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药行业报告:马应龙品牌创新与市场扩展分析

1. 肛肠细分行业龙头,中华老字号深入人心

1.1. 眼药起家,八宝名方传承发展四百余年,跻身肛肠细分市场龙头

马应龙创始于公元1582年,是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明朝万历年间,河北定州(今定县)中医马金堂首创“定州眼药”,继承者马应龙将其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至清代,马应龙后裔把药店开到北京,20世纪初,马氏又将汉口作为马应龙眼药的南方经营中心。四百多年来,马应龙经营从未间断,其传人至今已历十四代,传承有序可查,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04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传承发展八宝名方,新产品不断涌现,逐步进军肛肠市场。

马应龙八宝名方包括麝香、牛黄、琥珀、珍珠、冰片、炉甘石、硼砂、硇砂等八味中药。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以及古方具有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功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在八宝名方配伍的基础上陆续研制推出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龙珠软膏和马应龙八宝眼霜等深受用户好评的产品。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公司已成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连续20 年入选“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521.87 亿元。

2024中药行业报告:马应龙品牌创新与市场扩展分析

马应龙作为肛肠治痔类药物的领导品牌,以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为核心定位,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努力建设成为肛肠健康细分领域服务功能齐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尖企业。同时,近年来公司加快眼科、皮肤等新兴业务发展,对八宝眼膏、龙珠软膏等主要产品加快规模上量,为肛肠核心形成侧翼支撑;2022年重组大健康事业部,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产品按照肛肠健康、眼美康、皮肤健康、抗毒提免等若干主题集结,不断拓宽经营边界,在线下、线上销售均取得良好进展。

1.2. 宝安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产业布局多元化

成功实施国企产权改革,宝安集团控股,股权结构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公司前身马应龙制药厂更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1995年,武汉第三制药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第一大股东宝安集团并更名为“马应龙药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公司借助宝安集团先进的经营机制和理念,坚持品牌经营战略和资本经营战略,进入协调发展的快车道。截止2024年Q1,公司前两大股东为宝安集团和武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29.27%和5.21%。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三大板块,产业布局多元化。截至2024年Q1,公司旗下拥有四十余家子、孙公司,已形成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的立体产业结构布局。

1.3. 三大业务共同推动整体业绩增长,医药工业板块支撑毛利

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增速有所波动,2024年Q1收入重回高增长。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持续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9%,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为28.4%。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7亿元,同比减少11.20%;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减少7.38%。一方面,医药工业板块因渠道调整、主动优化渠道库存等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1.52%;另一方面,医药商业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防范产业风险,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9.67%。经过渠道梳理、业务结构优化等,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提升14.7%,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提升35.67%,业绩重回高增长。

2024中药行业报告:马应龙品牌创新与市场扩展分析

分业务看,三大板块共同发力,医药工业贡献过半营收和绝大部分毛利。医药工业板块的营收从2018年12.79亿元持续增长至2022年20.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3%,2023年工业板块收入18.34亿元,工业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50%。工业板块毛利率高,每年为公司贡献90%以上毛利,但受原材料价格上升、新品规上量等影响,治痔类产品毛利率小幅度下降。2023年医药商业占总营收比重逐渐缩小,且由于批发、物流等业务毛利率低,该板块对整体毛利贡献较小。医疗服务板块是公司立足肛肠健康核心领域、拓展肛肠全产业链的重要支点,其营收和毛利呈增长趋势。

2024中药行业报告:马应龙品牌创新与市场扩展分析

相较于同行业公司,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处于中等水平,近年来保持在25%以下。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2.8%(+0.7pct,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下同),2024Q1,公司销售费用率19.87(+ 3.14pct),主要系公司积极促进全渠道营销协同推进,拓展县域市场和下沉市场;同时增强策划推广,拉动终端消费流量和流速。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14.4%(+0.8pct),2024年Q1,公司销售净利率21.28%(-1.48pct),随着公司渠道的优化、产品价值的回归,我们预计公司净利率有望稳中有升。

