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光储通信景气高企,海缆打开长期空间.pdf
公司概况:海缆领军企业,光储通信景气高企
立足通信、电力、海洋、新能源产业,多元产品布局齐驱并进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起家于光纤通信,1999 年进入海洋装备领域,是海缆输电业务领军行业,并向多家风力发电公司提供海上风电总包项目;2000 年进入电网领域;2011 年布局新能源业务,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光通信、电力和海洋装备为优势产业,同时纵横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版图。
纵横布局深度转型,几大板块同时发力
公司重点布局光通信、海洋系列、电力和新能源几大业务板块。在保证原有产业的领先优势基础上,持续挖掘市场机遇,同时横向转型其他新兴产业。
在通信产业,公司重点布局光通信产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天线及射频电缆类、有源终端、光收发器、数据中心、高性能原材料等产品以及工程咨询、设计、施工及集成服务,并成功在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客户部署和运营;在电力产业,公司产品包括 OPGW、特种导线、架空绝缘导线、电缆配件及相关附件,提供电力工程与服务等。在输电产品、配电产品领域技术都保持领先水平;在海洋装备产业,公司已经完成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洲际能源互联互通、水下特种通信、海上风电系统、风电场全寿命周期维护全产业链布局并不断巩固完善,海缆技术稳居国内领先,进一步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在新能源产业,公司组建“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双链条。在光伏领域,主打光伏背板、氟膜等封装材料,提供光伏电站项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在储能领域,向通讯供应基站提供后备电源电源系统,并承接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员工持股提高公司凝聚力。2021 年 8 月,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 1600 人,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购入 875.88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9%,交易均价约为 8.34 元/股,总金额 7305.47 万元,锁定期12 个月。我们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股权架构清晰,高管团队在公司任职多年稳定性高
中天科技的控股股东为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薛济萍先生。截至 2023 年中报,中天科技集团持有公司 22.68%股份,薛济萍持有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5%股权。
管理团队稳定,产业经验资源丰富。公司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薛济萍先生,自1999年期任职于公司,曾任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3年至今任中天科技董事长。公司 CEO 陆伟先生,2001 年加入公司,历任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天科技电网事业部总经理,2013 年起担任中天科技总经理。此外,公司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具有近 20 年在中天科技从业经历,熟悉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架构稳定。公司高层多年丰富的从业经验和领先的行业背景,能保证公司决策的专业性、前瞻性。
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13-2021 年公司总营收稳健增长,年均复合增速达 27.1%,其中 2022 年公司总收入为402.71 亿元,同比-12.8%,主要系受大幅剥离商品贸易业务影响(同比-81.5%)。2013-2022 年除商品贸易业务外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 24.2%,其余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从收入结构上看:2022 年公司制造业营收超过 370.52 亿元,占比93%(其中:光通信及网络收入 91.38 亿元,占比 23%;电力传输收入 122.77 亿元,占比30%;海洋系列产品收入 73.23 亿元,占比 18%;新能源业务收入 32.92 亿元,占比8%;铜产品收入50.23 亿元,占比 12.5%)。
海洋业务短期受影响,新能源和光通信业务有望保持增长。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2014-2021 年公司海洋系列产品保持较快的增长,年平均增速超61%,高于公司整体业务增速。2022 年受海风建设缓慢,海洋业务营收同比-22%,随着“十四五”加快海风建设,未来公司海洋业务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放量期,2022 年同比+58%。光通信业务受行业波动影响,2022 年同比+22%。电力传输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同比+10%。
高毛利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受益于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公司近几年整体毛利率水平稳中有升,2022 年整体毛利率为18.3%。从产品类别上看,制造整体的毛利率平均毛利率 18.9%,大幅高于贸易产品毛利率0.73%。随着制造业类别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整体的毛利率预期将持续改善。从具体的产品种类来看,受竞争加剧影响,公司海洋系列毛利率近年来有所下降,2022 年海洋系列毛利率 33.8%,仍位居首位;2022 年公司光通信及网络产品、电力传输、铜产品的毛利率均有改善,分别为 24%、15%、11%以及5%;2022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降低 4ppt 至 11%。
2021 年公司盈利能力受高端通信业务大额减值拖累。净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88%,净利率为 0.61%,主要系公司当年高端通信业务上游大供应商浙江鑫网与下游大客户航天神禾同时出现异常情况。截至2021 年6 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径下预付款项 21.35 亿元对应原材料供应商交付不及预期、应收账款5.12 亿元逾期、扣除收到的预收款项后剩余未交付存货货值11.07 亿元。因客户航天神禾财务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以及供应商浙江鑫网无继续交付能力,2021年公司累计计提高端通信相关资产减值累计约 36.78 亿元影响(影响归母净利润30.2 亿元),剔除此影响后,公司净利率达到 7%以上,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 1.6ppt 至 10%,净利率持续向好。
海洋板块:国内海风回暖,海外市场空间大
国内:海风建设重新迈入快车道,新增装机量恢复持续增长
2023 年海风建设逐步回暖,新增装机量恢复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快速增长,2021 年受国家补贴退坡影响,海上风电出现“抢装潮”,根据国家能源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6.9GW,同比高增452.3%,累计装机 26.5GW。2022 年受外部环境影响海上风电部分项目交付施工推迟,新增装机量同比-70.1%,2023 年由于各省加快建设“十四五”规划,我国海风建设有望重新迈入快车道。
各省海风规划达 274GW,海风竞配加速推进。目前国内各省海风规划总容量达274.3GW,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规模超 56GW。其中山东、江苏、广东、福建为海风重点建设省市,规划总容量为别为 35/40.7/89/50GW。此外自海风平价以来,我国已有江苏、上海、辽宁、福建、广西、海南、天津和广东8 省启动共41.6GW海风竞配,2023 年以来广东、福建海风竞配快速推进,进一步提升海风景气度。
