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化趋势明确,线控底盘应运而生
1.1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
我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趋势明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 93.4%,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方面,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 率为 25.6%,同比增长 12.1 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 60%。
自主崛起引领智能化水平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 年 1-5 月自主品牌在国 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 79.8%,在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 49.5%,得益于过 去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投入,自主品牌已经在电动化浪潮中崛起。为了进一步提 升车型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优质自主品牌已经把提升新车型的智能驾驶水平作为 下一步重点工作。目前国内智能驾驶汽车已发展至辅助驾驶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 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辅助驾驶(L0-L2)交付 1001.22 万辆,前装搭载率首次超过 50%。
L3 是智能驾驶产业链关键分水岭。以小鹏、理想和 HUAWEI 为代表的企业已经 推出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 NOA 功能的车型,比亚迪、长城、长安等企业也陆续加大 研发跟进,为了降低对于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相关车企陆续推出“重感知、轻地图” 的智驾方案,以此达到推动高级别智能驾驶加快落地的目的。但受限于智能驾驶相关 法律法规颁布与基建的滞后,我国智能驾驶级别一直未达到 L3 及以上阶段。 政策端助力有望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节奏。2022 年 11 月 2 日,工信部与 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 稿)》,目的是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 进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征 求意见稿》的出台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车型上路测试,优化主机厂高级别智驾技术 的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从政策端加速主机厂布局智能驾驶的脚步。
2023 年 6 月 2 日,国常会提出要加强智能驾驶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6 月 21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将启动智 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同时还 将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加速 L3 及以上智驾功能商业化落地。 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制约智能驾驶发展 至 L3 及以上级别的重要原因,本次国常会提到智能驾驶再一次印证智能化是我国实 现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之一,我们认为,后续国家有望尽快推出相关的政策继续推动 智能化发展,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2 线控底盘成为智能驾驶关键执行器
执行层是智能驾驶重要环节之一。智能驾驶汽车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传感系统、决 策控制系统、执行系统 3 个层次,分别类比人的感知器官、大脑以及手脚。传感系统 包括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V2X 通信和导航定位等;决策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 域控制器、车载计算系统等;执行器包括刹车和油门、转向、自动变速器等。受益于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执行器已经逐步升级为线控底盘执行系统。
线控底盘是车辆底盘的新形态。线控底盘通过电信号取代机械或液压部件向执行 机构传递信息,以减少或取消座舱与底盘执行器之间的物理连接。线控底盘一般包括 4 个子系统,分别为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转向和线控驱动。其中,线控制动的 产业化进度较快,目前在国内乘用车前装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 20%。
