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机械行业报告:需求复苏与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1.机器人板块:景气度触底,业绩短期承压
根据样本数据,我们对机器人板块上市公司进行财报分析,我们从本体及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特种机器人厂商中选取了31家机器人业务贡献占比较高或与机器人产业链关系紧密的重点公司进行分析。本体及系统集成领域选取埃斯顿、新时达、埃夫特-U、机器人、拓斯达、凯尔达、江苏北人、瑞松科技;核心零部件领域选取鸣志电器、双环传动、五洲新春、北特科技、丰立智能、贝斯特、绿的谐波、中大力德、柯力传感、安培龙、东华测试、华晨装备、步科股份、禾川科技、雷赛智能、国茂股份、通力科技、兆威机电、华培动力;特种机器人领域选取亿嘉和、博实股份、景业智能、申昊科技。
1.1.市场表现:主题性明显,受人形机器人事件催化波动
我们以机器人(Wind)指数为参考,回顾2023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机器人板块的股价走势,可以发现,沪深300指数经历了持续下跌并反弹的过程,2023年整体涨幅-11.38%,2024年初至5月21日整体涨幅7.14%;机器人板块基于大盘走势下振幅更明显,阶段波动幅度较大,2023年整体涨幅8.12%,跑赢沪深300指数;2024年初至5月21日整体涨幅-3.48%,波动明显,我们认为机器人指数主要受人形机器人事件催化,呈现主题性投资特征。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23/1/1-2023/2/15:政策支持&AI浪潮催化,涨幅17.77%。2023年1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倍,同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推进及ChatGPT引发对AI主题的关注,均预期加速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进程。
2)2023/2/16-2023/3/27:主题情绪回落,龙头股权激励目标高提振市场信心,涨幅1.02%。2023年1-2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6.2万台/套,同比下降19.2%,降幅与2022年下半年各月相比仍在扩大,需求尚未恢复,叠加AI主题投资情绪短期回调。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股埃斯顿于3月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目标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5/8亿元,提振市场信心。
3)2023/3/28-2023/5/12:行业震荡回暖,一季报利润改善有限,涨幅-8.99%。2023Q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10.4万套,同比下降3%,降幅明显缩窄但仍未转正,板块一季报业绩增速较快,利润率有所改善,但部分公司一季度利润仍下滑,行业竞争激烈,合同负债增速不明显。
4)2023/5/13-2023/7/4:特斯拉公布Optimus最新进展,主题行情演绎,涨幅12.34%。2023年5月16日(北美时间),Tesla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发布其人形机器人最新视频,其性能更加稳定、形态也更加自然,展现出超预期的运控、感知和学习能力。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的看好使得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
5)2023/7/5-2023/10/30:主题情绪回落,三季报业绩普遍不及预期,涨幅-14.22%。人形机器人主题情绪回落,部分企业三季报业绩承压。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度下降,2023年7月/8月/9月/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3.43/3.32/3.61/3.31万台/套,同比-13.30%/-18.60%/-14.30%/-17.70%,较6月降幅扩大,需求疲软。
6)2023/10/31-2023/12/31:政策支持&特斯拉量产信号催化,涨幅3.62%。2023年11月,工信部发文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同时,国内供应商给出特斯拉量产积极指引,特斯拉供应商送样加快。
7)2024/01/01-2024/02/05:宏观环境低迷,中小盘股承压,涨幅-22.88%。2023年12月国内经济金融数据略不及预期,且内外部环境复杂,中小、微盘股下挫,整体市场情绪偏悲观。同时,Tesla在2024年1月的交流会上表明人形机器人可能在2025年会有一些量产,进度低于市场预期。
8)2024/02/06-2024/03/18:英伟达入局机器人,特斯拉bot视频催化,涨幅33.17%。2024年2月,Tesla发布Optimus最新视频展示更流畅、自然的行走动作。同时,英伟达宣布成立“GEAR”部门进行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表示在3月18-21日举办的GTC 2024会议上会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
9)2024/03/19-2024/04/16:前期催化事件兑现,进入业绩披露期,涨幅-12.39%。2月以来股价反弹下预期的英伟达机器人大会以及特斯拉访厂事件如期兑现,同时上市公司进入密集的业绩快报、年报、一季报披露期,大部分公司仍然因为制造业需求低迷而表现出业绩承压,板块出现回调。
10)2024/04/17-2024/05/21:特斯拉明确量产节奏,涨幅7.27%。2024年4月24日,特斯拉Q1业绩说明会上表明Optimus已具备完成一些基础工厂任务的能力,预计2024年底前在工厂环境中可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活动,并于2025年年底之前实现对外批量销售,明确整体量产节奏,提振板块信心。
1.2.2023年报总结:出口承压&内需低迷,景气度筑底
自动化需求疲软,国产替代带动收入小幅增长。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31家公司收入合计548.80亿元,同比增长8.28%,平稳增长;归母净利润合计36.72亿元,同比增长38.97%,较2022年改善明显。从收入端来看,2023年受出口承压、内需低迷等影响,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需求疲软。据MIR数据,2023年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同比下降1.8%,因此大部分涉及自动化业务的公司收入呈现下滑或小幅增长的趋势;而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趋向成熟,竞争加剧,主要增长来自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国产替代。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28.3万台,市场增速仅0.4%。
尽管如此,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MIR数据,2023年工业机器人内资品牌市占率已达45.1%,较2022年的35.5%提升了9.6pct。因此机器人行业整体收入实现小幅的增长,主要来自整体行业需求疲软下国产品牌竞争力的强化。从利润端来看,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大于收入增速,主要系新时达大幅减亏,2022-2023年新时达将旗下会通自动化、杭州之山智控等商誉进行减值,出现较大幅度亏损。若剔除新时达的影响,2023年30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51亿元,同比增长9.51%,增速基本和收入匹配,盈利端略有改善。
