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汽车行业琰究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四:李尔,汽车座椅巨头 专注、深耕、强集成.pdf

2023-08-10
83页
4MB

1. 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径总结

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为巨头成长优选赛道 燃油车时代最易诞生巨头


从细分赛道来看,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辅助驾驶系统、底盘系统、座椅为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涉足的主要赛道;其中辅助 驾驶系统壁垒较高,在前50名零部件供应商中占比低于前十名;


前50供应商业务中,底盘金属件、线束、动力传动、车身结构件等供应商数量占比高于前10名,亦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零部件厂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数量来看,全球巨头中德国、日本、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前10中占据3家,2021 年营收占比达37%;日本供应商受益于丰田等主机厂扶持,除电装、爱信等全球巨头之外,中大型供应商占比较大,前30名中数 量占据9家,收入规模占比达30%;美国零部件厂商整体规模弱于德、日;


中国零部件厂商规模较小,仅3家进入全球前50强,且规模占比排名低于数量占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 发展历史:汽车座椅、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

2.1 百年历程:汽车座椅巨头 转型电子电气


收购扩张 谋求“全内饰一站式供货”战略目标


座椅和内饰业务起家 借助收购快速集成产品谱系。李尔于1917 年成立于美国底特律,最初为汽车及航空业提供连接管、焊接及 冲压后的金属组装件。1993至1999年期间,李尔通过8次大型收 购,实现了汽车领域“全内饰部件供应“的战略转型目标,全内 饰系统包括门板、顶棚、仪表板、中控台等,不包括安全气囊和 电子产品;其中座椅业务收购5次,巩固其座椅市场的同时极大 地扩大了李尔公司的全球影响力。


整顿业务条线 深耕座椅及电子电气系统领域


剥离汽车内饰部门 转向深耕座椅及电子电气系统。2006~2007年,美国汽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迷时期,严重影响到北美供应商的 经营业绩,因此公司为了强化座椅和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性剥离了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以门板、仪表板、顶棚、地毯、 声学原件等为代表的汽车内饰业务,改变全内饰供货目标,业务条线开始明晰,更为专注地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座椅及电 气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


2.2 财务表现:营收突破千亿 电动智能再成长


营业收入整体向上 净利润受下游影响波动较大


行业复苏,营业收入重回历史高位 :2010年至2022年,李尔加速推进产业全球化,在行业复苏的背景之下,收入体量在波动中 上行, CAGR +4.8%。2022年,李尔实现营收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8.5%;


净利润受下游影响波动显著: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李尔净利润显著下滑;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汽车产 业供应链出现供需错配问题,净利润下滑明显;2021年,全球经济回暖,虽然仍面临原材料价格普涨和供应瓶颈的压力,利润 仍在持续恢复;2022年,李尔实现净利润3.3亿美元,净利率2.0%,实现营业利润6.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3.1%。


通过全球化战略实现成本管控 SG&A费用率控制在3%左右


毛利率受下游需求影响较大。2022年,李尔的毛利率为6.8%,净利率为2.0%;2010-2019年,李尔的毛利率稳定维持在8%以 上;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低迷,下游汽车行业需求相对转弱,毛利率略有下滑,后续随行业复苏有望改善;


李尔通过在全球低成本地区开设工厂,严格管控成本持续提质增效。 2015年-2022年,李尔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率控制在3% 左右的水平。 2022年,李尔的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率为3.3%。


植根北美 以成本管控为目标持续开拓低成本市场


植根北美,后金融危机时代持续开拓亚洲市场。李尔成立初期深耕北美本土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后时代,为了实现成本管控,持 续拓展亚洲业务,后疫情时代以来,新开辟南美市场,进一步降低成本;亚洲业务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9.2%升至2022年的 20.1%、北美业务收入从2006年的55.1%降至22年的42.6%。目前超过 67%的工厂和超过 86%的员工位于低成本国家;


