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一、佛吉亚发展历程的复盘

佛吉亚是法国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美国汽车新闻》的2023年全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排名第八。佛吉亚在2022年完成对海拉的收购。同时,公司业务也重组为六大部门,分别为:座椅、内饰、绿动智行、电子、照明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佛吉亚拥有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佛吉亚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Bertrand Faure;1999年Ecia与Bertrand Faure正式合并成立佛吉亚;2000年以来公司又经历多次收购兼并和剥离,最终形成今天的业务布局。


914-1998年(发展早期):佛吉亚还未正式合并成立,各业务仍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发展;1999-2008年(平稳发展期):1999年佛吉亚正式合并成立,座椅、内饰、排气系统和外饰四大业务板块完成整合并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2009-2015年(快速发展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佛吉亚开启了持续收购兼并的模式,在座椅、内饰、排气和外饰领域持续收购,提升自身业务规模和能力。2016-2023年(转型发展期):剥离掉非核心的外饰业务,持续向汽车电子和智能化转型发展。


1999年,Ecia与Bertrand Faure正式合并成立佛吉亚;2000年,佛吉亚收购Sommer Allibert。至此,佛吉亚基本形成了座椅、内饰、排气和外饰(Front-End)四大业务板块的基本布局。营业收入:公司营收从2001年的96.11亿欧元增长至2008年的120.11亿欧元,7年复合增长率约在3%,公司收入呈现低速增长的状态。业务结构:2001-2008年公司各业务的收入占比整体稳定。其中,2008年座椅业务收入占比为42%;内饰业务收入占比在28%;排气业务收入占比在23%;外饰业务收入占比在8%。

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佛吉亚开启了持续并购的模式。2009-2015年,佛吉亚在座椅、内饰、排气和外饰四大业务板块持续完成收购动作,以扩展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客户覆盖范围并增强产品竞争力。


2016年,佛吉亚出售外饰系统业务;2017-2022年,佛吉亚完成了汽车电子相关的多次并购,加速向智能化转型;2022-2023年,佛吉亚计划完成10亿欧元的非战略资产处置计划。

二、新泉与佛吉亚的对比分析

新泉以注塑为核心工艺,专注于内外饰唯一主业,属于单品类赛道布局;佛吉亚为平台型公司布局,产品覆盖多品类赛道,包括内饰件、乘用车座椅、排气系统、车灯和汽车电子等。多品类布局为佛吉亚带来了更高的单车价值量。


新泉的营业利润率相较佛吉亚(内饰件业务)更高。从营业利润率的角度来看,新泉股份自2012年以来营业利润率整体在10%的水平上下波动。而佛吉亚(内饰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近几年整体维持在4%的水平,与新泉有较大的差距。新泉专注内外饰件单一主业,打造单品类赛道冠军,高业务专注度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盈利能力。两者盈利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两者客户结构的差异(佛吉亚的配套客户和车型整体更加高端),我们判断形成盈利差别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成本和费用端,预计主要系新泉在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上更具有竞争力。


新泉股份客户结构变化:乘用车客户占比提升,以自主品牌及新势力为主。2015-2017年:这一阶段公司的核心驱动客户为吉利和上汽集团(上汽自主),吉利的营收占比从2012年的17%提升至2018年的29%;上汽集团(上汽自主)的营收占比也在2018年提升至25%,成为公司第二大客户。2020-2023年:这一阶段公司的核心驱动客户包括国际知名电动车企、奇瑞、理想、吉利等。其中国际知名电动车企2023年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为22%;吉利2023年营收占比为19%;奇瑞2023年营收占比为16%;理想2023年营收占比为10%。


佛吉亚客户结构变化:公司早期客户以欧洲车企为主,后续随着佛吉亚全球化持续发展,美系和中国OEM客户的收入占比开始上升。2000-2009年:这一阶段佛吉亚的客户结构整体稳定,且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基本可以达到80%左右。分系别来看,欧洲车企(PSA、大众、雷诺、戴姆勒和宝马等)在这一阶段为公司的主要客户,收入占比能占到70%以上;美系的通用福特合计占营收17%-18%。2010-2016年:这一阶段,佛吉亚持续开拓北美市场,美系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上升,福特+通用的营收占比从2009年的17.7%上升至2016年的24.5%。欧系客户收入占比从2009年的74.8%下降至2016年的60.4%。此外,整体来看,公司客户更加多元化,2016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降至71.8%。2017-2023年:这一阶段中国主机厂的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从2017年的2.1%提升至2023年的8%。而欧系及美系客户的营收占比则持续降低。整体来看,公司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2023年佛吉亚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52%。


佛吉亚凭借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收购、兼并和整合,目前已经完成全球化的布局和发展。佛吉亚的全球布局:佛吉亚2022年在全球43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291个工厂,76个研发机构和15.7万员工。佛吉亚分区域营收:全球范围内来看,欧洲、亚洲和北美是佛吉亚最重要的营收来源,2022年营收占比分别为43.9%、26.7%(21%来自中国)和25.2%

