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模式:灵活用工的规模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兴起,灵活用工已成为当下新型就业模式。通过自由职业、临时工、远程工作为代表的灵活用工,企业和劳动者获得了双赢的局面,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经营风险,劳动者获得了同时从事多份工作和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截至2021年底已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预计2023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
■ 工作类型:经济增长催生多样新工种新职业
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兴起为就业市场创造大量新工种新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我国陆续发布了65个全新职业。“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新职业皆由数字经济催生,也服务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也诞生了“民宿管家”、“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等新职位。
■ 就业时机:“慢就业”成为应届毕业生求职潮流
随着就业环境对求职者学历、技能上的要求不断升高,部分求职者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提升求职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以暂缓就业和求学深造为代表的“慢就业”成为部分应届毕业生的选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访者中“慢就业”比例从2015年的15.9%提升到2023年的38.0%,其中选择暂缓就业的比重从2021年的2.8%提升到2023年的6.0%。
■ 行业端:就业形式总体改善,未来仍需持续加力
城镇失业率总体平稳,青年失业率高企不下。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经济总体回升将大幅带动就业形势改善。
经济回升带动就业复苏,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经济规模的扩大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城镇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形势总体上是改善的。
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还是存在的,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
■ 高校端:全国高校整体数量增长,已超3000所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十年来增加223所,高校数量逐年平稳增长。从办学层次看,对比2012年,2022年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分别增加125所、192所。
目前我国普通本、专科院校数量相对均衡,专科院校数量大于本科院校,且随着高职扩招的进行,两者差距有加大趋势。
■ 学生端: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预计将再创新高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1158万人。专科、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女性毕业生占多数,但男性毕业生增速较快。
截至2022年9月1日,近88%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与去年基本持平。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随着政策优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持续恢复,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 雇主端:雇主校招人数整体增长,中外合资最高
雇主校招人数同比去年整体增长。按雇主类型来看,中外合资类雇主校招人数增长最高;按地域来看,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