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研究院】自驾游车市洞察报告(2022版)
目前,中国细分车市的分类标准已有不少,有按级别划分的、有按品类划分的,也有按价格划分的;
本报告从购车诉求角度划分细分车市,如自驾游主导称自驾游车市,代步主导称代步车市,商务主导称商务车市……本报告聚焦“自驾游车市”;
目前,场景研究已成为多数车企的核心研究课题,购车诉求与场景研究息息相关,从购车诉求角度重构分类标准,有利于车企更好开展场景研究,并基于此更好优化产品布局与战略调整等。
自驾游市场特征提炼:2021-2025年中国自驾游仍会呈现以大城、家庭、短距离、短时间、周边游等为主的特征
由于中国假期少且以小长假为主、区域发展不均衡、家庭观念较重、大城限购限行等特殊国情,使得中国自驾游用户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二线大城市,以家庭用户为主,以亲子游是主要形式,以周边游是主要特色,多数出游距离在50公里以内,一个来回都用不了一箱油,多数出游时间仅有半天,差不多是早出晚归……纯电有点不保险,混动刚刚好;
以大城、家庭、短距离、短时间、周边游等特征为主的中国自驾游市场,自然而然会衍生出有中国特色的自驾游车市。
自驾游购车诉求强势反弹,2022年意愿占比升至33.03%,直逼最核心的上下班,一跃成为中国用户的新核心购车因素
2018-2022年,中国用户的自驾游购车诉求呈现震荡上扬走势,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自驾游严重受阻,相应购车诉求大幅降低,但随着中国快速取得卓有成效的疫情治理成绩,自驾游购车诉求强势反弹,2022年升至33.03%,与原本最核心的上下班诉求旗鼓相当,期间上下班购车诉求呈现震荡下滑走势;
满足自驾游为主与满足上下班为主的产品特征差异显著,2022-2025年,如广大用户对自驾游与上下班的购车诉求延续此消彼长走势,将对以满足上下班诉求为主的车企传统家用车理念,和由此理念衍生出的产品布局与战略规划等提出严峻挑战。
外部消费环境逐步优化,内部产品供给快速跟进,共同助力中国自驾游的购车诉求强势反弹
2020-2021年,虽然中国社会遭遇了新冠疫情的空前打击,造成了对中国车市的严峻冲击,但自驾游的购车诉求快速强势反弹,这与内外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城镇化率、离退休人数、单身人口数量、高等教育人数、公里建设里程、城市轨道里程、收入水平等方方面面的持续提升,共同优化了自驾游车市的外部消费环境;SUV车型成为车企投放重点、硬派车型快速增加、车企加速布局中高端车市、皮卡加速乘用化等,共同优化了自驾游车市的内部供给条件;
未来几年,基本预判上述内外因,将持续朝着有利于自驾游车市发展的方向演变,广大车企积极布局自驾游车市的战略时机将越来越成熟。
中国自驾游车市整体呈现“年龄越高诉求越强”的特征,未来中年、老年的销量贡献将持续增加,助力自驾游车市发展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按年龄划分,中国自驾游车市整体呈现年龄越大自驾游诉求更强的特征,但有阶段性区别:35岁以下青年用户的自驾游诉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5-54岁中年用户的自驾游诉求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35-39岁忙着生孩子、照顾孩子阶段,自驾游诉求降低,过了40岁,孩子也上学了也懂事了,可以周末出去郊游了,自驾游诉求持续提升;过了55岁,陆陆续续进入退休阶段,自驾游诉求井喷式提升;
2022-2025年,35-54岁中年用户对中国车市的销量将进一步增加,不断夯实主体地位,55岁以上的老年用户的销量贡献也会持续提升,再加中年用户的自驾游诉求逐步提升与老年用户的井喷式提升,基本意味着中国自驾游车市将持续壮大,甚至会爆发式增长。
