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缝制设备行业新趋势报告
一、缝制设备电控龙头,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大豪科技(603025.SH,下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15年上市。公司由大豪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大豪有限的全体股东即为公司全体发起人,分别为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一轻控股)、郑建军、吴海宏、孙雪理、谭庆和赵玉岭。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为一轻控股,穿透后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一轻控股与郑建军为一致行动人,截至2023年末,实控人间接控制上市公司32.89%的股份,郑建军持股比例为13.08%。郑建军此前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2023年公司完成管理层换届,新任董事长为韩松,其同时担任一轻控股副总经理职务。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缝制及针织设备电脑控制系统的研发,电控系统属于整机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公司最早做刺绣机电控、特种工业缝纫机电控产品,后续通过自主开发及并购方式拓展至针织机械电控领域,产品配套针织横机、针织袜机和针织手套机等。
公司电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厂商,包括杰克股份(603337.SH)、*ST中捷(002021.SZ)、慈星股份(300307.SZ)等,经整机配套后,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至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二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022年,公司子公司浙江大豪获“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上市前,缝制设备(刺绣机和缝纫机)电控产品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针织设备(横织机)电控产品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上市后,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在针织袜机电控领域进行了布局。在袜机电控市场,浙江明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明德)属于细分龙头,2015年其国内市占率超80%。袜机电控业务也是浙江明德的主要盈利业务。
经过前期考察后,公司较为看好浙江明德的袜机电控业务板块,基于审慎考虑,后续分两步完成了对该业务的收购。2015年,原浙江明德股东以及研发部经理喻杰成立合伙企业南通瑞祥作为持股平台,与上市公司合资成立大豪明德作为新的运营主体,用来承接原浙江明德袜机电控业务,其中公司出资占比10%。2017年,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南通瑞祥持有的大豪明德9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以2016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大豪明德100%股权收益法评估值为2.3亿元,增值率高达1038%,经协商后,大豪明德90%股权交易对价为2.09亿元。高溢价收购自然得对应业绩承诺。收购完成后,大豪明德的袜机业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对赌目标。2019年,大豪明德袜机电控产品市占率依然保持在85%以上。
此外,2020年公司还收购了主营横机电控产品的苏州特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一定程度补齐了横机电控业务的短板。经过多年积累及投资布局,公司主要电控产品在细分市场均具备较强竞争力。刺绣机电控系统作为公司的传统主导产品,早在2011年国内市占率就高达75%以上,现阶段全球市占率第一。此外,特种工业缝纫机电控、袜机电控、手套机电控产品均做到了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水平,近年来横机电控市占率也出现大幅提升。参考2019年数据,特种工业缝纫机电控国内市占率约50%,袜机电控约85%。
不过,在针织横机电控领域,睿能科技(603933.SH)仍占据优势地位,其国内市占率超60%。在该细分领域,公司还处于追赶阶段。
另外,在日本重机、日本兄弟、德国杜克普、德国斯托尔、意大利罗纳地等外企占据的工业缝纫机、横机、袜机等领域的全球高端市场,还有待公司突破。在电控产品外,公司基于多年来对行业的理解和市场积累,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缝制、针织行业智能工厂云平台系统,目前系统应用数量快速增长。
2017年以来,公司针织设备电控产品收入总体上有显著提升,产品结构有一定优化。2017-2023年,针织设备电控产品营收CAGR达41%。此外,2022年公司还投资布局了网络安全设备业务,2023年该业务营收为3.7亿元,这块业务下文会再提及。2023年,公司营收为20.3亿元,缝制设备电控、针织设备电控、网络安全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52%、27%、18%。
二、牵手“红星二锅头”未遂,并购切入网安赛道
尽管公司在缝制设备电控领域已经做到了龙头地位,但行业规模总体有限。另外,2017-2020年,受行业波动影响,公司缝制设备电控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增长压力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公司于2020年底推出了重大资产重组计划,简单的理解就是,控股股东一轻控股拟将酒类、食品及饮料等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据重组方案(草案),公司拟向一轻控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向京泰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红星股份45%股份,向鸿运置业(一轻控股的控股子公司)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红星股份1%股份。
