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厚植香江沃土,联动东盟湾区.pdf

厚植香江沃土,联动东盟湾区

中银香港是根植中国香港、区域联动的优质大型银行。中银香港具有业务资质+集团联动+ 区位协同三大优势,确立中国香港、大湾区及东南亚作为三大战略市场,近年来规模保持 较快增长,2022 年 12 月末资产规模达 3.69 万亿港币,3 年 CAGR 为 6.79%,复合年均增 长率位于中国香港同业第一(下文“可比同业”均为中国香港地区同业)。2010 年以来公 司 ROA、ROE 均位列可比同业前 2,盈利能力高且具有持续性。高盈利能力的主要驱动包 括:活期存款占比高,塑造负债端成本优势;


非息收入贡献高,保险业务实力突出;成本 收入比长期低位,运营效率高。 业务多点开花,综合布局完善。中银香港以对公业务为主要支柱,近年来零售业务积极发 力,财资业务利润贡献高。对公端,2022 年末对公贷款/总贷款为 66.5%,客户结构较优、 投放方向多元,物业发展、物业投资、运输及运输设备等行业投放居前。不断提升综合化 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多样化经营需求,港澳地区银团贷款连续 18 年稳居第一,中国香港 IPO 收款行业务排名第一。


零售端,公司深耕按揭贷款优质市场,重点发展财富管理与保险业 务,拓展跨境业务,塑造保险业务优势,2022 年中银人寿新造业务价值同比+32%至 13.74 亿港币。财资端,22 年财资业务税前利润贡献比例超四成,净交易性收益高增。 资产质量持续优异,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受益于优质客户定位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2022 年末不良率为 0.53%,低于中国香港地区银行业平均不良率 0.85pct,资产质量优异;关注 率、不良生成率分别为 0.76%、0.33%,隐性风险水平较低。细分来看:零售端,重点深耕 中国香港本地高质量按揭市场,贷款质量较优;


对公端,贷款投放集中于本地龙头企业和 有中资背景的大型企业,内房风险敞口可控。拨备覆盖率长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15 年 以来有五年位于同业第一,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复盘 2010 年以来中银香港行情,累计取得三轮上涨行情,及四轮下跌行情。 一方面,中银香港取得上涨行情主要与自身稳健经营、中国内地经济复苏,以及海外处于 加息初期有关。2012 年 1 月-2015 年 3 月,受益于稳健的经营业绩,中银香港股价震荡上 行,收获 50%绝对涨幅及 15%相对涨幅(“相对涨幅”指相对恒生指数,下同)。2016 年 4 月-2017 年 7 月,我国经济于 2016 年开始复苏,2017 年转强,且大量南下资金涌入港股, 推动恒指上行,中银香港取得 62%绝对涨幅及 37%相对涨幅。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 市场对海外加息预期持续升温,中银香港在加息初期收获 35%绝对涨幅及 40%相对涨幅。 另一方面,中银香港股价下挫通常与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内地金融监管收紧、房地产风险 出清有关。2010 年 11 月-2011 年 10 月,欧债危机爆发叠加金融危机影响外延,恒指下挫, 中银香港录得-48%绝对跌幅及-13%相对跌幅。2015 年 A 股急促下跌,影响扩散,2015 年 4 月-2016 年 2 月中银香港录得-40%绝对跌幅及-4%相对跌幅。2018 年金融去杠杆叠加资 管新规出台,恒指下滑,中银香港于 2018 年 7 月-12 月期间录得-21%绝对跌幅及-11%相 对跌幅。2022 年内地房企风险出清,中银香港股价下挫,2022 年 7 月-2022 年 10 月期间 录得-21%绝对跌幅。




根据我们的盈利预测,2023-2025 年中银香港 BVPS 预测值分别为 30.51、32.35、34.16 港币,对应 PB 分别为 0.73、0.69、0.66 倍。可比上市银行 2023 年 Wind 一致预测 PB 均 值为 0.83 倍,我们认为公司战略纵深推进,应享有一定估值溢价,我们给予 2023 年目标 PB1.05 倍,目标价 32.04 港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美国中小银行风波后,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市场认为加息对中银香港的息差提振作用或 有所削弱。我们认为,除息差之外,中银香港自身的资源禀赋将赋能业务发展。中银香港 为中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及中国香港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业务资格齐全。中银香港 长期深耕中国香港本地市场,同时业务覆盖东南亚地区,受益于内地经济辐射与东南亚区 域一体化,有望享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势禀赋:立足香江,联通区域