电动智能转型关键期,提高中国市场重视度,坚持“本土化”策略。深化布局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在中国上海市杨浦 区成立亚洲地区总部及产品技术中心,该中心完全围绕“本土化”研发进行设置,进一步挖掘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潜力。


“座椅+电子电气”产品序列明晰 电动智能未来可期


产品序列明晰,“座椅+电子电气”双线并行。2007年剥离汽车内饰业务部后,李尔专注深耕汽车座椅及电气零部件两大业务 版图;2020-2022年,李尔汽车座椅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27.1、144.1及157.1亿美元,电气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43.3、48.5、 51.8亿美元;李尔汽车座椅业务占总收入比例约为75%,电气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为25%。2021、2022年,虽然深受原材 料价格普涨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汽车座椅业务营收仍实现13.4%、9.0%的正增长,电子电气业务收入营收实现12.0%、 6.8%的增长。


3. 成功归因:深耕立身、集成为基、全球化为本

纵向整合能力+模块集成能力 构筑座椅领域核心竞争力


深度整合+强集成,构筑座椅领域核心竞争力。李尔最初采用“全内饰一站式超市”,业务条线平行扩张,但缺乏核心护城河, 后深耕座椅及电子电气系统两大业务,双线战略清晰,实现座椅及电气系统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完善的产品谱系和强集成能 力,构筑Tier1核心竞争力:


1)纵向整合能力:能够将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的融合,利用电子控制系统和自主开发的算法实现主动传感、安全性、智能网 联、用户体验和座椅舒适性,为主机厂客户提供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2)模块集成能力:座椅实现了模块化、集成化,组件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性能、 效率和舒适性,同时减轻了重量和成本。


研发投入向上 技术人才储备逐年增加


研发投入总体稳定,研发人员数量总体上升。2022年起 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500人,2020-2022年李尔研发费用 率分别为3.3%、3.2%及2.7%,研发投入稳定在6亿美元 左右,营收快速增长,因此摊薄了研发费用率;


重视人才培养,加码软件开发。李尔重视培养软件开发人 员,21年软件工程师900人, 2015-2022CAGR+10.3%。


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实现海外主要市场全覆盖。李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个高级研发中心,其中全球创新和技术中心位于密 歇根洲,一方面帮助李尔更好地把握区域市场需求,结合市场特征进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则基于区位优势,最大化提高研发效 率。


管理层稳定 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稳健


高管任期时间长,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稳健。李尔高管多数 任期10年以上,且是由业务部门升任至高管层,有利于保 证公司长期战略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李尔人均创收企稳回 升,2020-22年人均创收分别达9.7/12.0/12.4万美元。


客户资源优质 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客户资源优质,合作关系稳定。李尔TOP5客户均为全球 年销量百万辆以上的乘用车品牌或是豪华乘用车品牌,且 长期关系稳定。从2022年李尔主要客户销售比例来看,通 用、福特、大众、戴姆勒、Stellantis销售比例分别为 30.6%/20.4%/17.1%/16.3%/15.6%,李尔客户集中度较 高,2022年CR5达66.1%。


收购智能化技术供应商 电子电气业务条线横向拓张


收购软件设备开发商,加码智能化领域。李尔自1999年收购UTC公司后业务开始向电子电气系统扩张,随后又进行了7次收购及 知识产权购买,增强生产电气零部件能力的同时开始布局车路协同(V2X)、高精地图、车云一体等自动驾驶领域。


4. 未来展望:百年变革秩序重塑 巨头积极转身

4.1 座椅业务:智能座椅创新 巩固全球座椅巨头优势


高价值量零部件 智能座舱第一界面 增量空间打开


汽车座椅ASP相对较高。从汽车零部件价值量来看, 汽车座椅单车价值在 4,000 元左右,单品类价值量较高。新能源化浪潮之 下,汽车座椅作为智能座舱的第一界面,功能迭代机会较多,具备增量空间;