其中,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下属公司包括红星股份、一轻食品、一轻研究院等主体。红星股份主要产品分别为“红星”系列品牌白酒,代表产品为“红星二锅头”;一轻食品主要产品为“义利”系列品牌食品和“北冰洋”系列品牌饮料。
本次交易总对价达127亿元。若能达成交易,上市公司业务将扩充至酒类、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换言之,红星股份、一轻食品等也将实现“曲线上市”。由此,这笔收购也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2020年底,公司股价曾连续拉出12个涨停板,红极一时。
然而,这个历时超两年的并购方案在获得北京市国资委批复、股东大会同意、证监会受理后还是发生了变故。2023年3月公司公告称,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交易各方一致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此前的风险提示公告中,公司也提到:全面注册制实行后,主板板块定位进一步明确,相关监管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结合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政策层面的限制或是主要影响因素。
在上述资产重组外,公司还推进了另外一起并购事项,同样也是围绕多元化业务布局。2022年8月,公司控股收购了北京兴汉网际股份有限公司(兴汉网际)60%股份,以此切入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和云边端市场。以2022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兴汉网际100%股权收益法下评估值为4.5亿元,增值率293%,经协商后,兴汉网际60%股权交易对价为2.7亿元。对于收购网安资产,公司的解释是:传统业务市场地位稳固,公司不想固守在现有业务领域。
兴汉网际的产品主要包括网安主机及模组、网络接入及边缘通讯白盒、国产自主可控信创平台以及特种行业通讯加固整机等,主要客户包括启明星辰、绿盟、深信服、新华三、天融信等。兴汉网际在被公司并购前是台资控股企业,在信创领域拓展受限,被并购后国资背景加持,更有利于业务开展。2023年,兴汉网际获得了国家级大基金1.8亿元战略投资。近期,兴汉网际拟申请新三板挂牌,后续还准备择机寻求北交所上市。
三、一季度高增长,行业拐点已至?
在进一步分析公司经营业绩之前,先来回顾下行业情况。缝制机械方面,自2018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年产值达到近八年来的阶段性峰值后,行业开始进入调整期,2021年受海外订单回流影响产量出现大幅回升,2022年内需下滑产量再度回落。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下游鞋服企业为应对库存压力,纷纷减少了对缝制机械的采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内需不足和外需下滑的双重压力,行业整体产销量触及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不过,2023年三季度以来行业产、销量降幅逐步收窄,年末呈现出明显的触底回暖势头。2024年初,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及发达经济体鞋服补库需求逐渐释放,南亚、东盟、非洲、拉美等市场需求较快回暖,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实现同比正增长。在针织机械领域,2023年三大类机型表现有所分化,其中横机有复苏迹象,其他品类总体表现平稳。从纺服业的资本支出情况看,2023年行业低谷期整体资本支出缩减明显,2024年一季度有明显提升。
回到公司经营层面,在行业需求不旺的2023年,公司仍然实现了27%的营收增速,其中缝制、针织机械电控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2%、32%,表现好于行业整体。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延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达50.7%。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国内新中式服装需求增加,带动缝制设备需求增长;二是印度等多个海外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了相关设备需求增长;三是设备升级换代下,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四是针织设备电控产品市占率有所提升。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速也明显高于主要下游设备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公司对于纺服设备行业趋势的判断颇为乐观:此前整个行业已经盘整近5年,而正常情况下纺服设备行业5-6年一个周期。从2023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行业拐点明显,既然拐点来临,行情原则上可以持续到2026年。
下游工业缝纫机龙头杰克股份对缝制机械行业的判断也有类似之处但更为审慎,杰克股份认为行业有望开启触底回升和恢复性增长的新周期。
四、毛利率触底回升,研发强度较高
基于较好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缝制设备电控产品毛利率总体维持在高位,受收入波动影响存在一定起伏。2020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对袜机电控产品进行了降价同时开发了毛利率较低的气阀箱配套产品,综合导致针织设备电控产品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
2018年以来,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整体有一定下滑。2024年一季度,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占比增加,带动毛利率触底回升。近几年净利率基本在20%以上。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2.9%,净利率为23.1%。历史上公司研发费用率基本在9%以上,较高的研发强度也保障了产品的持续升级迭代。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合计440人,占员工总数比重达34%。历史上公司研发费用率基本在9%以上,较高的研发强度也保障了产品的持续升级迭代。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合计440人,占员工总数比重达34%。
