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半导体特气行业报告:国产化新机遇

1.华特气体:电子特气国产化领军者

1.1.深耕半导体赛道,打造一站式特气供应平台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并率先打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国内领先气体厂商。公司前身成立于1993年,早期主要生产普通工业气体。2005年起持续投入特种气体研发,并于2011年陆续实现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一氧化氮、高纯氨等产品的突破,将半导体特种气体作为公司的主攻方向。


2013年公司获得了业内技术要求最高的集成电路终端客户的第一个认证,正式进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后期陆续获得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台积电、华润微电子等国内知名客户的多个产品的认证,并进一步打入国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确立了公司在国产特种气体领域的地位和优势。经过多年的技术深耕以及客户开拓,公司建立了以特种气体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等众多行业。

2024半导体特气行业报告:国产化新机遇

2024年05月28日P.5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1.华特气体:电子特气国产化领军者1.1.深耕半导体赛道,打造一站式特气供应平台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并率先打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国内领先气体厂商。公司前身成立于1993年,早期主要生产普通工业气体。


2005年起持续投入特种气体研发,并于2011年陆续实现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一氧化氮、高纯氨等产品的突破,将半导体特种气体作为公司的主攻方向。2013年公司获得了业内技术要求最高的集成电路终端客户的第一个认证,正式进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后期陆续获得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台积电、华润微电子等国内知名客户的多个产品的认证,并进一步打入国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确立了公司在国产特种气体领域的地位和优势。经过多年的技术深耕以及客户开拓,公司建立了以特种气体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等众多行业。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盛证券研究所特气品类领先,主要产品应用于高附加值半导体领域。


公司集成电路领域电子特种气体产品实现了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光刻气、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氨、高纯一氧化氮、高纯三氟甲烷、高纯八氟丙烷、锗烷、高纯乙烯、高纯甲烷、高纯六氟丁二烯等众多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氟碳类、光刻稀混气类、氢化物、氮氧化合物、硅系前驱体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中的刻蚀、清洗、光刻、外延、沉积/成膜、离子注入等核心环节,对最终元器件的性能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


公司拳头产品光刻气(Ar/Ne/Xe、Kr/Ne、F2/Kr/Ne、F2/Ar/Ne)通过了荷兰ASML和日本GIGAPHOTON株式会社的认证,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两家认证的气体公司。✓12寸晶圆厂覆盖率行业领先: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公司实现了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八氟环丁烷、高纯三氟甲烷、稀混光刻气等超55个产品进口替代,对12寸芯片厂商的覆盖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的客户覆盖率;


产品导入5nm先进制程:截至2023年报季,公司不少于20个产品已经批量供应14纳米先进工艺,不少于13个产品供应到7纳米先进工艺,2个产品进入到5纳米先进工艺。第三代功率器件半导体方面,公司产品满足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等生产需求,并成功进入到全国最大的氮化镓厂和碳化硅厂供应链。

截至2024Q1,石平湘直接持有公司9.84%的股份,并通过华特投资、华弘投资、华和投资和华进投资间接持有公司20.20%的股份,石思慧直接持有公司4.48%的股份。石平湘、石思慧直接与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4.52%的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报,公司控股子公司共24家,其中核心子公司包括江西华特(特气生产销售)、绥宁联合化工(特气生产销售)、华南特气研究所(工程技术研究和安装、生产销售特种气瓶)、亚洲国际气体(气体进出口、批发与零售)、亚洲工业气体AIG(氧气、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的乙炔气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佛山华普(工业气体生产)等。

1.2.高附加值产品放量,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主业长期增长稳健,2024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受益于下游高景气以及半导体特气放量,2016-2022年公司营收体量、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16.8%;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17.18%,主要系以下原因所致:1)稀有气体价格回归正常水平,导致产品销售价格和收入下降;2)消费电子等需求不振、下游半导体厂稼动率下降;3)报告期内因可转债发行完成,增加可转债利息费用。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7.3%;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12.7%,利润端实现正增长。

2024半导体特气行业报告:国产化新机遇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控制稳定。受益于高端半导体级产品的放量,以及规模效应,2016年起公司净利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4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04%、13.62%,其中毛利率为2020年以来最高值,净利率为近10年以来最高值。费用率方面,2024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11%、5.99%、3.45%、1.74%。


