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医药行业2023年下半年策略报告:继续看好院内复苏,重点关注中药、处方药、眼科及IVD等.pdf

2023-06-21
56页
5MB

一、医药板块具备较高性价比


医药二级市场表现(交易日2023/1/1-2023/6/15)


2023年1月1日至6月15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23%,跑 输沪深300指数1.16个百分点。 2023年1月1日至6月15日,各医药子行业涨跌分化较大,其中 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原料药,医疗器械跌幅较大,而医药商 业略有回调,其中中药涨幅较大。 2023年1月1日至6月15日,医药个股中涨幅最大的分别为百利 天恒-U(+129.6%)、山外山(+121.6%)、圣诺生物 ( +105.0% ) 、 首 药 控 股 ( +104.6% ) 及 太 极 集 团 (+98.0%);跌幅较大的依次为紫鑫药业(-84.1%)、康乐 卫士(-52.8%)、拱东医疗(-47.3%)、康希诺(-41.2%) 及美迪西(-39.1%)。


医药行业市盈率和溢价率


横向看:医药行业PE(TTM)为26倍,在申万一级 行业中排名第12。 纵向看:2010年初至今,医药行业PE最高73倍,最 低21倍,平均值约36倍,目前医药行业PE历史分位 数为8.54%。 截至2023年6月15日,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 溢价率为90.05%,溢价率有所上升。


医药各子行业市盈率和溢价率


横向看,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2023年6月15日,医 药各子板块的市盈率(TTM)中,化学制剂(32倍)、 医疗服务(30倍)、中药(28倍)等市盈率较高;医 药商业(18倍)的市盈率较低。 纵向看,根据Wind数据库,各子板块的估值水平均出 现增高,相对全部A股的溢价率变化趋势出现分化。


医药行业月涨幅和年涨幅


纵向看,医药行业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 2022年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跌幅分别为5.7%和20.3%, 2023年2-5月回吐了今年以来的涨幅,2023年1-5月跌幅为1.1%。 分月度看,2022年以来申万医药指数波动频繁,2023年1月申万 医药指数上升5.5%,2023年2月申万医药指数上升0.1%,2023 年3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3.5%,2023年4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 0.4%,2023年5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2.5%。


医药行业占A股市值比重略有回升,公募基金持仓比重环比增加


医药行业明显调整,市值相比高位出现回落,截至2023年5月31日,医药行业总市值约7.27万亿元,占全部A股的市值从2011年的均值 4.03%提升至5月31日7.83%,相比2022年Q4的均值8.5%有所回落。 2023年一季度报告期末,医药总持仓变化情况: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1.56%,环比增加0.29 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8.58%,环比增加 0.38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7.75%,环比增加0.27 pp;仍远低于2014的峰值持仓比例20%。


医药制造业数据2022年回落,2023年初有回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数据:2023年1-4月营业收入8560.6亿元,同比下降4.1%,利润总额1125.2亿元,同比下降23.8%。其中,单 4月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利润同比下降3.9% 。根据中康开思医药数据库:2022年Q4由于我国疫情管控放开后迎来新冠感染高峰,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4.7%,但零售药店由于感冒/ 清热、镇咳类药物销售大增,样本零售药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0.4%,2023年Q1样本零售药店销售额依然保持11.5%的同比增长。 我们认为: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背景下,随着带量采购执行和疫情的影响,行业格局变化在即。医药工业收入增速整体承压, 但结构上分化愈加明显,创新药产业链、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或成行业主要增长动力。


二、制药板块“困境反转”,迎接新景气周期


疫情流行终结,药品消费受益院内复苏


疫情抑制医疗需求,就医活动受限,住院、手术人次下滑。2016-2019年,住院患者人数分别为2.3、2.4、2.5、2.7亿人,平均增速为6%, 2019年底新冠疫情于武汉爆发,2020年住院患者人数为2.3亿人,同比增速为-13.5%,近5年首次下滑。院内市场数据匹配住院人数。疫情 缓解后,预期医院门诊量将回升,就诊量、手术量会有较大程度的复苏,促进处方药消费,麻醉镇痛药物尤其受益。


集采利空出清,制药行业迎接拐点


我们认为,2022年为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底,多数行业利空已经充分。1)药品集采数量、金额过半,预计2025年完成500个品种的集采, 2018年以来1-8批带量采购已纳入333个品种,大品种多数纳入集采;2)存量品种数量有限,一致性评价高峰已过,2019年一致性评价申请 受理数量为778个,随后2020-22年分别为698、667、575个,呈下滑趋势,剩余品种多一致性评价难度较大、销售体量较小;3)集采影响 边际减少,第八批国采来看,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数量达5家者才会被纳入,入围门槛提高。第八批集采39个品种中标,恒瑞医药、恩华药业 、人福医药、科伦药业、海思科、信立泰等企业3亿以上量级品种基本不涉及,边际影响减少。


