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SZAD】2023数字化赋能工业上楼白皮书.pdf

2023-10-17
118页
21MB

随着城市可开发土地越来越少,工业上楼席转全国,方兴未变,建筑是一个拥有 2000 多年历史的极其传统行业,用传统方式很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技术方式跨界到建筑界,期待资源整合出一个新物种建筑-数字化赋能的新建筑。


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建筑中,用建筑全过程咨询视角来看工业上楼的解决方案,同时聚集政府主管部门、国企单位、IT 设备制造业、互联网相关服务商,设计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单位、总集单位等力量,将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和绿色建筑技术做为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从基础配套设施、政府政策、规划建设技术、智慧交通和物流、智慧共享、数字化招商、智慧运营和投资回报分析八大体系,全面解析工业上楼建设运营实际操作路径,力图在深圳打造低碳、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的高质量产业园区,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工业上楼需求。


第一章 工业上楼需要什么?一项目认知


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但从整体上看,“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是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还需要坚持制造业当家、继续做大做强制造业。


近年来,在我国主要城市,原来粗放式、规模化的城市增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正处于两难境地,新增工业用地严重紧缺,而通过城市更新又难免推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继续做大做强制造业面临着如何高效集约利用产业用地空间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 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科技突飞猛进,为数字经济广泛辐射渗透提供了关键驱动力量,正在不断颠覆和重塑着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


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集约化空间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 “工业上楼”产业空间供应模式,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工业上楼的定义和概念


为了便于理解,本白皮书对“工业上楼”建筑做一个初步定义:“工业上楼”建筑是指具备相近行业高通用性、高集约性的特点,符合国家通用建筑标准及消防、节能、环保等现行规范和政策要求,用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 (M1》、新型产业用地 (MO》、容积率不低于 2.5、高度 24 以上、层数 5 层及以上,配置工业电梯且集生产、研发、试验功能于一体的厂房。目前我国对“工业上楼”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工业上楼”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的供给模式,也是一个有关产业、建筑、规划、运营、招商、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系统。对于“工业上楼这个复杂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产业结构上米分析,“工业上楼”推动了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生物医疗、物联网、机器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更适宜“工业上楼”,空间宽大层高灵活,实现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仓储等各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通过招商引导,“工业上楼”能形成密度更高的产业集聚,在园区范围内即可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上下游,更大力度的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其次,从生产模式上来分析,“工业上楼”推动了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工业上楼”是生产空间从平面向立体转化的过程,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生产工艺和流程发展巨大改变的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对于智慧工厂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本身对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就有更高的标准,推动了“工业上楼”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可以按照产业特色来配套园区的物理空间及智能化、数字化基础。


最后,从产品推广上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带动沿海及内陆城市逐步适应。“工业上楼”从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广泛推广,逐步带动了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工业城市的复制借鉴。依托产业转移和工业制造发展的内陆城市,“工业上楼”或将成为其未来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工业上楼”的模式创新从供给侧推动了土地与空间要素的改革,带动更广范围的产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发挥改革的乘数效应,构建具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华为&SZAD】2023数字化赋能工业上楼白皮书.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