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特斯拉系列报告二十六:“宏图愿景”中的车企竞争要素.pdf

2023-03-09
41页
4MB

1. 特斯拉宏图愿景:通往可持续能源未来的道路


高端产品因生存所迫 可持续发展初心未改


在第一篇章提出时,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较小,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虽然特斯拉愿景并非生产豪华 轿车,但需要通过高端跑车Roadster获取的收入维持运营。 随着Model S/X的推出,特斯拉营收持续放大,亏损快速降低。从结果看,第一篇章在2016年基本达成,0-1的阶段几近完 成。 虽然仍在特斯拉初期,马斯克已经提出了对可持续能源产品的计划。


平价车型成为爆款 高效生产驱动盈利


第二篇章提出后,特斯拉平价车型Model 3/Y正式上市,并迅速成为爆款;配合高效的工厂产线以及领先的制造工艺,使得特 斯拉成为首个盈利的纯电车企。Semi和Cybertruck的推出,帮助特斯拉将产品矩阵拓展至不同客群。特斯拉能源业务主要包含储能、光伏2个板块,2022年中储能业务装机量6.5Gwh,太阳能系统装机量0.35GW,整体能源收入 39.1亿美元,占总收入4.8%;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同比增速达到40.2%,业务稳步推进。 FSD技术虽未实现前期规划,但技术能力仍然领先于全球车企。


彻底取代化石能源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第三篇章的核心是让地球转向可持续能源,在特斯拉的规划中包含以下5个步骤:第一,用可再生能源重新为电网供电;第 二,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第三,使用热泵为家庭和商业体供暖;第四,高热能工业需求的纯电化、氢能化;第五,用可再生能源 驱动飞机轮船。 为达到此目标,特斯拉预估需要240Twh储能设备、30TW可再生能源、10万亿美元投资;这些投入为22年全球GDP的10%, 设备仅需要0.2%的全球土地面积。


重塑制造方式 追求极致效率


在第三篇章中,特斯拉着重提出了对生产效率的极致追求。特斯拉表示通过制造端的升级,下一代车型平台产线将提高44%的 操作人员密度和30%的空间效率,以达到50%的生产成本缩减; 在制造流程方面,特斯拉提出了革命性的产线设计方式,改变源自福特T型车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下一代车型平台产线将 采用底板一体化压铸和分部喷漆的并行模式,目标达到每45秒生产一辆汽车的极致制造效率和规模效应。


优化电驱系统 减少材料消耗


降本增效的另一个抓手为改良产品制造工艺。特斯拉表示,下一代电驱系统相比当前可减少75%的碳化硅使用,且下一代永磁 同步电机将不再使用稀土材料;一次可使总成本下降1,000美元。 电气架构方面,特斯拉表示包含Cybertruck在内的未来所有车型都将采用48v的低压架构,并使用100%自研自制的连接器以达 到进一步缩短对线束的使用。


供应链扁平管理 简化复杂度


汽车制造涉及零部件繁杂、众多,任意零件的缺失都将导致生产端的停滞,带来成本负担。特斯拉的供应链管理追求扁平 化,以降低管理难度,优化效率,并易于维持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供应链物流层面,特斯拉通过工厂布局,尽量缩短零部件生产地和零部件使用地的距离,以达到降低复杂度的效果。


20年建立成熟企业 第三篇章走向极致规模


回顾过去20年发展历史,特斯拉始终引领着纯电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维持技术降本、追求效率、打造大众可负担的汽车产 品的核心思路。第一篇章规划中,在通过高端跑车Roadster打出品牌后、转向制造主流高端车Model S/X,打造了特斯拉首个价 格面向大众的产品。第二篇章规划中,特斯拉推出价格更加平民化的Model 3/Y;通过Cybertruck和Semi拓展产品矩阵;并在20 年上海工厂投产后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转正,迎来估值的腾飞。第三篇章的规划中,特斯拉将推出更平价的纯电车型,追求极致的规模化以达到年销2,000万辆的长期目标;并有望通过更完 善的自动驾驶系统、 ”光储用“一体的能源生态体系成为万亿市值企业。