制药板块“困境反转”,迎接新景气周期


院内复苏:疫情大流行终结,院内诊疗有望复苏。2016-2019年,住院患者人数分别为2.3、2.4、2.5、2.7亿人,平均增速为6%,2019年底新冠 疫情于武汉爆发, 2020年住院患者人数为2.3亿人,同比增速为-13.5%,近5年首次下滑。院内市场数据匹配住院人数。疫情缓解后,预期医院 门诊量将回升,就诊量、手术量会有较大程度的复苏,促进处方药消费,麻醉镇痛药物尤其受益。


集采出清:我们判断2022年为药品集采政策底。1)集采进程过半,国家规划2025年完成500个品种的集采,2018年以来1-8批带量采购已纳入 333个品种;2)存量品种数量有限,2020年一致性评价受理数量达到高峰,随后呈下滑趋势;3)集采风险降至较低水平,多数百亿市值药企 2023-25年的集采风险降至较低水平;胰岛素、CCB(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等领域,未集采品种占比降至较低水平;4)8批集采39个品种中选, 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恩华药业、人福医药等主流制药企业,3亿以上量级仿制药基本不涉及。


创新兑现:创新是行业方向,存在结构性机会。1)政策层面,医保谈判、审评审批、商业保险协同支持创新,新药评审速度、准入速度加快, 2万亿商保定位支持创新;2)新药存在结构性机会,集采品种份额下降,2021国内vs美国创新药市占率为11% vs 79%;3)企业增长动力充足, 恒瑞医药、信立泰、海思科等企业,在研品种预期带来当前收入1-2x的增量;4)老树开新花,催化丰富。科伦博泰ADC与MSD合作金额超百 亿美元。恒瑞医药EZH2实现对外授权。海思科环伯酚、Protac平台积极推进对外授权。


市场方面:估值、基金配置水平历史低位,板块有望“困境反转”催化“戴维斯双击”。1)截至5月31日,化学制剂板块市值总额近1.5万亿 元,近一半公司上述公司市值总额超6.5千亿元,多数公司具有“困境反转”特征和成为赛道的潜力;2)板块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恒瑞 医药估值率先回到中枢之上,二线标的具有类似逻辑,有望随着2Q23业绩整体释放实现估值修复;3)化学制药板块占公募基金股票投资市值 比、股票投资市值比两个指标2022年为0.85%、1.2%,相较近10年历史中枢有翻倍空间,为增量资金的注入留足了空间。


三、中药:不止中特估,更有业绩兑现


中药已经从政策呼吁过渡到业绩兑现阶段


2023年Q1业绩表现亮眼,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选取申万中药板块74家公司,根据各公司年报数据,我们将5家ST股份剔除后,69家中药公司 在2023Q1收入总额同比增速为14.7%、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45.9%,扣非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31.3%。2023Q1中药公司整体毛利 率、净利率上升明显。


中药国企数量多,市值占医药国企总市值半壁江山


中药板块共有国有企业19家,其中华润系4家(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国药系2家(中国中药、太极集团),截至5月 31日,总市值5894亿元(占板块55.3%)。 从2022年年度财务数据上看,19家国企1)平均收入95.8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8.4亿元,由于中药企业发展较早,云南白药、华润三九等大 型中药企业均为国企;2)ROE为7.43%,低于民企的10.96%;3)资产负债率为32.75%,与民企持平;4)资产、存货周转率略低于民企。 总体来看,中药板块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比例高,体量较大,经营情况良好。


基药目录调整在即,“986”政策刺激中药放量


自1977年WHO首次提出基本药物理念后,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到2018版(685)基药目录,一共发布过五版。2018版基药目录共调入药品187种,调出22种(其 中有17个为化药),目录总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中成药数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9.12%。


直到2018年版基药目录,才将儿科单独划分一类,2018年基药目录儿科用药中,化药仅有3种,中成药有六大类13种。


2023年3月21日,国卫健委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996号建议的答复》中,就基本药物遴选和使用向中成药倾斜的建议答复。答复 中提到,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占比,体现“中西医并重”。对于中成药的遴选,充分尊重中医药特点,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单独组织 中医药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调整后中西药的构成比例与2012年版目录保持一致。


四、院端恢复逐渐过渡到报表体现阶段,Q2 IVD业绩亮眼


疫后诊疗需求恢复明确,Q2是IVD板块业绩转折点


在院端诊疗量总体恢复过程中,IVD直接受益。常规IVD产品有望迎来恢复性高增长,我们看好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第三方实验室四大主流 赛道(市场规模大、行业增速快、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各领域龙头公司中长期看均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尤其是国产化学发光行业,行业高壁垒,集 采入组规则等预期改善,有望在诊疗恢复中保持高增速。