2023 年下半年各省加速海风建设。2023 年上半年受重大海风项目开工进度推迟影响,行业交付量保持平稳态势,2023 年下半年以来江苏、浙江、广西、山东以及广东等多地海风在核准、招标各方面均有进展,如9 月江苏三峡大丰800MW项目开启招标,计划 10 月 15 日开工;国信大丰 850MW 用海使用权公示;江苏5个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合计 5.8GW 开启前期工作;江苏龙源射阳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批复;广东青州六项目提交用海审批有望年内开工,明阳500MW获核准;广西钦州 900MW 获核准,浙江舟山 1.4GW 获核准。预计年底前各省招标、开工有望加速集中释放。
海外:海缆市场规模起量,欧洲高端市场潜力巨大
全球海风装机起量,欧洲成为第二大主流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预计将从 2022 年的8.8GW 增长到2027年的33.6GW,CAGR30.8%。其中欧洲由于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及黑海区域海风项目集中,成为除亚洲市场外全球海风第二大主流市场。根据GWEC 的不完全统计,欧洲的海风潜在开发量接近 8TW,截止2022 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仅达 30.3GW,开发量不到 0.4%,潜力巨大。
欧洲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提高至 42.5%,各国制订宏伟海风目标。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以及俄乌战争的影响加速了欧洲的能源转型之路。2023 年9月25日,欧洲议会批准了最近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将到2030 年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从 32%提高到 42.5%,并鼓励欧盟成员国努力实现45%的更高目标,该指令将推动该地区在 2030 年底前将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提高两倍,将进一步带动海上风电景气度。2022 年以来欧洲各国开始制订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其中丹麦政府将 2030 年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将从 8.9GW 提高到 12.9GW,德国计划在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 30GW,到 2045 年至少达到 70GW;英国计划在2030 年前达到50GW 海上风电装机量。截至 2022 年,欧洲各国累计海风装机量为30.27GW,2030年总体规划目标达 150GW,复合增长率达 22.15%。
海缆单 GW 价值量显著提升,欧洲高端市场潜力巨大。欧洲的高压海缆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荷兰 IJmuiden Ver Beta, Gamma and Nederwiek 2 海上风电项目群主缆采用 525kV 直流海缆,根据 NKT 在手订单情况测算,该项目海缆单GW价值量达 3.33 亿欧元。随着海风开发朝着规模化及深远海趋势发展,高端海缆有望实现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双赢。
行业发展趋势:海风加速深远化,漂浮式+海上油气未来可期
远海化、高压化、高价值量是产业趋势。据统计,2022 年海上风电海缆系统部分中标项目中电压等级为 35kV+220kV 配置的项目占总订单金额比例超70%,离岸距离超过30km的项目占总订单金额比例超50%,整体海缆系统单位价值量约为11-12亿元/GW。我们认为随着近海资源开发量减少以及海上风机单机容量增加,后续海缆系统将朝远海化、高压化趋势发展,海缆系统价值量有望实现增长。
漂浮式海上风电 2025 年有望开启商业化进程,动态海缆需求量提升。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式风电的建设成本会陡然呈指数性增长,而漂浮式装备对水深不敏感,成本升高是一个缓慢的、线性的变化过程,所以深远海应用场景更适合发展漂浮式风电。根据 GWEC 全球漂浮式风电项目数据库的信息,漂浮式海上风电在2025年将会有大的发展,届时将有四个 150-200 MW 规模的项目并网,在2030年之前将全面实现商业化,同时全球累计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可达到18.9GW,其中欧洲为最大市场,占比约 58%,随后为亚洲和北美洲,占比分别为29%和13%。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中国首个漂浮式商业化海上风电项目,并在资源和建设条件好的区域启动一批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也有望在此基础上,向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阶段迈进。
海上油气开发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关键举措,催生脐带缆需求。根据IEA数据,全球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率仅 24%和 31%,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根据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 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 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 16 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开采空间巨大。加码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势在必行,为水下生产系统提供电力、信号控制、液压和化学药剂、油气输送的海洋油气用脐带缆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需求有望稳定提升。
海缆行业空间测算:2025 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超120 亿美元
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装机规模: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3-2025 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8/12/14GW; 海风造价成本: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 2022》数据,2021 年海上风电造价达 185 亿/GW-235 亿/GW,我们取平均值 210 亿/GW。2021 年底海上风电集中并网后,项目单位 GW 造价显著下降。综合考虑不同省份海域建设条件差异,2022年海上风电项目造价约为 115 亿元/GW。2023 年以来海上风机以及海缆中标价格同比有所下降,我们预测 2023 年海上风电造价同比下滑5%。随着2024-2025年加快海风建设以及深远海的发展,我们预计海上风电造价将保持平稳;海缆费用占比:根据 CNKI,2022,《海上风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及其敏感性分析》,2022 年中国海缆系统费用占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的9-10%。考虑到海缆市场目前供给较为充分,我们预计,2023-2025 年中国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将保持稳定。 综上,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中国海缆市场规模为87.0/130.6/152.3 亿元,同比49.8%/50.0%/16.7%。