中国自驾游车市整体呈现“家庭财富越高诉求越强”的特征,未来中产的销量贡献将持续增加,助力自驾游车市发展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家庭年收入越高,用户的自驾游购车诉求更强,2022年,年收入低于15万元的工薪家庭的自驾游购车诉求仅有29.58%,中产与富豪家庭均高于行业水平,分别为36.05%、37.50%;
2021年,中国车市销量仍高度集中于工薪阶层,占比超六成。未来随着共同富裕、建设中产社会等政策加速落地,中产车市、富豪车市将持续壮大,再加中产与富豪具有更高的自驾游诉求,将持续推动自驾游车市发展。
中国自驾游车市整体呈现“城市级别越高诉求越强”的特征,未来大城市的销量贡献将持续增加,助力自驾游车市发展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级别越高,用户的自驾游购车诉求更强,2022年,二线、新一线、一线三类大城市的自驾游购车诉求均高于行业水平,分别为33.09%、35.98%、39.70%,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用户具有强烈的自驾游诉求;
2017-2021年,二线、新一线、一线三类大城市,对中国车市的终端销量贡献持续提升,由52.03%升至56.78%,2022-2025年,随着青年用户持续集中于大城市与核心都市圈,二线、新一线、一线三类大城市的终端销量贡献,有望突破60%,再加大城市用户有更强烈的自驾游购车诉求,将持续推动自驾游车市发展。
中国自驾游车市整体呈现“车型功能越多诉求越强”的特征,未来皮卡加速商转乘与MPV加速家用化,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由于销量庞大与通过性好,SUV容易被认为更适合自驾游,但易车研究院调研发现,引领品类意向用户自驾游诉求的是MPV,其次是皮卡,2022年两者潜在用户诉求分别为42.86%、42.07%,均高于SUV。对比SUV,MPV空间优势更突出,再加中国式自驾游以大城周边为主,也能较好包容MPV的通过性。对比SUV,皮卡载货功能更突出,能更好运送露营、野炊、烧烤等所需物品,再加皮卡乘用化,同样能提供较好的驾乘感;
虽然,MPV与皮卡的销量都比较低,2021年都低于100万辆,但内部结构演变剧烈,MPV加速家用化、皮卡加速商转乘,2022-2025年,上述两大演变趋势会更显著,助力皮卡与MPV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中国自驾游车市呈现“主流级别越高诉求越强”的特征,未来主流高级别的销量贡献将持续增加,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紧凑型、中型、中大型三大主流车市的级别越高,用户的自驾游购车诉求越强,2022年,中大型SUV的自驾游诉求高达50.94%,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中大型MPV、中型SUV、中型MPV等;
2017-2021年,中国车市的销量重心持续上移,紧凑型及以下级别的占比持续下滑,并跌破70%,中大型SUV、中大型MPV、中型SUV、中型MPV等主流高级别细分市场,纷纷迎来新增长期。2022-2025年,中国车市的增换购、消费升级现象将持续显著,中国车市的消费重心将进一步向主流高级别细分车市转移,再加主流高级别细分车市的自驾游诉求更强烈,能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中国自驾游车市呈现“混动车型诉求更强”的特征,未来混动车市的销量贡献将爆发式增长,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油混、插电式、增程三大混合动力意向用户的自驾游诉求较为强烈,分别为37.27%、41.29%、40.48%,清一色高于大盘水平,这与混动车型相对突出的节能性、更广泛的使用场景等密切相关。纯电诉求相对较低,这与续航短、聚焦城市场景等密切相关;
2017-2021年,中国车市的销售主力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混合动力车市处于积极培育期。2022-2025年,混动将成为车企的新投放重点,销量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再加混动用户的自驾游诉求更强烈,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