2. 核心竞争力塑造:制造效率为核 智能科技为表


供应链扁平管理 简化复杂度


人工智能的代言人,现实生活的“钢铁侠”。特斯拉给世界留下最大的标签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者,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在 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远超全球任何企业,但以目前功能层来看,并不足以打造足够强大的护城河;我们认为,这或许是特斯拉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并非特斯拉取得如今成就的真正因素。


科技光环吸引人才 品牌形象促进需求


智能科技打造品牌形象,强化人才吸引力。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长为核心竞争力,但基于这一标签打造的品牌形象成为了 第一道真正的护城河。据调研结果,Space X和特斯拉超过NASA成为对应届工程师最具吸引力的公司,排名远超传统车企以 及科技公司。我们认为,对于人才的长期吸引力有助于维持特斯拉的技术领先优势。 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认可度。在市场中,特斯拉打造的科技智能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导消费者产生特斯拉品牌的信任;在汽 车行业中几乎前所未有。用户对特斯拉在产品细节如内饰、舒适性等方面的容忍度极高。


智能制造引领行业 降本增效长期主线


生产制造技术能力打造核心护城河。与智能科技相比,特斯拉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并不那么引人瞩目,但这才是特斯拉取得如 今成功的核心因素。虽然以豪车为起点打入市场,但特斯拉的策略一直聚焦于如何把汽车卖得更便宜。这是马斯克设定年销售 2,000万辆目标底层商业逻辑。 降本增效是特斯拉长期主线。在上述过程中,如何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保证ASP下滑过程中的利润率成为核 心。特斯拉通过一体化压铸等制造技术的升级引领汽车制造业的变革。我们认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是特斯拉长期的重要核 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保证。我们判断,未来特斯拉的核心研发方向仍然将着力于智能制造,降本增效和提升规模化生产。


特斯拉破陈立新 引领一体化压铸大趋势


一体化压铸是指将用传统冲压+焊接等方式生产的多个零部件通过压铸一次整体成型出来。我们现在关注的一体化压铸,更多 强调的是大型,超大型的一体化压铸,使用的压铸机吨位在6,000T以上,甚至达到15,000T,一次浇铸的铝水重量50公斤以上。 一体化压铸因特斯拉率先采用而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9月的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Model Y将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生产后地 板总成,将原来通过冲压+焊接方式制造的总成一次压铸成型,相比原来可减少79个部件,焊点也由700-800个减少到50个。


颠覆以冲压、焊接为主的整车制造工艺


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冲压、焊装、涂 装、总装。 大吨位压铸机(通常为6,000T以上)将多个单独、分散的 铝合金零部件一次成型压铸为1-2个大型铝铸件,省去大量焊 接环节。


一体化压铸降本优势显著


一体化压铸工艺将进一步整合汽车车身零部件,减少车身 制造工序,提升整车舒适性和力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一体化压铸将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原先由零部件厂 供应的组件冲压、组件焊接环节取消,进一步降低全产业链 的用地面积。


提高零件精密度 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传统车身制造工艺中,白车身由300-500个零部件组成,由于 零部件、连接点众多导致尺寸误差积累,整车量产前需要进 行较长时间匹配调试,保证车身质量满足装配要求。 一体化压铸工艺可以实现高精度等级的零部件的制作,且没 有大量零部件的误差累积,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材料可回收率超90%


传统冲压-焊接工艺:车身使用大量不同种类、品牌、不 同金属元素含量的原材料,报废后的白车身无法直接整 体回炉制造新产品。 一体化压铸件:材料单一,可直接将废料熔化继续制造 新产品。


结构优化 成本下降


由于电池组所需电池数量减少,金属外壳占比减少,结构件 和焊接数量也显著减少,成本随之下降,相较于2170电池下 降了14%。 4680采用大尺寸电池壳体,电池的机械结构强度更大;可以 与底盘一体化制造,减免后期维护,更利于CTC底盘方案。