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为中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及中国香港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1917 年,中国银行在中国香港成立分支机构。1993 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为中国香港法定发 钞行。2001 年 9 月 12 日,中银香港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合并了原中银集团香港 12 行中 10 家银行的业务,同时持有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股 份权益。2002 年 7 月,中银香港在中国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国有银行利用海外资本市场 集资的先河。2003 年 12 月,中银香港被委任为中国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也是中国 香港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


从 2015 年开始,中银香港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向,逐渐由城市银行向区域银行转变,2016 年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全部股权,2017 年出售集友银行股权,同时陆续收购中银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区的资产,成为中国银行集团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主体,目前经 营范围已经覆盖东南亚九个国家。公司确立中国香港、大湾区及东南亚作为三大战略市场, 受益于区域联动和深耕中国香港本地优势,中银香港近年来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2 年 12 月末资产规模达 3.69 万亿港币,3 年 CAGR 为 6.79%,复合年均增长率位于可比同业第一 (可比同业指汇丰控股、渣打集团两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国际化大行,以及恒生银行、东 亚银行两家主营业务在中国香港的本土银行)。


从宏观环境看,中国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互补性强,有望寻求经济发展新动能。金融服务、 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为香港“四大产业”。香港是全球服务 业主导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之一,2022 年香港服务业占 GDP 93.4%,同时对外部经济依赖 性较强,而粤港澳大湾区恰好可以赋予中国香港“硬实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体量。随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中国香港在疫情后恢复全面通关,有望持续深融粤港澳大湾 区,寻求经济新增长点,撬动银行信贷需求同时创设更多业务发展机遇。


业务资格齐全,集团联动赋能


我们认为中银香港资源禀赋突出,主要受资质+联动+区位三方优势共同驱动: 业务资格方面,持中国香港发钞行、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独家清算行等资质,并获得沪、 港、深三地联通全部业务资格。1)中银香港自 1993 年成为唯一中资背景的港币发钞行, 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同为中国香港的三家发钞行。2)中银香港拥有全港最庞大的人民币 服务网络,借助母行中国银行建立起和中国内地的广泛联结。同时还是中国香港人民币业 务的唯一清算行,2022 年人民币业务清算量超过全球离岸市场清算总量的七成。3)中银 香港充分发挥自身人民币业务优势,持续深耕中港两地金融市场,是唯一一家拥有“沪港 通”全部业务资格的银行,在 2016 年又获得“深港通”全部业务资格。5 月 19 日,港交 所宣布将于 2023 年 6 月 19 日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中银香港已获 为双 柜台证券,其股票将增设人民币交易柜台。


集团联动方面,背靠中国银行,享有母行和综合化子公司的双重协同效应。1)享受母行资 源滋养。公司充分受益于母行的全球性网络优势,集团内部建立内地分行向中银香港的客 户和业务推介机制,帮助其各项业务占据行业高位。同时国资背景赋予中银香港优 的信 誉优势,助力其成功抢占银团贷款和按揭贷款市场,中银香港连续 18 年保持港澳地区银团 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2)与中国银行子公司联动密切。境内分行、在港综合化子公司提供 了包括信托、保险在内的联动资源,中银人寿、中银保诚信托等子公司为中银香港稳健发 展综合化业务赋能,目前已成为中国香港保险业及资产管理机构主要服务商之一。


扩张东盟版图,抢抓湾区机遇


公司扎根中国香港,业务覆盖东南亚地区,受益于内地经济辐射与东南亚区域一体化。2022 年末,中银香港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东南亚、其他地区贷款占比分别为 71.2%、12.7%、 3.2%、12.9%。公司长期深耕中国香港本地,近年来投向中国香港地区贷款规模稳步提升, 2022 年末中银香港在中国香港地区客户贷款同比+8.4%至 1.2 万亿港币。中银香港于 2015 年后逐步出售内地业务,退出了内地零售分支机构业务,同时收购东南亚分支机构,战略 重心由内地向东南亚倾斜。近年来公司在内地贷款规模呈现收缩趋势,2022 年末中银香港 在中国内地贷款规模 2098.9 亿港币,同比-5.9%,而东南亚贷款剔除汇率变动后,较上年 末同比微升 0.4%至 523.9 亿港币。




