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聚焦甾体药物领域,产品向下游延展打开成长空间.pdf

2024-04-13
38页
2MB

一、 公司概况


(一)深耕甾体药物领域近 20 年,是全球甾体药物 RSM 最大供应商之一


近 20 年深耕成就全球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及中间体领先供应商。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6 年,于 202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 要提供甾体药物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 年,率先实现生物发酵及酶转化技术突破,成立 共同生物布局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甾体药物起始物料最大供应商之一, 市占率约 60%,在中间体领域,布局了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和其他类中间体产品,是国内性 激素类中间体产品最丰富的供应商。此外,公司持续进行产业链延伸,子公司华海共同已储备了 14 个甾体原料药产品,原料药产能处于试生产阶段。


(二)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公司控股股东为创始人系祖斌先生,实控人为系祖斌先生及陈文 静女士,二人为夫妻关系,合计持股 35.38%,持股比例较高。公司一致行动人为系祖斌先生、共 同创投及张欣女士,合计持股 37.71%,其中共同创投为员工持股平台,张欣女士为系祖斌先生胞 姐。 公司共有 3 个生产主体,分别为共同药业(宜城)、共同生物(丹江口)、华海共同(丹江口), 其中共同生物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海共同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共同药业主要生产甾体药物高附 加值中间体,共同生物主要生产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及关键中间体,华海共同主要生产高端甾体药 物原料药。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公司于 2023 年 2 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 向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共计 39 人授予 8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日股本总额的 0.69%, 授予价格为 14.67 元/股,业绩考核以 2021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触发值为 2023/2024/2025 年营收 分别增长 13%/35%/103%,目标值为 2023/2024/2025 年营收分别增长 27%/69%/154%,彰显公司长 期发展信心。


(三)聚焦甾体药物领域,布局起始物料到原料药全产业链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甾体药物领域,现已布局起始物料到原料药全产业链。公司成立初 期主要从事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 年,公司率先实现甾醇发酵及酶转化技术突破,成 立共同生物布局起始物料领域,并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甾体起始物料供应商之一,2020 年,公 司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实现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甾体起始物料领域,公司市占率约 60%。公司主要生产雄烯二酮(AD)、双降醇(BA)和 9- 羟基-雄烯二酮(9-OH-AD)等产品,以上产品是生产甾体激素药物的核心原料,根据公司对外披 露信息显示,公司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端的市场占约 60%,现有产能约 1300 吨/年,募投项目“黄 体酮及中间体 BA 生产建设项目” 于 2023 年年底前开始试生产,预计 2024 年正式投产,达产后, 公司起始物料总产能将增加至 2100 吨/年。


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公司是国内性激素类产品最丰富的供应商。公司在酶转化和化学合 成技术上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可生产 100 余种甾体药物中间体产品,可划分为性激素类、孕激素 类、皮质激素类及其他类,在性激素领域,公司实现了起始物料到性激素类中间体的完整产品路 线覆盖,是国内性激素类产品最丰富的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康力龙、睾酮等;在孕激素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为黄体酮中间体等,公司在黄体酮中间体的工艺路线上实现了技术突破,以“BA 路 线”替代现有的“皂素-双烯”路线,在环保、成本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 及中间体 BA 生产建设项目”于 2023 年年底前开始试生产,预计 2024 年正式投产,达产后,公司 将具备年产 200 吨黄体酮中间体生产能力;在皮质激素及其他类领域,公司产品种类逐渐多元化, 主要产品包括泼尼松龙中间体、螺内酯中间体等。


在甾体药物原料药领域,公司储备了 14 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2020 年,公司与华海药业 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布局高端甾体原料药领域,公司为华海共同第一大股东。华 海共同共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氧胆酸等 14 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 产能分为两期建设,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华海共同项目正在建设中,部分产品将在 2024 年上半年进行试验批生产,2024 年 7 月-8 月,国内外同时提交注册申报(中国、美国、欧洲等 地),预计 2025 年部分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四)公司业绩承压,盈利能力下滑