线控底盘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执行层。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结构更 简单,电气化程度更高,更适合线控底盘的应用。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要求执行器具 备更快的响应速度,线控底盘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因此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 高的特点,符合高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要求。 线控底盘高度集成帮助主机厂加快车型开发速度。目前已有厂商研发出高度集 成的滑板底盘,该系统将电驱、电池、悬架、制动、转向等零部件集成,形成类似滑 板的底盘结构。滑板底盘可以实现底盘与上车身的解耦,主机厂在固定底盘架构的基 础上开发差异性的上车身,有助于缩短新车型研发周期,降低整车开发成本,更好的 满足消费者对于差异化产品的需求。
线控底盘可帮助汽车实现轻量化。线控底盘高度集成,可减少传统执行器部分或 全部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因此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对新能源汽车,还可以提升续航 里程。以长城咖啡智能 2.0 智慧线控底盘,整个底盘系统可实现减重 10%,提升超 20%的续航里程。
1.3 线控底盘获政策重点支持
线控底盘已多次获得顶层设计支持。近年来,我国已推出多个政策文件支持线控 底盘技术的发展: 1) 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 划》强调要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 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车辆平台、线控等关键核心技术; 2)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 出“三横三纵”的技术架构;倡导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底盘一体 化设计、突破整车轻量化节能技术,强调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 3)2021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 统、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线控底盘产业化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从子系统角度来看,目前部分主机厂已经推 出搭载了线控悬架或线控制动的车型并已经实现量产,同时还在研发新架构下的线控 底盘集成系统。例如长城研发的咖啡智能 2.0 智慧线控底盘,预计将在 2023 年实现 量产。滑板底盘是长期潜在的量产方向之一,在国内 Rivian 等公司的带领下,国内 包括阿尔特在内的汽零企业也开始跟进,希望通过前期研发为后续把握产业化机遇奠 定坚实基础。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国内(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搭载线控制动 系统上险量合计 497.39 万辆,同比增长 56.56%,前装搭载率达到 24.95%。从全球 和国内市场来看,制动环节线控进程较快,同时还具备广阔的渗透空间,因此本文将 聚焦线控制动产品,研究市场整体情况以及潜在的投资机遇。
2 线控制动:EHB 当前主流,EMB 未来趋势
2.1 汽车制动已步入电子控制阶段
汽车制动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行车制动是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制动方式,主 要通过将刹车踏板的机械力转换为液压力,液压力作用到制动器并进一步作用到四个 轮胎,从而起到减速或停车的效果。驻车制动是停车状态下使用的制动方式,可以避 免停车时汽车出现滑动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驻车制动的主要原理是将钢丝拉线连接 到制动蹄上来制动,一般制动力作用于汽车的后轮。 行车制动经历了四个阶段:气压制动、液压制动到电控液压融合制动再到线控制 动。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是压力制动的两种方式,其中气压制动反应速度慢、制动力 大、结构复杂,多适用于商用车,而液压制动反应迅速、制动力小、结构灵活,多适 用于乘用车。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发展,一些电气化的辅助系统在液压制动系统基础上 诞生,如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稳定性控制系统 VDC、车身 电子稳定系统 ESP 等,汽车制动进入电控液压融合阶段,并随着电气化程度的提升进入了现在的线控制动阶段。
相比传统液压制动,线控制动产品性能优势明显。线控制动产品通过电信号传递 信息,相较于传统机械结构更加迅速,线控制动中的 EHB 产品可以把响应时间从常 规制动的 400~600ms 缩短到 150ms 以内,而 EMB 进一步将响应时间缩短到 100 ms 以内,制动响应速度的大幅提高使得线控制动可以满足 L3 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 驶需求。 驻车系统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驻车系统 EPB 两个阶段。机械驻车制动系统包 括操作杆、拉索、制动器等部件。通过杠杆和拉绳传动控制车轮上的制动器,完成驻 车制动的动作,机械驻车制动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较 长。EPB 操作端是座舱内电子按钮,按动按钮后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机和齿轮减 速机构工作,通过卡钳完成制动动作。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成熟,制动速度慢、功能单一的机械式驻车制动已经被功能 丰富、响应迅速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取代。目前国内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市场份额主要 由国外供应商占据,包括采埃孚、大陆、ADVICS 和日立安斯泰莫等;国内供应商积 极研发,在自主品牌崛起的背景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乘用车前装市场前十中的 份额从 2021 年的约 21.29%提升至 2022 年约 27.28%,主要厂商有弗迪动力、伯特 利、亚太股份和万都等。