2018-2020年,受营收及净利率下滑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下降。2021年以来,公司营收出现恢复性增长,利润情况也明显好转。v2018-2020年,受营收及净利率下滑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下降。2021年以来,公司营收出现恢复性增长,利润情况也明显好转。
2024年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叠加盈利能力回升,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5%。2024年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叠加盈利能力回升,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5%。
从公司ROE历史表现来看,周期性特征明显,2020年曾低至8%,近三年基本在17%以上,2023年ROE达18.9%。2018年以来,公司PB在3.9-22.9区间,截至2024年5月30日,公司PB高达6.8。2018年以来,公司PB在3.9-22.9区间,截至2024年5月30日,公司PB高达6.8。
五、分红远超募资,吾股排名大幅提升
受并购事项影响,公司账上存在一定的商誉资产,截至2023年末,账面价值为4.1亿元,尚未出现减值。另外,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相对较高,2023年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达46%,不过账龄绝大部分在一年以内,总体上问题不大。另外,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相对较高,2023年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达46%,不过账龄绝大部分在一年以内,总体上问题不大。由此导致公司收入质量及利润质量总体表现不佳。由此导致公司收入质量及利润质量总体表现不佳。
公司现金流情况总体良好。上市至今,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22.3亿元,资本支出累计2亿元,沉淀下的自由现金流累计20.3亿元。较低的资本支出一定程度与公司的产品特性及经营模式有关,公司电控系统属于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另外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公司还采取了外协加工的方式,2019年开始部分大批量订单试行OEM加工模式。较低的资本支出一定程度与公司的产品特性及经营模式有关,公司电控系统属于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另外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公司还采取了外协加工的方式,2019年开始部分大批量订单试行OEM加工模式。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股权融资7.8亿元,累计分红25.6亿元(含2023年度拟分红3.3亿元),平均分红率为84.2%,分红募资比约3.3。公司历史上有息负债较少,近两年有息负债率有所提升,有息负债主要为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7.9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6亿元,资金相对宽裕。公司历史上有息负债较少,近两年有息负债率有所提升,有息负债主要为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7.9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6亿元,资金相对宽裕。
从2023年情况看,短期借款主要为票据贴现(附追索权),信用借款金额较小。从2023年情况看,短期借款主要为票据贴现(附追索权),信用借款金额较小。从总体的资产结构看,货币资金的金额及占比最高,流动性整体较好。从总体的资产结构看,货币资金的金额及占比最高,流动性整体较好。
随着业绩的改善,2020年以来,公司在市值风云APP上的实时吾股排名出现了大幅提升,目前排在第644名。随着业绩的改善,2020年以来,公司在市值风云APP上的实时吾股排名出现了大幅提升,目前排在第644名。
不过,2023年三季度以来行业产、销量降幅逐步收窄,年末呈现出明显的触底回暖势头。2024年初,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及发达经济体鞋服补库需求逐渐释放,南亚、东盟、非洲、拉美等市场需求较快回暖,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实现同比正增长。在针织机械领域,2023年三大类机型表现有所分化,其中横机有复苏迹象,其他品类总体表现平稳。从纺服业的资本支出情况看,2023年行业低谷期整体资本支出缩减明显,2024年一季度有明显提升。
回到公司经营层面,在行业需求不旺的2023年,公司仍然实现了27%的营收增速,其中缝制、针织机械电控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2%、32%,表现好于行业整体。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延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达50.7%。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国内新中式服装需求增加,带动缝制设备需求增长;二是印度等多个海外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了相关设备需求增长;三是设备升级换代下,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四是针织设备电控产品市占率有所提升。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速也明显高于主要下游设备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公司对于纺服设备行业趋势的判断颇为乐观:此前整个行业已经盘整近5年,而正常情况下纺服设备行业5-6年一个周期。从2023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行业拐点明显,既然拐点来临,行情原则上可以持续到2026年。
下游工业缝纫机龙头杰克股份对缝制机械行业的判断也有类似之处但更为审慎,杰克股份认为行业有望开启触底回升和恢复性增长的新周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