电子特气营收占比达68%。公司专注半导体特气产品,排除2022年稀有气体大幅涨价影响,近5年其余年份电子特气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电子特气实现营收10.2亿元,营收占比68.2%。具体来看,2023年公司光刻气、氢化物、工业气体、氟碳类气体、设备、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营收占比分别为17%/16%/15%/14%/10%/7%/7%。

2.半导体景气复苏,特气国产化酝酿结构性机遇

2.1. 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广阔

气体是工业的血液,向下可划分为大宗气体与特种气体。气体(工业气体)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原材料,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行业。按工业气体分类:气体可分为大宗气体与特种气体。


其中大宗气体纯度低于5N,产销量较大,包括氧气、氮气、氩气、氨气等通用型产品,主要应用于炼钢、石化、机械等工业领域;特种气体指应用于特定领域且纯度高于5N的精细化气体,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激光、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电子特气又包括了半导体级、光伏级、面板级、LED级,其中半导体特气对于纯度要求高,国产化率较低,在成膜、光刻、刻蚀、掺杂等制程环节广泛应用。


按电子气体分类:主要包括电子特气与电子大宗气体。电子气体是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被称为电子工业的“血液”和“粮食”,主要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电子大宗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氧气、氩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六大品种,特点为单一品种用量大,以现场制气模式为主。其中氮气作为环境气、保护气、清洁气和运载气,贯穿半导体的整个工艺流程,为用量最大的电子大宗气体;电子特气:应用于芯片制程的精细产品,包括氟碳类、硅烷类、氟氮类、氢化物等,特点为品种多样,单一用量较小,以气瓶零售模式为主。


电子气体全球70亿美元市场,电子特气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全球市场:根据TECHCET,2023年全球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约69.5亿美元,其中电子特气51.2亿美元,电子大宗气18.4亿美元。特气市场份额占比74%,是电子气体中价值量最高的类别;中国市场:2023年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约352亿元,其中电子特气249亿元,电子大宗气体103亿元。受益于国内fabless厂商的产能扩张以及行业稼动率的提升,未来国内电子特气行业增速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2024半导体特气行业报告:国产化新机遇

整体规模上看,中国电子特气体量已占全球6成以上。受益于六氟化钨、三氟化氮等大单品的产能扩张,以及国内半导体、光伏、面板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快速提升。以人民币美元汇率7测算,2017-2022年,我国电子特气全球市场规模占比已由42%提升至63%,中国成为全球特气生产、消费的核心国。


从产品结构看,高端半导体级特气比重仍低于海外平均水平。根据中船特气招股书,半导体是全球电子特气第一大下游领域,占比高达71%。而国内特气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面板、光伏、LED为主。根据亿渡数据,2021年国内特气需求结构中,电子特气占比43%,化工、医疗及环保占比分别为38%、9%。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电子特气当中,国内半导体需求占比仅42%。因此从产品结构角度看,国内特气行业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半导体级气体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产品结构高端化转型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课题。



2.2. 特气是半导体第二大耗材,聚焦核心品类

晶圆产能持续扩张。据SEMI,全球半导体产能继2023年以5.5%成长至每月2960万片之后,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0万片大关。根据SEMI最新季度《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计划新建82座晶圆厂投产,其中2023年投产11个项目,2024年投产42个项目,全球半导体晶圆产能持续创历史新高,预计2024年还将开设42座新晶圆厂,其中近半(18个项目)位于我国。预期2023年全球产能将同比增长12%至760万片/月,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3%至860万片/月。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延续增长。根据SEMI,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突破7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也突破千亿元关卡。全球半导体材料的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趋势较为明确,SEMI预测的全球晶圆面积将在2024年实现强势反弹。受益于AI产业等快速增长下游的驱动,半导体材料市场仍将延续高速增长。


电子特气主要应用于刻蚀、掺杂、薄膜沉积、光刻四大环节。电子特气在半导体制程中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包括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从不同制程对材料需求量角度看,刻蚀、掺杂、薄膜沉积、光刻为前四大应用场景,占比分别为36%、34%、24%、18%(部分气体同时应用于多种制程,因此有重复计算)。特气在环节中具体作用包括:刻蚀:有选择的从硅片中去除不需要的材料;掺杂:引入硼、砷、磷等元素,使得晶圆具备p型、n型结构;薄膜沉积:使得晶圆表面形成氧化硅、氮化硅等薄膜;光刻:光刻气是光刻机产生深紫外激光的气体,不同的光刻气和电压可产生不同波长的光。