汽车座椅产业链大致分为三级,一级供应商为座椅总成厂商,主要采购关键零部件,制造座椅总成,并提供给汽车整车厂商。从 全球来看,乘用车座椅行业主要被延锋、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提爱思和佛瑞亚等企业所垄断,二级供应商负责座椅系统关 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如座椅头枕、座椅扶手等配套零部件,三级供应商主要负责二级供应商部分零部件或部分工序的加工,以 代工、外协为主。


乘用车座椅产业链结构明晰 整体市场广阔


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包括钢材(冷/热轧板)、化工原料(MDI、TDI、软泡聚醚)和座椅面料(真皮、PVC、PU、织物)等;


中游:主要由座椅结构件、核心件组成。具体可划分为核心件(骨架、调角器、滑轨)、发泡材料、结构件(头枕、扶手、腿 托)、座椅控制模块(座椅电机)、座椅功能模块(舒适系统)、面套等;


下游:即汽车座椅集成商/整椅制造商。


座椅结构复杂 安全性和舒适性是关键指标


汽车座椅由金属件和外饰材料组成,金属件包括座椅骨 架、滑轨、调角器、升降器等,坐垫和靠背等外饰材料主 要由发泡、织物等构成;


汽车座椅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起着支承、定位和保护等 功能,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乘坐的安全性、舒适性以 及内饰观感,在整车安全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隐形电动智能部件 技术门槛较高


汽车座椅是集人机工程学、机械驱动和控制工程等为一体 的系统工程产品,内部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马达驱动及 配套控制单元;


加热、通风、按摩、多向调节等功能的实现均需要大量机 电元件配合,未来在智能座舱发展趋势下,座椅将附加更 多的智能化功能,座椅技术门槛将进一步提升。


核心部件制造工艺要求高 座椅供应认证标准严格


座椅骨架、滑轨、弹簧等金属件对精密制造和材料性能要求高;升降器、调角器包含电机,需掌握精准电动调节和噪音控制技 术。座椅骨架、头枕、坐垫等部件涉及金属、塑料及面料等多种类型组装,需应用冲压、焊接、发泡及缝纫等多种工艺,需具备 较好的加工及组装精度;


汽车座椅作为直接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件,认证标准严格,需通过若干国家强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推荐标准、以及不同 主机厂的专属标准。座椅厂商需要具备材料应用、模具开发、工装设计、精密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储备。


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超4,700亿元 国产替代有望显著加快


消费升级主导赛道扩容:座椅是最易被消费者感知的赛道之一,消费者付费/主机厂堆料意愿双轮驱动,新功能延伸+舒适度提升 +智能化加持,我们预计,单车ASP有望从2020年的4,000元提升至2025年6,500元,对应2025年全球/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 分别超4,700亿元/1,600亿元,CAGR分别达17.1%/16.5%;


市场集中度高,国产替代加快:市场集中度高,Tier 1 CR5>70%,主要被外资Tier 1垄断,包括安道拓、李尔、麦格纳等;新 势力供应链趋向于扁平化,车型迭代加速,对供应商快速响应及密切配合的需求空前提升,叠加传统主机厂降本诉求加大下,座 椅国产替代有望显著加速。


新势力内卷 推动ASP提升更快


座椅具备消费属性,易被用户感知,ASP提升速度加快;


量:传统燃油车中座椅高级功能主要围绕主驾位和副驾位 配置,而新能源汽车打造用户“第三空间”,中后排座椅 重要性提升,理想L9全车座椅配备电动调节和座椅加热;


价: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渗透率提升,高端皮 革、轻量化、长滑轨、多重调节等功能相继落地,驱动单 个座椅价值量向万元突破。


面套、骨架占比高 升级趋势带动价值量提升


目前座椅骨架约占座椅总成成本的15%,伴随电动车对轻 量化需求提升,座椅骨架采用新型材料或成为必选,骨架 成本占比和单车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达258亿元;


座椅面套是整车面积最大的内饰件,直接影响驾乘体验,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新型面料涌现,我们测算,2025年市 场空间有望达430亿元。