公司营收呈增长趋势,利润端承压。从收入端来看,公司营业收入由 2018 年的 4.37 亿元增 长至 2022 年的 6.05 亿元,2018-2022 年复合增速为 8.47%,2023 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3.85 亿元, 同比下滑 13.83%;从利润端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018 年的 7,067.79 万元下滑至 2022 年的 4,018.77 万元,2018-2022 年复合增速为-13.36%,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8.45 万元,同比下滑 42.92%。


公司自产起始物料收入呈下降趋势,从公司自产起始物料收入构成来看,雄烯二酮占比最高, 平均占比超 70%,2020 年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及下游客户生产计划和需求调整,公 司产量减少,同时公司螺内酯中间体对雄烯二酮内部消耗量较大。公司自产中间体收入呈上升趋 势,从公司自产中间体收入构成来看,性激素及其他类产品占比较高,合计占比超 80%,主要因为公司孕激素类产品黄体酮中间体产能尚未投产,同时皮质激素产品种类较少。


毛利率及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净利率下降明显。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20%以上 ,但总体呈下 降趋势,2022 年毛利率为 22.86%,较 2018 年下滑 7.09pct,2023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23.03%, 较上年同期下滑 0.56pct;2018-2022 年,净利率持续下滑,且下滑幅度较大,2022 年净利率为 6.53%,较 2018 年下滑 9.63pct,2023 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 5.55%,较上年同期下滑 3.26pct。 公司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呈增长趋势,管理费用率由 2018 年的 3.27%增长至 2022 年的 6.42%,2023 年前三季度为 9.04%,研发费用率由 2018 年的 6.20%增长至 2022 年的 7.47%,2023 年前三季度为 7.87%,主要因为近两年公司投资规模较大,新设的两个研究院及华海共同项目导 致管理及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同时 2023 年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使相关费用增加。


二、 行业概述


(一)甾体药物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快速增长


甾体类药物种类丰富,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甾体药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戊 烷并多氢菲”母核结构的药物,目前全球生产的甾体类药物已超过 400 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 二大类药物,对机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甾体药物根据下游产品属性分为性激素、孕激素、皮 质激素及其他类,性激素类代表产品为雌性激素雌二醇,雄性激素康力龙、睾酮等;孕激素类代 表产品为甲羟孕酮、黄体酮、地屈孕酮等;皮质激素类代表产品为消炎药地塞米松、醋酸可的松, 抗哮喘用药布地奈德等;其他类代表产品为胆酸类用药熊去氧胆酸,心血管用药依普利酮,抗癌 药物阿比特龙,肌松药物维库溴铵、罗库溴铵,利尿剂螺内酯等。


中国甾体药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 12%。根据共研网数据,全球甾体药物市场规模由 2011 年 的 640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475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 8.71%,中国甾体药物市场规模由 2011 年的 208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879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 12.12%,预计 2022 年为 936 亿美 元,同比增长 6.48%。中国甾体药物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从 2011 年的 44%增长至 2021 年的 60%。


(二)甾体药物经历 2 次技术变革,当前工艺路线以发酵为主


甾体药物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共经历 2 次技术变革。20 世纪 30 年代,是甾体药物的开端, 最初使用的原料为动物内脏提炼的胆酸;20 世纪 50 年代,在墨西哥发现薯蓣皂素后,除某些特 殊产品如雌激素需从动物尿液中提炼外,几乎所有的甾体药物都以薯蓣皂素为原料,甾体药物技 术路线由“胆酸-甾体药物”转变为“黄姜-皂素-双烯-甾体药物”;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薯蓣皂 素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由于缺乏有效处理皂素废液的技术,环保压力增大,跨国药企转而研发新 的起始物料,80 年代开始,跨国药企逐渐实现了“植物甾醇-4-AD-甾体药物”的规模化生产,实 现了“甾醇路线”对“皂素路线”的替代。