全球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装机规模: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15.5/17.4/25.7GW;海风造价成本: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2021 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成本为 30.52 亿元/GW,2022 年由于中国在新增产能和新市场项目投产中所占份额的下降,导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增长到 34.61 亿元/GW。由于中国海风装机量占全球比例超 40%,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海风装机成本变化趋势与中国基本保持一致。 海缆费用占比:根据 NREL 数据,2021 年海外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的18%。由于国外海缆技术较为成熟,且以远海和深海作为主要应用场景,单体造价较高,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全球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呈小幅下降趋势。综上,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为80.9/88.5/126.5 亿美元,同比 56.9% /9.3%/42.9%。
海缆行业竞争格局:国内市场供给充分,海外产能较为紧张
国内海缆市场:CR3 市占率高达 85%,中天科技在手订单行业领先。据2022年订单量统计,东方电缆海缆市占率 40.77%,在手订单59 亿元,位列行业第一,其后分别为亨通光电(22.60%)及中天科技(21.28%),CR3 市占率达85%。根据各公司 2023 年中期报告,截至 2023 年 8 月 28 日,中天科技海洋业务在手订单为86 亿元,其中海缆业务至少为 68.8 亿元;截至 2023 年7 月底,东方电缆海洋业务在手订单为 52.87 亿元,其中海缆系统 39.16 亿元,海洋工程13.71 亿元,中天科技订单量位于行业领先。 海缆毛利率较高,中天科技以及东方电缆海缆业务毛利率超43%。海缆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进入难度相对较高,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进一步向深海延伸,海缆的技术要求和价值量进一步提升。
国内各厂商积极扩产,预计未来行业供给较为充分。根据我们统计,国内前8家海缆公司 2023/2025 年的产能预计为 275/大于 460 亿元。根据我们测算,国内2023/2025 年海缆市场规模预计为 87.0/195.8 亿元,预计未来2 年内国内海缆行业供给较为充分,为后续海风建设做准备。
欧洲海缆市场:三大龙头订单饱满,高端海缆产能紧缺。普睿司曼(Prysmian)、耐克森(Nexans)、NKT 是欧洲的三大海缆企业。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欧洲三大海缆龙头截至 2023 年上半年的在手订单合计超过100GW。截至1Q23的Prysmian 海缆在手订单、NKT 高压缆在手订单规模均已较2022 年底在手订单量增长 50%左右,2022 年底 Prysmian 海缆在手订单规模已覆盖当年海缆收入的2.8倍,Nexans 在 2022 年年报披露公司 2 个高压缆生产基地2023 年产能已完全铺满,2023-2025 年整体产能利用率已达到 90%左右。多数海外扩产产能自2025年起陆续投放市场,欧洲高端海风市场供不应求,为中国企业预留接近40GW 的空间。
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突破欧洲市场。2022 年以来国内头部海缆制造企业已陆续开始实现海外订单突破,其中中天科技在手订单领先,陆续中标波兰Balltica2海上风电项目 275kV 主缆以及德国波罗的海 Gennaker 海上风电项目220kV海缆,项目价值量折合人民币超过 35 亿元。整体来看,考虑到欧洲海风中长期景气向上的高确定性以及国内海缆研发制造技术持续的示范实验迭代,我们预计国内头部海缆制造企业有望凭借此轮欧洲海风需求快速增长的窗口期较快实现海缆订单的继续兑现。
考虑到国内优质海缆产能正在积极突破海外海风市场,以及欧洲供应端已经呈现产能紧缺的状态,我们预计 2023/2027 年国产海缆供应海外需求比例提升至5%/20%;出口海缆单体价值量有望向欧洲本土供应商中标价靠拢,我们预计2023/2027 年出口单 GW 海缆价值量提升至 22/34 亿元;对应出口价值量将实现5.7 亿元/73.5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高达 143.9%,出口复合增速大幅高于国内海缆需求增速。
海洋工程:海缆需求增加带动海缆安装敷设市场同步增长
海洋工程在风电成本构成中占比接近 30%,具备整包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根据《海上风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及其敏感性分析》论文测算,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场初始建设成本构成中,江浙地区/闽粤地区基础及施工占比为24%/33%,相比之下海缆成本占比为 11%/9%。随着海上风电建设向更加专业化发展,开发商倾向于将海缆制造、敷设打包招标,对于行业内具备总包能力的企业来说,海缆敷设工程越来越成为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具备整包能力的海底电缆企业也在中标项目过程中将更具竞争力。
海缆需求增加带动海缆安装敷设市场同步增长。根据东方电缆公告,截至2022年底,海底电缆敷设专用设备-电缆敷设船在我国近60 艘,其中具有220kV海缆敷设能力的敷设船约 30 艘。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场的数量不断增加,风机功率日益增大,且海上风电场选址越来越推向深远海,这些因素将加大对于更大长度、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等级海底电缆的需求,而目前具备这类海缆敷设施工船只数量较少。
光通信:数字中国加速发展,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
行业复盘:光纤光缆周期较强,低谷已过,当前处于景气高企状态
2009-2017 年:3G/4G 建设叠加 FTTH 渗透率提升,光纤光缆需求持续上升。需求侧:2009-2013 年 3G 建设叠加 FTTH 普及,2014-2017 年“宽带中国”政策外加4G 建设,持续带动光纤光缆需求提升。根据 CRU 数据显示,我国光缆需求量从2009 年 0.7 亿芯公里增长至 17 年 2.54 亿芯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7%。供给侧:2009-2015 年,在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厂商纷纷开启扩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光缆产量从 2009 年 0.8 亿芯公里增长至15 年3.5 亿芯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6.75%,远超需求。2015 年开始我国对产于印度、美国、日本的光纤预制棒征收反倾销税,一方面促进遏制了海外的低价涌入,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国内过剩的产能。由于光纤预制棒供给不足,国内光纤光缆价格均大幅上涨,光纤光缆量价齐升,国内厂商纷纷开启新一轮扩产。
2018-2019 年:4G/FTTH 基本建设完成而 5G 处于初期,供需失衡行业被迫出清。需求侧:FTTH 渗透率几近饱和,4G 建设基本完成,5G 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2018年下半年开始光纤光缆需求疲软,2019 年光缆需求量同比下降14.0%。供给侧:此前厂商产能的扩张在这一阶段集中释放,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中国移动普缆招标均价从 2018 年约 130.4 元/芯公里降至 2019 年58.3 元/芯公里,价格腰斩,2020 年中国移动光缆集采价格进一步降至 42.45 元/芯公里,接近厂商成本价,行业龙头营收受挫,中小厂商逐步出清。 2020-2022 年:5G 和数据中心应用逐步落地,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2021年到2022 年三大运营商的光缆采集回暖,量价回升释放积极信号。根据CRU,2022年需求回升至 2.55 亿芯公里,达到 2017 年的巅峰状态。后期叠加5G 建设和数据中心应用逐步落地,光纤光缆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国内光纤光缆未来发展主要驱动力