有中国特色的自驾游车市,进一步涵养了有中国特色的自驾游购车诉求——“四高一混一多”
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家庭收入、消费意识、基础设施等,都处于剧烈演变中,孕育出了有中国特色的自驾游购车诉求——“四高一混”:年龄越高诉求越强、家庭财富越高诉求越强、城市级别越高诉求越强、主流级别越高诉求越强;混动与多功能车型的意向用户的诉求更强;
2022-2025年,“四高一混一多”将成为车企布局自驾游车市的一把标尺。
2022-2025年,中国自驾游车市的发展土壤会更肥沃,易车研究院预判自驾游购车诉求将达45%,成中国车市“第一诉求”
2022-2025年,中国自驾游车市的发展土壤会更加肥沃:城镇化率会接近70%,出游欲望只会更强烈;离退休人员可能突破1.5亿人,滋生更多自驾游需求;高校毕业生占同龄比例会接近70%,不仅会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而且会加剧单身现象、推迟结婚年龄,还会进一步涵养自驾游等消费意识;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能突破4万元,为自驾游消费垫底更坚实基础……
2022-2025年,基于上述推动因素,中国自驾游购车诉求将持续提升:更偏好自驾游的中年、老年的销量贡献有望升至56%、11%;更偏好自驾游的中产贡献有望升至50%;更偏好自驾游的大城贡献有望达到65%……易车研究院预判自驾游购车诉求将达45%,成为中国车市“第一诉求”。
2022年,理想汽车领衔主流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排行榜
2021年,仅凭一款理想ONE,理想汽车的终端销量逼近10万辆。在易车研究院洞若观火第三轮汽车行业巡回交流期间(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不少车企就理想销量的快速崛起与易车研究院讨论,部分将原因归结于“增程”,因为绝大多数车企都热衷纯电,就它对“增程”情有独钟;
《中国车市自驾游洞察报告》有助于进一步探究上述问题。2022年初,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以63.73%高分,雄踞中国用户自驾游购车诉求排行榜首,且较大幅度领先排名其后的路虎、三菱、坦克等。再结合“中国自驾游呈现大城、家庭、周边、短距离、短时间等特征,和理想ONE主打六座、增程、家庭等卖点”等背景资料,有关理想销量快速提升的讨论,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自驾游购车诉求TOP10品牌以中国品牌为主;TOP20行列,豪华品牌与主流品牌相对靠后;特斯拉、小鹏、蔚来等电动车品牌,都不在TOP20行列;
靠前品牌有些共同特征:主打中大型SUV、中型SUV、中大型MPV、中型MPV等车型;凸显硬派或硬朗风格;市场定位更细分、产品布局更聚焦、品牌形象更鲜明。
2022年,理想汽车领衔主流中国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排行榜
在中国品牌阵营,除了理想汽车,坦克与大通的自驾游购车诉求也比较靠前,比例都超过50%,2022-2025年,随着自驾游诉求成为中国车市“第一诉求”,意味着这三个品牌更有可能成为“黑马”。期间,光脚不怕穿鞋的理想汽车毫无疑问会孤注一掷,坦克已成为长城的香饽饽,相信会获得更多资源,大通“站位”不错,千万别掉链子,需要上汽多点呵护,在自主资源投入上,至少得看齐荣威与名爵;
2022-2025年,魏派、传祺、领克、星途等的高端化战略面临优化,可重点尝试中型SUV、中大型SUV、中大型MPV等更适合自驾游的车市;
2022年,是比亚迪(229.100,5.51,2.46%)的新车投放“疯狂年”,建议高端MPVDMI、中高端SUVDMI等新车,可适当兼顾自驾游车市,努力减少内耗;