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主打民生金融,持续推进区内互联互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 地,中银香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内地的互联互通。2023 年初,疫情后中国香港已 与内地通关,人流开始恢复,中银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有望进一步彰显。个人业务方 面,中银香港是首 推出跨境理财通的香港银行,为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及中国香港客户 提供投资产品和服务。


此外,中银香港推出“开户易”,是唯一一家在中国香港可以开通内 地账户的银行,为来港内地中资企业提供员工 发薪、高管财富管理业务。同时推出“置 业易”,为香港客户提供按揭,用于购买内地住宅。公司业务方面,中银香港支持湾区 创 中心建设,为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 技园,以及园区内的客户提供“商行 +投行+保险”的 一篮子综合服务,联合中银国际、中银保险发展投贷联动业务。2022 年末中银香港大湾区 企业贷款同比增长 4.7%,其中 创企业 贷款同比增长 6.0%,未来大湾区 创企业发展潜 力较大,业务需求有望进一步激发。


东盟版图稳步扩张,恪守东南亚地区经营主体定位。中国银行全球化程度位列我国银行业 第一梯队,通过中银香港、中银欧洲、中银澳门等三家机构实现对境外区域的 体化和集 约化管理。2014 年以来,中银香港先后通过出售南洋商业银行与集友银行,减少内地与母 行的业务重叠,为东盟地区的资产收购提供资金储备。2016 年后,中银香港逐步收购中国 银行集团在东南亚地区资产,目前已覆盖泰国、马来西亚、 南等九个国家,深化跨境联 动,稳步扩张东南亚业务版图。聚焦东盟大型客户,业务多元发展。信贷业务方面,中银香港东南亚机构主要营销中资和 港资“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当地的龙头企业、家族企业等,深度参与东盟地区基础设施 建设相关项目投融资。随“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基建项目上下游企业信贷需求有望被进 一步激发。


2022 年末,中银香港东南亚地区客户贷款规模 524 亿港币,剔除汇率变动后较 2021 年末同比+0.4%。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随 2022 年 1 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RCEP)正式生效,将推动更多的东盟市场主体倾向于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 结算,中银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行,有望直接受益于东盟地区人民币跨境 支付结算业务发展。2022 年马来西亚中行、马尼 分行的人民币清算量较 2021 年分别增 长 42.1%及 15.4%。


理财业务方面,推出跨境开立中银香港个人账户服务,私人银行转介 服务已覆盖 8 家东南亚机构。 发挥区域总部的作用,联动亚太地区机构。在东南亚,中银香港是中国银行的亚太银团贷款 中心,通过联动新加坡、悉尼、首尔、东 分行, 实现亚太地区的区域化联动,共同挖掘客 户贷款需求。此外,中银香港还协助东 分行成功发行全球首笔日元新基准 TONA 浮息债券、 协助新加坡分行定价绿色固息债券,同时与东 分行和悉尼分行开展外汇掉期业务。


国资背景赋能,高管优势互补


中国银行集团控股,多元子公司布局全面,赋能综合实力。截至 2022 年末,中国银行集团 通过中银香港(集团)及其他附属机构间接持有公司 66.06%的股权。国资大行股东背景为 中银香港带来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内地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和牌照优 势,同时集团内联动效应明显,中国银行集团的雄厚实力使得公司拥有综合实力、充足资 本和风险抵补能力。此外,中银香港依托子公司开展囊括信托、保险、资管等在内的综合 化金融业务,其下子公司包括中银集团人寿保险、中银香港资管公司、中银集团信托等, 业务范畴广泛。