全球座椅市场格局仍由海外巨头垄断 李尔+佛瑞亚+安道拓三大家地位稳固


全球座椅市场格局仍由海外巨头垄断,李尔+佛瑞亚+安道拓三大家地位稳固。整体来看,全球汽车座椅市场由海外巨头李尔、 安道拓、佛瑞亚、丰田纺织、麦格纳五大厂商垄断,但集中度逐年下降,2020年CR5高达85%,2021年这一数字降至78%。从 欧洲市场来看,佛瑞亚位列第一,份额达到19%,安道拓、李尔、Recaro及泰极爱思等欧美系及日系厂商紧随其后,从北美市 场来看,李尔位列第一,份额达到15%,其后为佛瑞亚(11%)、安道拓(10%)、泰极爱思(9%)、丰田纺织(8%)。


李尔22年全球份额25% 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公司22年全球份额25% 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根据李尔年报 数据,李尔2020、2021、2022年全球市占率分别为 23%、25%和25%,中期目标份额为28%。近三年,李尔 凭借不断整合强化座椅热舒适系统功能、推出INTU智能座 椅等融合创新,在全球汽车座椅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巨头主导集成 零部件分包至Tier 2


巨头主导集成 零部件分包至Tier 2。汽车座椅供应链中, Tier 1向整车厂供应座椅总成系统,Tier 2向Tier 1提供座 椅骨架、滑轨、调角器等零部件。Tier 1多为外资/合资企 业,行业集中度高。其中座椅骨架Tier 2包括外资、合资 及部分内资企业,少数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内资企 业具备一定竞争力。


4.1.2 座椅业务:智能座椅创新 巩固领先优势


李尔座椅业务营收位居同业首位 营业收入增速处于行业上游


李尔座椅业务营收位居同业首位。2020-2022年,李尔座椅业务营收赶超安道拓位列同业第一,2020年行业受新冠疫情、半导体 短缺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行业营收整体下滑,但李尔凭借和下游客户长期稳定的关系获得了大量盈利的积压订单,叠加生 产恢复,劳动纠纷解决,自2021年起触底反弹,且态势具备持续性;


2019年以来,李尔座椅板块营收增速均位居行业上游。2021年李尔、安道拓、佛瑞亚、麦格纳座椅营收增速分别为13.4%、 8.0%、5.9%和9.8%,2022年上述四家座椅营收增速分别为9.0%、3.2%、23.1%和7.7% ,根据佛瑞亚官网披露,佛瑞亚22年 营收增速较快主要系中国及北美的强劲增长拉动,北美为Stellantis所推动,此外,针对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及美国电动车企在华 产品的营收增长也十分强劲。


李尔座椅业务盈利能力位于同业首位 研发投入处于行业上游


李尔座椅业务盈利能力位于同业首位。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主机厂降本压力逐渐增大,并传导至座椅Tier1供应商,叠加疫 情等外部环境压力,2020-2022年,外资座椅巨头营业利润率水平明显分化,李尔、安道拓盈利能力企稳回升,分别从2020年的 4.6%和4.7%提升均至2022年的5.7%,李尔盈利能力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李尔座椅业务研发投入位于行业上游。2020-2022年李尔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3.2%和2.7%,研发投入的绝对规模稳定在6 亿美元,主要系营收快速增加摊薄。佛瑞亚位列行业首位,智能座舱主流趋势下整体研发投入较大,其余公司差距相对较小。


移动座舱加码 热舒适配置渗透率逐年上升


移动座舱入局玩家增加,汽车座椅热舒适系统渗透率持续 走高。移动座舱技术早在2017年便有厂商入局,2019- 2022年间李尔、麦格纳、TS TECH、博泽、延锋等厂商相 继加码布局。2022年中国新车座椅需求量为10,435万个, 就座椅舒适性配置功能来看,座椅加热的装配率为8.2%, 座椅通风的装配率为2.6%,座椅按摩装配率为1.0%。


