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2022年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
发展氢能源是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真正实现碳中和的优选之举。我国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长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且能源危机日益显著,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在国际中的能源发展地位,促使我国走上发展新能源之路。其中氢能凭借:取环保、获多元、储有量、用有需且高效,既为燃料亦为能源发展使用,成为我国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
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量达约1.3亿吨,使用氢能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碳税效率高达76.7%,合计可节约超过700亿美元碳税。从碳排放降本角度看,2060年工业用氢占比最大超过60%,可实现减少碳排放量141.1亿吨,节约423.3亿美元的碳税;为交通运输领域减少碳排放量72.76亿吨和建筑及其他部分减少21.01亿吨,分别实现减少218亿美元和约63亿美元的碳税。逐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降本、优化能源格局提升国际地位的多元目标。
成本是制约氢能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制储运加注各个环节成本均有下降空间。目前,制氢环节上,主要依托化石燃料合化工生产中副产物作为主供氢源的原材料以节省制氢成本,未来最优解绿氢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从原料供应、技术及相关设备三维度突破;储氢环节上,一方面高压气态瓶改造成为重点,另一方面,需推动低温液态储氢和介质储氢的发展;运氢环节未来趋势主要在液氢运输以及管道运输,通过技术发展与规模化生产双向驱动降成本之路;加注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利用传统能源企业基础设施优势合建加氢站降本。
为防止气候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已承诺2030碳达峰,2050碳中和,氢能源作为中凭借其取环保、获多元、储有量、用有需且高效、应用广的特点成为我国新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绿氢(氢能源终极理想形态)作为“零碳排”能源更是发展重中之重。根据艾瑞推算,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量达约1.3亿吨,使用氢能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234.87吨,可节约超过700亿美元得碳税。
目前,我国处于氢能源发展的起步阶段,以“灰氢”、“蓝氢”,成本与技术是制约氢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报告从氢能源产业链的角度探索氢能源的未来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应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推动制氢、储氢、运氢环节技术发展,设备投入规模化生产,加快加氢站建设,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逐步应用与渗透,深度助力碳中和。
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位,是地球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氢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H2)。氢气可从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制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载体。氢能是指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储能、发电、各种交通工具用燃料、家用燃料等。
氢能源的优点
共研产业研究,2022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现状及格局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氢能源具有着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可储运、可再生等诸多特点,因此被能源界誉为21世纪最清洁、最安全的“终极能源”,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技术的日臻成熟,如今谈“氢”不再色变,氢能也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战略能源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氢气产量保持连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一产氢大国,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达3781万吨,同比增长14.6%。
2012-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统计
共研产业研究,2022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现状及格局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我国制氢方式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占比80%以上,“双碳”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后通过电解工序制氢的“绿氢”占比将逐渐提升,预计2050年达到70%。
我国制氢结构
共研产业研究,2022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现状及格局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应用方面,除工业应用外,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下游需求强势增长,带动氢能源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预计2060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用氢将占氢能整体应用的31%。此外,在电力领域,氢储能技术可以更好实现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跨季节调配;氢燃料电池在建筑热电联供领域的应用,能避免长距离运输约6%-8%的能量损失,具有节能环保、安静高效的优势,在中国正处于初步研发阶段,美、日已实现商业化运作。
2060年我国氢气利用结构
共研产业研究,2022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现状及格局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联盟、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和规划: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发展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6月,氢能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2021年9月6日,随着北京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得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联合批准,我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正式出炉,分别是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获批城市群中,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是由大兴区代表北京市作为牵头城市,联合海淀、昌平等六个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山东省滨州市、淄博市等共12个城市(区)组成。上海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包括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广东城市群确定由佛山市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福州、淄博、包头和六安等城市。在4年示范期间,五部委将对入围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奖励。2022年以来我国多地纷纷出台政策,“真金白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在政策助力、企业投入加大、产需逐步形成合力的推动下,氢能市场未来发展可期。
2021年我国部分区域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共研产业研究,2022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现状及格局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更多关于氢能源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请搜索、收藏共研网,或者购买共研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23-2029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氢能源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2023-2029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从氢能源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氢能源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氢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氢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氢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