目前,哈弗大狗的成功,让哈弗多少尝到了点自驾游诉求的甜头,十四五期间,可将自驾游升级为重要突破口,重点布局中型SUV、中大型SUV。
十四五期间,理想与坦克谁能主导中国自驾游车市?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自驾游将成为中国车市的“第一购车诉求”,理想与坦克是两个非常有潜质角逐自驾游车市领导权的品牌;
对十四五,理想汽车是有想法的,销量目标锁定在160-200万辆。继2021年终端销量逼近10万辆后,2022年初,理想汽车宣布全尺寸SUV定名L9,之后网络流出中大型SUVL7消息。基于L体系,我们想当然认为可能还有L5,甚至L3,未来理想ONE可能更名为L8或L6。无论哪种布局,十四五期间,理想汽车还会聚焦增程、家用与高级别车市,会不断夯实以自驾游为核心的“根据地”;
2021年,坦克横空出世,一款坦克300力拔山兮气盖世,2022年初坦克500订单络绎不绝。2022-2023年,不仅有坦克300、坦克500的混动版,还有坦克400、坦克700等新车,如果还能放低些身段,来些“减配”城市版,更好满足有中国特色的“体验式自驾游”,将大幅提升坦克品牌在中国自驾游车市的竞争力,不排除坦克300月销量由1万辆升至四五万辆的可能;
无论坦克与理想谁主导自驾游车市,都会对看热闹的“第三者”形成冲击。
2022年,三菱领衔主流海外普通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排行榜
目前,三菱、Jeep的在华销量都比较惨淡,但两者都位列海外普通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的前列。2022-2025年,随着自驾游诉求持续提升,理论上,三菱、Jeep会有更好机会,接下来挺考验合资车企广汽三菱、广菲克的调整效率;
更适合自驾游的探险者等,助力福特基本稳住了在华阵脚,福特似乎找到了点感觉,越来越多的新车都贴着自驾游概念;
随着自驾游购车诉求的持续提升,丰田普拉多、兰德酷路泽的再次国产将被持续期待,甚至可以考虑在一丰、广丰同时投放;
自驾游机遇,助力大众进一步优化SUV战略,为途昂、朗境等创造更好上量空间。
建议Jeep、三菱积极回归原点,全力转战自驾游车市
本报告起初定义的主流品牌以2021年终端销量5万辆以上为标准,但校对中居然没看到Jeep,心咯噔一下凉了半截,没了Jeep,自驾游品牌榜单岂不黯然失色了很多。被迫将标准降至4万辆,才有了Jeep;
先不纠结为什么Jeep在华销量会连续四五年下滑,不如好好思考下如何抓住自驾游新机会,这原本是Jeep的“后花园”;
三菱在华也面临着类似Jeep的境遇,一是销量大幅下滑,二是有切入自驾游车市的新机会;
2022-2025年,自驾游将成为中国车市的“第一购车诉求”,建议Jeep、三菱积极回归原点,全力转战自驾游车市。
2022年,路虎领衔主流海外高端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排行榜
虽然路虎领衔着海外高端品牌自驾游购车诉求的榜单,但有点胜之不武,内部还有很大优化空间,尤其是在三四十万元这一主流自驾游车市,急需培育几款立得住的车型;
凯迪拉克、林肯、沃尔沃等二线海外高端品牌,在自驾游车市,都有不错的人气;
广告
2022年,中大型SUV宝马X5L的国产,将助力宝马更好角逐自驾游车市,开辟新增长点,更好巩固在中国高端车市的领导地位;
自驾游车市是纯电动品牌特斯拉的明显短板。
十四五期间,自驾游车市将成为二线高端品牌的新突破口
十四五期间,二线海外高端品牌路在何方?截至2022年初,虽然凯迪拉克、林肯、雷克萨斯、路虎等二线高端品牌市场表现不一,但战略层面仍旧比较尴尬,前有奥迪、奔驰、宝马等一线高端品牌压着,后有特斯拉、理想、蔚来等纯电动高端品牌追着,自身的品牌建设、新能源布局等又没有脱颖而出;
近两年,凯迪拉克、林肯掀起新一轮新车攻势,强化了SUV车市,突出了价格优势,更好迎合了新中产,取得了一定成绩;
2022-2025年,随着中产进一步壮大、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与中国车市的自驾游诉求持续提升,自驾游有理由成为二线高端品牌的新突破口。
2023年,自驾游瞬间超越上下班,成为中国车市“第一购车诉求”,该突变会如何重塑中国主流车市?
