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
总体情况
安全应急产业概念受国家工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管理需求影响较大,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文环境不同,对于安全应急产业的具体定义和范围划分都有独特理解,相近的称谓有:SafetyIndustry(安全产业)、OccupationalSafety(职业安全)、EmergencyResponseTechnologyIndustry(应急技术产业)、EmergencyRescueIndustry(应急救援产业)等。
区域特点
美国的安全应急产业更偏重于国土安全,主要关注恐怖袭击预防应对、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生化核威胁应对等。最为成熟的产品集中在公共安全预警防控、火灾救助装备、防灾减灾培训、应急救援服务等领域。根据MarketLine数据统计,2022年美国安全应急产业市场总规模达到1222亿美元。其中,安全设备行业规模占比最高,占安全应急产业总规模的64%,并创造了345000多个就业岗位。
德国将安全应急产业称为“安全行业”,主要侧重于工业安全和社会安全,尤其是在其提出工业“4.0”后,德国更是将安全行业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新一代安全应急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从目前德国关注的产品和技术来看,智慧安保、电子报警装置、消防设备、基础设施防护、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及设备等已经成为德国安全行业的重点发展对象。近几年,德国在安全行业的销售额占据了全欧洲的25%。2022年德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达到123亿欧元,从事安全应急产业的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位于柏林的企业最多,约1300余家,占比为4.8%。
日本安全应急产业主要包括生产安全、个人防护装备及劳保保健、社会安全及安防、与公共安全有关的环保医疗活动、安全(应急)组织与服务等,装备具有先进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由于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安全应急产品及技术主要服务于地震、水灾、火灾等领域,且关联性较强。根据日本富士经济集团统计,2022年日本安全应急产业规模总计达到10240亿日元,主要聚焦于灾害监控监测、救援处置等;其中监控预警装备规模为4900亿日元,占安全应急装备总量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