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商行发展分析:齐鲁银行增长潜力研究

1.基本概况:立足齐鲁大地的优质城商行

齐鲁银行成立于1996 年,总部位于山东济南,是山东省首家设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的城商行。公司于2021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22年成功发行80 亿可转债。作为山东本土城商行,公司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1.1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均衡,组织架构扁平灵活

齐鲁银行股权结构均衡,股东背景多元。齐鲁银行已形成“境外战投+国企+民企”多元且均衡的股权结构。截至2024Q1,第一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持股15.43%,是公司2004年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为公司带来先进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国企股东合计持股42.57%,强大的国资背景为公司政务类业务提供了良好支持。


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齐鲁银行持续革新组织架构,形成了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助于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1.2业绩概览:近年规模持续高增,盈利增速跻身第一梯队

齐鲁银行资产规模体量在上市城商行中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增速较高。截至1Q24,齐鲁银行总资产规模为6248亿,位居17家上市城商中第13;贷款、存款余额分别为3177亿、4026亿,排名第13、12。资产规模体量相对较小,但近几年增速较快。2020-1Q24,齐鲁银行总资产复合增速达18%,高于上市城商行13%的平均增速。

2024城商行发展分析:齐鲁银行增长潜力研究

在山东省内城商行中,基本面更优、竞争优势较强。从省内城商行竞争格局来看,山东省有14家城商行;其中,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均已上市,二者资产规模相当。近五年齐鲁银行资产增速更快,齐鲁银行、青岛银行总资产复合增速分别为18%、14%。并且齐鲁银行当前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更强,2023年齐鲁银行ROE为12.9%,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6。


近年来齐鲁银行盈利增速领先,规模扩张为核心贡献。从近几年盈利表现来看,在行业营收整体承压背景下,齐鲁银行营收、净利润增速领先可比同业。2019-2023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3%、16%,明显高于上市城商行均值(7%、10%),跻身上市银行第一梯队。从盈利归因来看,核心驱动因素为规模快速扩张;净息差拖累属于行业共性;非息收入贡献有阶段性提升;此外,拨备拖累减小、转为正向贡献。展望下一阶段,我们认为齐鲁银行维持盈利高增的关键在于:(1)资产规模能否保持高增,未来扩表空间有多大;(2)净息差能否保持相对稳定,负债成本改善空间有多大;(3)资产质量能否持续改善,信用成本是否有下降的空间。

2.规模:稳步推进异地布局、县域金融,快速扩表有支撑

我们认为,齐鲁银行资产规模有望保持高增,扩表空间广阔。主要基于以下判断:①区域经济:山东省经济基础好、杠杆率不高,省内优质企业资源丰富,居民较为富裕,为齐鲁银行提供了良好的经营条件。此外,山东作为工业大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化加速期,市场空间、信贷需求增长点较多。②网点扩张:齐鲁银行深耕济南本地、同时加快异地机构布局,近年来济南本地、异地分行贷款市占率均呈提升态势。当前齐鲁银行仍有规划中网点即将开业,较快的网点扩张步伐有望支持信贷规模高增。③县域金融:齐鲁银行2017年以来持续加大县域业务资源投入力度,县域存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近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县域居民的消费信贷业务更具发展空间。④资本基础:内源+外源资本补充推动资本不断夯实,能够支持公司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2.1区域经济:经济基础好、杠杆率不高,新旧动能转化之下信贷需求释放可期

山东省经济总量大、近三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经济韧性较强。2023年山东省经济总量超9.2万亿,稳居全国各省市第3;近三年名义GDP复合增速8.1%,高于全国7.5%平均增速。1Q24实际GDP增速为6%,高于全国增速水平,经济具备韧性和稳定性。稳定向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为齐鲁银行提供了良好的经营条件。

2024城商行发展分析:齐鲁银行增长潜力研究

产业基础:山东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信贷需求亟待释放。2023年山东省产业结构为7:39:54,第一、二产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1、第3,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山东省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基础雄厚。过去以钢铁、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为传统优势。2018年至今,山东省先后发起了两场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持续发力,并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近年来山东省工业技改投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重新超过全国水平,工业大省焕发新生。展望后续,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正在加速落地,有望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释放市场空间,培育新增长点,相关领域信贷需求有望释放。