发光仍是IVD黄金赛道。我国化学发光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近5年CAGR达25%,国产厂家市场份额仅有20%不到。市场规模大,行业增速 高,进口替代空间足,国产化学发光仍是IVD领域的黄金赛道。建议关注:1)收入体量和行业地位看,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是国产第一梯队 三大龙头;2)具备光激发光新技术,在小分子检测上具备优秀检测能力的二线标的科美诊断。


五、疫后复苏,消费医疗赛道长牛


消费医疗疫后修复,二季度显著加速,战略布局窗口期


2023年3、4月复苏数据整体不错,看好二季度继续恢复。1月初疫情过峰、春节淡季因素仍有影响,但春节后已明显恢复,尤其高端医疗、眼科、医 美等恢复趋势显著。3月、4月环比加速,重点公司4月份收入端实现30%+增速。 消费医疗二季度有望增长更快,基数原因+持续复苏验证。2022年Q2上海等地因疫情封城,多地疫情防控严格,基数较低。随着需求持续释放,二季 度有望实现环比加速。且三季度迎来旺季,四季度在低基数下仍有望实现高增长。 经历近3个月深度调整,当前估值及位置比较具有吸引力。医院板块PE(TTM)估值已经从1月中旬的90倍左右下降至当前(2023年5月31日)的78 倍左右。短期将持续修复,长期老龄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下,医疗服务产业趋势持续增长和资产增值确定性强,当前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


眼科公司2023年Q1季度业绩恢复亮眼。由于2022年Q4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眼科医院诊疗客流量受到较大冲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 母净利润增速为-14.45%、-108.7%、-54.1%;但2023Q1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1.29%、52.34%、33.9%。收入、利 润端均快速恢复,体现极强的业绩韧性。


六、下半年行业投资分析


恒瑞医药:黎明将至,“创新+国际化”引领新征程


2025年,有望形成25+创新药矩阵,收入体量超230亿元,峰值超过400亿元,支撑未来23-24年增长中枢在15-20%。截至2022年9月,公司已经 上市创新药达12个,2022年贡献81亿元收入,NDA阶段的创新药达4个,Ⅲ期阶段的创新药超10个,增长动力强劲。 1)13个创新药已上市,其中 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海曲泊帕乙醇胺增长动力强劲,达尔西利、瑞维鲁胺准入医保,亟待放量;2)4个创新药处于NDA阶段,瑞格列汀、 SHR8008、SHR8554、SHR8058等,涉及降糖、镇痛、眼科、抗感染多领域;3)10+创新药处于3期阶段,SHRA1811(HER2-ADC)、 SHR0302(JAK1)、SHR1713(IL17)等,重磅品种丰富。


海思科:环泊酚持续增长,被低估的创新药企


2024年有望集齐4款新药,整体峰值看到50-70亿元,23-25年收入增长中枢20-25%:1)环泊酚为稀缺麻醉创新药,有望加速替代丙泊酚,销 售加速,2022年销售额达4.35亿元(销量突破突破500万支),2023年有望翻倍,销售峰值看到25亿元;2)HSK16149(GABA)为新一代神经 镇痛药物,具有成为神经疼痛首选用药的潜力,已提交NDA,预计2024年初上市,销售峰值看到5-10亿元;3)HSK7653(DPP4)为国内鲜有 长效降糖,两周使用一次,已经提交NDA,预计2024年上市,销售峰值看到5亿元;4)HSK21542(KOR)为阿片镇痛药物,非成瘾性适用范围 广,有望替代传统镇痛药和退出医保的地佐辛。HSK21542目前处于临床Ⅲ期,预计2024年上市,销售峰值有望达20-30亿元。


恩华药业:“重症增加+手术恢复”促进麻药消费


TRV130 引领第二增长曲线,有望成为 24 亿元级重磅。Oliceridine 注射液(简称“TRV130”)自美国 Trevena 公司引进,G 蛋白偏向性μ-阿 片受体(MOR)激动剂能够减少不良反应。TRV130 放量确定性较强:1)研发进度领先,有望于 1H23 上市;2)恩华药业销售体系成熟,渠道 优势明显;3)镇痛相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竞争格局较好,TRV130 定位 197 亿镇痛市场,阿片类创新镇痛药物, 临床后期的仅 SHR8554、SHR0410 等 4 款。我们预计,TRV130 将于 2030 年达到销售峰值 24 亿元,对应 105 元/支,销量 2 千万只,用药人 数为 910 万,手术相关人群渗透率仅 8.6%。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医药行业2023年下半年策略报告:继续看好院内复苏,重点关注中药、处方药、眼科及IVD等.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

(医疗药品管理)诚信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文件目录.docx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pptx

药事组织与药品监督管理.pptx

中国儿童抗过敏药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docx

药品营销学-药品营销学.pptx

【东吴证券】医药行业2023年下半年策略报告:继续看好院内复苏,重点关注中药、处方药、眼科及IVD等.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