2.2 多因素推动线控制动技术快速发展
线控制动是对电控、液压融合系统的升级。从硬件上来讲线控制动用电子助力器 取代了传统的真空助力器,用导线和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机械传导结构,在未来还可 能用电机取代液压缸。从控制角度来讲,线控制动采用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 和更具拓展性的处理决策模块,拥有长远的发展空间。 线控制动的出现与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传统制动方案不适用于新 能源汽车。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需要通过真空助力器来放大制动踏板位移,实现制 动信号的传递与放大,最终推动制动液进入轮缸,进而推动制动器实现制动效果。在 放大的过程中,传统发动机产生的真空源是真空助力器发挥作用的关键原因。新能源 汽车没有发动机,缺少真空源,如果加装真空泵不仅占用空间且有较大噪音,这是催 生线控制动技术的主要原因。
第二,传统机械连接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对系统各项反 应速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车载各系统的协调同步,传统机械连接虽然可靠性高,但 却难以满足更高响应速度的要求。电控系统响应精准迅速,且集成化程度高,协调并 行处理能力出色,同时具备高拓展性、占用空间小,能够比较好的满足智能网联汽车 对于执行系统反应速度快的要求。 第三,线控制动在能量回收方面比传统制动更为优秀。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机将制动时的动能进行回收,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制动系统的电控化实现了制动踏板与制动 力的解耦,能在保证制动效果的前提下,提升对于制动动能的回收效率,进而提升新 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增加车型的竞争力。
2.3 多方案并存匹配不同级别智驾需求
线控制动根据是否保留液压系统分为电子液压线控系统(EHB,Electric Hydraulic Brake)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ke)。其 中,EHB 实现难度较低,仅用电子元件替代传统制动系统中的部分机械元件,保留 传统的液压管路,当线控系统失效时备用阀打开,回到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实现制 动冗余,保证行车安全性,是目前主流的线控制动方案。EMB 在 EHB 的基础上进一 步减少机械结构件,完全去掉制动液压管路,将电机集成在盘式制动器上,通过电信 号控制电机直接进行制动动作,实现制动的完全线控。
EHB 根据是否集成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ESC 分为 Two-box 和 One-box。Onebox 方案将电子助力器和汽车电子稳定系统集成在一起,对汽车制动综合决策;Twobox 方案中电子助力器和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是分离开的,独立完成各自功能,但在合 作进行制动时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One-box 和 Two-box 相比,具备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但不如 Two-box 方案成 熟可靠。结构上来看,One-box 只有一个 ECU 和一个制动单元,数量是 Two-box 的 一半,同时不需要协调两个制动单元的关系,这也带来了更低的成本。由于更高的集 成度,One-box 方案能更高效的回收能量。One-box 方案能完全解耦踏板输入力度 和电机制动力,支持更加智能化的制动方案。但集成式的设计不利于满足高级别智能 驾驶功能的冗余性要求,需要额外配备电子冗余制动模块。 总体来讲,在 L4 或者 L3 以下智能驾驶阶段,EHB 能较好的满足系统需求。当 智能驾驶发展至 L4 或者 L5 阶段,EMB 完全线控,配合中央计算平台及区域控制单 元,可以实现软件控制端的冗余,同时满足更高反应速度的要求,是更适配的线控制 动方案。
2.4 Global Tier1 率先布局,国内厂商迅速崛起
线控制动产品由国外厂商首创,国内厂商加速研发、快速跟进。海外厂商中博世 最先布局,凭借技术积累在 2013 年首创 iBooster+ESP 的 Two-box 方案,该方案也 成为后续各种 Two-box 方案的范式,此后博世又研发了 One-box 方案的 IPB,已获 比亚迪和通用订单。其他 Global Tier1 包括大陆、采埃孚等也陆续推出了各类 Onebox、Two-box 产品。国内厂商中,伯特利首先实现国内 One-box 产品量产,其他厂 商包括拿森科技、亚太股份、同驭汽车等也在加速线控制动产品布局。
线控制动产品目前仍以 EHB 为主,EMB 为未来方向。目前线控制动产品以 EHB 为主,对于 One-box 的研发成为主流,研发核心点在于提高集成度的同时提高系统 冗余度,保证在高级别智能驾驶中的可靠性。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One-box 和 Two-box 份额占比分别为 29.56%和 70.44%;2021 年 One-box 和 Two-box 的份额占比分别为 17.64%和 82.36%,One-box 份额大幅提升。目前EMB 产品还未量产,但包括格陆博、伯特利等在内的企业正在进行研发,产品普遍 预计在 2024 年量产。
3 渗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国内 Tier1 迎来快速成长
3.1 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