在2020-2022年期间,虽然各种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中国车市用户的驾驶渴望与用车场景,严重束缚了车企的正常产销和战略优化,但中国车市的内在诉求演变非常剧烈,自驾游强势触底反弹。2022年自驾游诉求占比升至33.03%,十分逼近上下班,2023年加速释放,升至49.06%,一举超越上下班,摇身一变为中国车市的“第一购车诉求”;
任何一个购车诉求,都有对应的消费特征,“第一购车诉求”对应主流车市消费特征,随着自驾游快速成为“第一购车诉求”,更好满足自驾游诉求将成为中国主流车市的核心特征,成为主流车企优化顶层战略、产品布局、品牌建设等的核心逻辑;
目前,部分车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驾游诉求会如此快速爆发,根本没有针对性的战略规划与产品布局,等于一个木头人。
1
2007年之前,中国主流车市以先富群体与单位用户为主,用车场景聚焦公商务,涌现了奥迪A6L、雅阁、帕萨特等高端车型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先富群体为主的私人用户加速涌入中国车市,他们多数是首购用户,购车的核心目的是服务生意,再结合政府、国有企业、军队等单位用户,共同组成了中国主流车市第一阶段的消费主体。
由于中国主流车市第一阶段的核心场景是公商务,以领导、客户等关键用户的接送为主,用户在购车时非常注重品牌、品质、空间等,涌现了奥迪A6L、雅阁、帕萨特、老桑塔纳等高端车型,也诞生了有中国特色的“L车”,成就了奥迪、大众、丰田、本田等一批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全球车企。当时,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一大堆中国品牌,挣扎于低端、低价、低质之边缘车市,还在“猥琐发育”。
22
2007-2018年,中国主流车市以首购青年家庭用户为主,用车场景聚焦上下班,涌现了朗逸、轩逸、哈弗H6等入门车型
2007-2008年左右,大量以结婚购车为主的80后首购青年家庭用户快速涌入中国车市,瞬间成为中国主流车市第二阶段的消费主体。购车主体成了娶妻生子的青年用户后,下车打人的少了,因为买车为了结婚生子,打什么架呀,但碰瓷的多了,觉得涉世不深的青年用户好忽悠、好欺负;
中国主流车市第二阶段的核心场景是上下班,非常注重车子的实用、经济与品牌等,涌现了中庸设计、拉长空间等独特卖点,培育了朗逸、速腾、轩逸、哈弗H6等大量入门车型,滋润了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现代等众多全球车企。在第二阶段的中后期,吉利、长城(哈弗)、长安等少部分中国品牌快速崛起,分到一杯羹。
33
2019-2022年,中国主流车市快速向再购中年家庭用户和自驾游场景倾斜,初期涌现了理想ONE、坦克300等多元化车型
2019-2022年,过去首购青年用户的年龄纷纷超过35岁,甚至40岁,摇身一变为典型的大叔用户,不仅油腻了,而且不按套路出牌,一直被边缘化的自驾游诉求快速爆发,曾经热销的朗逸、轩逸、哈弗H6、奥迪A6L、帕萨特等,要么大规模降价促销,要么销量大幅下滑,理想ONE、坦克300、ModelY、宋PLUS等原本属于非主流车市的产品,倒反更容易爆款。
2017-2019年,随着中国车市的快速趋冷,别克、雪佛兰、大众等不少主流车企,纷纷制定了新战略,且大众SUV战略等成效显著。2019-2022年,原本属于中国车市战略转型的关键期,诸如大众SUV战略抓紧向节能化转型升级、别克雪佛兰进一步整合大车战略。谁知半路杀出个“程疫情”,2020-2022年的严格封控,迫使多数车企停滞有本土特色的转型方案,机械式照搬欧美纯电战略,多数车企快速脱节于中国车市演变节奏。
4
2023年自驾游一举超越上下班成为中国车市“第一购车诉求”,把中国主流车市的新场景正式推向自驾游主导的新时代
2023年自驾游一举超越上下班成为中国车市新“第一购车诉求”,具有重要的行业价值,该现象不仅承袭了2020-2022年自驾游诉求触底反弹的走势,而且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车市的演变趋势;