中国银行管理团队为主,具有海外视野的国际化高管与中行高管形成互补合力。中银香港 现任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以中国银行管理团队为主,从事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多年,专业经验 丰富,现任董事长葛海蛟先生出生于 1971 年,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曾担任农业银行黑龙 江省分行行长、 大银行行长、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自 2023 年 4 月出任中国银行及中 银香港董事长。副董事长兼总裁孙煜先生曾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副董事长刘金先生于 2021 年 4 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行长。此外,多数高管人员具有多年海外业务管理经验,兼备国际 化视野,例如总裁孙煜先生曾经担任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 董事长,副总裁徐海峰先生于 1993 年加入中国银行,曾在总行、辽宁省分行、纽约分行、 匈牙利分行担任管理职务,深谙境内外业务模式。


盈利拆解:盈利能力居前,负债优势稳固

中银香港的高盈利能力具有持续稳定性,ROE、ROA 长期位居同业前列。2022 年中银香 港 ROE、ROA 分别为 9.46%、0.78%,均在中国香港同业中位列第一,与同业相比盈利能 力优势显著。此外,2010 年以来中银香港 ROA、ROE 在中国香港同业中稳居前二,可见 其高盈利能力具有稳定持续性。


中银香港高盈利能力的主要驱动包括:负债端成本优势、保险业务实力带动非息收入优势、 成本收入比长期低位。 1)活期存款占比高,公司、个人存款均衡发展。中银香港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发展较为均 衡,2022 年末公司存款、个人存款占存款比重分别为 53%和 47%。中银香港作为港币发 钞行、IPO 收款行、人民币清算行,可以开展 发薪、现金管理、资金池等 业务,进而在 业务往来期间沉淀大量低成本结算性资金。此外,中银香港作为中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 一、中国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唯一清算行,其品牌认知度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2016 年-2022 年中银香港的即期存款及往来存款、储蓄存款(包括企业及个人)合计在总存款中 的占比均超过 51%,负债端成本优势稳固。由于低成本存款占比较高,2019 年-2021 年期 间中银香港负债成本及存款成本持续下行。


2022 年受市场利率上行影响,存款定期化加剧,中银香港 CASA 存款(即期存款及往来存 款+储蓄存款)占比下降至 51.7%,其中个人活期存款及企业活期存款在总存款中占比分别 同比-8.5pct、-5.1pct。CASA 存款占比下行导致中银香港总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同比+0.63pct 至 0.97%,其中往来、储蓄及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同比+0.65pct 至 0.95%。目前存款档期主 要集中在 3 个月,对存款成本下降造成滞后影响,预计随高息定存到期,缓释负债成本压 力,息差有望得到 际改善。




2)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净保费收入贡献突出,净交易性收益增速亮眼。从结构看,2022 年中银香港非息收入为 327.30 亿港币,占总经营收入的比重为 45.75%。非利息收入中, 净保费收入/净交易性收益/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其他分别为 161.55 亿港币/132.82 亿港币 /95.12 亿港币/-62.19 亿港币,在非利息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 49%/41%/29%/-19%。中银人 寿为其保险业务赋能,人民币保险业务在本地持续领先。从增速看,2022 年净交易性收益 表现亮眼。2022 年净交易性收入同比增长 160.89%至 132.82 亿港币,主要由于 客交易 的兑换收入上升。较高的非息收入占比可以帮助公司丰富盈利渠道,同时部分平抑息差收 敛造成的收入波动。


中间业务加大布局,积极发力财富管理、银行卡等领域。目前公司加大中收业务布局,未 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2022年中银香港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 95.12亿港币,同比-19.88%, 主要由于资本市场行情波动导致股票市场交易量下降,使证券经纪及基金分销佣金收入下 降(2022 年基金管理收入同比-69.57%,证券经纪收入同比-33.45%),以及消费市场疲弱, 信用卡业务佣金收入同比-7.01%。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有所回暖,同比+76.47%。23Q1 净服 务费及佣金收入同比/环比分别-17.8%/+25.1%,受益于通关对中国香港本地经济的积极影 响,信用卡及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有所上升。展望 2023 年,中国香港有序恢复全面通关,跨 境经贸往来逐渐恢复正常,或将提振本地经济,促进信用卡等手续费收入,中收表现回暖 可期。