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新泉目前仍处于全球化发展初期,正在进入海外资本开支的高峰阶段。当前公司海外营收比重还较低,但随着后续海外产能和项目释放,公司海外收入的占比将持续提升。新泉当前的海外布局:马来西亚合资工厂(配套宝腾);墨西哥一期工厂产能正在爬坡(配套国际知名电动车企);墨西哥二期工厂和斯洛伐克工厂正在建设中;美国工厂也在规划中。新泉海外营收情况:目前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23年海外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5.29%,后续随着海外产能和项目释放会持续提升。


自2009年开始,佛吉亚北美及亚洲地区的收入规模持续增长。由于佛吉亚本身是由多家公司合并而成,且各家公司均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因此佛吉亚在正式成立的初期业务便涉及到欧洲、北美等多个市场,但早期业务整体以欧洲市场为主(客户结构也主要是以欧系车企为主),其中2000年欧洲市场收入占整体收入的82%。佛吉亚自2009年开始发力拓展北美及亚洲市场。自2010年起,北美和亚洲市场的收入规模开启了持续增长。至2023年,亚洲地区收入占比达27.1%,美洲地区收入占比达26.5%。


佛吉亚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在北美和亚洲的扩张。其中,佛吉亚在北美采用收购兼并的发展方式,在中国则主要选择了成立合资公司的发展方式。


北美汽车行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成熟的汽车供应链配套体系。佛吉亚采用同业收购的方式,可以快速增强自身业务竞争力,并迅速提升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2009年,佛吉亚收购全球排放控制系统领先供应商EmconTechnologies(Emcon2008年营收达到24亿欧元),收购完成后Emcon和佛吉亚原有的排气部门合并成新的尾气控制技术公司。2012年,佛吉亚收购福特旗下ACH在美国密歇根州Saline的内饰件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其内饰件在北美的收入规模。

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我们重点关注佛吉亚在北美两宗主要收购(2009年Emcon和2012内饰业务)完成后的发展表现。2010年-2012年:一方面收购公司的陆续并表,一方面北美车市从金融危机中持续复苏,佛吉亚北美市场营业收入持续提升。2013年-2014年:佛吉亚北美市场营收保持相对稳定,北美市场的operatingincome利润率同样保持相对稳定,预计佛吉亚正在推进北美原有业务与新业务的整合。2015年-2018年:佛吉亚北美市场收入仍然保持相对稳定(2017年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收入确认口径变化的影响),而operatingincome利润率则持续上升,从2014年的1.7%提升至2018年的6.5%,北美地区业务整合效果明显。


在中国市场,佛吉亚开始和国内各大车企成立合资企业,以更好的获得业务机会。其中,2010年至2020年,佛吉亚陆续与一汽、吉利、长安、东风、北汽、比亚迪、五菱等成立合资公司或达成战略协议,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


新泉当前采取的是跟随核心大客户自建海外产能的方式来实现海外扩张。2019年,新泉在马来西亚与HTS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为宝腾汽车(公司核心客户吉利汽车的子公司)配套内饰件产品,是公司第一次进军海外市场的探索。2020-2023年,公司跟随核心客户国际知名电动车企陆续在墨西哥、斯洛伐克和美国等地设立海外子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持续推进海外配套项目。此外,公司后续还有望持续开拓其他海外OEM客户。

三、内饰件赛道远期发展空间怎么看

内饰件是覆盖在汽车内部的装饰件,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各种功能性。根据产品形态,汽车内饰件可分为硬内饰和软内饰。硬内饰件主要以注塑为核心工艺,主要产品包括主副仪表板、门板和立柱护板等;软内饰产品主要包括遮阳板、顶棚和主地毯等。(本文后续主要关注硬内饰


消费升级使得内饰件表层材料从传统硬质塑料向搪塑和真皮包覆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仪表板等主要内饰件的表层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仪表板作为重要的内饰件,不光是造型设计有较高要求,还需要有舒适的触感),从最原始的硬质塑料开始不断向“软质”发展。


我们对国内和全球乘用车硬质内饰件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核心假设:(1)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假设2024-2027年复合增速为3%,全球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样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假设2024-2027年复合增速为3%;(2)根据前文梳理,假设2022年乘用车硬质内饰件单车价值量为4500元,且随着消费升级其单车价值量仍将持续增长。测算结果:2023年国内乘用车硬质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160.47亿元,全球乘用车硬质内饰件市场规模近三千亿元。且乘用车硬质内饰件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定低速增长。


全球内饰件行业在过去十年内持续推进整合。一方面,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持续发展,国际零部件巨头开始剥离传统的低盈利内外饰业务从而将资源投入在新兴业务方向,如伟世通2014-2015年持续剥离内饰和空调业务,专注于座舱电子。另一方面,国际内外饰巨头近年也在剥离劣势业务从而专注于自身优势市场,如麦格纳出售内饰业务给安通林;佛吉亚出售外饰业务给彼欧;安通林出售座椅业务给李尔。