国内企业“甾醇路线”工艺变革落后于跨国药企,主要原因是我国黄姜种植资源丰富,但“黄 姜-皂素-双烯”路线存在明显缺陷:①黄姜供给受农户种植面积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②黄 姜产出后需要培育地块,且需要频繁更换地块,因此 2-3 年才能产出一次,同时人工种植的黄姜 皂素含量低,需要大量土地资源;③我国皂素加工区主要分布于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地,丹江口 水库的上游,皂素提取过程中排出的废液含有大量的无机酸和有机物,水污染严重。 2011-2013 年,皂素双烯价格翻倍上涨。2002 年,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2008 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出台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随 着国内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皂素生产企业治污成本大幅提升,大量小厂关停,同时,2011-2014 年 国家也强制关闭了湖北、陕西等地环保不达标的皂素生产厂家,导致皂素供给大幅减少,皂素及 双烯价格快速上涨,皂素价格由 2011 年底的 53 万元/吨快速上涨至 2013 年 4 月的 105 万元/吨, 双烯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至 165 万元/吨。


皮质激素产品价格未实现同步上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承接全球皮质激素 原料药的产能转移,国外皮质激素原料药主要生产企业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等大型跨国公 司逐步退出供应,如 2012 年,辉瑞计划放弃泼尼松系列等低端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并宣布将其 位于意大利的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工广转让。为维持皮质激素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并推动国内 皮质激素行业整合,国内皮质激素领先企业,如津药药业及仙琚制药,在皂素双烯价格大幅上涨 的情况下,并未大幅提升皮质激素产品价格。


津药药业与仙琚制药的皮质激素产品毛利率在 2013 年下滑至低点,但两家公司皮质激素产品 的销售收入呈增长趋势,皮质激素行业整合持续进行。


皂素及双烯价格的上涨加速了国内皮质激素的工艺变革,共同药业等企业率先实现了工艺突 破。在国内皮质激素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2011 年起,共同药业、赛托生物等企业率 先完成了“甾醇路线”的工艺突破。


2012 年底-2013 年初,皂素及双烯价格的快速上行加速了皮质激素的工艺替代进程。2013 年, 津药药业表示使用“甾醇路线”的生产成本相当于皂素价格达到 55-60 万元/吨时“皂素路线”的 生产成本,且 4-AD 是由豆甾醇发酵生产,原材料供给稳定,价格波动不大。2013 底,津药药业开 始逐渐实现“甾醇路线”大规模生产,2015 年起,仙琚制药大部分产品逐渐实现了“甾醇路线” 的工艺替代,津药药业及仙琚制药皮质激素产品毛利率自 2013 年起快速修复。


目前约 80%的产品生产工艺已变更为“甾醇路线”。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目前市场上 80%的甾体药物产品都是通过发酵技术生产而来,有 20%左右的产品,如黄体酮,由于工艺限制, 仍使用皂素双烯工艺路线。


(三)中国是全球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中间体及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


从甾体药物产业链来看,甾体药物上游是植物提取行业,从禾本科植物提取植物甾醇,中游 是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及中间体,国内主要供应商为共同药业及赛托生物,海外主要供应商为辉瑞 及拜耳,下游是甾体药物原料药及制剂,国内主要供应商为津药药业、仙琚制药、人福药业等, 海外主要供应商为辉瑞、拜尔、赛诺菲-安诺特、默沙东等。


中国是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的主要生产国,约占全球市场 90%以上的份额。在甾体药物起始物 料领域,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甾体药物厂商数量和产量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甾 体药物起始物料的供应大国,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起始物料市场容量约 3,000 吨,约占全球市场 90%以上的份额。 公司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市占率约 60%。2017 年以来,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价格始终保持下降趋 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19-2021 年,公司和赛托生物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产量及销量持续增 长,2021 年销量合计超 2700 吨。目前,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公司和赛托生物已占据国内 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公司在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端的市场占约 60%。


