备双向卫星通信能力,且定位精度更高,抗干扰、防窃听和抗无线电拦截能力更强。

1998年波音公司交付了首批CSEL无线电设备,2005年首次被美国中央司令部授权在战区使用,截至2011年10月19日,波音向美国联合军种交付了第50000个战斗幸存者逃生定位器(CSEL)战斗搜索和救援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广泛使用将极大地增强美军快速鉴定和救援被击落飞行员或作战部队的能力。

美国联合搜救典型案例:F- 117飞行员营救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成员美国和意大利完成了一场针对坠机飞行员的联合搜救。3月27日傍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第4轮空袭,以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为主组成的40架飞机编队,从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起飞,执行对南联盟的轰炸任务。该轰炸任务中,1架飞机返回基地时遭到1枚俄制萨姆-3防空导弹的攻击,飞机失去控制,飞行员通过AN/PRC-112电台发出求救信号并跳伞,随后落在离飞机坠毁地以西约16km的地方。

此时,在空中飞行的1架北约E- 3D预警机及时收到飞行员首次发出的求救信号,并报告位于意大利的北约指挥中心,北约指挥中心收到消息后立即派出电子侦察机。失事飞机的飞行员着陆后每小时整点使用AN/PRC-112电台发出1次超高频求救信号,该信号被电子侦察机收到后立即传回了基地。随后,驻扎在意大利的美军派出1个由伞兵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3架MH-53J直升机和1架MH-60G直升机,在战斗机掩护下潜入F-117飞机出事地点,3.5h后飞行员通过AN/PRC-112电台收到营救信号,2h后美军营救小组成功找到了失踪的飞行员,圆满完成了此次搜救任务。

2.2.2 我军战场联合搜救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空间广阔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侦察机进入我专属经济区上空。王伟奉命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在飞行过程中,美侦察机多次无视警告,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与王伟驾驶的战斗机发生碰撞。在极力救护战斗机未果后,王伟不得不选择跳伞弃机,坠入大海。王伟落海后,军民出动搜救人员10余万人次,克服海上恶劣环境和复杂气候等困难,展开了大规模搜救行动,连续奋战14个昼夜。令人惋惜的是,努力的搜寻并没有唤回飞行英雄,王伟最后被确认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南海撞机”事件后搜救失败体现了当时我军战场搜救能力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军战场搜救力量建设处于边缘化地位,基础比较薄弱,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步得到重视。

2004年12月,空军在原南京军区空军独立运输大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航空兵搜救团,主要担负全国范围内航空搜救任务以及搜救人员的培训任务。与此同时,海军和陆航部队也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搜救力量,这些搜救力量在我国近年来的搜救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9年阅兵中,空中第九梯队——直-8直升机梯队,由两支部队组成,其中一支是空军航空兵某师搜救团,该搜救团是全军第一支专业搜救部队,主要担负全国范围的搜索营救任务。但目前来看,我军拥有的搜救装备大多比较老旧,没有专门设计的搜救直升机,而是将运输直升机改装成搜救直升机,如通过加装多普勒GPS导航设备、气象雷达和短波电台等设备构建米-17B搜索营救直升机,飞机飞行性能和其他专业设备不能满足战场联合搜救需求。我们认为,战场联合搜救能力也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未来有望不断获得重视,公司搜救装备发展前景广阔。

2.3 短波/超短波电台、ELT等产品在民机、低空经济中前景广阔

短波通信在民用航空领域,常用于负责航站楼与航空飞机之间的通信工作,地空通信设备则包括地空选择呼叫器与收信机两种,可以利用自适应技术,提高短波通信设备的适用性,使其能够模拟单信道无线电话。我国地域广阔,因此超短波网络无法实现全面覆盖,为了确保民用航空飞机的运行安全,需要使用短波地空通信技术,从而解决飞行中的飞行盲区,确保航空飞机在较为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也能完成信息的收发。2.3.2 应急定位设备(E LT)广泛应用于载人飞机应急定位设备(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简称E LT)作为航空救生系统中重要的终端设备,主要用于飞机遇险后发射无线电信号,帮助搜救组织确定遇险飞机的位置并快速展开遇险人员的救援工作。

国外的E LT设备使用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使用121.5MHz和243MHz频率进行无线电信标呼救,通过搜索营救飞机进行定位和救援。80年代初随着国际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系统)的逐步建立和使用,缩短了营救时间,提高了搜救的效率,是目前航海、航空及陆地上最主要的搜救系统。国际民航组织已将E LT作为取得适航资质认证的必备设备之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各类民用飞行器已按照各自实际需要安装了相应的E LT。此外国外部分军用飞行器中也根据需求安装有E LT类设备。根据交通运输部2022年发布的《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任何航空器应必须至少装备一台E LT。据美国航空业紧急定位设备供应商Dukane-Seacom官网报道,其已成为eVTOL企业早期合作伙伴,其E LT产品DK-406-AF已被多个商业和国防平台选中,最近在新兴的eVTOL平台中获得了很大份额。

公司研发的国产机载应急定位系统目前已安装在国产多型飞机上,实现了国内飞行器机载应急定位设备的国产化。该设备通过链接北斗系统,实现飞机实时准确定位。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该设备可以实时报送位置,万一遇险也能在第一时间将飞机的遇险位置传回后方,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设备具有较高抗毁性。

3 宏声科技是电声产品制造企业,艾科特有源降噪空间广阔

3.1 子公司宏声科技主要从事音频通信系统业务

公司子公司宏声科技主要从事军民用无线、有线通信终端类及家用电器类电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集设计、开发和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电声器材专业生产厂家,是中国电声行业和信息产业部重点军民用电声产品配套生产单位。主要产品有各种彩电、汽车音响、家庭音响、报警用扬声器,各种动圈式、电磁式、压电式送、受话器,音响器,蜂鸣器和骨传导换能器等电声器件,各种手机用受话器、扬声器及特殊用途的微型、薄型扬声器等微型器件系列;各种手持式、手柄式、头戴式、头盔式、通信帽等电声组合件系列;同时生产通话器、专用电话机、电源和音箱等电子应用产品。2023年,宏声科技实现营收2.57亿元,净利润1783万元。


3.2 子公司艾科特有源降噪空间广阔

公司子公司西安艾科特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空间有源噪声控制、主动振动控制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艇、车辆等舱室的局部或全局空间中多场景下的有源噪声控制和主动振动控制领域。公司针对涡桨飞机的舱室噪声控制需求研制了座舱有源控制系统,在涡桨飞机上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属于国内首创,突破了大尺度空间有源降噪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以性能可靠稳定、性价比突出的优势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西安艾科特已为我国飞机开发生产了30多套座舱有源降噪设备,批产的产品已成功装备多个型号飞机,使我国的飞机噪声控制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很好地满足了特种飞机的紧迫需求和自主可控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随着军用飞机的装备升级换代和国产大飞机的批产交付,以及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源噪声控制与主动振动控制的市场潜力正在被激发出来,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房地产行业报告:保障房建设助力新青年宜居宜业

2024-06-26
下一篇

2024eVTOL行业报告:亿航智能引领城市空中交通革命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