基于再购占比、中年化等不断强化的趋势,易车研究院判断自驾游诉求的快速主导并非偶然,而是趋势,2019-2022年是该趋势的初期酝酿期,2023年正式定型,我们把2019年起统称为中国主流车市的第三阶段,一个更优质、更多元化的阶段,也可能是中国品牌的黄金发展阶段。至于第三阶段何时结束,目前无法有效预判。
5
家庭自驾游是车企角逐第三阶段中国主流车市的核心突破口,中国式自驾游以家庭成员、短距离、短时间、观光休闲为主
中国车市蓬勃发展的自驾游诉求,具有自身鲜明特征:同行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2023年夫妻同行占比超70%,孩子同行占比超60%,父母同行占比超30%;以家庭成员为主,使得出游时间集中周末、小长假和大长假,2023年三者占比分别为66.86%、49.75%和37.60%;出游时间集中周末和小长假,使得出游天数集中2-3天和1天,2023年占比分别为40.98%和32.49%;出游天数集中三天即以内,使得出游半径集中50-100公里和101-200公里,2023年占比分别为27.03%和24.01%;出游半径集中200公里以内,使得游玩类型集中观光自驾和休闲自驾,2023年两者占比分别为65.49%和61.90%……
家庭成员为主、短距离、短时间、观光休闲……环环相扣,共同铸就了中国式自驾游——家庭自驾游,与欧美的长途游、挑战游等形成鲜明区别。
6
车企角逐自驾游车市的落脚点在产品,中国式自驾游更关注空间、安全、能耗,更偏好多功能,更倾向越野硬朗与大气高端
家庭为主的中国式自驾游的特殊性,最后都会体现在产品层面:从关注点看,中国式自驾游非常注重空间,占比高达82.26%,如果说之前车企关注L车型,接下来就要积极研发2L车型,甚至是3L车型,日后类似“大平层”概念会屡见不鲜,会投放更多中大型、大型等大车。其次是安全、舒适与能耗,这些都是家庭用户的核心关注点。动力、操控、通过性等彰显个性的传统自驾游的核心关注点,在以家庭为主的中国式自驾游的关注排行中都比较靠后;由于空间是中国式自驾游的核心关注点,提升了MPV、SUV等多功能品类和越野硬朗、大气高端等类型产品的诉求。进入自驾游主导的时代,轿车份额大概率会不断萎缩,由主流品类成为非主流品类;
车企无论角逐哪个阶段的主流车市,核心竞争力都在产品。车企能否脱颖而出于中国式自驾游车市,关键看能否提供有竞争力的MPV、SUV等多功能产品,和越野硬朗、大气高端等类型产品,以及相关产品能否全面突出空间、安全、舒适与能耗等优势。
7
聚焦家庭自驾游与凸显节能、多功能的腾势、坦克、理想,领衔2023年主流品牌的自驾游诉求排行榜
2023年,腾势私人用户的自驾游诉求的渗透率高达72.84%,非常适合家庭自驾游的腾势D9是核心推动者与受益者,月销量快速突破万辆,角逐自驾游没有特别优势的N7、N8则出师不利。腾势仅用一年时间,就从正反两面充分论证了中国车市的自驾游趋势,希望这能为2024年N8MAX和N9两款同样适合家庭自驾游的新产品,创造良好的战略氛围。2024年起,除了腾势,魏牌、岚图、捷途(山海)、奇瑞(风云)、比亚迪(高端产品)等一大堆类似品牌,都会积极布局自驾游车市;
2023年,坦克以70.37%位居自驾游诉求第二,截至2023年11月底,性价比突出的坦克300表现依旧稳定,全系主打节能且性价比突出的坦克400和坦克500渐入佳境,坦克品牌充分尝到了中国式自驾游爆发的甜头。2024年起,除了坦克,方程豹、北汽越野、丰田(新普拉多)等一大堆类似品牌,都会积极布局自驾游车市;
理想以68.78%,位居主流品牌自驾游诉求排行榜第三,从理想L7/8/9到大型纯电MPVMEGA,几乎都是为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自驾游用车场景量身打造的。但增程、非硬派等,也是理想汽车的明显短板,部分论证了主打插混的腾势与主打硬派的坦克的自驾游诉求为何会小幅高于理想。如果易车研究院建议理想汽车研发PHEV,相信会被嗤之以鼻,不过研发硬派产品的建议,我们想提一提,哪怕是基于增程的硬派产品。通过构建L系与硬派系两大差异显著的产品体系,做深做精以自驾游为主的中国新主流车市,期待未来五年理想汽车的国内年销量可以实现200万辆。
8
2023年,坦克、魏牌、哈弗加速节能化转型,2024年起长城具备角逐以自驾游场景为主的新主流车市领导者的潜质
2023年是长城汽车加速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年:蓝山、高山助力魏牌基本实现新能源转型;主打混动的400、500助力坦克加速向节能化转型升级;大狗、二代大狗与猛龙,助力哈弗积极开拓硬派新蓝海,并助推节能化……
