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精特精介绍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类特征的企业,可划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聚焦《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及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其主导产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
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专注铸专长、以精益出效益、以特色赢市场、以创新谋发展,既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力量,也是进一步发展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基础。根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大特征:
(1)专: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
(2)精: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3)特:技术和产品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4)新:创新能力突出;
(5)链: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
(6)品:主导产品属于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
02
“小巨人”企业认定级别更高,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自2019年起,政治局会议将“专精特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正式实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标志着“专精特新”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信部作为主体部门,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并计划在2021-2025年期间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的中央政府奖补资金,以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2021年6月,《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了31项具体举措,重点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准扶持和集聚服务资源。这些举措从财税支持、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人才智力支持、助力开拓市场、精准对接服务和万人助万企活动等十个方面,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体现了普惠型政策的不断落地深化和对“小巨人”企业的精准支持。
此外,2022年6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标准,并提出了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随着2023年2月工信部通知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各省市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紧出台了关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2022年认定数量远超预期后,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市纷纷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目标数量提升至1000家以上。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但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以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动力,并稳步推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然而,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外部环境方面,我们期待更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更加便捷的要素获取途径,以及更加通畅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企业自身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大对政策的了解和把握能力,释放发展活力和潜力,以及增强抗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03
推进制造业有序梯度转移,四大区域承载不同使命
从区域分布来看,第四批的 "小巨人" 企业仍然呈现东密西疏的态势。该批次公示超过400家企业,均位于东部地区,分别为浙江、江苏、山东,显示出东部地区在 "小巨人" 企业培育方面的绝对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中部地区同样在湖北、重庆等地区的带动下发展动力强劲,而东北地区尚未充分发挥其制造业基础的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层面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速推进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整体上将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下沉,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并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各个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来培育 "小巨人" 企业。东部地区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方向,中部地区以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为重点方向,东北地区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为重点方向,而西部地区以有序承接东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转移为重点方向。
04
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小巨人" 成为产业布局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注重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在特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过于依赖低成本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能源,以及外需拉动和政策刺激,难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需要从强调规模扩张转变为提升创新能力,从 "大而全" 转向 "小而精",以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效益和可持续性提高,推动整体社会全面进步。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位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承载着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瓶颈的重要任务。根据智慧芽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数量占比仅0.04%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创造了15.16万件的授权发明专利,占比达到4.64%。这表明培育 "小巨人" 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未来产业布局的战略重点。
对于国家而言,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制裁,提升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安全。与此同时, "小巨人" 企业发挥强链补链的关键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融通发展,促进就业岗位增加。
对于制造业而言,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者,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成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享受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潜力。
05
认定标准不断细化
创新直通条件为特定企业"开绿灯"
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的认定原则上每年第二季度由工信部组织开展。首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和实地抽查,通过初审的企业向工信部推荐,工信部负责对被推荐企业进行审核、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将被认定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工信部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先后三批公布了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的认定标准,并对每次标准进行了细微调整。2022年6月公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将第三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 的认定标准重新组织为六个要求,包括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和主导产品。其中,产业链配套被列为六个要求之一,凸显了专精特新 "小巨人" 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中的核心作用。此外,认定标准还设置了创新直通条件,对于创新能力和强链补链作用突出的企业,提供适度的政策倾斜,避免这类企业因为 "偏科" 问题无法通过 "小巨人" 企业的认定。