2. 肛肠行业市场广阔,公司治痔产品具有量价齐升空间

2.1. 肛肠疾病“一高两低”,市场空间广阔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发病的诱因众多,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状况、家族史、排便习惯等都可诱发痔疮,且复发率高、根治难。根据《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4%~55%,每年就诊人数接近400万人,相较于发病率而言,每年就诊率仍处于个位数水平。比较世界各国痔病的发病率,哈萨克斯坦最低,中国最高。2013—201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肛肠疾病发病率为51.1%,其中痔病发病率为50.3%,占所有肛肠疾病的98%以上。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痔的患病率,痔疮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35-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上班人群久坐等不良习惯的增多,痔疮的发病率或不断提高。2012-2015 年公司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开展了“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7万个样本,流调结果整体呈现“一高两低”特点,即发病率高、就诊率低和认知度低,具体来说,样本人群肛肠疾病患病率达50.1%,患者认知率48.1%,而患者就诊率仅28%,肠健康领域空间广阔任重道远。根据中康开思样本数据,2023年零售终端痔疮类药物销售额为23.2亿元,较2022年略有下滑,2017-2023年CAGR为5.5%。

2023年医院终端痔疮类药物销售额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2%,2017-2023年CAGR为8%,增速快于院外复合增速,但规模仍远小于院外市场规模,主要同疾病特点有关,多数轻中症患者更倾向于院外自行买药治疗。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马应龙作为在肛肠疾病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17-2023年马应龙产品占零售终端的份额稳中有升,2023年提升至42.55%。2023年,公司清理渠道库存,调节乱价现象,但龙头地位不变,公司品牌力深入人心。等级医院终端,马应龙份额维持在15%以上。

2.2. 马应龙治痔产品物美价优,具有量价齐升空间

公司聚力强化肛肠品类经营,巩固产业链优势地位,根据中康开思数据,2023年,肛肠用药零售市场销售前三分别为马应龙的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痔炎消片,马应龙品牌位居行业首位。公司肛肠品类规模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治痔类产品收入为12.92亿元,占工业收入的70.2%,2018-2023年年复合增速为16.21%,且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相较于同类竞品,公司产品品牌影响力更强,且价格上性价比较高。2019 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通告,公司治痔膏药获选单项冠军产品,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药类产品,2022 年11 月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复评。此外,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栓入选《2022年度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名单》,老品牌愈久弥香。从价格上来看,马应龙产品价格低廉,品规较多,可满足不同患者的购买需求。

2017年,公司为积极应对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加快工艺技术革新和智能制造升级,上调公司主导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0克装)(以下简称“10克膏”)供货价格,上调幅度为18%。提价后,公司营销体系和营销网络有效消化调价影响,10克膏销量没有明显波动。马应龙痔疮膏/栓等通过各地区经销商覆盖零售终端,产品价格较竞品而言处于中下水平,日服用费用低廉,患者对价格敏感性较低,且对品牌认可度高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消费粘性。

从零售终端价格来看,同类竞品价格持续稳中有升,2017-2023年肛泰软膏价格年复合增速为5.5%,荣昌制药的痔疮栓年均复合提价幅度为7.6%,葵花药业的熊胆痔灵膏年均复合提价幅度为3.2%,云南白药痔疮膏年均复合提价幅度为6.3%。我们认为,马应龙10g膏、20g膏、6粒栓等核心产品均具有提价空间,小幅提价下,公司的渠道覆盖、营销体系以及品牌力均能有效对冲提价对终端销量的影响,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2.3. 加强肛肠品类渠道管控,保障终端价格稳定

马应龙痔疮膏/栓凭借较强的品牌力,在经销商渠道及零售终端均起到引流作用。经销商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会提前囤货,核心产品渠道库存较高,长此以往回款较慢,应收账款金额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部分经销以低价换取份额,扰乱市场。基于以上问题,公司对核心肛肠品类产品的经销体系进行调整,针对核心品种品规归拢渠道,减少渠道一级经销商合作数量,优化与渠道经销商的合作方式。从公司角度,渠道归拢后公司只需把控特约经销商的回款,回款难度下降,有助于促进产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公司可以节约原本给到经销商的部分销售费用,核心产品的净利率有望提升。对特约经销商而言,在公司减少销售费用的情况下,虽然利润率较之前有所降低,但量大幅提升,利润绝对额上升。我们认为,随着渠道梳理的深入开展,渠道内低价产品逐步消化,终端产品价格有望恢复至合理水平,同时也为后续产品提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渠道调整、主动优化渠道库存效果明显,营运质量更加良性。2023年Q4公司应收账款大幅下降,2024年Q1下降至2.32亿元,恢复至2022年底水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3Q3的41.57天下降至24Q1的22.55天,营运质量提升。