中国甾体药物中间体约占全球 60%-70%的市场份额。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根据公司对外 披露信息显示,国内中间体约占全球市场 60%-70%的份额,根据健康网公布的甾体激素中间体的 出口规模,2016 年至今,年均出口规模约 8,000 万美元。由于甾体药物行业产业链较长,中间体 产品种类较多,因此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目前国内有几十家甾体药物中间体供应商。 中国甾体激素原料药年产量约占全球 1/3,是皮质激素原料药最大生产国。根据药融云数据, 全球皮质激素原料药消耗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 年因疫情影响,消耗量有所下降,2021 年达 387.6 吨,同比增长 19.5%,2016 年-2021 年复合增速为 2.3%;全球性激素及孕激素原料药消耗 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快速提升,2021 年达 489.4 吨,同比增长 12.7%,2016 年-2021 年复合增速为 7.7%。根据健康网数据,目前我国甾体激素原料药年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 1/3 左右,其中皮 质激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从中国甾体药物原料药的出口规模来看,根据药融云数据,2020 年中国甾体药物原料药的出 口额达 8.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6%,预计 2021 年及 2022 年为 8.89 亿美元和 9.55 亿美元,分 别同比增长 9.89%和 7.42%。根据健康网数据,2016 年至今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和其他激 素原料药的年均出口规模分别约为 30,000 万美元、8,000 万美元、15,000 万美元和 8,500 万美 元。


中国甾体药物原料药及制剂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国内甾体药物经过 30 余年的快速发展,行业 集中度逐渐提升,目前津药药业、仙琚制药等企业已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拥有较强 的定价能力,但布局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如皮质激素产品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 性激素产品产炔雌醇、雌二醇、雌三醇等,未来有望逐渐向高端产品延伸。


三、 投资看点


(一)新工艺革新有望推动 BA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双降醇(BA)是甾体药物常用的起始物料之一,但当前 BA 市场需求量较小。国内主要生产企 业为公司及广东本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是国内首家将 BA 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占主 导份额,2019 年-2021 年,公司 BA 销量均不超过 70 吨,市场需求量较小。


黄体酮、熊去氧胆酸、及维生素 D3 等产品生产工艺变革有望推动 BA 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 来,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持续研发以 BA 为原料的新工艺路径,目前利用 BA 可向下游生产的 主要产品包括黄体酮、熊去氧胆酸、及维生素 D3 等产品,但“BA 路线”还未大规模应用到以上产 品的生产中,未来随着新工艺路径“BA 路线”的推广与使用,BA 的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目前黄体酮的主流生产路线仍为“黄姜-皂素-双烯-黄体酮”(“皂素路线”),虽然近几年皂素 及双烯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仍存在环境污染大、成本相对较高等劣势。新工艺路径“植物甾醇BA-黄体酮”(“BA 路线”)以 BA 为原料,经过氧化、氨化等反应后获得黄体酮成品,具备环保、成 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熊去氧胆酸的传统合成工艺需要大量的熊、鸡、鸭、鹅等动物胆汁作为起始原料,其中以熊 胆汁为原料的熊去氧胆酸成本较高,且资源有限。新工艺路线为“植物甾醇-BA-胆酸”,初始物料 植物甾醇资源丰富,成本更为低廉,是未来合成熊去氧胆酸的发展方向。 维生素 D3 的传统生产路线为“羊毛脂—胆固醇—维生素 D3”,该生产路线受限于羊毛脂的获 取,同时羊毛脂杂菌较多,无法完全去除。新工艺路线为“植物甾醇-BA-胆固醇-维生素 D3”,以 BA 为原料制成胆固醇,可以规避杂质弊端,同时获得的维生素 D3 纯度更高。目前,国内通过 BA 生产胆固醇的工艺正逐渐开始产业化。