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小幅上升,盈利能力增强。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机器人板块整体毛利率为25.57%,较2022年的25.13%同比上升0.45pct,主要系企业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降本增效措施取得成效所致;其中,部分公司毛利率波动较大,如绿的谐波,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产能爬坡期设备折旧费用上升等影响。板块整体净利率为6.69%,较2022年的5.21%上升1.48pct,主要系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的优化,叠加2022年部分企业减值增多所致。
其中,净利率下滑的企业,如绿的谐波、东华测试,主要系拓展市场及研发新产品带来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长较多所影响。期间费用率略有下降,销售费用率上升。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机器人板块期间费用率达18.55%,与2022年同期的18.96%基本持平。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80%、6.51%、6.56%、0.67%,同比上升0.22pct、下降0.49pct、下降0.09pct、下降0.06pct。受制于2023年整体市场需求疲软,存量市场竞争加剧,更多企业为了维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了销售费用的投入以开拓新市场。同时,行业分化加剧,龙头企业规模效应显现,其他企业优化费用结构,缩减开支,使得行业整体费用率略有下降。
核心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稳健,本体及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板块盈利能力下滑。①毛利率端,本体及系统集成板块、核心零部件板块毛利率水平公司分化较大,龙头展现出超越同行的盈利能力,如本体领域龙头埃斯顿、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2023年,板块平均毛利率表现为本体及系统集成(19.91%)<核心零部件(31.53%)<特种机器人(42.13%),该趋势与各板块壁垒和竞争水平基本相符,特种机器人壁垒高,市场较为细分,相关企业得以享受较高毛利。而本体及系统集成竞争更为激烈。②净利率端,公司分化较大,柯力传感、绿的谐波和博实股份2023年净利率水平分别为29.14%、23.63%和20.80%,盈利能力领先。2023年板块平均净利率表现为本体及系统集成(1.49%)<特种机器人(1.73%)<核心零部件(13.09%)。
备库存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机器人板块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40亿元,同比改善50.87%;实现净现比1.26,较2022年的1.16提高了0.10,净现比好转。多数企业,如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和国茂股份等,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主要系销售端复苏不及预期,企业备货库存下降。经营性现金流下降的公司,如博实股份和埃夫特,主要系业绩规模增长导致的营运资金占用增加所影响。
应收帐款回款天数增加,存货周转情况好转。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机器人板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11.03天,同比增加9.68天;存货周转天数169天,同比下降5.38天,主要系销售端复苏不及预期,企业主动去库存,导致企业整体存货水平下降。
存货、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同比下降,增长承压。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机器人板块存货达188.40亿元,同比下降3.44%,与2022年的增速13.06%相比下降16.50pct。2020年后较高库存影响逐步消退,存货转化为销量。同时,2023年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合计66.64亿元,同比下降2.24%,行业增速回落,增长端承压。
1.3.2024一季报总结:盈利仍承压,需求有望改善
2024Q1机器人板块收入平稳增长,盈利端承压。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年Q1,机器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3.32亿元,同比增长0.54%,一季度增长较为缓慢,主要系下游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不佳,制造业PMI指数1-2月仍处于收缩区间,3月整体市场才缓慢回暖;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33.82%,大部分企业主要系费用、资产减值端在季度间分布不均匀导致利润端的回落。
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净利率下降。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Q1机器人板块整体毛利率为25.57%,同比下降0.57pct,与2023全年板块毛利率持平。具体来看,埃夫特、华培动力、兆威机电毛利率提升幅度排名前三,分别提升5.90pct、5.88pct、5.72pct。2024Q1机器人板块净利率为5.87%,同比下降3.05pct,较2023全年板块净利率下降0.82pct,主要系多数公司费用、减值及其他收益的影响,如瑞松科技和五洲新春,主要系投资收益下降影响,柯力传感主要系公允价值损益的影响。
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财务费用率下降。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Q1机器人板块期间费用率达19.59%,同比提升0.05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达4.97%、7.35%、6.59%、0.68%,同比提升0.23pct、提升0.01pct、提升0.13pct、下降0.32pct。
回款季节性明显,Q1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Q1机器人板块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54亿元,同比增加37.00%;实现净现比-0.77,较2023Q1的-0.80提高了0.04pct。机器人板块现金流回款具备一定的季节性,大部分集中在Q4回款,因此Q1呈现负现金流流入的情况。其中,安培龙、中大力德、华培动力、申昊科技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较为明显,分别增长790.20%、540.86%、266.60%、242.55%。