3)成本控制能力突出,成本收入比长期低位。中银香港通过挖潜内部资源以支持增量需求, 提升成本效益。自 2015 年来,中银香港成本收入比持续居香港同业最低水平,2022 年成 本收入比相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2.16pct 至 31.34%,23Q1 成本收入比为 25.41%,成本控 制能力持续优化。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主要源于其成熟的业务模式和较高的人员使用效率。 由于中银香港最早由原中银集团香港 10 家机构合并而成,且在集团协同的加持下, 体业 务模式较为成熟,人员机构布局完善,运营效率较高。


中银香港成本收入比在同业中位于低位,主要与两方面原因有关:1)业务结构方面。中银 香港企业/财资业务占比较同业更高,个金规模相对较低,而前者的经营支出相对较低。2) 采取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在保障重点项目资源投放的基础上,推进低碳转型,以及透过 网点转型及精简分行开支,实现良好的成本管控。2022 年中银香港透过网点转型及精简分 行开支,节省租金及相关费用近 3000 万港币。2022 年中银香港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 折旧及摊销在总营收中占比均位于香港可比同业末位,员工薪酬在总营收占比与恒生银行 并列倒数第一。


2022 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推动中银香港净息差提升,关注后续息差走势。中国香港采取联系 汇率制,港币紧盯美元,因此港元利率往往跟随美元利率水平变化而变化。在美联储加息 周期,香港通过购入港元来减少其流动性(体现为香港银行间总结余下降),从而推动 HIBOR 跟随 LIBOR 同向上行。由于香港银行商业贷款主要以“HIBOR 加点”方式进行定价,负债 端 CASA 存款利率与 Prime rate 挂钩,HIBOR 上行对其不构成影响,因此 HIBOR 上行通 常能够推动香港银行息差提升。2022 年 3 月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推动中银香港 2022 年 净息差同比+27bp,下半年环比上半年增长 46bp。23Q1 中银香港调 后净息差为 1.50%, 同比/环比分别+42bp/-15bp,息差环比回落主要由于 HIBOR 均值回落导致贷款端收益率下 行,叠加存款竞争激烈。展望 2023 年,随着高价存款的逐渐消化,缓释负债端压力,中银 下半年净息差有望得到改善,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美联储加息方向。


业务经营:业务多点开花,综合布局完善

信贷投放以对公为主,财资业务利润贡献高。2022 年中银香港财资、对公、零售、保险业 务的税前利润贡献比例分别为 42.7%、32.6%、22.7%、2.6%。从区域分布来看,公司主 攻中国香港本地,同时完善东南亚布局。2022 年末,中银香港的中国香港本地贷款余额为 1.17 万亿港币,占比总贷款比例达 71.2%;随着深入推进东南亚业务发展,2022 年末东南 亚机构存款及贷款分别同比+13.8%、+0.4%。从贷款类型看,中银香港以对公业务为主, 近八年对公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均超过六成,2022 年末对公贷款/总贷款为 66.5%。同时, 公司加快零售贷款投放,2019 年-2022 年个人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公司贷款。


对公:优化综合服务,区域业务提速


对公贷款投放结构多元,客户质量较优。中银香港对公贷款规模持续增长,2022 年末对公 贷款达到 10969.83 亿港币,同比增长 0.64%。1)中国香港本地,工商金融业贷款同比增 长 10.21%至 6412.06 亿港币,占总贷款比重达 39.0%,其中物业发展、物业投资、运输及 运输设备等行业投放居前。中银香港是香港船东会会员及中国船级社港澳地区委员会委员, 与众多航运公司、船厂等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拥有雄厚稳固的客户基础。2)中国香港以外 地区的贷款约占总贷款 25.8%,主要包括内地及东盟地区的基建及企业贷款。此外,中银 香港对公投放行业分布多元,在 发及零售业 、制造业均有贷款投放,其制造业团队的服 务范畴涵盖纺织、家电、造纸、机械及电子等行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综合化服务能力,满足对公客户多元需求。中银香港是亚太地区银团贷款市场的主要 牵头安排行,连续 18 年在中国香港及澳门银团贷款市场排名第一,提供类型丰富的项目融 资、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业务。中银香港还为大型企业搭建本外币跨境资金池,提高客 户调拨资金的效率,办理了首笔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首笔对内地人民币的直接投资。据 公司财报,中银香港为一家石油石化企业和一家电力企业搭建海外财资中心,获得《财资 中国》颁布的“卓 司库”和“最佳共享平台”奖;为一家 发零售企业及一家物流企业 搭建的资金池项目被《今日财资》评为东盟最佳财资解决方案。中银香港提供一站式“新 股上市收款银行服务”,凭借自身庞大的分行网络、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熟识境内外金融市 场和法律法规的专业团队,多年在中国香港地区 IPO 收款行业务中排名第一。




