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打造“中国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下一个世界级顶级湾区.pdf

2023-01-01
24页
4MB

“湾区”通常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而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放眼全球,“湾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更是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新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中国准确把握国际竞争新焦点的前瞻性战略。大湾区的发展在制度创新、城市共融、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将呈现哪些趋势? 企业最关心的人才、技术、资金三大要素如何更高效地汇聚和流动? 带着这些问题,德勤走访了大湾区内各行业领先企业,主要发现如下: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接轨全球经济的新支点,体 现中国以城市群为主体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战略。


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唯有探索“中国模式”才能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的汇聚和流动,使其真正具备顶级湾区实力。产业协同应立足不同片区现有资源特色,发挥已有制造业优势建立新兴产业生态圈,借助香港的融资环境和深圳的创新机制,打造产业、资本、科技的共生共荣。


粤港澳创新经历从模仿到引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已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未来将带领大湾区进一步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即有经验与创新思想将频繁碰撞,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与政府、其他 企业和消费者关系(B2G、B2B、B2C)。企业可以与政府在城市管理、共建创新生态圈、商业模式试验等领域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双赢,企 业之间则可以从产业、资本、创新等多角度寻找满足自身诉求的协同契机;面向消费者,企 业可以围绕数字身份、价 值认同和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打造便捷独特的消费体验和健康安全的宜居环境。


湾区经济不仅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更是各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接轨全球经济的新支点也应运而生。粤港澳地区横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其政策制定要以中央和粤港澳三地签署协议的协商方式推进,而非国家直接制定规划。这种由上至下与多方协商兼具的特性,决定了粤港澳需要共同探索的湾区经济的“中国模式”,同时提供了现有其他的世界顶级湾区所不具备的、制度创新的可能性。


1.1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湾区的定位从泛珠三角时期的区域引擎跃升为跨行政区的国家级统一规划;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粤港澳大湾区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


可以说,2017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分水岭。“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辐射东南亚的重要试点,雄安新区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中国迈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标志。


为何在当前的历史节点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规划,“粤港澳”又缘何被赋予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期许?我们认为,这背后主要有三大历史发展背景:世界“湾区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亟需培养新动能,以及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接轨全球经济需要一个支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


世界著名湾区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是世界500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1。湾区具备天然地理区位优势,国际航运和贸易发达,而贸易的发达又促进资金融通和人员自由流动,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准确把握国际竞争新焦点的前瞻性战略。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又和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新常态,即重质量而非速度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中国亟需通过创新升级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培育经济新动能。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是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培育能够拉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新业态的实验室和孵化器。第三,“粤港澳大湾区”以其领先的市场化程度、国际化水平和长期以来区域内的紧密合作,将在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成为对接全球经济的重要窗口和支点。

【德勤】打造“中国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下一个世界级顶级湾区.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