以 IP 为核心协议的分组交换网络,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接入层以5G基站、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等为代表的项目建设都会带动骨干层光纤光缆需求量的提升,接下来我们将从接入层入手,分析光纤光缆未来发展主要驱动力。
动力一:国内 5G 基站建设加速推进,刺激光纤光缆需求提升
国内 5G 基站建设加速推进,光纤光缆需求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新建约 89 万 5G 基站,累计开通 23 万站。2023 年6 月中国移动规划采购5G基站49.96 万站,8 月中国联通规划采购 5G 设备 69 万站。今年两会工信部领导提出全年规划新建 5G 基站 60 万站,而截至 23H1,全年已新建基站55 万站,超预期目标 90%。综合移动、电信、联通 5G 基站建设规模,我们预计今年全年5G基站建设有望达到 99 万站,有望推动光纤光缆行业发展。
动力二:算力需求集中爆发和“东数西算”的推进,拉动光纤光缆需求量提升
算力需求集中爆发和“东数西算”的推进,拉动光纤光缆需求量提升。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面临着规模扩张和性能提升的双重需求。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3 年我国数据中心服务器总量将达到 1400 万台,同比增长 12.9%。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的连接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光纤光缆和光模块。2023 年我国数据中心将消耗约1.1 亿芯公里的光纤光缆。同时,AI 大模型引爆算力需求,智算中心成未来数据中心进化方向。智算中心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理论,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受益于下游算力的需求爆发,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有望进一步拉动光纤光缆景气度。东数西算是指将东部地区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处理,以解决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和电力成本高昂等问题。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23年3月,“东数西算”工程的 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已全部开工,在已经开工的8 个国家算力枢纽中,2023 年新开工的数据中心项目近70 个,“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根据尚普咨询集团,2023 年全年东数西算工程将消耗约 0.8 亿芯公里的光纤光缆。
动力三: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光纤光缆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中高速增长,数据流量需求提供长期增长动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快速发展的周期始于 2013 年,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移动网络升级流量迎来快速增长。2018 年,移动支付/出行/视频直播等应用场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创下新高(同比+189%)。2022 年,5G 应用导致数据流量大幅提升,对数据传输效率有更高要求。根据工信部数据,2015-2022 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由 246 亿 GB 增长至 2618 亿 GB,复合增速为60.5%。我们认为在数字经济、东数西算、5G 建设等需求催化下,数据流量仍将为光纤光缆需求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动力四:FTTH/B 渗透率较低+积极发展 5G 建设,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FTTH/B 渗透率较低+积极发展 5G 建设,海外市场空间广阔。根据FTTH 欧洲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欧盟 27 国和英国的FTTH/B 普及率约为52.8%(相比之下中国普及率达到 89.4%)。欧盟委员的目标是到2030 年为所有欧盟家庭提供 1Gbps 覆盖,这将进一步推动 FTTH 的发展。除欧洲外,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等地区的国家也纷纷制订 5G 和宽带计划,有望带动光纤光缆需求量。
量价回暖,国内光纤光缆市场景气度提升。根据 CRU 测算,国内光纤光缆的总需求量整体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预期 2023 年国内光纤光缆需求总量有望从2.63亿芯公里,增长至 2026 年的 2.93 亿芯公里。
竞争格局:光纤光缆行业头部份额集中,中国企业占据全球TOP10半壁江山
目前,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根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TOP10 企业的市场份额从基本维持在86%以上,我国共有5家企业位居全球光纤光缆前十大厂家,累计市占率超40%。
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集采价格企稳。以中国移动 2019-2023 年普通光缆产品集采中标结果来看,中标前五家份额总和变化不大,中标名词变化也不大,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集采价格自 2020 年触底反弹,目前价格企稳。
新能源:光储高景气,装机量持续提升
光伏:2023 年新增装机超预期,2027 年累计发电量有望翻倍
根据 CPIA 数据,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 230GW,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由 280-330GW 上调至 305-350GW,主要的变动根据是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加大。乐观情况下,2025 年有望达到 386GW,未来 3 年对应年均复合增速约18.8%;2022 年我国光伏装机超过 87GW,同比增长 59%,2023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由95-120GW 上调至 120-140GW,乐观情况下预计 2025 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25GW,未来 3 年对应年均复合增速 12.7%。长期看,根据IEA 数据,2027年光伏有成为全球累计发电量最大的能源,累计光伏发电容量达到2350GW 以上。
光伏电池效率提升,发电成本持续下降。2022 年光伏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总装机成本为 876 美元/千瓦,较 2010 年下降 83%,2022 年装机成本已经显著低于风电;(2)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2010-2022 年,光伏电站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下降了 89%,从 0.445 美元/千瓦时降至 0.049 美元/千瓦时,略高于陆上风电LCOE。受益于低制造成本,中国光伏发电 LCOE 较其他经济体具备一定优势。
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进一步拉高需求。过去 2020-2022 年光伏产业需求量大幅增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扩张,在硅片、电池片、组件企业的大幅扩产的同时,硅料产能增长相对较慢,导致硅料价格大幅上涨。根据生意社统计,2022年多晶硅晶料主流价格从年初 1 月份每公斤 179 元快速上涨,11 月份涨至每公斤297 元人民币,该价格水平已经涨至 2011 年以来的最高价位,相应一定程度抑制了 2022 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023 年上半年光伏供应链价格在经历短暂反弹后,整体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其中,价格下降最快环节的硅料,相比去年最高价下降幅度超过了 78%。在国内强大产业链支撑下,成本的稳定,终端装机收益率得到保障,风光装机主动性提升,增速更具备高确定性。