坦克、魏牌与哈弗的战略优化,凸显了硬派、节能与高端几个关键字,这些关键字正是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的核心卖点。2023年,坦克、哈弗、魏牌三大主打混动的品牌(不含纯电欧拉),均位列主流品牌自驾游诉求TOP20。2024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后,相信还有提升空间;
长城的战略优化与中国车市新演变趋势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战略家老魏的价值。只要战略方向没问题,设计、定价等战术层面的优化就容易多了,甚至都不需要麻烦战略家老魏,让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共同助力长城汽车称雄以自驾游为主的中国新主流车市。
9
2023年比亚迪刚称雄,2024年又得马不停蹄转战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方程豹、腾势、比亚迪高端产品被给予厚望
2022年比亚迪国内销量超160万辆,紧逼丰田、大众。2023年,比亚迪全球销量有望挑战300万辆,国内有望挑战270万辆,瞬间超越大众、丰田,称雄中国车市;
在比亚迪快速称雄中国车市之际,中国主流车市也在快速演变,瞬间由上下班主导转向自驾游,快速暴露了比亚迪称雄中国车市的隐患:202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销量仍集中紧凑型及以下级别,虽然秦、宋对比亚迪2023年称雄中国车市功不可没,但两者不是角逐新主流车市的拳头产品;2023年前三季度,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唐、汉不同程度遭遇挑战,部分说明唐与汉的定位与造型设计,也不是角逐新主流车市的拳头产品;2021-202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低级别产品的市占率提升幅度强于高级别产品,客观上不利于比亚迪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腾势D9的快速爆款、方程豹5的快速爆红等,反向论证了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的快速崛起,并说明了比亚迪加速布局新主流车市的迫切性;
2024年,方程豹、腾势、比亚迪高端产品等将被寄予厚望,但上述品牌与序列的既定产品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方程豹的战略中轴线应是豹5和豹8,基于此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如豹5L(类似宋L)、豹5MAX(类似宋MAX)、豹8L、豹8MAX等,以及豹3混动版。上述产品渐入佳境后,再考虑跑车、豹3EV等新产品也不迟;N7和N8的出师不利,进一步论证了D9的价值,N8MAX和N9的权重理应高于轿车项目……
快速称雄后,正常情况下,车企产品布局的核心思维一定是多元化,构建更多的护城河。该战略思维的前提条件是,主流车市维持不变,如未来主流车市仍以秦和宋主导的上下班场景为主。但2023年中国的新主流车市瞬间转向了自驾游场景,即2024年起比亚迪还得马不停蹄去攻占新主流车市,且打法不一样,产品布局的重点得由之前上下班场景加速转向自驾游场景,不变的是,产品布局思维仍是聚焦再聚焦。目前,2024-2025年比亚迪产品布局,更多是基于2021-2022年的背景制定,不幸中的万幸是,“快速调整”正是王总领导下的比亚迪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99
奇瑞较早洞悉到国内自驾游机遇,2024年三箭齐发,重点在节能大车,奇瑞有可能成为角逐新主流车市中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奇瑞就像一只猎犬,嗅觉比谁都灵敏,早早就洞悉到了国内自驾游的机遇,2018年推出与2021年独立的捷途,就率先定位旅行+。但率先发现机遇的,未必就能成为最大受益者,过去20年,奇瑞没少遭遇这种尴尬。2023年,捷途与星途仅位居主流品牌自驾游诉求排行榜的第10和第13,奇瑞品牌都不在TOP20。2021-2023年前三季度,奇瑞乘用车在各级别市占率最高的,仍是微小型;