挖掘东南亚区域大型客户,基建蓝海前景可期。2015 年以来中银香港从城市银行向区域性 银行转型,收购中国银行在东南亚地区的多家分支机构。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6 年到 2030 年东南亚每年平均基建投资缺口为 1840 亿至 2100 亿美元,蕴含大量跨境业务机遇。 1)长期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东南亚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规划,扩大双 贸易和投资合作。随着 东南亚地区基建的蓬勃发展,将带动区内对企业 银行和投资银行服务的需求,扩大收入增长空间。2)RCEP 赋能东南亚业务。《区域全面 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在 2022 年初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 现覆盖中国以及东盟 10 国在内的 15 个成员国,未来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相关产业链及供应链有望得以巩固,区域经济的大好 景或将提供可观盈利空间。 3)转型 成效逐步凸显。2022 年东南亚业务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达到 32.3 亿港币,同比增加 27.6%。未来随着业务板块的扩大以及业务模式的完善,预计东南亚业务有望开启公司增长 新动能。


零售:深耕按揭市场,拓展跨境理财


零售业务扩张加速,住房按揭贷款表现突出。2022 年个人贷款同比+8.54%至 5525.27 亿 港币,个人贷款占客户贷款总额的 33.58%,占比较 21 年末上升 1.71pct,新增个人贷款占 比高达 90.29%。细览中国香港本地个人贷款结构,个人贷款增长主要由按揭贷款增长驱动, 2022 年末购买其他住宅物业之贷款同比+5.11%。


大力拓展按揭贷款,客户基础强劲。2023 年 4 月末,中国香港住房按揭贷款达到 18228 亿港币,同比增长 3%,本地住房按揭贷需求较为旺盛。据公司财报,中银香港首创“一 天即 按揭服务 ”,使满足要求的住宅买家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取得住宅按揭贷款的正 式 核,提高了审 效率;同时还是中国香港市场首家为非香港居民推出人民币住宅按 揭贷款服务的银行。自 2019 年,中银香港在中国香港本地的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连 续四年高于中国香港银行业住宅按揭贷款增速。2022 年,中银香港新造按揭累计笔数 连续四年市场第一,购买其他住宅物业之贷款同比增长 5%至 3675.02 亿港币,高于市 场同比增速 0.87pct。


优化客层服务模型,驱动财富管理发展,实现多层级客户全面覆盖。中银香港通过多元化 产品和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财富管理发展,同时不断优化客层服务模型,精准匹配客户个 性化需求。2012 年 11 月,公司 合中银理财平台,推出 针对超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 业务。2014 年,中银香港开始向年满 16 岁的客户提供“自在理财”服务,将“Z 时 ”长尾 客户纳入目标客群,通过麦兜漫画和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推广理财咨询。


2020 年推出“私人财 富”,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人化理财对策,同时推出“RM h ”,帮助客户直接和服 务团队对话,实现 技赋能 。经过多年拓客,目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布局完善,形成“私人 银行”、“私人财富”、“中银理财”、“智盈理财”、“自在理财”五大业务条线,为处于不同资产 规模层级的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2022 年末中银香港私人财富客户数同比+32%,私人银 行管理资产总值同比+13%。


拓展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打造闭环式资金管理渠道。一方面,中银香港积极布局大湾区财 富管理业务。中银香港通过与母行中国银行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民币业务方面 的优势,为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双 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公司针对大湾区用 户打造“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和“北向通”构成闭环式资金管理渠道,不仅能够协助海外客 户将资产投资于中国市场,同时助力中国富裕的新一 捕捉环球市场的业务机遇。 另一方 面,中银香港正在探索东南亚私人银行业务。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预期东南亚的中产阶 层人数将倍增,为中银香港带来庞大的潜在客群,东南亚区域或将成为私行业务高速发展 的引擎。中银香港私银部门将区内华侨、华人为主的高端客户作为主要目标客群,把成熟 的顾问团队、投资方案等资源输送至当地分行,发展东南亚地区财富管理业务。


