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中国新型消费城市发展洞察报告.pdf

2024-04-22
41页
5MB

消费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21年我国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各大城市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响应国家对于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要求,强化消费对于经济“双循环”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科技日益革新以及经济格局演进,我们的消费环境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型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新浪潮下,不同城市基于其自身禀赋特征,通过多元化的政策引导和场景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批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新型消费城市”,为未来消费持续迭代升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普华永道会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发布《中国新型城市发展洞察报告》。本报告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及进行回顾, 对各类“新型消费城市”及新型消费场景进行识别、归纳, 并对我国各城市在新消费时代下建设“新型消费城市”提出思考和建议。


第一章新型消费时代应运而生新经济环境带来新消费格局。国家层面积极应对,通过出台新政策、提出新理念等举措引导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型升级。(1)政策指引—新时代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十四五”以来,消费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发布多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并通过制定发展目标、建立规划格局、践行发展策略,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带动经济增长。


1.1政策引领消费转型多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2021年3月22日《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目标: 全面促进消费+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2021年3月22日《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 全面促进消费+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商务部:《“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2021年6月30日,商务部《“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培育若干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一批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格局: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特色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2023年7月28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体验。


培育方式:创新消费场景+ 丰富消费体验(2)理念引领—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带来消费新动力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深化高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进一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促动着新型消费业态和场景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1)消费主体和场景代际更迭一方面,消费主体代际更迭。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消费主体逐渐年轻化。


他们的消费行为、观念和习惯都深受科技飞速进步的影响,消费时更注重数字化技术、个性化特色、即时满足体验以及环保可持续等属性。另一方面,消费场景代际更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科技创新和数字化逐步向消费场景赋能,推动科技、文化、艺术等因素综合构筑的多元商业场景的应用与普及。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2)消费市场趋于个性理性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影响,整体消费市场开始呈现“K”形分化趋势:消费能力降级的同时出现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者更加理性和谨慎,关注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同时会更关注自身的精神体验及情感需求,追求小众化和个性化。

【普华永道】中国新型消费城市发展洞察报告.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