储能:光储融合加速,新能源配储市场空间广阔
储能可提高电网稳定性赚取峰谷价差,应用前景广泛。储能系统可以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需求响应等多种服务,有效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缓解高峰供电压力,促进新能源消纳,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按照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
全球储能累计装机 237.2GW,电化学储能快速提升。根据CNESA,截至2022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237.2GW(同比+15%),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超 188GW(同比-6.8%),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7GW(同比+80%)。
国内储能装机总规模达 59.8GW,电化学储能装机达 13.1GW。根据CNESA,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59.8GW(同比+38%),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 25%。其中,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同比+128%)。
我国电化学储能以电源侧和电网侧为主。根据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主要分布在电源侧,总能量6.80GWh、占比为 48.40%,其次为电网侧(38.72%)和用户侧(12.88%)。2022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各应用场景新增装机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电源侧新增总能量3.87GWh、占比为49.24%,其次为电网侧(43.13%)和用户侧(7.63%)。
根据 CNESA 预测,保守场景下,预计 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9.3%;理想场景下,预计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138.4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
根据 CAESN 披露,2022 年度,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出货量达 134.6GWh,是 2021 年同期的4 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出货量排名前五位的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储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
2022 年度,国内市场中,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依次为: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天合储能、远景能源、平高、华能清能院、融和元储、新源智储和中天储能。
电力传输:电网投资力度稳步扩大,特高压发展持续推进
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电网投资稳步扩大。2022 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 12,470 亿元(同比+15.6%);其中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464 亿元(同比+27.2%);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5,006 亿元(同比+1.8%)。电网投资稳步扩大,有望促使电线电缆行业复苏,为电缆企业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持续推进特高压,有望迎来投资兑现期。根据 GEIDCO 统计,“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 交 14 直”,涉及线路3 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 3.4 亿千伏安,总投资 3800 亿元,且计划于 2022 年开工“10 交3 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2022 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多条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特高压行业有望进入投资兑现期,推动特高压电缆厂商业绩快速增长。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各公司相关业务营收增速较为稳定。
公司竞争力分析
海洋板块:国内海缆领军企业,海外持续突围订单充沛
优势一:海缆技术领先,持续突破高压高端市场
公司专注于海缆及陆缆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形成了以大水深、多芯数、大长度、超高压、软接头以及特种海缆生产制造为主体,覆盖各系列海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检测、应用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体系,是国内少数具有 500KV 超高压交流海底电缆、±525kV 柔性直流海缆、脐带缆及集束海缆等特种海缆研发生产的公司:
1)在交流海缆领域,公司成功研制了首根国产长距离三芯110kV 海底光电复合缆以及国内首条投用的三芯 220kV 海底光电复合缆,跻身国内少数几家具备500kV超高压交流海底电缆生产能力的企业行列,并成功在国网舟山500 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中得以应用; 2)在直流海缆领域,中天海缆于 2013 年研发+160kV 三端柔性直流海底光电复合缆、土 200kV 五端柔性直流海底光电复合缆、土320kV 真双极柔性直流电缆、400kV 柔性直流海底光电复合缆,2022 年,公司突破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525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满足了深远海、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需求。实现了中国柔性直流海电缆的“五级跳”发展,在国内超高压柔性直流海缆领域内独占整头,开创了大长度直流海底电缆传输的新格局; 3)在特种海缆领域,公司顺利完成拖曳缆、动态海缆、脐带缆、集束海缆等特种海缆系统研制,先后为我国“海马号”“沧海号”等一批深海探测领域的重大装备顺利下潜开展海洋科考提供了通信和能源传输保障,并作为国内唯一企业参与了国际大电网(CIGRE)“动态海底电缆推荐测试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球动态海缆领域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贡献了力量。
优势二:布局江苏广东山东生产基地,产能位于第一梯队