座椅是智能座舱的重要感知器与执行器


座椅的功能拓展是智能座舱升级进步的必由之路。目前已主要基于座椅实现的智能座舱功能主要有:


1)健康监测与防疲劳驾驶:安装座椅靠背后面安装的传感器可监测驾驶员的心跳和呼吸节奏等各项身体指标,反馈出驾驶员的 驾驶状态。当检测出驾驶员疲劳驾驶时,通过座椅内的振动电动机来使座椅抖动,刺激驾驶员使其保持清醒;当检测出用户疲 劳时,座椅会自动开启按摩、通风或加热,来缓解用户的不适感;2)驾驶员便捷进出与座椅联动:驾驶员进出座椅时,座椅自 动调节到指定位置,留出较大空间供驾驶员上下车;准备驾驶时,根据驾驶员的调节历史,因人而异调整至理想位置。主动检 测车内乘员数量,协调车内全部座椅,获得更大乘坐空间。


消费升级驱动座椅向差异化、定制化升级


记忆功能:座椅内置记忆芯片,通过电机、传感器和ECU 控制座椅位置的调整以还原用户的座椅位置、角度等;


座椅加热/通风:座椅中布满电阻加热丝并缝合在座椅罩内 以实现座椅加热;在座椅坐垫和靠背发泡背面增加风扇, 将空气吸入再向上渗透流向座椅面套表面,起到散热作用;


座椅按摩:在座椅内加入气动装置,通过电子振荡器改变 气压腔内的压力使座椅椅面运动以达到按摩目的;


零重力座椅热度大幅提升 彰显未来科技感


设计灵感来自于NASA的零重力环境下宇航员中性身体姿 势(NBP) 研究,从而减轻人体对抵抗重力的损耗;


通过优化座椅的断面,尽可能贴合乘员身体曲线,带来更 好的乘坐体验;


技术核心:座椅曲线和发泡结构,天籁采用SLAB+高衰减 发泡组合,提供柔软的乘坐感+有效抑制行车振动。


双碳+新能源背景下 座椅轻量化成为新的方向


座椅轻量化主要通过骨架轻量化和整椅轻量化两种途径,其中骨架轻量化为核心;


座椅占汽车总质量的6%,为座舱空间最大的零部件,整套座椅(包含导轨、传感器以及结构件等)重量在100Kg左右;


轻量化对于提升电车续航、降低燃油车排放效果显著:电动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0kg,续航里程可增加6%-11%;传统汽车重 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6%-8%。


成本决定上量节奏 环保推动真皮向仿皮转变


织物:透气性较好,弹性及舒适度较差,清洗麻烦、质感较差,成本较低;


真皮:美观、舒适、高端且易于清洁,成本较贵。除了普通的真皮材质外,还有多种新型工艺加工的真皮,如:1)Dakota:更 有韧性、摩擦感好,应用于豪华品牌的标配版车型;2)NAPPA(纳帕):选用头层牛皮,经过打孔、压花等隐藏皮质中的瑕 疵,手感柔软,优于一般真皮材质但略逊于Alcantara,豪华品牌高端车型应用较多;


仿皮:普通皮革经历三代演变,PVC革——PU革——油性超纤革,从前两代平面纤维结构发展成立体式,回弹性更好,新型仿 皮主要有:1)Alcantara :由68%的涤纶和32%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组成,颜色更加饱满、手感更加细腻、视觉效果更加豪华,用 于豪华车方向盘、座椅等;2)水性超纤革:采用全水性环保超细纤维皮革制作技术,更加环保;


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天然皮革安全性要求较高,且天然皮革制作过程采用大量化学处理剂,造成环境污染。水性超纤绿色环保,为 未来发展方向。


CondigurE+可重构内饰技术 汽车座椅创新性布局开创者


实现供给激发需求的创新性技术。该架构使用可配置的电动导轨系统,能选择和移除座椅位置,同时保留座椅的电动功能。电力 供应不需要使用线束,可轻松拆除座椅并整理行李等,还可将汽车内部空间从普通布局定制为会议场景布局。可用于个人、自动 驾驶、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等各种用途;