经济主体:省内优质企业资源丰富,居民较为富裕。企业主体方面,山东省企业主体总量大,民营经济活跃。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企业法人单位、私营企业法人分别有320.3万家、303.44万家,分别排名第2、第1;私营企业占比为94.7%,排名第7。优质企业客户资源丰富,2023年末山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为1061个,排名全国第四。第一至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数为186个,排名全国第二。居民主体方面,2023年山东省人均GDP超9万元,位列第11。据胡润财富报告,2022年山东省千万人民币资产“高净值家庭”5.93万户,位列第9,区域内居民较为富裕。


金融杠杆水平:山东省近年来贷款增速稳定高于全国,当前金融杠杆率不高、加杠杆有空间。2020年以来山东省存贷款增速快速提升,近四年复合增速为13.0%、11.3%,超出全国平均增速1.4pct、1.2pct;且2020年4月以来贷款增速稳定高于全国水平。从贷款余额/GDP总量的杠杆率来看,2023年末山东省杠杆率仅有148%,排名全国第26位,低于GDP体量相当的浙江263%,广东196%、江苏182%。当前区域杠杆水平相对较低,未来有平稳加杠杆空间。

2.2网点扩张:加快拓宽异地机构布局,有望带来较大成长空间

齐鲁银行深耕济南本地、加速布局全省,近三年新设28家异地分支机构。齐鲁银行扎根济南本土,同时加快省内异地机构设立,积极拓展其他地市业务。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分支机构187 家,覆盖山东省12个地级市、天津市。其中,济南市共有分支机构103家,省内异地分支机构79家(2020-2023年,累计新设28家),天津市6家。2024年6月7日菏泽分行开业,淄博分行正加速筹建。异地机构稳定扩张+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带来广阔成长空间。各地市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当地市占率呈提升态势。伴随着分支机构布局加快,齐鲁银行各地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20-2023年济南地区、济南以外地区贷款复合增速分别为15%、26%,均高于同期山东省金融机构贷款整体增速水平。从贷款市占率来看,公司在济南市及其他地市分行的市占率均呈提升态势。

.3县域金融:县域经济基础优+资源投入加大,县域金融成长空间广阔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好,政策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县域总人口超全省的一半,县域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的四成左右,在整体发展中举足轻重。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年山东共有百强县13个、“千亿县”6个,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省和浙江省。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县域居民的消费信贷业务更具发展空间。山东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空间潜力较大。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山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目标到2025年,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将达到30个、700亿元以上的达到50个。近日,出台了《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136个县域中选出40个县(市、区),明确要通过开展引领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三类试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县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


齐鲁银行持续加大县域资源投入,县域存贷款增速高于全行。2023年,齐鲁银行积极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深入推进县域金融业务发展,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服务体系。齐鲁银行加强总分支多层级联动,在总行内设县域金融二级部,分支机构设立县域普惠金融中心,协同推进全行县域金融业务发展。推广“一县一品”信贷模式,积极服务县域经济、现代农业、涉农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探索可持续的“三农”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3年末,齐鲁银行县域客户数达到198.59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7.32 万户。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贷款余额865.3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18%(高于全行增速16.69%);存款余额1,149.8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23%(高于全行增速13.85%);县域存贷款占全行比重约29%。

2.4资本基础:内源+外源资本补充推动资本夯实,能够支持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从资本角度来看,1Q24齐鲁银行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23%、12.59%、15.51%,明显高于监管要求标准,排名上市城商行第3。近几年,齐鲁银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风险加权资产RWA增速下降、持续低于总资产增速,并趋近于内源资本增速ROE*(1-分红比例)。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积极推动外源资本工具发行。齐鲁银行于2022年11月发行80亿元可转债,截至1Q24末已累计转股2.5亿股、14亿元,剩余66亿元未转股。未来若能成功转股,能够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齐鲁银行内外资本补充畅通,预计未来资本达标无忧,夯实的资本基础能够支撑规模可持续快速扩张。

