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AI芯片与CPU国产化浪潮

1. 国产x86 CPU龙头,DCU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1.1. 基于AMD架构授权自研,产品持续迭代性能优越

海光信息是基于AMDX86技术授权自主研发,设计和销售CPU和DCU的芯片设计厂商。公司于2014年成立,2016年海光信息和AMD共同成立两家子公司——海光集成和海光微电子,海光获得AMD技术授权,并约定专利由子公司海光微电子持有,由海光微电子初步设计后向子公司海光集成销售。公司对已授权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和提高,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并推出了海光系列CPU产品和深算系列DCU产品。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系列。公司CPU产品主要分为7000、5000和3000系列,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7000系列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主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5000系列主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需求。3000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面向入门级计算领域。海光DCU 属于GPGPU 的一种,主要为8000系列,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

CPU更新至第四代,DCU更新至第二代。CPU方面,海光CPU 已经有海光一号、海光二号、海光三号实现商业化,海光四号于2023年10月底发布,海光五号处于研发阶段。公司目前在售的海光CPU 产品主要为海光三号产品。DCU方面,海光DCU 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和深算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三号处于研发阶段。

1.2. 信创、商业市场两开花,CPU、GPU双驱动

2018-2022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受下游景气度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18-2022年,海光营收年增速超100%,主要系行业信创快速推进,公司产品获得市场认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有所减缓,主要系信创市场招标节奏较缓。公司于2021年首次实现盈利,2022-2023年Q3,公司归母净利率不断提升,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增加规模效应显现和产品迭代,毛利率提升。

7000系列CPU为主要收入构成,DCU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扩大。2019-2021年,公司营收60%以上是7000系列CPU。2021年,DCU8000系列产品推出后,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占据了当年10%的营收比例。我们预计,随着行业信创进程加快,7000系列CPU仍将是公司营收主要构成,但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旺盛,DCU出货量快速增加,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信创、商业市场两开花的芯片公司。公司营收下游构成多元,2021年,公司营收构成中,不但有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信创客户,也有互联网等商业市场客户。海光已经在信创、商业市场同时得到客户认可,实现大规模出货,基于此,我们认为海光的市场空间天花板不仅仅只是信创市场,而是整个中国市场。

产品性能提升,新产品价格仍有提升空间。公司刚开始推出的海光一号产品性能较低,价格较低。随着公司对AMD授权逐步消化吸收,新推出的海光二号产品性能提升明显,定价更高。公司正在研发的海光三号、四号性能更为领先,定位更为高端的市场,产品定价有望进一步提升。

摊销比例下降和高毛利产品销量增长提升公司毛利率。一方面,规模效应使得自研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毛利率较高的7000系列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不断增加,促进了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提升。2021年公司8100系列DCU产品毛利率较低,为34.84%,主要系该产品刚刚上市,销售收入较小,随着公司DCU出货量增加、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毛利率将逐步提升。

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AI芯片与CPU国产化浪潮

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选取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北京君正、龙芯中科为可比公司。2019年公司的管理和销售费用率处于可比公司中较高位置,主要系公司处于市场开拓期,营业收入较小导致管理和销售费用率较高。2020-2022年公司销售规模大幅增长,同时提高管理、销售效率,管理和销售费用率下降至可比公司较低水平。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7.36%,主要系服务器行业头部效应较明显,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在国内几家主要服务器厂商中。公司积极与下游整机厂商合作,浪潮、同方、联想、新华三等公司已经搭载公司产品。

1.3. 股东背景雄厚,激励留住人才

中科曙光为第一大股东或带来业务支持。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科曙光,占公司总股本的27.96%。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龙头,2009-2019年十次获得HPCTOP100市场份额(按装机数量)第一。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计算所,2022年营收中约80%来自于高性能计算机和通用服务器,能够为海光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持。

海光通过子公司持有AMD永久授权。AMD和Intel之间存在X86架构交叉授权协议。AMD 与海光共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家是成都海光微电子公司,AMD 占股51%,中方占股49%,另外一家是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AMD 占股30%,中方占股70%。两家公司分工不同,海光微电子公司受让和使用X86 处理器核相关技术,负责海光处理器核相关技术的开发;海光集成负责海光处理器外围相关技术的开发,该部分技术不会涉及到Intel 和AMD 交叉授权协议。

股权激励范围广,锁住核心人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共1283人,占员工总人数的90.42%,骨干研发人员多拥有国内外知名芯片公司的就职背景,拥有成功研发x86 处理器或ARM 处理器的经验。蓝海轻舟合伙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股6.09%,员工持股比例高达48%,锁住公司技术人才。

2. 国产X86CPU龙头,行业信创打开国产空间

2.1. X86占据国内服务器市场主要份额,国产化率较低

2020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1213万台,几乎全部为X86 服务器。根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1213万台,其中X86服务器占比为97.3%,主要系x86 处理器起步较早,生态环境较其他处理器具有明显优势。因此,X86架构生态最为完善,相比其他架构芯片优势显著。

