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2021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

近日,汽车行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大搜车智云联合百度指数、百度营销共同发布《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销量、价格、产品、电池、电机、关注度6大维度对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全方位分析解读。


白皮书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井喷式增长,各月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全年零售销量将近300万台,同2018-2020年三年的总销量相当。


自主品牌销量优势明显,轿车占据6成以上份额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2105.5万台,同比增长6.0%,基本恢复疫情前水平。其中,传统燃油车销量1813.4万台,同比下滑3.1%,而新能源车行业需求高涨,2021年全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将近300万台,同比增长156%,市场渗透率猛增到13.9%。


从厂商品牌来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手握7成以上市场份额,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7.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新能源车渗透率仅2.6%的合资厂商相比,有着明显优势。


另外,同传统能源市场不同,新能源车市场头部效应显著,2021年TOP10厂商占市场将近7成份额,9家自主品牌上榜,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可能面临重塑,自主品牌有望通过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


从燃料类型来看,由于BEV(纯电动车)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和性能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导致其在新能源市场稳居主导地位,近两年市场份额超8成以上。反观PHEV(混合动力电车),其财政补贴力度相对低,诱使企业在新能源产品开发中,将更多资源向BEV倾斜,近5年在售车系数量走势显示,BEV和PHEV在产品投放数量方面差距明显,2021年BEV在售车系数量是PHEV的3.5倍,差距再次被拉大。


产品投放数量的下降,导致PHEV市场不断萎缩,2021年PHEV下滑至15.5%,其中一半以上的销量还是由比亚迪一家车企贡献。


从细分市场来看,较传统能源车市场“轿车和SUV平分天下”竞争格局不同,在新能源车市场,轿车占据6成以上份额,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分布结构,2017-2021年数据显示,轿车已经历连续3年份额下滑后,且2021年份额还回落至近5年最低值。


反而SUV市场份额上涨至35%,创近5年历史新高,其中主要依靠ModelY的销量贡献,据了解,剔除ModelY后,SUV市场份额仅29%,同2020年份额相差不大。


从区域来看,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由1-2线城市逐渐向3-5线城市下沉,预期3-5线城市新能源销量有望继续提升。不过,受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级别城市消费者对车型偏好差异明显。1-2线城市通勤里程相对较长,且“中产阶级”消费者居多,特斯拉、造车新势力等“时尚、舒适、智能”的紧凑型和中型车更受其青睐;而3-5线城市通勤里程短,以五菱为代表的高性价比微小型车已基本满足消费者“代步”需求。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主导”,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开始释放,非限牌区域新能源车占比稳步增长,中部三省、四川、河北、山东等省份也有望成为新能源车增长潜力区。


价格、产品、电池、电机、关注度趋势总结


在价格方面,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价格折扣率呈“m型”趋势,4-8月为全年最大的折扣率均在5%以上,以刺激消费者购买。到了“金九银十”之后,新能源乘用车折扣率逐渐回收,同时受“2022年1月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市场折扣率提前回收,12月回收至全年最低值。


在产品方面,虽然2020年受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新能源市场产品投放数量有所放缓,但随着2020年下半年-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不断释放利好信息,促使产品投放数量回升,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上市子车系97个,对应车型396个,创近5年新高。


其中,自主厂商车型投放数量293个,是合资厂商的3倍。新能源产品投放依然以BEV为主,产品数量是PHEV的5倍。按细分市场划分,新能源产品投放资源主要向微小型、紧凑型细分市场倾斜,2021年投放数量达271款,数量占比将近70%。


在电池方面,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电量在2021年每月均达到10倍以上的增长速度,12月装机电量更是高达21.55GWh,为整年最高峰值,2021年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达122.21GWh,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速170.2%。


三大类型电池中,LFP电池份额上涨至40%以上,缩小了与三元锂电池的距离。其原因在于,LFP电池拥有能量密度和成本较低的优势,越来越多低能量密度车型开始选择LFP电池,促使LFP微小型、紧凑型以及中型细分市场份额与三元锂相当,而三元锂电池主要在中大型及以上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


另外,在电池厂商中,TOP5厂商占8成市场份额,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连续多年稳居前三名,二线厂商逐渐在行业崭露头角。不过,为了保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性,主机厂也纷纷布局电池业务,来降低对电池大厂的依赖。


在电机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增,2021年BEV电机装机量每月以10倍的速度增长,基本与新能源乘用车增速吻合,且电机装机总量在2021年实现259万台,同比增速168.5%。


其中,微小型市场,功率结构较为集中,以<100KW为主,主要受宏光MINIEV、小蚂蚁、奔奔E-Star以及长城猫系列等车型贡献;紧凑型市场,功率结构较为单一,以100-200KW为主,占9成的份额;中型市场功率结构较为分散,受益于MODEL3、MODELY、汉EV和蔚来ES6等车型的贡献,200-200KW、300-400KW占据7成的份额。


在关注度方面,25-34岁年轻用户群体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更旺盛,关注度更高。同时,对比传统燃料车,女性用户在新能源汽车购买中决策更重,参与度更高。


事实上,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新能源车已不再是新物种,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用户对新能源车型的关注也开始侧重于产品服务、养车用车成本、智能科技体验等层面。值得注意的是,外观美观度、驾乘智能度、续航耐用度等需求关注点增长快速。

【ways】2021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

2021年我们见证着新能源车的高歌猛进,毫无疑问新能源革命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今后发展的变量中最关键的突破口。


中国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和埃安、极狐、岚图、极氪等独立运营品牌以及美国的Lucid、Rivian等新公司富有活力的成长;同时我们也将看到华为这种科技公司也在以某种极具野心的方式跨界切入造车领域。


同时,汽车的电子化/软件化是个大趋势:电动车由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使得车辆的控制逻辑更加简单,信号的传输更加便捷,对电压和电流的控制也更加灵敏,天然的比燃油车更匹配汽车电子化、软件化的发展。能源低碳转型效果显著,能源更加安全保障有力,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另外,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间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生产联系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放大,将带来更广泛的行业机会,主要涉及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工业,其次是交通、数据中心等服务业,对下一轮的制造业升级起着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生态系统带来的其它重要变化。上游的能源供给在从石油变成电力;汽车的补能方式相应的在从加油变成了充电、换电,产生了充电桩、换电站、电池回收等新兴产业。下游的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需求端势头强劲,供给端持续向好,但终端市场结构性缺货状态,给市场带来不可控的风险;新能源地方市场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依然巨大,单位用户对区域市场的策略拓展举足轻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指引着中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链进行弯道超车和崛起的一次有全球影响力发展机遇,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ways】2021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
上一篇

【美团研究院】理解我国Z世代,迎接消费新浪潮

2023-11-23
下一篇

【毕马威】初探元宇宙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