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县(市)和市辖区两类1。县(市)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交汇点,县(市)经济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支柱;市辖区则主要是城市经济的空间载体,在工业布局、产业关联、管理模式和要素供给等方面与县(市)都有所差异。本报告针对两类主体,深入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结合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旨在挖掘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促进县域工业链群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协同创新力,本年度专题篇聚焦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分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本报告分三篇,第一篇是2022年中国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分析县(市)经济发展总体特征,系统梳理五大趋势,展示评价理念及结果,勾勒工业百强县(市)发展图景,总结制约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东部巩固领先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江浙百强县(市)数量领跑,山东大幅复苏;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快速成长;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
第二篇是2022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分析市辖区工业发展新使命,展示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工业百强区的发展新亮点,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东部优势增强,粤苏包揽十强;工业百强区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顶梁柱,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主空间,科技创新能力培塑最中坚,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前沿。
专题篇是产业集群年度洞察。分别从国家级产业集群、县(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视角,分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本年度研究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基础上,首次纳入了县(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专题篇则聚焦产业集群这一新主题。
1.县(市)经济总体发展稳中有进。近年来,在撤县(市)设区导致县(市)数量下降的背景下,县(市)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我国县(市)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4.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3万亿元,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
2.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2022年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6%的人口以及超过14%的规上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近10%的GDP、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近16%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经济社会贡献显著;且百强县(市)在全国消费、出口中的支撑作用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石力量。
3.东部巩固先发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2022年东部入围县(市)数量合计达到70个,较上年新增4个,在工业百强县(市)第一、二梯队中延续主导优势,强县最大聚集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城市群或经济区集聚了绝大多数百强县(市),城市群内的苏锡常、厦漳泉、长株潭等18个都市圈更是覆盖了六成以上的百强县(市),抱团发展、核心带动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趋势。
4.江浙保持领跑地位,山东强县数量强复苏。2022年,浙江和江苏的分别入围25个和23个,两省合计达到48个,涵盖了百强县(市)数量的近半数。山东的百强县(市)数量强势复苏,增长到11个,扭转近年的下滑态势,表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良好成效。
5.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培育快成长。工业百强县(市)R&D经费支出合计突破2300亿元,约占全国比重的10%,昆山市、江阴市等11个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均超过40亿元,长沙县、新昌县、余姚市等8个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于3.5%以上的高水平。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21年昆山市、张家港市、宁乡市等县(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余姚市、乐清市、平湖市等县(市)的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6.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百强县(市)中有近八成实现了工业投资的正增长,8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昆山市、平湖市等县(市)的新兴产业投资规模超过了50亿元,常熟市、太仓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均超过了30%。更高水平开放释放县域新空间。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等开放通道纵深化发展,推动开放由沿海沿江沿边向内部腹地的县(市)扩展。随着自贸区及其联动发展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载体的扩能提效,更多县(市)参与到国际大分工中。
7.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工业百强县(市)中,69个县(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义乌市、乐清市、石狮市等47个县(市)达到了5万元以上,可以比肩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县域消费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0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53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比重为30%。工业百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约3.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9%,其中晋江市、昆山市、常熟市超过千亿元。
8.县(市)产业集群发展方兴未艾。县(市)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行列。截至2021年底,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试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大类国家级产业集群中共有18个主要分布在县(市)。县(市)崛起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工业领域的县(市)千亿级产业集群至少在26个以上,形成了5000亿级领衔,3000亿级、2000亿级、1000亿级梯次支撑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