营运能力下降,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天数增加。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Q1机器人板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25.28天,同比增加16.59天;存货周转天数190.62天,同比增加4.11天,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存货,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略有下降。根据样本数据统计,2024Q1机器人板块存货达193.74亿元,同比减少0.69%;预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合计达64.41亿元,同比减少4.63%,存货、预收及合同负债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公司产品周转较快,订单未完全反映在预收及合同负债中,同时期待后续需求提振带动板块合同负债的增速反弹。
2.后市展望: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回暖,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
2.1.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触底回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PMI及工业机器人产量指数均开始回暖。2024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环比上升1.7%,国内外的需求回暖带动了制造业景气度的提升,中国制造业需求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3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3万套,同比增长4.9%,增速实现转正。
金属制品、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有望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提升。据MIR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8.3万台,同比增长0.4%;2024年Q1销量同比增长4.8%;受益于造船业高端智能化转型和新一轮船舶大周期,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国产高端手机热销和AI端电子创新等,2024年金属制品、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整车等工业机器人下游主力行业需求有望回暖。根据MIR数据,2024年Q1,工业机器人在家电、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出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9%,预计2024年全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左右,实现弱复苏。
工业自动化&机械替人趋势明确。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减少、成本上行的趋势,我国工业自动化、机械化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92台/万人,高于全球151台/万人水平,自2011年工业机器人起步以来表现出较快的提升速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地仍有差距,有望持续提升。按照工信部“十四五”规划,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达约500台/万人,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新能源车、锂电、光伏、医疗等新兴行业需求将带动新领域工业机器人机械化率得到提升。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快,龙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据MIR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自2017年的24.2%提升至2023年的45.1%。2024年Q1,内资占比持续上升,由2023年同期的40.6%上升至48.8%。技术进步&资源积累促使内资品牌竞争力逐步加强,有望扩大市场份额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2.2.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预计2025年量产
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指导意见,指引2025年实现量产。2023年以来,机器人鼓励政策频出。国家层面,工信部分别于1月份和9月份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11月2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首次对量产时间节点做出明确指引。根据政策目标,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将突破“从0到1”的阶段,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将实现“从1到100”,国内产业链完整度大幅提高,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可实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亦发布多项相关政策,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指引,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趋势明确,量产渐行渐近。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海内外多方入局。2024年以来AI的迅速发展将显著助力机器人产业提速,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产业落地年,实现0-1的突破。2月以来,伴随着OpenAI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及谷歌新一代Gemini 1.5 Pro的发布,AI多模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英伟达、Figure AI、1X、Agility、Tesla等纷纷发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我们从Tesla 展示出来的Optimus最新视频中可以看出,其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训练已经接近成熟,可以通过动作捕捉进行模拟学习,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工作中可以执行越来越多有用的工作,从技术到应用的可落地性不断强化。在人形机器人发展浪潮下,国内企业也纷纷入局,优必选、达闼、华为、小米、智元、傅利叶、宇树、追觅等企业亦不断进行产品发布及迭代。
2024年2月,优必选WALKER S人形机器人开始在蔚来汽车工厂进行测试。2024年3月,宇树更新了其H1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视频显示3.0版本的H1机器人全身动态协调能力得到加强,最快奔跑速度达到3.3米/秒。2023年4月,优必选WALKER S接入百度AI大模型,智能化水平提升;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中国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伴随海内外企业机器人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较快进入量产阶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