2020年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全球占比达29%,同比增速高于全球。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为344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9.14%。2016-2020年的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速为9.80%,高于全球同期5.59%的年复合增速。根据招股书和IDC数据,2020年,在中国销售的X86服务器中,2路服务器占比为88.8%,2020年中国X86服务器芯片出货量高达698万片,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1066万片。

X86 CPU市场被海外巨头垄断,国产化率较低。根据Mercury Research数据,2021年Q4,Intel占据全球X86总体市场的74%,AMD占比为26%,中国市场亦是如此。X86CPU芯片国产化率较低,2020 年公司CPU 产品销售量约占总体市场份额的3.75%。公司产品占据了国产x86 服务器处理器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AI芯片与CPU国产化浪潮

2.2. 行业信创打开国产空间,服务器需求大增

行业信创替换比例不断加大。我们预计2021年金融行业试点单位信创支出占整个IT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2022年该比例超过30%,2023年达到50%。我们预计2022年运营商的PC服务器集采要求国产CPU占比达到30%,2023年该比例有望达到50%。金融和电信是行业信创最大的两个行业。我们预计2027年,党政和央国企行业有望实现全面国产化。

2022年行业服务器出货量超200万台。根据IDC和赛迪顾问数据,2022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约为448万台,其中政府和行业信创出货量分别为52/206万台。行业信创中金融和电信行业2022年出货量分别为42/52万台,占整个行业信创出货量的45%。

服务器招标国产化比例提升,海光市占率维持前二。2020年,已经有中国移动等央国企部分服务器招标国产化比例达到20%以上。2022年,部分央国企服务器招标国产化比例达到30%以上。2023年,银行、运营商等央国企放出纯国产服务器招标。其中海光和华为是行业信创服务器两大主要供应商。我们预计,在行业信创加快推进背景下,服务器国产化比例会越来越高。

2.3. 技术实现自主迭代,生态依托X86

已实现对授权技术的消化,并实现自主迭代。2016年3月公司基于AMD授权技术启动海光一号设计,2018年4月,海光一号实现量产。2020年1月,海光二号实现量产。2022年,海光三号发布并实现商业化销售。2023年,海光四号发布。预计2024年发布海光五号。公司已经完成了对AMD授权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产品自主研发升级。

产品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对比国内产品,海光CPU在超线程、内存、内存通道数、PCIe等指标上均优于或等于其余五家国内CPU厂商,总体性能在国内处于头部水平。对比海外产品,选取与海光7295同期发布的Intel在2020年的6款至强铂金系列产品,综合比较处理器市场定位、核心数量、产品售价等因素,海光比Intel的高端产品最高端的性能有所差距,但跟主流的产品基本上相当,(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金牌和银牌产品)。

海光CPU兼容X86架构,具有业界最好的产业生态支持。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 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各自凭借自身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使其产品Windows和Intel CPU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结成了“Wintel”技术联盟。Wintel 技术联盟基于X86架构优化各类软件应用,使得x86 架构具有显著的产业生态优势。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 和Linux 均兼容X86 架构;在应用软件方面,几乎所有应用软件兼容X86。国内机构原先大多采用X86架构产品,使用海光产品可以实现上层应用无缝切换,减少迁移成本,迁移风险较小。

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AI芯片与CPU国产化浪潮

积极构建生态,形成国产CPU最全生态体系。截至2022年7月,海光已有数千家合作伙伴。硬件厂商,技术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厂商和集成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光生态。在服务器领域,海光CPU已得到众多服务器厂商认可,中国服务器市场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厂商中浪潮、新华三、联想等多家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

3. 国产AI芯片第一梯队,受益于AI变革和海外制裁

3.1. AI芯片需求旺盛,国产化机遇来临

根据新智元数据,训练GPT-4,用了大约25000块A100 GPU。而训练GPT-5,还需要5万张H100。

2023年Q4业绩会上,台积电管理层预计AI加速发展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AI 芯片营收占比将在2027年提高至15%-20%。

2024年1月18日,扎克伯格表示,公司将购买超过35 万块英伟达H100 GPU,如果算上英伟达A100 和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到2024 年底,Meta 的GPU 算力将达到等效近60万H100。

2024年1月22日,外媒曝出Sam Altman正计划筹集数十亿美元,为OpenAI建起全球性的半导体晶圆厂网络。

根据Bernstein Research资深分析师Stacy Rasgon分析,ChatGPT每次查询的成本约为0.04美元,如果ChatGPT查询量成长至谷歌搜索规模的十分之一,最初需要部署价值约481亿美元的AI芯片投入运算,每年还需要价值约160亿美元的芯片才能维持运作。

AI芯片需求可能远超市场预期。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硬件市场(服务器)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7亿美元。

在中国,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美元,同比增长82.5%,2027年将达到134 亿美元。IDC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将达到133.5万片,同比增长22.5%。

2024半导体行业报告:AI芯片与CPU国产化浪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氨基酸市场:高增长潜力与国际竞争

2024-06-04
下一篇

2024港股行业报告:高股息与出口增长机遇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