地理位置是海缆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通常要求生产海缆的厂房必须靠海或通海的大江旁,以保证海底电缆没有接头、方便运输等,并且对码头的吃水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要求。目前我国计划开发海上风电的领域包括广东(规划总容量89GW)、江苏(40.7GW)、福建(50GW)、山东(35GW)、辽宁以及广西(22.5GW)、河北(13GW)、海南(12.3GW)以及浙江(5GW)等地区。公司目前有三大产能基地:江苏南通、广东汕尾以及江苏盐城大丰新建海缆生产基地。公司在广东汕尾建立南海海缆制造基地,利用陆丰地域优势,辐射粤、闽、桂及东南亚地区市场;在盐城大丰筹建江苏大丰海缆制造基地,发挥盐城地域优势,以大丰港为核心,辐射苏北至渤海湾。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巩固广东、江苏两省的海上风电市场。 公司海缆两大新的生产基地落地山东。2022 年 4 月16 日,中天科技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成立海缆基地,计划投资 15 亿元。该项目计划形成年产中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 1000KM,超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500KM 产能。2023年8月23 日,中天科技山东海缆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山东乳山海缆项目现场举行。以山东拓展渤海。2025 年公司有望形成超 100 亿海缆产能规模,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苏鲁粤优质海风项目拿单优势大,公司订单数量&质量双高。江苏、山东以及广东海风资源丰富,公司依靠基地优势及自身头部企业实力,拿单优势极大。公司2023 年中标三峡江苏大丰 800MW 海上风电项目、国电山东分公司海卫半岛南U场址、惠州港口二 PB 和 PA 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国华半岛南U2 场址海上风电等项目,订单金额总计 36.1 亿元,中标产品多为 220kV 高压海缆,单体价值量高。2023年 6 月广东启动新一轮海风竞配,规划总容量 23GW,其中省管海域项目7GW,国管深远海项目 16GW,为公司发展提供长期支撑。根据公司2023 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28 日,中天科技海洋业务在手订单为86 亿元。
优势三:客户资源优势明显,巩固电力市场,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公司是国内电网核心供应商之一。公司已经率先取得了海底光缆UJ 和UQJ国际认证凭借资质、已成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大唐集团、国电投、中国华电、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苏交控等国内大型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的供应商体系,客户优势明显。
海外客户持续获得突破,领先国内企业 2-3 年。海外客户方面,自2016年以来,公司先后向沙特阿美、道达尔、雪佛龙、英国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德国 TenneT、丹麦 Orsted Wind Power A/S(沃旭海上能源公司)、50Hertz 等国际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提供海缆产品或服务,是目前国外业绩最丰富、市场覆盖面最广的中国海缆企业之一。根据公司2023 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28 日,中天科技海洋业务在手订单为86 亿元,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近一半,海外市场突破顺利。
优势四:国内海工领先企业,携手风电龙头布局装机深海化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海工装备,自 2019 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自主拥有600 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中天 7、中天 8)、1600 吨浮吊打桩船等专业船机设备,及一艘 1600T 全回转起重船 (中天 9),并自主打造了6000t 电动转盘的海缆敷设船(中天 5)配置达行业先进水平,具备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主体工程EPC总包服务能力。 与风电领域龙头合作,打造下一代海工船只。为打造适应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基础施工船,公司与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快速提升打桩、吊装、运维的综合能力。 (1)中天+金风科技:2021 年 12 月公司公告与金风科技合资建造深远海风电施工平台(中天 31),中天 31 采用“运输+储存+起重”一体化模式,总可变载荷11000t,主吊最大吊力 1600t 直接对应施工作业有效跨距,浮态工况下最大起重1100t,多项技术为国内外领先。2023 年 9 月,中天31 顺利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惠州港口 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中首台14 兆瓦风机安装,此次吊装的 14 兆瓦风机轮毂中心高度149.7 米,叶轮直径252米,是目前广东省已吊装的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也是国内最早实现批量交付、量产叶片最长的最大单机容量商业机组,标志着中天科技海上风电施工能力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 (2)中天+海力风电:2022 年 2 月公司公告与海力风电合资建造的5000T起重船(中天 39),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其正处于建设阶段,将用于20 兆瓦机组基础桩、导管架、升压站安装等多种基础施工,同时单船便可完成港口装载、海上运输、吊装及打桩等主要工序,预计 2024 年一季度投运。
中天科技施工建设主要由旗下子公司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及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上海源威成立于 2013 年,2017 年与中天科技集团合资,专业从事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缆敷设、埋深、安装施工的工程公司,承接项目超过80 个,海缆敷设累计超 3000 千米,覆盖 35 千伏到400 千伏电压等级海缆。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专业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总包(EPC)和海洋资源开发。 公司自 2019 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以来,在海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具有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2022 年公司海洋工程业务服务海上风电项目30余个,南至广东,北至辽宁,海上风电场施工覆盖主要沿海地区。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海上风电市场,2021 年执行德国 Tennet 两个总承包项目。我们推算,目前公司海工业务收入体量较在手订单总金额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公司现有订单的逐步释放和新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海工板块仍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
公司海洋业务(海缆+海工)营收行业领先,毛利率位于平均水平。受益于国内海缆与海工业务的同步拓展以及海外业务的领先突破,中天科技海洋系列业务总体营业收入自 2020 年起便一路领先行业。毛利率方面,受限于海风建设延误导致海工毛利率波动较大影响,中天科技海洋系列整体毛利率位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进一步向深海、海外延伸拓展,海洋业务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光通信:国内光纤光缆领先企业,海外业务
优势一:公司是国内头部实现“预制棒-光纤-光缆”全产线布局的厂商
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预制棒制造技术的企业。公司信息通信业务从“云、管、端”多维度为网络建设提供线缆、组件、器件、天馈线等基础设施服务。产品包括各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天线及射频电缆类、有源终端、光收发器、数据中心、高性能原材料等产品并提供大型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及集成服务。
优势二:公司产品丰富,集采份额领先,在手订单充沛
