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DC】环保行业:2023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pdf

2023-10-08
24页
1MB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发展 现状


2022 年 6 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峰值,具体到电力行业,2030 年目标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新能源 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 2 亿千瓦、发电总量超过火电”。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装机容量为 1.5 亿千瓦(6000 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1,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为 36.5%,低于全国 44.8% 的平均水平;2021 年总发电量为 5999 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约为 20.6%,低于全国 29.7% 的平均水平。


从电力消费结构来看,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为 3958 亿千瓦时,第一 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结构占比为 1:87:8:4,相较于全国的 1:68:17:14,


第二产业用电占比明显偏高,高出约 19 个百分点。


从电力外送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外送电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2021 年外送电量达 到 2467 亿千瓦时,占其发电总量的 41.1%,占全国跨省区外送电量的 15% 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低碳 转型目标


2022 年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发布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等“十四五”发展规划, 提出率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绿色电力消费升级、加强技术创新 和产业发展、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等电力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设定了 2025 年和 2030 年的电力发展目标,


内蒙古电力低碳转型 机遇和挑战


在机遇方面:


· “双碳”承诺要求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在 2021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 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从能源安全保障、生态环境 协同和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等角度出发,发展大型风光基地是首选之举。内蒙古 自治区不仅风光资源丰富,而且荒漠化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丰富,积极推进新一轮 风光电基地的开发建设,为内蒙古电力低碳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激励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我国正逐步从能耗双 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转变,到“十四五”时期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 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 50%。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三五”能耗双控工作的基础上,2022 年发布了《关 于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保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积极引 导“两高”企业节能降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和产业转型升级。约束性指 标和政策导向将加速内蒙古产业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进一步提升电气化 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 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我国不断推动电力技术水 平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 及主动支撑、柔性直流、直流配电网、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虚拟电厂、微电网 等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随着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不断深入,跨区电力交易机制、


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等逐步完善,在政策引导、市场 运作等手段的推动下,以较小系统成本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量。作为能源大省, 内蒙古自治区可以凭借巨大资源潜力和市场优势,推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


在挑战方面:


· 煤电体量大、能效较低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大。装机总量方面,煤电总量基 数较大,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电装机容量为 9618 万千瓦,占全国煤电装机 总量的 8.7%,为我国煤电装机量前五的省份之一。为了匹配风光大基地开发, 预计“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还需陆续新增 1800 万千瓦煤电作为系统保障 和调节性电源。能效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火电机组能效相对较差,2021 年火电 平均供电煤耗为 311.8 克标准煤 / 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0.3 克,单位发 电量碳排放约高出 26 克 / 千瓦时,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4994 小时,比全国 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高出 550 小时。


· 煤电实际调峰能力受到多重制约。一是采暖期长且必须优先保障供热需求。内蒙 古自治区秋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采暖期长达 6 个月,部分地区达到 9 个月,


火电机组中约有 45.7% 的机组兼具供热任务,在采暖期间调峰能力相对受限。 二是外送通道与本地电网协调能力薄弱。内蒙古自治区外送电力装机规模较大, 且多数以煤电为支撑性电源,多数外送通道与本地电网无物理性连接,难以利用


外送电力资源调峰。三是自备电厂全面参与调峰的机制尚未完善。内蒙古自治区 大量的化工、钢铁、建材、有色行业均拥有自备电厂,总装机量占全区火电装机 容量的 14%,但由于自备电厂全面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的机制尚未完善,导致调 峰能力相对受限。


· 风电光伏为主的电源供电韧性不足。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可再生能源资 源以风光资源为主,水资源相对匮乏,冬季部分地区面临暴风雪、严寒等极端天 气考验,供电韧性挑战十分严峻。


· 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模式尚未形成。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开发走在全国前列, 主要模式是大基地、集中式的开发,依靠远距离输送通道解决消纳问题。近年来, 国家要求各地创新开发利用模式,除了大基地的建设,还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与


乡村振兴、工业和建筑应用的融合发展。为了区域能源安全保障和扎实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何在用能端开发更多风电光伏应用场景,成为内蒙古自治 区风电光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 外送通道风光电外输比例总体偏低。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三五”期间已建成 5 条 特高压通道,外送能力达 7000 万千瓦,但配套电源中风光电占比不高,且其中 两条交流通道主要输送的为火电;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外送电量达到 2467 亿 千瓦时,位列中国第一,但外送风电光伏电量占比仅为 20.3%,低于我国外送 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 50% 的目标 2。如何提升外送电中风光电配比是 内蒙古自治区提升风光电消纳能力亟待突破的问题。


· 电网的分割与网架结构影响风光电消纳。蒙东、蒙西分属两个电网公司,协调难 度较大,各自富裕的电力和调峰资源难以很好的协调。两个区域电网内部也面临 诸多制约,蒙东电网 4 盟市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统一网架结构,所属东北电网送 端电价也相对偏高,外送竞争性相对较弱;蒙西电网是按照煤电为主体的传统电 力系统规划建设的,关键断面送电能力、主要通道能力、新能源汇集能力均不能 满足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且风光资源与蒙西负荷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分布, 实现绿电自消纳的网架能力不足,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 年度全国可再 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21 年蒙西地区风电实际利用率 91.1%,光 伏实际利用率 96.5%,风电实际利用率较全国平均值低 5.8 个百分点,光伏低 1.5 个百分点。

【NRDC】环保行业:2023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