3. 丰富产品品类,眼科、皮肤及大健康产品带来新的增长极

3.1. 眼科品类:八宝眼霜紧跟眼部健康赛道,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

回归本源,“八宝”品牌眼科产品陆续上市。马应龙以眼药起家,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在聚力强化肛肠品类经营的同时,也不忘回归眼科本源,大力发展眼部健康产业。其眼药制作技艺源于八宝名方,于2011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八宝眼粉改进而来的八宝眼膏上市销售,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医保乙类品种目录;2009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去黑眼圈”八宝眼霜,随后又陆续推出多款药妆型眼霜,开启了马应龙眼科品类发展新时代。八宝眼霜专注眼部护理保健,系列产品深受用户欢迎。目前,针对不同用户的肤质特征及眼部护理需求,八宝眼霜系列已打造出眼袋型、眼纹型、紧致型、男士多效型等多种款式的产品。其中,“绿珍珠”眼袋型眼霜凭借其独特的药香与显著的功效,在京东、天猫等网络购物平台成为爆款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盒。

八宝眼霜将传统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采用独特配方,为眼部肌肤带来全面护理。其核心组方已通过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研究中心的功效性测试,还荣获两项针对眼部皮肤的发明专利,产品功效可靠度高。2023年,公司加快拓展马应龙八宝系列眼霜,全年眼部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其中马应龙八宝系列产品同比增长15%,表现亮眼。

3.2. 皮肤品类:以龙珠软膏为核心布局,发展皮肤健康护理业务

皮肤品类作为公司医药工业领域的新兴业务,与治痔品类相比规模较小,2023年实现营收1.17亿元。龙珠软膏是马应龙独家药品之一,已上市销售二十余年,凭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良好功效,广泛用于治疗疖和痈等各种化脓性皮肤病,对痤疮以及带状疱疹也有一定疗效,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医保乙类品种目录。

公司以龙珠软膏作为皮肤品类的核心,发展皮肤健康护理业务,并持续加强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学术营销体系,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为后续市场拓展打下良好基础。在2022年中国非处方药产品(中成药)榜单中,马应龙龙珠软膏在皮肤科类产品中排名第六,产品市占率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基于公司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战略,并持续推进龙珠软膏升级研发项目,我们预计该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3.3. 大健康品类:布局广泛,产品序列完善,发展前景持续可期

公司聚焦肛肠、眼科等战略关键领域,拓展和培育大健康重点品种。通过挖掘肛肠健康需求,联合发布《2023 年湿厕纸新消费趋势白皮书》,开发上市小蓝湿厕纸、大白卫生湿巾等系列湿巾产品,实现卫生湿巾产品的全渠道布局。大健康品类涵盖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护理品、功能性食品、消械产品四大类,功能性化妆品包含眼部护理、眼部日用品、面部及身体清洁与护理等产品。功能性护理品:包括婴幼儿纸品、婴幼儿护肤品、女性用品等。功能性食品包括润肠促消化、补肾固本、膳食补充等产品。消械产品包含肛肠术后护理、日用电子辅助产品、眼部器械护理、消毒杀菌类等产品,已上市SKU超过400余个,在研产品100余个。2022年,公司大健康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75%。随着大健康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大健康品类发展前景持续可期。

3.4. 完善渠道布局,强化品牌建设,助力多品类产品放量

公司渠道布局完善,渠道建设取得新进展。线下市场配置四大渠道线,分别为商业渠道、医院渠道、零售渠道、消费渠道。公司在线下总部原药线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非药线市场,设立大健康专职队伍,主要健康产品销售实现突破。三大终端拦截战役协同深化。在确保县域等级医院高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销售质量,终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持续推进肛肠诊疗中心共建项目,诊疗网络不断拓展,加强公司自有药品、大健康产品在共建体系销售。

'优化完善健康家运营模式,以重症药房、中医门诊、O2O 业务为经营载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半径。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强化美妆、护理、药品等业务线上经营,构建完善渠道矩阵,实现主流电商平台的基本覆盖。完善供应链建设,优化采购环节,细化仓储物流管理,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成立直播运营组,积极拓展自播业务,销售规模实现持续放量。加大自营品种经营力度,线上全渠道自有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提高。会员管理成效明显,部分渠道会员成交占比逐步提升。

年内线上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贯彻实施“守正出奇”的品牌经营战略,推动老字号企业开拓创新。公司围绕肛肠、眼科、大健康等业务领域策划实施系列品牌推广活动,持续创新传播手段:携手黄鹤楼打造联名IP,推出楚盒·鹤礼;借助创意短视频、全域种草、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有效触达终端消费者;全面升级昙华林马应龙体验馆,着力构建大健康产品社群营销集中地。在营销创新的推动下,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建筑材料行业报告:地产政策与出口市场分析

2024-06-11
下一篇

2024化工行业报告:R22与磷酸一铵市场动态分析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