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净零城市报告

毕马威全球净零城市报告针对50个目标城市分别评估了毕马威识别出的48个向净零排放过渡的关键驱动因素指标。这些指标通过四个维度展现城市向净零排放过渡的进展,包括:脱碳状况、领域政策及准备度、公平性和城市推动措施。这些指标适用于能源、交通与互联、建筑环境、工业、废物和环境卫生等五大领域,这些领域既具有较高的排放量,也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毕马威】净零城市报告

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70%将居住在城市之中。这可能会给能源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和需求。气候变化危机超越城市边界和国界,需要联合全球的集体力量予以应对。在迈向低碳未来,实现净零排放并助力确保繁荣与公平方面,城市常常低估自身的能力。应利用技术、预算、绿色政策、资本计划、合作伙伴关系和新的治理模式来推动减排。全球有700多个城市已承诺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50%,并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新冠疫情凸显了全球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在疫情之后采取的复苏举措是城市围绕气候行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实施政策和措施的良机。跨领域实现净零排放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能源转型,还必须确保城市能够提供必要的社会安全体系和繁荣的经济保障,以便人人参与一致的气候行动以实现全球城市净零的目标。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育,以及可持续发展议题都十分关注。在2022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2022年8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两省一市发改、生环等部门发布了我国首个跨区域的达峰方案《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示范区达峰实施方案》。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很多与净零相关的规划,涉及能源、水利、绿色金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和治理、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生活行动等多个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到2050年我国需要增加服务3亿人的基础设施,这一进程恰好发生在“达峰”走向“中和”的过程中,这对于我国的减碳战略至关重要,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市场。


同时,毕马威团队还希望强调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对于减碳工作的重要作用,提出将使用端口与生产端口的需求供给关系紧密结合,满足城市能源需求,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强调以城市为核心,政府-社会-企业通力合作的模式在脱碳、减碳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毕马威】净零城市报告
参考报告:净零城市报告.pdf
上一篇

【DMCC】贸易的未来

2023-11-29
下一篇

【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2023年湖仓一体技术与产业研究报告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