用户导向思维,决定产品生命力。预计该项技术每年约贡献1亿美元销售收入,该技术目前在大众Bulli车型上应用,第二个项目 预计将搭载福特相关车型落地,李尔还考虑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商用车和小型汽车等领域。


最大化驾乘体验的创新性技术 智能化车载消费品的下一看点


最大化驾乘体验的创新性技术,极具消费属性。李尔创新的INTU智能座椅技术能够真正实现人车互联,智能座椅经过编程,可 自动识别乘员需求或不适点,并动态调整现有座椅参数,为驾驶者和乘坐者提供更优的、高度个性化的驾乘体验,座椅成为消费 者为智能化买单的下一个关键点;


创新性热舒适性技术,降本增效典范。李尔与创新热管理技术开发商捷温合作开发的气候感知热舒适技术应用于该座椅系统,通 过学习驾驶者偏好,能够实现驾驶员单人周身温度环境改善,而不是在整个驾驶室中循环空气,从而可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


TCS、座椅架构等主要座椅产品配套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趋势


2023年李尔座椅产品配套厂商呈现出新能源化、高端化两个主要特征。1)新能源化:搭载宝马、雪佛兰、北极星、蔚来等新能 源车型;2)高端化:主要搭载宝马、奔驰、保时捷、北极星及蔚来等高端车型。主要座椅产品包括热舒适系统、座椅骨架、座 椅材料/面料。


4.2. 电气业务:电动智能化转型持续加码


全球领先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解决方案供应商 电动化技术革新专注互联领域


全球领先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解决方案供应商 电动化技术革新专注互联领域。李尔是业内少数几家实现纵向一体化的座椅生产 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够在车辆充电、电池管理系统、高压配电系统等领域提供领先 的解决方案。汽车线束领域成熟供应商,目前正在加速布局电池断开装置、连接系统及动力总成领域之外的电子产品。


提供软件定义汽车所需的最新技术 预计随新业务推出业绩回升


欧洲、北美及亚洲三大业务主阵地。李尔1999年收购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正式布局 电子电气领域,2022年电子电气部门实现销售额52亿美元,分区域来看,李尔主要以欧洲、北美及亚洲为业务主阵地,南美市 场尚处在开拓前期;


提供软件定义汽车所需的最新技术,预计随新业务推出业绩回升。李尔E-Systems产品组合包括成熟的配电和连接系统、可扩展 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电子和软件以及互联服务,2020年电子电气部门毛利率降为2.3%,主要系疫情影响,全球李尔平台产量 下降,销售价格下调,2022年毛利率降至1.4%,主要受售价降低、原材料成本上升、公司重组成本增加及外汇波动影响。


线束产品为E-Systems部门基盘 电子产品及连接系统业务拓张


汽车线束对李尔电子电气部门销售贡献第一。李尔预计,除座椅外的第二大业务部门E-Systems2023年线束销售占比有望达 69.0%,电子产品占比24.0%,连接产品占比7.0%;


李尔预计连接系统业务将快速拓张。2023年,李尔电气化业务为E-Systems的子业务板块,由高压线束、连接系统、关键电子 产品等主要产品构成。根据李尔官网,公司自身预计2023年、2025年自身连接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将分别拓张至6.0%、11.0%, 关键电子产品预期销售份额仍在60.0%左右,与高压线束一并构成电气化业务三大板块。


线束产品下游客户分布广泛 多为美系及传统自主品牌供应


李尔同步为合资和自主品牌供应线束,下游客户分布广泛。根据Marklines数据,合资品牌中,李尔多为德系及美系整车厂配套 产品,如大众、福特等。自主品牌中,李尔进入一汽奔腾、上汽乘用车及吉利等传统中国品牌车企供应链。