2024城商行发展分析:齐鲁银行增长潜力研究

3.净息差:跟随行业趋势逐步下行,负债成本改善下、降幅有望收敛

齐鲁银行净息差处于同业中游水平,主要由于公司整体风险偏好较低、信贷投放审慎,生息资产收益率不高;但负债端存款占比高,低成本优势明显。考虑到降息周期仍未结束,我们预计资产端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压力;齐鲁银行资产端贷款占比提升有空间,后续有望通过优化结构部分对冲利率下行压力。我们认为,随着存款进入重定价降息周期,后续负债成本下降将成为缓释息差下行的核心力量,净息差降幅有望收敛;齐鲁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有望充分受益。净息差:处于同业中游水平,近几年跟随行业趋势逐步下行。2023年齐鲁银行净息差为1.74%,处于上市城商行中游水平,高出城商行平均净息差17BP。从资负两端来看,齐鲁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水平不高,生息资产收益率3.84%、排名第14。主要反映公司总体风险偏好相对较低、资产投放较为审慎,也与区域内金融机构竞争激烈有关。负债端成本具有相对优势,计息负债付息率2.18%、排名第3,主要得益于存款基础较好,且县域存款占比较高。在近年降息周期背景下,齐鲁银行净息差跟随行业趋势下行。未来净息差走势可关注资产结构优化、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红利释放。


资产端:风险偏好较低、信贷投放审慎,生息资产收益率不高。齐鲁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水平不高,2023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84%、排名上市城商行第14;贷款收益率4.67%、排名第11。或与公司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客户信用资质较优、信贷投放审慎,以及区域内金融机构竞争较为激烈有关。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缓释收益率下行压力。2020年以来,进入降息周期,齐鲁银行贷款、债券投资收益率呈持续下行趋势,1H20-2023年降幅分别达81BP、75BP。但公司资产结构亦有所优化,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有所提升,对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一定缓冲(期间降幅64BP,小于贷款收益率降幅)。


负债端:负债结构、存款基础扎实,负债成本具备优势。齐鲁银行负债成本具有相对优势,2023年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18%、排名第3;存款付息率为2.11%、排名上市城商行第5。负债低成本优势,一方面得益于其较优的负债结构,2023年末存款占比高达71%,排名上市城商行第2,存款基础扎实;另一方面,反映公司较优的客户基础和定价能力。近两年负债成本逐渐步入下行周期,后续有望受益于存款降息重定价+县域存款占比提升。2022 年以来,伴随结构性存款等高息存款产品管控、挂牌利率多次下调,齐鲁银行各项负债付息率均有所下行。2021-2023年,存款、债券发行、同业负债付息率分别下降13BP、34BP、22BP;计息负债付息率下降14BP。考虑齐鲁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随着定期存款到期续作重定价,预计过去两年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效果将加速显现。此外,近年齐鲁银行发力县域市场,随着县域网点覆盖率的提升,县域分支机构低成本存款规模增长有助于降低综合存款成本。

4.资产质量:历史不良包袱加速出清,未来信用成本有下降空间

近年来,齐鲁银行历史不良包袱加速消化,不良认定标准趋严,各项资产质量指标进入改善周期。同时保持较大拨备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逐步提升至较高水平。从细分行业资产质量来看:①对公不良率持续下降。其中,规模占比较高的基建类贷款不良率保持低位,预计在平稳化债背景下、风险可控;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自高位回落,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亦有所降低;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自高点已大幅下降,预计后续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速度趋缓、风险可控,同时考虑齐鲁银行对公房地产风险敞口小,不良波动对整体资产质量影响较小。②零售贷款不良率自低位有所抬升。主要是居民收入压力及房价波动影响。我们认为,在地方积极化债、房地产去库存等政策支持下,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重点行业信用风险可控,整体资产质量具有稳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公司未来信用成本有下降空间。

4.1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拨备水平持续夯实

各项资产质量指标进入改善期,不良生成率保持低位稳定。2018年以来,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持续下降,历史不良包袱加速消化。截至1Q24,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分别降至1.25%、1.32%,相较2018年降幅达0.36pct、2.73pct。当前不良+关注率位居上市城商行中游,与资产质量优异城商行的差距大幅缩小。从动态生成情况来看,2023年不良净生成率为0.81%,较2014、2018年不良生成高峰时期下降0.92pct、0.58pct,不良生成逐步趋于稳定。


不良认定标准严格,资产质量稳健基础扎实。近年来齐鲁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认定标准,逾期贷款偏离度走低。截至2023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为65%,排名上市城商行第5;逾期贷款偏离度为80%,逾期贷款全面认定为不良(上市城商行仅杭州、苏州、齐鲁)。资产质量改善的同时,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至中游水平。在消化不良包袱过程中,近年来齐鲁银行保持较大拨备计提力度、信用成本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拨备覆盖率逐步提升。2023年公司信用成本1.32%,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2018-2023年,拨备覆盖率提升111pct.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煤炭行业报告:煤价超预期上涨与估值提升分析

2024-06-21
下一篇

2024金融高质量发展:陆家嘴论坛要点解读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