(1)黄体酮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以黄体酮为原料的下游制剂包括黄体酮制剂、 地屈孕酮制剂和非那雄胺制剂等,临床广泛应用于保胎及多种女性激素紊乱导致的疾病治疗,是 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孕激素类原料药产品。 全球黄体酮制剂市场规模超 400 亿元,市场空间广阔。根据 Markets Monitor 数据,2022 年 全球黄体酮制剂市场规模为 423.16 亿元,预计 2028 年增长至 901.30 亿元,2022-2028 年复合增 长率约为 13%。 中国黄体酮制剂公立医院市场规模超 10 亿元。根据医药魔方数据,中国公立医院黄体酮制剂 销售规模由 2018 年的 10.92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1.60 亿元,其中 2020 年销售额明显下滑主 要由于疫情及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等原因导致,2021 年恢复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 10.52 亿元,同比快速增长 18.43%。根据中康 CMH 数据,中国零售市场黄体酮制剂销售规模由 2017 年 的 1.5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76 亿元。


全球地屈孕酮制剂销售额快速增长,地屈孕酮原料药需求高速增长。根据 MIDAS 数据,2022 年,全球地屈孕酮制剂销售额为 8.59 亿美元,2018-2022 年复合增速达 18.26%。根据药渡数据库 数据,2022 年中国仅原研雅培销售地屈孕酮制剂,全年院端销售额为 18.59 亿元。同时,根据奥 锐特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全球地屈孕酮原料药消耗量由 2020 年的 10.09 吨增长至 2022 年的 17.26 吨,其中 2021 年消耗量同比增长 20.89%,2022 年消耗量同比增长 41.44%。


从国内黄体酮原料药及中间体自用及出口规模来看,根据健康网数据,2017 年-2021 年,中 国黄体酮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量及出口额持续增长,2021年出口量达327.74吨,出口额达8477.86 万美元。2021 年,国内黄体酮制剂厂商自用的黄体酮约 45.60 吨。从海外市场来看,根据公司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印度市场黄体酮年产量约 145.77 吨、美国辉瑞黄体酮年产量约 96.67 吨。 黄体酮市场对应的 BA 需求量约为 1,000 吨/年,“BA 路线”存在广阔的替代空间。根据公司 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当前黄体酮制剂市场对黄体酮总需求量约 616 吨/年,地屈孕酮制剂市场对黄 体酮需求量约为 200 吨/年,全球黄体酮市场总需求达 800 吨/年,对应的 BA 需求量约为 1,000 吨 /年,“BA 路线”存在广阔的替代空间。


(2)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多功能亲水性胆汁酸,能够改善胆汁内胆固醇的饱和度、延缓病 程进展,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全球共识一线用药,同时还被广泛用于胆汁反流 性胃炎、其他胆管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以及多种疾病背景下的肝保护。 全球熊去氧胆酸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根据恒州诚思发布的《2020 全球与中国熊去氧 胆酸药物产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全球熊去氧胆酸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6.32 亿美 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9.73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1.84 亿美元,2019-2025 年复合增速为 12.24%。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中国公立医院熊去氧胆酸制剂销售额由 2018 年的 12.22 亿元增 长至 2022 年的 21.36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14.97%,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 16.48 亿元,同比 增长 4.65%。


2022 年,全球熊去氧胆酸原料药消耗量超 1,000 吨。根据 IMS 数据,2022 年,全球熊去氧胆 酸原料药消耗量为 1,158 吨,2019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 6.9%,其中印度、俄罗斯、日本、意 大利、韩国为前五大熊去氧胆酸原料药需求国,消耗量占比分别为 14.87%、12.51%、10.77%、9.21% 和 7.41%,总占比超 50%。2022 年,中国熊去氧胆酸原料药消耗量为 84 吨,2019 年-2022 年复合 增长率为 18.2%,占全球总消耗量比重为 7.3%。


熊去氧胆酸“BA 路线”的潜在替代空间达 1700 吨/年。由于 2022 年全球熊去氧胆酸需求量 超 1,000 吨,根据公司可转债问询函回复报告,目前通过 BA 生产熊去氧胆酸的投入产出率在 60% 左右,假设由植物源“BA 路线”全部替代动物源熊去氧胆酸,则对 BA 的潜在需求约为 1,700 吨/年。