鉴于电子气体存在品类、对应制程复杂繁多的特性,我们从三个维度对半导体制程中的细分气体材料进行梳理,聚焦核心产品品类:a)市场规模排序我们从整体电子特气行业,以及半导体特气细分领域对于不同气体材料市场占比进行梳理。整体来看,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六氟丁二烯份额最高;半导体领域硅烷、三氟化氮、掺杂气(砷烷、硼烷等)占比最高:✓整体电子特气行业:根据Linx Consulting,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六氟丁二烯是规模最大的三大电子特气单品,市场份额分别为20%、8%、7%,2021年市场规模分别为8.8、3.4、3.1亿美元。


具体来看,三氟化氮:具有良好的刻蚀速率与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刻蚀及清洗环节;六氟化钨:主要用于薄膜沉积环节形成钨导体膜,具有低电阻、高熔点等特点;六氟丁二烯:是一种新型高性能刻蚀气,相比传统刻蚀气具有更高的刻蚀速率、选择性,适用于高深宽比的先进制程,同时GWP值极低,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

半导体特气行业:根据TECHCET,在半导体制程中,用量最大的特气材料包括硅烷、三氟化氮、掺杂气、氟碳类气体,市场份额分别为22%、13%、10%、6%。具体来看,硅烷:主要指甲硅烷SiH4(高端产品乙硅烷也在持续渗透),作为最主要的成膜特气,主要用于在晶圆表面形成氧化硅、氮化硅等薄膜,作为绝缘层材料;三氟化氮:同上,用于半导体的刻蚀与清洗;掺杂气:掺杂气主要包括硼烷、砷烷、磷烷等,作为离子注入气体,使得晶圆形成p型、n型结构;氟碳类气体:包括六氟丁二烯、八氟环丁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等,主要用于刻蚀环节。


特气是除晶圆外第一大半导体耗材,成本占比14%。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的“血液”,贯穿于晶圆制造中的多个环节,也是半导体制程的核心成本来源。根据SEMI,2022年特气占半导体晶圆制造成本约14%,仅次于晶圆(33%),是第二大半导体耗材。其余半导体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掩膜板13%、光刻胶及配套试剂13%、CMP材料7%、湿电子化学品4%、靶材3%。

根据《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ilicon wafer processing for microelectronic chips and solar cells》(Mario Schmidt等),我们统计出每平米DRAM存储晶圆、逻辑晶圆对于电子气体的耗量(该论文发表于2012年,部分数据可能与当前制程存在差别,但仍可提供方向性参考)。


具体结论包括:

逻辑制程单位气体耗量是存储制程的3倍:根据数据统计,每平米存储芯片气体耗量约1813kg,而每平米逻辑芯片气体耗量高达5642kg,约是存储芯片的3.1倍;

电子大宗气用量比特种气体高三个量级:根据数据统计,每平米逻辑芯片电子大宗气体耗量约5639kg,其中普通级气体2305kg,高纯/超高纯级气体3334kg,而特种气体耗量仅为2.6kg;

耗量较高的特气主要包括六氟化硫、三氟化氮及其他氟碳类气体:每平米逻辑芯片对应六氟化硫耗量约725g(如今耗量下降,因为该产品为超级温室气体,正不断被替代),三氟化氮、甲硅烷耗量分别为161、73g,氟碳类当中六氟乙烷、四氟化碳耗量分别为601、268g。



根据SK海力士12英寸晶圆厂技改环评,20nm级存量产能每万片对应气体耗量由大到小排序包括三氟化氮(每万片2607kg,应用于刻蚀、清洗环节)、笑气(每万片552kg,与硅烷搭配应用于薄膜沉积环节)、硼烷/氢气混合气(每万片383kg,应用于掺杂环节)、氨气(每万片352kg,与硅烷配合应用于薄膜沉积环节)、四氟甲烷(每万片279kg,作为氟碳类气体用于刻蚀环节)、甲硅烷(每万片193kg,应用于薄膜沉积环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非金属建材行业报告:玻纤曙光初现,地产链春意待归

2024-05-28
下一篇

2024旅游行业报告:出境游市场复苏与旅行社机遇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