线控制动产业化相对较快,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线控底盘的 4 个子系 统中,线控制动产业化进度最快,主要得益于 Global Tier1 较早布局以及国内汽车电 动化趋势逐步加深。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 车前装搭载线控制动系统上险交付 497.39 万辆,同比增长 56.56%,前装搭载率为 24.95%,2021 年前装搭载率为 15.04%,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得益于国内新能源 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预计 2025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48.80 亿元,22-25 年 CAGR 为 20.73%。目前主流自主基本都在新能源新车型搭载了线控 制动产品,包括比亚迪汉、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 速增长,车企聚焦智能化做升级,线控制动产品出货量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保持高 速增长。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线控制动乘用车前装出货量有望达到 930 万套,22- 25 年 CAGR 为 23.20%。
EPB 不受到动力属性限制,渗透率已经超过 8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 EPB 上险交付 1673.58 万辆,前装搭载 率已经超过 80%,2021 年前装搭载率为 78.15%,由于 EPB 的搭载与汽车的动力属 性无较大关系,整体搭载率已经较高,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发展,推动汽车制动进入 电子控制时代。 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 EPB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39.85 亿元。目前 EPB 整体渗 透率已经较高,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乘用车前装 EPB 的出货量有望达到 1820 万 套,整体搭载率会提升至 86.67%。
3.2 Tier1 迎国产替代机遇
Global Tier1 起步较早,仍占据多数市场份额。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全球 Tier1 在制动领域局部较早,技术和产品性能领先,同时与客户形成较深绑定,因此在线控 制动和 EPB 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博世在国内线 控制动市场份额超过 70%。EPB 方面,2022 年采埃孚、大陆、ADVICS、日立安斯 泰莫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7.02%、17.86%、12.69%和 10.42%,前四份额超过 50%。
国内厂商积极跟进,EPB 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在 EPB 领域,国产供应商持续进 行相关产品研发,受益于自主品牌崛起以及自身产品逐步成熟,在国内市场份额已出 现明显提升。以伯特利、比亚迪(弗迪)为例,2021 年在国内的 EPB 市场份额分别 为 8.31%和 2.79%,到 2022 年已经达到 9.38%和 9.56%,而头部的采埃孚、大陆等 Tier1 的市场份额都有小幅下滑。从 EPB 整体格局来看,国内供应商的替代空间十分 广阔。 行业缺芯拉开线控制动国产化序幕。2020 年开始的汽车行业缺芯使很多自主品 牌意识到要培养壮大国内供应商,保证自身订单交付。早在 2019 年便发布第一代线 控制动产品 WCBS 的伯特利抓住机会,并于 2021 年顺利实现首个项目量产,成功 进入国内线控制动市场。同样,早期布局的同驭汽车(团队主要来自同济大学)、拿 森科技也借此获得主机厂项目定点,开启线控制动国产替代进程。
我们认为,驱动国产供应商切入线控制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 3 点:1)自主品牌快速崛起:自主品牌的崛起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 Global Tier1 在国 内市场的高话语权,对于销量规模已经较大的自主来讲,保供是核心工作之一,但也 要建立在供应商产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总体来讲,自主崛起增加了国内 Tier1 进 入供应链的机会; 2)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目前线控制动的前装搭载率不足 25%,而且大部分 市场份额在 Global Tier1 手中,优质供应商有望凭借可靠的产品,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以及替代机遇,实现利润最大化; 3)部分厂商已经具备丰富量产经验:以伯特利和亚太股份为例,两者均已经在 基础制动和电子制动(ABS、ESC、EPB)产品等环节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形成 了完善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产品测试体系。顺应底盘线控趋势,开发线控制动产 品,发挥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有望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4 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国产厂商
4.1 伯特利:先发优势明显,完善线控底盘布局