(二)甾体药物中间体处于行业整合阶段,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


2023 年,主要甾体激素原料药国内外价格出现大幅下滑,部分产品价格 Q4 企稳,维持相对 低位。从国内来看,皮质激素类的氢化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以及孕激素主要产品黄体酮的 价格自 2023 年 Q2 起快速下滑,2023 年 8 月,三类产品价格相较 2023 年 3 月分别下滑约 9%,7% 及 16%,黄体酮价格下滑尤为明显,自 2023 年 9 月起,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维持相对低位。从出 口来看,主要皮质激素产品地塞米松出口价格呈下降趋势,2023 年出口价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2023 年底较 2022 年底下滑约 67%。


中国甾体药物中间体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由于甾体药物行业产业链较长,中间体产品种 类较多,因此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目前国内有几十家甾体药物中间体供应商。 公司掌握起始物料资源,有望在行业整合过程中提升市占率。当前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市 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公司和赛托生物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起始物料产能由 2019 年的 835 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1194.29 吨,销量由 2019 年的 519.26 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955.11 吨,根据公 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目前公司在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端的市场占约 60%。公司掌握起始物料 资源,在甾体药物中间体行业整合过程中,公司具备成本优势,可以通过维持产品低价推动产能 出清,提升市占率。


公司实现了重要产品黄体酮的技术革新,有望加快黄体酮中间体老工艺产能出清,提升自身 市占率。当前,虽然大部分甾体药物生产工艺均已变更为“甾醇路线”,但黄体酮的生产方法仍然 采用“黄姜-皂素-双烯-黄体酮”的工艺路线(“皂素路线”),近年来,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逐渐实 现技术突破,公司于 2021 年 5 月 25 日取得了“一种黄体酮的合成方法”专利(专利号: ZL201910243000.7),打通了“植物甾醇-双降醇-黄体酮”生产工艺路线(“BA 路线”)。 根据医药经济报,目前我国薯蓣皂素总产量超 4800 吨,皂素及双烯的市场价格从 2013 年高 点逐渐回落,2018 年至今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24 年 1 月,皂素市场价格为 550 元/kg,双烯市 场价格为 950 元/kg。 根据公司可转债问询函回复报告,2022 年 7 月,双烯不含税市场价格约为 80 万元/吨,以双 烯作为原材料生产黄体酮的成本约为 140-150 万元/吨,以双烯工艺生产的黄体酮市场价格约为 170 万元/吨。2024 年 1 月,双烯市场价格较 2022 年 7 月上涨约 6%,因此以双烯作为原材料生产 黄体酮的成本也会有所提升。


根据公司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司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6 月,黄体酮的销售 单价分别为 133.96 万元/吨、127.98 万元/吨、103.15 万元/吨和 94.82 万元/吨,均低于以“皂 素路线”生产的黄体酮市场价格 170 万元/吨。同时,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后,“BA 路线”生产的黄 体酮初始预测单价为 90.30 万元/吨,相较“皂素路线”价格及环保优势明显,有望加速黄体酮中 间体老工艺产能出清,推动竞争格局重塑。


(三)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并行,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布局甾体药物原料药,推动 “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进程。公司在持续深耕甾体 药物起始物料及中间体领域的同时,也在纵向延伸甾体药物原料药领域,推动甾体药物“起始物 料+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进程。2020 年,公司与华海药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 公司借助华海药业原料药及制剂平台和国外成熟的销售渠道,战略性布局高端甾体原料药领域。 根据公司年报及调研纪要,华海共同共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 氧胆酸等 14 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产能建设共分两期,其中一期拟建设产能 370 吨。根据公司 《年产 370 吨甾体系列原料药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期拟布局产品包括黄体酮、睾 酮、雌酚酮、雌二醇、雌三醇。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部分产品将在 2024 年上半年进行试 验批生产,2024 年 7-8 月,国内外同时提交注册申报(中国、美国、欧洲等地),预计 2025 年部 分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加大皮质激素产品布局,补齐皮质激素短板。2019 年-2021 年,公司自产皮质激素中间体销 售收入分别为 1262.74 万元/2210.64 万元/2157.65 万元,占自产中间体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 5.55%/8.69%/7.83%,占比较低。