公司产品丰富,集采份额领先,在手订单充沛。光缆部分,中天科技陆续中标2022年中国联通本地网光缆集中采购项目第三名、中国广电2022 年度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项目标段 4 和标段 5 第一名、中国移动 2023-2024 年普通光缆、蝶形光缆产品集中采购招标第三名,稳列行业第一梯队;天线部分,陆续中标22 年中国联通基站天线集中采购、中国铁塔 2022 年室分天线产品集中招标项目第二名,成功跻入该领域第二梯队;漏缆、馈线、宽带等产品实现在中国铁塔新增集采入围。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公司 2022-2023 年上半年通信相关在手订单超54 亿元。
优势三:公司海外渠道/基地布局优势明显
持续完善国际网络市场,跻身全球十大电信基础设施品牌。随着国内光纤光缆铺设日益完善,国内头部企业持续开拓布局海外市场。公司目前在海外设立12个营销中心、6 个生产基地、54 个国家/地区建立代表处,与海缆等业务形成渠道资源复用,持续发力海外市场。海外供应商包括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法国电信、沃达丰等大批国际知名通信运营商。2022 年,公司突破英国电信光缆认证,并抓住欧盟碳税机会窗口期,提升海外生产基地产能,稳定给德国电信、法国以及东欧等运营商供货,海外光缆销售规模翻倍增长;同时积极布局拉美和非洲等区域,紧抓 FTTH 建设机遇,在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总包工程等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实现出口销售额、利润高质量增长。
优势四:公司在光通信具备领先的一站式综合解决能力
公司在提供核心的光纤光缆提供数据中心、5G 承载网、5G 物联网产品解决方案,形成了以数据中心、智慧暖通&动力等产品为核心的物理基础设施群;以特种预制棒、光纤&光缆、ODN、25/100G 高速率光模块以及 10GPON 等业务为核心的承载网;以 4/5G 天线、小基站及视频海缆产品为核心的无线网群等,产品线齐全。
公司光纤光缆板块营收及毛利率呈现触底反弹迹象。中天光纤光缆业务板块增速跟随国内光网络的采购需求及有效供给情况变化。2018-2019 年随着供给端大量的释放以及需求端增长乏力,公司营收利润同比快速下滑。2020 年逐步触底反弹,2021 年略有下降,2022 年同比增长 22%。毛利率呈现同一规律,2022 年毛利率修复至 24.1%,高于行业其他可比公司。
新能源板块:具备光储产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光伏:具备资源开发-总包服务-电站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公司光伏产业链的布局主要围绕“光伏组件原辅材料”+“光伏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两个方向展开。光伏产业主要产品有氟膜、光伏背板、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 保障组件使用寿命,主要客户包括各大组件厂及终端电站的优质供应商。公司同时成立了光伏设计院,为客户提供电站设计、EPC总包以及运维服务。
方向一:光伏组件及氟膜材料
光伏组件原辅材料聚焦覆膜板块、复合板块、胶膜板块、以及胶带板块四大业务。公司推出透明 T3 氟膜及间隙反光膜,为双面组件提供解决方,并进一步开拓PVDF薄膜在非光伏领域的应用,如:建筑领域,户外防护、家居建材、轻质组件、电动汽车等。现年产能为 8000 万㎡,可匹配 13GW 光伏组件需求。
氟膜工厂以氟膜、反光膜和彩钢瓦为三大核心产品,公司氟膜产品以其优越的耐候性,与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在 K 膜市场占有率达到30-35%。光伏背板通过KPC、益客背板以及禅意背板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正增长:焊带反光膜产品可通过全反射提高单位面积组件对辐照到焊带区域太阳光的利用效率,提高组件功率增益 1%-2%,为公司自主设计全流程生产工艺并具备完整生产线,现产能 300 万㎡,产品已通过隆基,晶澳,天合等内部测试,目前已开展小批量试用。
产线二:光伏集成及运营业务
公司提供光伏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中天科技光伏集成及运营业务可提供光伏电站项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享有“分布式光伏专家”美誉。
2022 年.中天科技累计承保开发分布式光伏 303.75MW,投资总规模超过11.58亿元,当期工程收入超过 3.72 亿元。
公司自主开发建设运营的光伏电站规模近 485MW。2022 年,公司光伏电站运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大型项目集中于南通市。
储能:全栈式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发力运营商及电网侧储能
公司拥有全栈式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和端到端项目工程能力,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达 99%以上,战略定位上主要聚焦五大四小电力企业工程,积极承接电网侧储能集成服务。 公司储能产品线齐全,锂电产能超过 1.3GWh。公司已形成含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件等核心部件的完整储能产业链,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5%以上,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9%以上。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锂铁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管理平台(EMS)、集装箱式电力储能系统、换电产品、汽车动力模块等。其中:锂电池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通信储能和新能源电力储能等领域,现年产能可达10亿安时。公司积极参与锂电产业的投资,建设中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用领航源动力高性能锂电池系列产品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分布式储能电站项目,拟投资金额超过 15.8 亿元。 积极拓展上游储能产品线。在储能领域,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箔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在线工艺控制平台,并拥有自主研发的添加剂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线路板用铜箔和6 微米超薄锂电池用铜箔。
公司储能系统主要聚焦电网侧需求,累计落地超过250WMh。储能系统领域公司主要以五大六小电力企业需求为导向,项目实施规模位于行业前列。2018年以来,公司披露的储能中标项目包括江苏省首个电网侧储能示范工程项目、湖南龙山大灵山储能项目、将是二期昆山储能电站、以及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规划化梯次利用工程等。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 8 月,公司储能领域承接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超 5.2GWh,中标金额高达 61.5 亿元,平均中标单价在1.65 百万元/MWh。
后备电源产品线以通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运营商采购中标名列前茅。公司储能产品线包括后备电源产品等,以通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稳抓5G 商用时机,集中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凭借高性能、低成本优势持续占据头部企业市场地位。公司在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持续中标。2023 年 7 月,中国移动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联合集中招标项目中,公司以第二名的成绩中标,中标份额242MWh,中标金额 2.5 亿元。