06
"小巨人" 培育计划初见成效
企业数量大幅提质扩容
自2019年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培育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工信部已经公示了4批共9,279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实际认定了8,997家,接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1万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的目标数量。"小巨人" 企业培育计划初见成效。其中,第一批公示了248家企业,实际复核认定了155家;第二批公示了1,744家企业,实际认定了1,584家;第三批公示了2,930家企业,并全部通过认定。随着《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对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第四批入选的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公示和实际认定分别为4,357家和4,328家。新的认定标准降低了市场占有率要求和创新企业申报门槛。例如,在特色化指标上,"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取代了"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在创新能力指标上,新标准新增了创新直通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一项即可直接通过认定,这对于科技创新效果显著但营业收入未达一般标准的中小企业申报非常有利。新版认定标准更加细致、认定维度更加清晰,评定程序有据可依,有助于提高申报和评选的效率。
07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T”型战略模式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以夯实基础、增强动力,稳步推进。然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期待更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更便捷的要素获取和更通畅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从企业自身情况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大政策了解和把控能力,释放发展活力和潜力,增强抗风险和危机应对能力。
“T”型战略模式是实现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核心资产,它们不仅具有突出的成长性,而且盈利能力也很强。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对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有助于推动事业取得重要成就。未来,这些企业不仅能享受到政策扶持的红利,还将在市场资金的积极看好下逐步成长为有发展潜力的“巨人”公司。
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方面将注重对广大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特色化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并在国际产业链协作分工中把握主动权。
企业要实现“专精特新”发展,需要紧抓创新。创新是“专精特新”的核心。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坚持技术与市场相结合,进行有效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
同时,中小企业还需要深耕聚焦。它们应专注并深耕特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必须构建企业的发展优势壁垒。
此外,中小企业还需要夯实市场基础。企业内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抓好管理促进经营为导向,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系统和方法;对外要打造经营差异化优势,坚持特色化发展。
同时,企业应紧跟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工信、科技、财政等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各大金融机构也提供了多项优惠服务。企业应配置专门研究政策的人才,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建立良好联系,深入了解政策并充分利用,以助力企业发展。
另外,企业还应积极拥抱资本。未来,通过对新三板、北交所、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都将获得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丰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链保障,促进企业持续做大做优做强。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认为:“T”型战略模式深度契合纵横捭阖,是一种企业发展思维之术(辩证的立体化思维观),纵向思维是辩证法的发展观,横向思维是辩证法的联系观。
“T”型战略模式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这种战略布局不仅顾及战略空间全局与局部的平衡,同时也考虑战略时间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该战略模式的核心特点是既注重纵向的专业深耕,又兼顾横向的跨界拓展,从而实现深挖“护城河”和广泛应对多样性情境(VUCA+)两者之间的有机平衡。纵向维度以对单一领域的技术和市场服务进行深入了解和开发为核心,构建了以深度为维度的核心竞争力;而横向维度则以资源能力和组织结构的敏捷灵活性为核心,构建了以广度为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同时启动纵向和横向的两个维度,但不能让另一个维度滞后太多,而是需要步步紧跟。如果纵向深度维度先行,而横向广度滞后太多,企业的现金流可能很快枯竭,无法在短期内生存下去;如果横向广度维度先行,而纵向深度滞后太多,企业将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无法持续存活。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简称“专精特新促进工程”,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院士合作发展委员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产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亚太职工体育联合会和OPC(中国)基金会共同发起。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该工程旨在助力科技型企业,在资金申请、规范引导、融通发展、创新引导、品牌培育、市场支持、国际化发展和政府双招双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通过城市服务中心的建立,连接市场、企业和金融端,形成产城联合体,最终实现“一心三联,整合共赢”。该工程旨在为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的“T”型发展赋予动力,并引导全国中小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T”型战略模式的核心特点是注重专业深耕和跨界拓展,以实现对“护城河”的深挖和对VUCA+情境多样性的广泛应对之间的有机平衡。前者以对单一领域的技术和市场服务的深度了解与开发为核心,构建以深度为维度的核心竞争力;后者则以资源能力和组织结构的敏捷灵活性为核心,构建以广度为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先启动“T”型战略模式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但另一个维度不应过于滞后,而需要步步紧跟。如果纵向深度维度先行,而横向广度滞后太多,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会迅速枯竭,无法在短期内生存下来;如果横向广度维度先行,而纵向深度滞后太多,企业将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无法实现长期存活。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简称为“专精特新促进工程”,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院士合作发展委员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产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亚太职工体育联合会和OPC(中国)基金会共同发起。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该工程旨在助力科技型企业,在资金申请、规范引导、融通发展、创新引导、品牌培育、市场支持、国际化发展和政府双招双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通过建立城市服务中心来连接市场、企业和金融领域,形成产城联合体,最终实现“一心三联,整合共赢”。该工程旨在为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的“T”型发展提供动力,并引导全国中小企业走上强基增效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