全球主要硬内饰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过去数年间内缓慢持续提升。通过业务并购整合、企业内生发展等方式,全球汽车内饰件行业的市场份额在过去数年中在持续趋于集中。其中,延锋汽车饰件2015-2016年完成与江森自控内饰业务重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佛吉亚2016年剥离外饰件业务,而其内饰件业务的全球份额近年来稳中有升;安通林2015年收购麦格纳内饰件业务并叠加内生发展,其内饰件业务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2.1%提升至2022年的6.3%。全球内饰件行业整合未来将持续推进,且内饰件行业后续几乎没有新进入者,长期看全球内饰件行业格局将趋于集中。


佛吉亚内饰件业务的发展整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发展早期(2001年之前):整体业务规模偏小,还未成为佛吉亚的主要业务板块。平稳发展期(2001年-2010年):在2000年完成对Sommer Allibert的收购后,佛吉亚内饰件业务规模大幅提升,且收入整体保持稳定(除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他年份收入均在35亿欧元上下);但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14.5%下降至2010年的8.9%。业务增长期(2011年-2018年):佛吉亚2012年收购福特旗下ACH在美国密歇根州Saline的内饰部件业务,整体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30.93亿欧元提升至2018年的54.72亿欧元,对应的全球份额也从2010年的8.9%提升至2018年的12.3%。成熟发展期(2018年之后):佛吉亚内饰件业务发展整体保持稳定。


佛吉亚内饰件业务的优势市场在欧洲,北美是其第二大市场。(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此处选取的分析时间为2007年至2015年)欧洲:从数据来看,佛吉亚内饰业务欧洲市场营收占比超过一半,且欧洲市场的份额也是各区域市场中最高的。2015年佛吉亚内饰业务欧洲区营收为25.20亿欧元,对应在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3%。北美:北美是佛吉亚内饰业务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特别是在2012年佛吉亚收购福特旗下ACH在美国密歇根州Saline的内饰部件业务后,佛吉亚北美内饰业务的收入和对应的市场份额均大幅提升。其中2015年佛吉亚内饰业务北美营收13.73亿欧元,对应的市场份额为15%。

四、由内饰向座椅新业务拓展的可能性

延锋汽车饰件前身为成立于1994年的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华域和伟世通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内饰业务为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的自营业务;2014年华域收购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全部股权,并将其改名为延锋汽车饰件;2015年延锋汽车饰件与江森自控进行全球内饰业务重组,并于2020年收购重组后新公司的全部股权。延锋汽车饰件的座椅业务起源于1997年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和江森自控成立的合资公司延锋江森;2021年延锋汽车饰件收购安道拓持有的延锋安道拓49.99%股权,延锋安道拓成为延锋的全资子公司,并改名为延锋国际座椅。目前延锋的内饰件业务为全球龙头,乘用车座椅业务为国内龙头。


乘用车座椅总成涉及到的工艺和产业链环节更加复杂。座椅总成产品包括骨架(含调角器和滑轨)、发泡、面套、头枕扶手、电机和舒适系统等。涉及到的工艺则包括冲压(精密冲压)、焊接、调角器和滑轨的组装、海绵发泡、面套裁剪缝纫、包覆、整椅组装等。


乘用车硬质内饰件的工艺则以注塑为核心,其他工艺还包括发泡、吸塑、搪塑和组装等。乘用车硬质内饰件的产品复杂度和工艺难度预计整体小于乘用车座椅,其中硬质内饰件的原材料主要为塑料粒子(PP、ABS、PC/ABS 等),工艺也主要集中在注塑、搪塑和组装等,基本不涉及到乘用车座椅中的金属件。


基于主副仪表板、门板产品中的核心工艺能力(注塑、发泡、搪塑、包覆和组装等),不断布局新工艺,拓展产品新品类,外饰件和乘用车座椅为后续开拓方向。最终公司将有望成为汽车饰件领域品类全覆盖的自主龙头企业,单车ASP有望达1.5万元上下

五、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推荐逻辑:1、内外饰单车价值量大,市场空间广阔,且公司有新产品拓展潜力。2、核心内外饰行业格局好,真正做到一定规模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自主民企数量少,基本无新进入者,格局整体呈现集中度提升和国产替代的大趋势。3、公司竞争力突出,在成本控制和响应效率上相比竞争对手拥有明显优势;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后续海外市场将贡献重要增量。核心增量:24年主要增量客户为吉利、奇瑞、理想、国际知名电动车企;25年国际知名电动车企海外项目将开始贡献重要增量。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22亿元、14.82亿元、18.7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2.30元、3.04元、3.85元,对应PE为18.61倍、14.09倍、11.12倍(PE数据对应2024年5月29日收盘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半导体设备行业报告:国产化进程加速与市场展望

2024-05-30
下一篇

2024年电力电子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