能量密度提升


4680电池直径和高度的增加,使电芯厚度增加,曲率降 低,空心部分更大,内部活性物资的容量随之增大,从 而导致电池组中所需电池数量减少,金属外壳占比减 少,正极、负极等材料占比增加,单颗电芯的容量提 高。


工厂布局追求极致效率


在工厂设计方面,特斯拉始终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从加州的零散式布局到上海的功能集中型布局,通过将冲压、焊接、油漆 和总装四大车间集中在一个空间内,大幅优化厂内零部件流转效率;单车生产能源消耗量减少17%。在生产效率方面,特斯 拉上海工厂在人工产出比中远超加州工厂。 德州工厂通过更衔接紧凑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对生产效率进行极致的追求;能够实现工厂的一端输入原材料,另一端输出整 车。


3. 面向未来的科技:AI技术开启星辰大海


数据赋能算法 模型持续进化


特斯拉利用车队收集现实生活数据,并创造虚拟世界。通 过人工模拟极端场景以训练自动驾驶算法。 当前AI能力可以达到在10ms内完成该场景下全部可能选 择的运算,并在50ms的时间内选出最近路径。


FSD=AI+数据+算力


特斯拉FSD模型依赖极高的算力需求。特斯拉具有1.4万 个GPU单元,其中4千个用于数据的自动标注,1万个用 于模型的训练。 特斯拉表示,未来Dojo量产后,有望大幅加速训练进 度;更快走向真正的自动驾驶。


据Tory Teslike数据预估,特斯拉全球FSD车辆已有46.4万辆,其中北美市场约为35.0万辆,占比约为75%。目前FSD Beta (包含测试版城市辅助驾驶) 主要在北美市场推出,特斯拉在亚洲地区暂未开放Beta版。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升级 进展迅速


特斯拉展示最新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视频,可行走、拿 取、交接、拧螺丝、揭幕布等精细操作,较AI Day进展迅 速;长期预期机器人和人类比例可达1:1。 “擎天柱”体重73kg,用电功率在静坐时为100W,快走 时500W,全身有200多个自由度,成本大概在2万美元之 内,目标是替代人类完成3D(脏、危险、枯燥)工作。


特斯拉机器人与电动车底层技术有相似之处


特斯拉机器人与汽车自动驾驶在底层技术上有相似之处, 核心在于非标环境的感知和自主决策;云端计算平台能够 执行AI训练任务,与车端具备较强协同作用。 硬件角度,机器人电池成本下降,执行机构数量和复杂性 高于电动车,有望为减速器、电机相关产业链带来增长机 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汽车行业特斯拉专题研究:“宏图愿景”中的车企竞争要素.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汽车生产模式的第三次变革,从旧式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电车云集,智能化驱动自主品牌向上.pdf

途虎研究报告:领军汽车后市场的长期主义者.pdf

奇瑞汽车深度复盘及其产业链梳理:进击的出海龙头.pdf

华为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华为智选,大有可为.pdf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特斯拉发布Optimus Gen2,传感器为最大边际变化.pdf

特斯拉研究报告:如何理解特斯拉的当下与未来?.pdf

特斯拉及造车新势力年报分析:特斯拉稳健增长,新势力增速分化.pdf

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硬件篇):特斯拉Optimus引领技术实现,国产零部件迎来机遇.pdf

特斯拉研究报告:全球电动车领导者,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增长.pdf

伊之密研究报告:注塑机主业稳中向好,一体化压铸打造新增长点.pdf

伊之密研究报告:注塑机基本盘稳固,一体化压铸打开成长空间.pdf

博俊科技研究报告:主机厂客户带动冲压业务高增,布局一体化压铸成长可期.pdf

福然德研究报告:传统主业市占率提升助力业绩高增,一体化压铸开启新篇章.pdf

伊之密研究报告:注塑机有望景气向上,一体化压铸打开新成长空间.pdf

【华西证券】特斯拉系列报告二十六:“宏图愿景”中的车企竞争要素.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