伯特利成立于 2004 年,深耕汽车制动领域近 20 年,具备整车制动系统自主开 发能力,制动产品线完整,是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从传统机械制动产品起步,陆续量产了盘式制动器、综合驻车制动卡钳、真 空助力器/主缸等产品。2011 年,公司液压 ABS/EPB 产品批量投产。公司紧跟汽车 轻量化趋势,铝制转向节于 2014 年批量投产。公司注重制动系统电控化转型,2016 年,公司 ESC 产品批量投产。2021 年,公司成为国内首个自研 One-box 线控制动 产品 WCBS 并实现量产的企业。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加深,公司积极布局智能驾驶 业务,并于 2022 年实现 ADAS 项目量产。
电控产品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随着 WCBS、EPB 等电控制动产 品放量,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营业收入达到 55.39 亿元,同比增长 58.61%,归母净利润达到 6.99 亿元,同比增长 38.49%。2023 年 1-4 月,公司新获定点项目数量和新增量产项目同比增长,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 续优化,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分别达到 59.66%和 31.11%,业绩表现大 幅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客户关系紧密,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已形成先发优势。公司在制动领域深耕 多年,通过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进入多家主机厂供应链,并在多个定点中积累了 丰富的制动产品开发经验,公司产品可靠性高,规模交付能力强,逐步加深了与客户 的合作关系。在线控制动产品研发过程中,作为公司战略股东之一的奇瑞汽车给予公 司非常大的支持,达成多个定点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并逐步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 可靠性,最终实现量产交付,为公司进一步切入线控制动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底盘执行器布局,打开更大成长空间。公司于 2022 年 5 月收购浙江万达汽 车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 45%的股权,公司产品拓宽至转向领域,汽车底盘系统产品 结构逐步完善、产品线更加丰富。 公司目前已经布局了底盘制动、转向和 ADAS 业务,未来公司有望发挥产品之 间协同效应,为主机厂提供包括传感器、智驾控制器和线控执行器等在内的全套产品 方案,有望成长为平台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4.2 亚太股份: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打开新成长空间
亚太股份成立于 2000 年,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制动零部件企业之一,成立当年首 次成功研发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2008 年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集成卡钳式 EPB 的厂家,2009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5 年公司完成对电子助力制动助 力系统 IBS 的开发,2016 年成功研发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前车防碰撞、车 道偏离预警等驾驶辅助功能。2018 年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轮毂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并 投运,2019 年完成第二代电子液压制动系统(One-box)研发,并于 2020 年成功在 毫末智行等客户进行量产。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主要客户包括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江铃新能源、合众新能 源、吉利汽车、广汽、一汽等。
基本制动器营收稳定,电控产品快速上量。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等传统制动 部件是公司营收贡献主要来源,2021 年和 2022 年公司基本制动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28.77 亿元和 28.35 亿元,同比分别+21.46%和-1.45%。近年来,公司各类电控产 品性能不断成熟,实现规模放量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 2020 年 29.2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7.50 亿元,电控制动产品的营收占比也从 2020 年的 11.48% 提升至 2022 年的 17.46%。
产能利用率提高,规模效应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回升。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公司 在基础制动器业务上布置大量产能,随着原材料涨价叠加基础制动器竞争加剧,公司 盈利能力受到影响。2020 年开始,公司电控制动产品放量,叠加基础制动器产能利 用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得到修复,2020-2023Q1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12.88%、 13.49%、13.68%和 15.96%;净利率分别为 0.59%、1.27%、1.84%和 4.38%。