换电产品可提供低速电动车电池换电业务。公司研发的换电系列产品以标准锂电池为载体,面向物流及外卖骑手提供低速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换电业务,产品主要基于物联网打造,可接入统一运维监控平台,可通过电脑、手机APP 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实现扫码即用。
电力板块:聚焦输配电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天智能电网定位输配电综合解决方案。中天智能电网产业围绕电网发展,致力打造全产品链电力设备产品,并以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为目标,为输配电提供一流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完备的输电、配电产品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产业链覆盖 OPGW、铝包钢、铝合金、特种导线、电力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
持续增强高端产品竞争力,多条产品位居前列。中天科技在多条高端线缆的研究开发商位居海内外领先地位,2022 年,公司普通导线、特种导线、ADSS、OPGW均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电力金具、电力电缆、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子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 OPGW,在线运行超过50 万km,连续15 年市场占有量位居全球第一;公司特种导线连续多年国内市场第一、全球前三,并且参与国内 80%以上特高压工程建设。
公司拥有行业顶尖的高性能特种导线技术。公司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共同攻关高温超导电缆关键技术,成功研制 220kV/3kA 高温超导电缆,并通过相关测试;公司研发生产了世界最大容量±525kV 柔性直流电缆、大长度高压电缆、免维护系列金具等一批新品;2022 年,公司电力板块共有 7 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机械行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估鉴定,其中6 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1 年起电力电缆营收大幅增长,中天毛利率逆势增长。2019-2020 年各电力电缆行业公司营收平均增速稳定在 16%左右,2021 年平均增速增长至31.9%。综合对比中天科技电缆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2018-2022 年除中天外各家毛利率水平皆有下降,中天科技 2022 年毛利率逆势增长至 15%,位列行业领先位置。2022年各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11-15%水平(除了汉缆股份毛利率超过20%)。
财务分析
资本结构及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较为稳定。2023 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4.8%,从公司历史变动来看,资产负债率从 2019-2020 年的高点下降,资本结构总体优化。偿债能力方面对比同行来看,2023 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例、速动比例位于行业平均水平。
经营效率分析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12.5/52.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位于行业中上游水平,营运能力表现较好;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位于行业中上游水平,行业市场地位较强。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方面,受益于剥离低毛利的商品贸易业务以及高毛利产品比重增加,公司毛利率 2022 年持续攀升至 18%,较 2021 年增加2.3ppt。2023 年上半年由于海风建设的延误,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回落,随着海风建设加速与上游大宗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净利率方面,2021 年公司净利率为0.61%,主要受公司当年计提高端通信相关资产减值累计约36.78 亿元影响(影响归母净利润 30.2 亿元),剔除此影响后,公司净利率达到7%以上,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 1.6ppt 至 10%,净利率持续向好。对比来看,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位于同行上游水平,与公司业务结构调整、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关。毛利率方面,与同行业的东方电缆、亨通光电等的水平较为接近;同时公司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整体费用占比下降,净利率有所提升。
成长性分析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2.71 亿元,同比-12.8%,主要系受公司剥离商品贸易业务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 32.14 亿元,同比+1767.5%,主要系2021年计提高端通信相关资产减值,去除 2021 年减值损失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同行,后续随着海风建设加速、光纤光缆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以及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公司营收以及归母净利润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现金流量分析
2022 年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45.7 亿元,只要系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023年上半年,由于销售回款减少与支付员工薪酬的现金增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2 亿元。公司海缆项目、铜箔项目扩产及海缆施工船的持续高投入,资本开支加大,导致投资支出加大。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1 年的21.1亿元变动至 2022 年的-6.5 亿元,主要系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增加。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中天科技研究报告:光储通信景气高企,海缆打开长期空间.pdf
中天科技研究报告:海缆空间广阔,国内复苏+出海机遇赋能海缆龙头有望加速增长.pdf
中天科技(600522)研究报告:聚焦能源与通信,光缆、海缆、储能景气共振.pdf
中天科技(600522)研究报告: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pdf
中天科技(600522)研究报告:清洁低碳新征程,双碳赛道主力军.pdf
中天科技(600522)研究报告:风光电齐发展,一体化创协同.pdf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海缆领先企业,有望受益于海风景气度回升.pdf
海上风电专题研究:欧洲海上风电渐行渐近,中国海缆管桩企业有望受益.pdf
起帆电缆研究报告:线缆行业老兵,海缆业务蓄势待发.pdf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海缆头部迎风而上,产能布局建设提速.pdf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海风建设拐点至,海缆龙头乘风起.pdf
通信行业2024上市公司见面会暨春季策略会:全球算力共振,国内新连接开启.pdf
自考操作系统原理-进程同步与进程通信.pptx
现代通信系统.pptx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通感一体化网络,护航低空经济腾飞.pdf
国网信通研究报告:国网系信息通信服务商,电网数智化建设创造发展良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