2021 年 4 月,公司为横向拓展皮质激素等产品领域,与新华制药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同新 药业,公司持股比例 40%。同新药业成立后首先布局醋酸阿奈可他、17α-羟基黄体酮(羟孕酮) 两个产品,目前产能已建成,处于试生产阶段,预计 2024 年正式投产,释放 30%-40%的产能。其 中,醋酸阿奈可他为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间体, 可用于合成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的可的 松系列和甲泼尼龙系列药物,可的松系列和甲泼尼龙系列为初、中级皮质激素类产品,市场需求 较大,根据药融云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皮质甾体激素原料药消耗量 TOP4 均为可的松系列和甲 泼尼龙系列产品,合计消耗量为 279.50 吨,占全球皮质甾体激素原料药总消耗量的 72%;17α-羟 基黄体酮(羟孕酮)是一种孕激素类甾体激素,也可用于合成部分甾体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 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以及一些神经甾体。产能正式投产后,将完善公司在甾体皮质激素 板块核心中间体的产业链布局。


横向布局甾体药物 CDMO/CRO 业务。公司具备丰富的甾体药物研发经验,掌握行业领先的生物 发酵、酶转技术及绿色化学合成技术,根据 2023 年半年报,公司表示将提前布局并落实甾体药物 CDMO/CRO,同时杭州研究院(共同共新)、武汉研究院(共同甾体)已投入运营,有望为 CDMO/CRO 业务赋能。


(四)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


公司共有 3 个生产基地,分别为宜城生产基地、丹江口生产基地、合资公司生产基地,宜城 生产基地面积约 50 亩,生产主体为共同药业,主要生产甾体药物公斤级常规中间体以及去氢表雄 酮、表雄酮等重点产品,年产能约 200 吨;丹江口生产基地面积约 236 亩,生产主体为共同生物, 一期面积约 110 亩,主要生产雄烯二酮、BA 等甾体药物起始物料,年产能约 1300 吨,二期面积 约 126 亩,在建产能包括募投项目 BA 800t/a、黄体酮 200t/a,以及年产 2600 吨的甾体衍生药物 生产建设项目;合资公司生产基地一期面积约 119 亩,生产主体为华海共同,主要生产黄体酮等 甾体药物原料药,一期在建产能 370 吨/年。


公司大规模产能将于 2024 年-2025 年集中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 及中间体 BA 生产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为 6 亿元,建成后将新增年产 800 吨 BA 及 200 吨黄体酮 中间体产能,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显示,募投项目于 2023 年年底开始试生产,预计 2024 年正式投产,产能将释放 40%-50%,2025 年产能释放 70%-80%,2026 年产能释放 90%以上,达产后预 计每年贡献营业收入 3.68 亿元。 华海共同原料药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拟投资总额为 8 亿元,预 计部分产品在 2024 年 H1 进行试验批生产,H2 提交国内外注册申报,2025 年实现部分产品规模化 生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共同药业研究报告:聚焦甾体药物领域,产品向下游延展打开成长空间.pdf

智翔金泰研究报告:聚焦抗体药物研发,单品IL~17A单抗预计即将获批.pdf

2024年中国AD治疗药物行业概览.pdf

医药行业2024AACR:ADC仍是重要热点,中国药物创新度提升.pdf

2024年2月全球首批及特殊审评药物报告.pdf

原子高科研究报告:背靠中核技术强劲,核素药物龙头“专精特新”企业.pdf

【太平洋】聚焦甾体药物领域,产品向下游延展打开成长空间.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