连接系统先进 支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连接系统先进,支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为应对不断变化 的车辆连接环境,公司推出首个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 (TCU)用于处理车辆内外部数据。与下一代5G、V2X、 蓝牙、Wi-Fi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相结合,能够支持车道级 导航和自动驾驶,为未来车辆架构和车载体验提供先进的 技术解决方案。


天线方案降本增效 消费属性同时凸显


天线方案降本增效,消费属性同时凸显。公司的共形天线 解决方案能够使车顶完全平坦无凸起,车辆具备美观性, 凸显消费属性,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并且与 鲨鱼鳍形态解决方案性能相当。


技术降本 性能创造价值


技术降本 性能创造价值。李尔的集成电源模块IPM (Integrated Power Module)通过技术优化降低了整体系 统成本和模块尺寸。电池充电、DC/DC转换和高功率分配 在一个紧凑的开发包之中。支持定制化设计,电压和功率 适用多种场景,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设置技术 路线图。


5G通信模块 业界领先


5G通信模块业界领先,车载体验增强。李尔将硬件和 软件封装在采用C-V5x技术的2G模块中,该模块管理和 分配完整的通信信号,以增强车载体验的每个部分,使 每次驾驶更加互联。


先进的网络架构 提高安全性的系统方法


网络架构配合电子电气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由李尔内 部专家设计的多层网络架构,可实现行业领先的车辆安全 性和可靠性,配合李尔提供的完整的配电系统、连接系统 和电子设备,以确保车辆更高效地运行。


积极合作智能化技术供应商 布局V2X及自动驾驶领域


智能化长期趋势确定,李尔早期布局,持续性加码。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已开始对智能汽车的探索。但受限于底层技术、 配套产业等不足迟迟未落地,目前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技术相对成熟,涉及到自动驾驶技术、智慧 城市、智慧交通、车联网等多个方面。李尔目前通过自研、合作、收购等方式已充分布局无线技术、车路协同及高精地图领域。


电子电气部门产品配套以高/低压线束、BDU为主 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趋势


2023年电子电气部门产品搭载车型同样呈现新能源化、高端化趋势。1)新能源化:李尔预计与全球纯电动生产商合作,为其供 应高/低压线束产品,此外还为沃尔沃EX90/XC40、雪佛兰Blazer等供应汽车用配线。2)高端化:为宝马(MINI Countryman)、沃尔沃(EX90/XC40)、奔驰(AMG GT)、北极星3等供应电子电气相关产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李尔专题研究:汽车座椅巨头,专注、深耕、强集成.pdf

乘用车座椅行业研究报告:汽车座椅国产化、平台化、外包化,全面利好国产供应商.pdf

继峰股份研究报告:汽车座椅自主破局者,盈利回升预期强化.pdf

汽车座椅行业分析:亿市场空间,多环节将诞生国产龙头.pdf

明阳科技(837663)研究报告:汽车座椅核心零部件小巨人,乘风轻量化未来可期.pdf

汽车座椅行业研究:消费升级千亿赛道迎来本土破局黄金窗口.pdf

天成自控研究报告:深耕座椅行业多年,乘用车座椅业务高歌猛进.pdf

天成自控研究报告:机械、商用座椅老将,乘用业务放量在即.pdf

继峰股份研究报告:乘用车座椅国产替代领头羊,格拉默盈利改善可期.pdf

继峰股份研究报告:海外整合渐入佳境,座椅打开新空间.pdf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千亿座椅市场的国产替代之路徐徐开启.pdf

沪光股份研究报告:汽车线束龙头,行业升级+客户拓展双轮驱动.pdf

2024Q2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优选商用车+华为小米链.pdf

2024年小米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新品上市全景洞察报告.pdf

松原股份研究报告:深耕汽车安全,新品类带动新成长.pdf

智能汽车产业深度报告:算力与智能化融合,技术与价值量共进.pdf

【华西证券】汽车行业琰究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四:李尔,汽车座椅巨头 专注、深耕、强集成.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