信用卡业务规模助力中收增长,信用卡贷款质量 持稳健。 中银香港长期重视发展卡业务, 与不同平台合作推出多种类型信用卡,提高拓客效率。公司洞察到中国香港客户旺盛的旅 游需求,借助中国香港航空广泛航线网络和 Visa 庞大的全球商户及网购网络,三方合推中 银香港航空 Visa 卡,通过多 合作实现协同效应。客户凭卡于海外或网上签账,便可通过 兑换积分的方式换取机票。2021 年 7 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消费券计划提振经济,带动公 司 2021 年贷款信用卡业务收入达到 21.41 亿港币,同比上升 15.17%。2022 年受疫情散发 影响,消费赛道疲软,信用卡业务收入同比-7.01%至 19.91 亿港币,但信用卡贷款质量仍 持稳健,撇账比率较 21 年末下降 0.11pct 至 1.38%。




综合化子公司赋能保险业务优势,净保费收入贡献突出。2006 年中银香港收购中银人寿 51% 股权,迈出开启保险业务版图的关键一步。目前中银人寿财务实力雄厚,荣获标准普尔授 予财政实力评级 A 级,并获穆迪确认财务实力评级 A1 级。2022 年中银人寿新造业务价值 同比+32%至 13.74 亿港币,市场排名保持领先。依托公司在人民币业务领域的优势地位, 中银人寿成为本地人民币保险的先驱,据公司财报,2022 年人民币保险业务市占率高达 56.6%,稳居市场首位。中银人寿持续推进多元化销售渠道策略,目前主要的分销渠道包括 银行保险、财富管理团队、经纪、电话直销以及电子渠道,同时积极拓展保险专属 理及 经纪渠道,其中电子渠道市占率在 22 年末达到 30.8%,居市场首位。


金融 技助力零售业务发展, 踏入智慧银行新纪元。公司大力发展金融 技,持续提升手 机银行效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建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深化金融 技的 应用场景,通过和 eTradeConnect、Contour 等大型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合作,为企业提供 符合不同经营场景的贸易服务。此外,中银香港推出了供商户使用的系统 BoC Bill,以此为 突破口打造开放支付生态圈,商户只需通过一部多功能的智能终端机便可处理多种支付方 法。


公司还推出了中国香港首家由银行开发的二 码跨境电子钱包 BoC Pay,支持内地跨 境支付。2022 年末 BoC Pay 客户量较 21 年末增长 20.2%,交易量同比上升 20.6%。通过 引入零售小企贷款自动审 模型,中银香港实现了审 流程自动化,释放员工生产力,显 著提升了办公效率。中银香港还同 东等合资组建 银行 Livi Bank,以零售客户和中小 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 ,帮助公司打入长尾客群, 2022 年 Livi Bank 获 保险 理机构 牌照,推出私人贷款“livi 灵活贷”,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财资:发展前景广阔,利润贡献显著


中银香港的财资业务主要分为对客业务及自营投资。中银香港财资业务一方面是对客业务 (利率、贷款、汇率、大宗商品相关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公司自营投资盘,还可以充当外 汇报价做市商,为离岸人民币交易客户提供定价。2022 年中银香港抓住市场机遇,通过汇 率掉期及利率掉期增厚收益。与此同时,加息环境下公司自营投资盘中的债券投资较为承 压,但公司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压降债券投资规模,有效管理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及信 用风险,控制债券估值波动对资本的影响,较好管控了利率快速上升产生的风险。


财资业务增长态势强劲,利润贡献显著。财资业务对中银香港的收入贡献主要体现在净交 易性收入,近年来公司净交易性收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 年,中银香港净交易性收益 同比+160.9%至 132.82 亿港币,主要由于外汇交易及外汇交易产品、利率工具及公平值对 冲的项目大幅增长。在净交易收入上升带动下,2022 年财资业务净经营收入同比+51.6% 至 175 亿港币,且经营支出/净经营收入的比例仅为 15%,显著低于其他业务部门,进而提 升了财资业务的利润贡献。


