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2023民生数据要素应用研究报告

民生数据要素是指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数据资源。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社会保险信息、教育档案、住房信息等原始数据及其衍生形态。在所有数据要素分类中,民生数据要素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数据要素类型之一。


原始数据集、标准化数据集、各类数据产品及以数据为基础生产并投入于民生领域的系统、信息和知识均可纳入民生数据要素讨论的范畴。民生要素的应用场景涵盖交通出行、社保、文旅、教育、医疗、惠农等诸多领域,包括各类服务100余项。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数据被创造出来,基于数据要素的新场景应用不断增多。随着数据要素配套逐渐完善,市场应用不断渗透,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应用市场规模为1034亿元。预计未来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

【赛迪】2023民生数据要素应用研究报告

据赛迪顾问统计,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2.0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之一进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体系。数据要素作为以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民生数据要素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数据资源,其发展是社会顺应数字经济浪潮、个人构建数字身份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民生数据要素行业,准确理解民生数据要素应用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近日,赛迪顾问编制《民生数据要素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民生数据要素的新机遇、新价值出发,分别聚焦于民生数据要素应用领域的行业背景、市场现状、应用前景、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等主题。


一、行业发展背景


1、国家及地方相关机构建设日益完善,数据要素战略地位拔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各级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着数字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基础要素之一。基于此,国家及地方不断完善与数据要素相关的机构设置,助力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拔升。


2023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国家数据局可以整合各部门、企业所产生的数据,形成一个国家级的数据资产汇总。这样做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信息,实现对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助力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各地数交所的建立也促进了数据资源流通,调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服务商的积极性。2022年12月,“数据二十条”发布,提出“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鼓励各类数据商进场交易”。2023年1月3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运营;1月13日,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首个行业数据指数发布平台。数据交易所不仅是撮合交易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为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效率、合规、安全、信任等问题提供支撑。


此外,数据交易链也将成为数据流通交易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应用的灵活性,丰富产品供应。2023年4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了国内首个数据交易链的一期建设工作并正式上线。未来,随着交易链业务场景的拓展和数据交易联盟链成员的增加,数据红利将大幅释放。作为产业之间的平台,数据交易中心可以有效促进多源数据流通共享,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助力。


2、数据价值挖掘需求不断增长、数据要素潜能丰富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自2020年被我国正式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数据不仅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引擎,亦是解决生产过剩、供需错配等关键性问题的重要抓手,能够释放乘数效应。2022年,我国的数据生产量达到23.3ZB,增速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的潜能,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痛点。数据要素供需已经开始了对于价值创造和交换的探索,实现数据增值。


在民生领域,截至2022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过10亿人,总使用量超过850亿人次,初步实现地方部门500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依托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民生数据要素在推动社会运转效率提升方面的价值已经显现。


3、对数据要素的处理在技术储备层面逐渐成熟


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民生服务方式,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知识图谱、隐私计算、多方计算等技术突破为民生数据的科学应用提供了保障支持。以隐私计算为例,该技术手段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使用和共享。隐私计算通过安全的加密算法,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既可以保证数据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又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密存储、计算和安全共享。有效解决数据要素共享数据安全难题,促进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保护数据主体的隐私权利。


此外,“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的大面积推广,不但大大增加了数据的来源,还使得数据衍生品的形态更加丰富。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服务民生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了涵盖居民日常生活、就医、就业、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数据资源。其中,社会保障卡是居民“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载体,相对于其他实名凭证更具备终身服务的价值。随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形成包括数据报告、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智能算法在内的多种衍生品形态,这些形态可以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和实现数字化治理、智慧管理提供更好保障。


上一篇

【中移智库】2023智慧物流服务指数研究报告

2023-11-16
下一篇

【万德宣伟】后疫情时代青年白皮书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