2024年起,捷途的山海系、星途的星纪元系和奇瑞的风云系将三箭齐发(ICAR主打纯电),杀气腾腾,产品布局的重点都在节能大车,论规模恐怕连比亚迪、长城、长安等劲敌都难以匹敌,奇瑞有可能成为角逐中国新主流车市中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如2024年海外车市仍能独领风骚,奇瑞将对比亚迪引领中国品牌的位置构成巨大挑战;
虽然战略层面到位了,但捷途的山海系、星途的星纪元系和奇瑞的风云系三大军团在战术层面仍需细细打磨。还是那句话,奇瑞在战略层面几乎没输过(处于领先位置),但在战术层面几乎没赢过(复制、跟随较多)。
88
对比长城、比亚迪与奇瑞,吉利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的潜力是最大的,前三者几乎都是明牌了
从吉利到领克再到极氪,吉利汽车的自驾游属性不是太明显:吉利多品牌矩阵在2023年主流品牌自驾游诉求TOP20的排行也不是特别显著,领克位居12,吉利位居20;吉利的大车、硬派、节能等标签不是特别突出;2023年被寄予厚望的银河系列的L7、L6和E8三款产品的核心场景都不是自驾游;2021-2023年前三季度,吉利销量重心仍是紧凑型及以下产品,占比仍高达90%……
2023年,围绕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吉利的核心竞品长城、比亚迪、奇瑞等,都已基本完成调兵谴将与排兵布阵,2024年都会强势发力;理论上,自驾游场景更有利于释放吉利的雷神动力、领克08等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潜能……在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中国新主流车市中,期待吉利厚积薄发。
77
对比纯电M系,硬派(风格)增程产品更有利于理想汽车角逐以自驾游为主的新主流车市,全面挑战BBA与不断夯实高端车市
2022年理想汽车位居中国主流品牌自驾游诉求的榜首位置,2023年,随着腾势D9、坦克500Hi4-T等的强势发力,腾势、坦克的自驾游诉求快速超越理性汽车。不过自己和自己比比,理想汽车的自驾游诉求仍呈现增长走势,由理想ONE主导的2022年63.73%,升至由理想L7/8/9主导的2023年68.78%;
如自驾游成为新主流车市核心场景的判断经得起推敲,理想夯实高端家庭车市的战略,约等于不断挖掘高端自驾游潜力。其中MEGA为代表的纯电M系列是一种选择,但未必是最好选择,基于增程等现有技术,硬派(风格)可能更值得考虑。基于理想汽车注重细节打磨与突出差异化的企业理念,极有可能在硬派车市又能玩出不少新花样,对BBA等传统高端品牌形成更大挑战;
截至2023年11月,理想汽车是极少数能将战略规划与战术安排有机结合的车企。优秀车企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方向之类的战略思维,也需要产品之类的战术思维。
66
未来十年自驾游将全面重塑中国主流车市,目前越来越多的车企已意识到自驾游的重要性,且少部分车企已开始积极布局
过去十多年,中国主流车市以首购青年家庭为主,聚焦上下班场景,多数车企习以为常,甚至觉得这就是中国车市的常态,导致战略陷入呆滞;
近三四年,自驾游诉求加速释放,原本是广大车企积极应对新诉求的关键期,但偏偏来了个新冠疫情,车企不得不忙于疫情防控与生产保供,让原本战略呆滞再次陷入战略停滞,尤其是海外车企。疫情快速放开的2023年,多数车企瞬间遭遇了“战略脱节”的巨大挑战;
2023年,自驾游诉求一举超越上下班,使得中国新主流车市的演变方向更加明确,理想、腾势、坦克等部分品牌率先受益,越来越多的车企也意识到了自驾游的重要性,少部分开始针对性布局;
2024-2027年,基本预判中国车市的自驾游诉求仍会持续释放,诉求占比有望逼近60%,车企的战略优化务必要围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式自驾游展开,聚焦大气高端、越野硬朗、主流品质等产品,与SUV、MPV等多功能产品,努力突出空间、安全、节能、品质等卖点;
哪些车型、哪些车企会最终受益,目前都是未知数。中国品牌虽然率先受益,但只要战略调整得当,相信海外车企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