区域性交易银行布局领先,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传统银行单一的产品推荐模式已 经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经营需求,而交易银行会根据企业客户的交易行为,为客户提供 有针对性、全方位的一揽子金融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中银香港成立交易银行部,探 索区域性交易银行业务模式,将客户和其经营生态视为一个 体,全面考虑客户内部横向 的财资、经营管理情况以及外部垂直的产业链上下游,为客户匹配综合性解决方案,提高 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中银香港搭建了区域交易银行统一交互平台“iGTB 环球交易 银行平台”,iGTB 搜集客户资金流转的广泛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识别客户需求并提供 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银香港实现 iGTB 平台香港及东南亚区域 9 种主要语言全覆盖,提 供在线遥距进行同行转账、境内跨行转账、国际汇款等交易,为企业客户提供全功能在线 服务。


搭建企业财资中心,发挥区位优势。中国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是全球领先的 离岸人民币中心,能够提供足够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和投资产品,因此中银香港享有建设 企业财资中心方的天然区位优势。在内地刚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时,中银香港与众 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且市场份额多年保持领先。香港政府推出企业财资中心税务优惠政 策之后,中银香港专门推出解决方案,协助大型央企、国企、龙头民营企业在香港搭建财 资中心。东南亚业务方面,近年来中银香港积极完善区域化布局,推进东南亚业务发展, 目前已于东南亚落地多个大型中外资跨国企业的现金管理项目。


资产质量持续优异,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不良率持续处于同业低位,资产质量向好。受益于优质客户基础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中银香港资产质量持续优异。2022 年中银香港不良率同比+0.26pct 至 0.53%,主要因个别 内房客户财务情况转差,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纾困政策退出,但仍位于可比同业中最低, 低于中国香港行业平均不良率 0.85pct。23Q1 末中银香港贷款不良率 0.50%,较 22 年末环 比-0.03pct;计提拨备 2.93 亿元,同比-68.1%,拨备计提下降主要来自恢复通关后中国香 港宏观经济预期改善,预计公司资产质量有望持续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隐性风险指标方面, 2022 年末关注率为 0.76%,较 2021 年末+0.06pct;2022 年年化不良生成率同比+0.22pct 至 0.33%,2019 年以来不良生成率均处于可比同业低位。




高质量按揭市场与优质物业、运输领域等优质对公客户为公司低不良率保驾护航。我们认 为中银香港长期 持优良资产质量的 主要原因包括:1)零售端,重点深耕中国香港本地高 质量按揭市场,贷款质量较优。此外,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优化,2022 年末信用卡贷款不 良率 0.05%,同比-0.70pct。 2)对公端,贷款投放主要为物业、运输领域的优质客户,集中在本地龙头企业和有中资背 景的大型企业,不良率 持在较低区间。内地房企方面,客户主要以业务在粤港澳大湾区 及中国内地一二线沿海城市的全国性布局龙头企业为主, 体财务状况相对稳定 。2022 年 末,内地房地产企业贷款 1001 亿港元,较 2021 年底下降 5.4%;占客户贷款比重 6.1%, 较 2021 年底下降 0.6pct。


其中,根据“三条红线”,绿档客户贷款占比达 81%;国有企业 客户贷款占比 79%。2022年末,内地房地产企业贷款不良率与关注率分别为 4.4%和 0.5%, 内房敞口风险可控。优质资产质量背景下,信贷成本总体较低,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风险抵御能力强。公司 信用成本压力较轻,2017 年-2022 年信贷成本均值为 0.13%,在可比同业中排名最低,为 利润释放提供了充足空间。中银香港的拨备覆盖率长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2 年末拨备 覆盖率为 132.7%,近 8 年拨备覆盖率均位居可比同业前二,风险抵御能力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中银香港研究报告:厚植香江沃土,联动东盟湾区.pdf

北京银行研究报告:息差稳定,其他非息高增.pdf

银行理财专题报告:银行理财“存款化”,成因、影响与破局.pdf

银行资本新规影响测算之金融投资篇.pdf

宁波银行研究报告:息差环比企稳,等待复苏alpha.pdf

上市银行2023年财报总结与一季度业绩前瞻:银行经营的确定性溢价.pdf

【华泰证券】厚植香江沃土,联动东盟湾区.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