公司新一代 One-box 产品已经完成冬测,即将在 2023 年下半年量产。根据公 司官微,2023 年 4 月公司冬季寒区试验顺利完成,测试的产品包括 ABS、ESC 和 IBS(One-box)等,测试车型约 60 余辆。一般来讲,冬季测试结束后客户会尽快完 成验收并开始准备量产,我们预计公司新一代 One-box 产品将在 2023 年下半年实 现量产,助力公司切入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4.3 创业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量产经验仍需积累
同驭汽车
同驭汽车成立于 2016 年,总部和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拥有上海嘉定、江西宜 春两大生产基地,已建成年产能 112 万套的智能制造中心。 同驭核心团队 2012 年开始自主研发,在线控底盘领域有着卓越的研发实力和深 厚的技术积淀。产品覆盖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集成式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 统(iEH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 (ESC) 等智能制动系列产品。同驭已为 80 多家知名客户配套 100 余款车型。2022 年,同驭线控制动系统 EHB 出货量达 20 万台。
同驭汽车已与东风日产、吉利、江淮、江铃、哪吒、零跑、创维等数十家乘用车 企业达成合作,并且与比亚迪、长安、奇瑞、北汽等企业深度对接。通过定制方案全 方位满足乘用车高等级智能驾驶需求。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列产品可适用于 3 吨至 7.5 吨的微客、皮卡、轻卡、轻客、微公交,并且可以通过自研的制动系统组合方案 将载重拓展到 12 吨,已为一汽解放、江铃股份、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徐工集团、 宇通集团等数十家国内商用车企业提供专业方案及配套产品。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列 产品可支持无人驾驶车辆提供 L2-L4 级的系统全冗余智能解决方案,与美团、京东、 菜鸟、厦门金龙、长沙行深、PIX 等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
拿森科技
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并于杭州设立产业化基地。 拿森科技聚焦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涵盖 NBooster 电控制动助力系 统、ESC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NBC 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EPS 双小齿轮线控转向系 统以及自动驾驶 L3/L4 等级线控底盘解决方案,具备完整线控底盘综合解决方案能 力。凭借夯实的产品技术已与长安、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北汽、百度等近 30 家知名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配套开发项目 100 余项。
格陆博
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团队来自于国内外知名 Tier1,是线控制 动系统领域优秀企业。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 研发团队擅长软硬件算法开发、电磁阀开发、车辆动力学匹配标定等方面。 格陆博提供性能优异的 EPB、ABS、ESC+GIBS(two-box)、GIBC(one-box) 及 iCDS(底盘域控)、EMB(全电制动)等产品及软件服务。线控制动相关产品年产 能均能达到 100 万件(套)以上。
格陆博的 EPB、ESC、GIBS 等产品已经应用在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 十铃、五菱、哪吒等国内知名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等。
利氪科技
上海利氪科技有限公司 2020 年组建于上海,核心成员均来自博世、采埃孚、大 陆、华为、上汽、吉利等国际一流厂商,产业化基地位于闵行开发区。凭借国内少有 的具备完整线控底盘平台开发和应用开发且拥有较强规模化量产能力,利氪科技以同 领域内底盘线控创新产品首发姿态入局,以线控制动产品作为切入点,全面布局线控 制动、线控转向、底盘域控制器及一体化底盘系统,逐步打造完整线控底盘产品生态。 主要产品:LEEKR DHB 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液压解耦电子制动系统,可实现协调 式能量回收(CRBS),全解耦方案支持能量回收效率约 90%,功能安全等级高,具 备双传感器信号冗余和上电系统液压自检功能。 LEEKR IHB 能实现系统失效模式的安全冗余,安全备份制动 500N 踏板力大于 0.5g,系统解耦,可 100%利用大电机进行系制动能量回收,是对 LEEKR DHB 的进 一步升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汽车行业线控制动专题研究: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国产替代崛起正当时.pdf
汽车空气悬架行业研究:高附加值集成部件,国产替代新蓝海.pdf
零跑汽车研究报告:全域自研驱动技术降本,汽车出口盈利前景可期.pdf
华为汽车专题分析:X界智选,鸿蒙智行.pdf
麦肯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pdf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汽车央企转型新生,产品向上开启新周期.pdf
从华为看智能汽车:如何看待线控制动的技术演进和格局变化?.pdf
伯特利研究报告:线控制动高速增长,海外带来重要增量.pdf
基于自动驾驶的线控底盘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148页).pptx
伯特利研究报告:线控制动领跑者,布局底盘一体化打开成长空间.pdf
亚太股份研究报告:盈利能力改善,线控制动新开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