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周期与成长并行

1.行情回顾:农林牧渔跑输对标指数

受到2023年养殖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影响,近一年农林牧渔(中信)指数下跌-12.65%,跑输上证指数7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4个百分点。

2024年初-6月26日,农林牧渔指数(中信)绝对收益率为-7.51%,在中信一级30个行业中,排第20位,跑输沪深300指数8.94个百分点。

2.畜禽养殖:周期与成长共舞

2.1.生猪养殖:把握行业上行周期

2.1.1.生猪产能去化进入兑现期


2024年上半年,商品猪出栏量和仔猪供应量均呈下降趋势,生猪产能去化逐步进入兑现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Q1全国出栏生猪1.95亿头,同比-2.23%。受到前期猪价长期低迷和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影响,仔猪供应量也明显减少。据博亚和讯统计,2024年1-5月全国断奶仔猪供应量同比-2.49%;其中,5月断奶仔猪供应量环比-0.25%,同比-3.38%。随着猪价的企稳回升,养殖端对于下半年行情相对乐观,补栏积极性较高,叠加行业仔猪供应减少,推动2024年上半年仔猪价格上行。


由于猪价低迷,养殖端陷入长期的深度亏损,推动生猪产能持续去化。截至2024年5月,此轮自2023年初开始的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告一段落。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96万头,同比-6.15%,同比降幅缩窄;环比+0.25%,环比由降转增,仍高于正常保有量(调整后)96万头;2024年3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09亿头,同比-5.92%,环比-5.21%,同环比降幅均扩大。


2.1.2.猪价企稳回升


2006年至今,猪价共经历了5轮完整周期,当前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行期。前四轮周期完整时长都在4年左右,包括“上行期、下行期、筑底期”三个阶段。其中,由于反弹幅度创历史新高等因素,第四轮猪周期被称为“超级猪周期”。非洲猪瘟蔓延导致短期内产能深度去化,生猪价格迎来超级反弹行情,2020年2月上涨至40元/公斤附近,涨幅超200%。受到行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和规模化程度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第5轮猪周期呈现出上行时间短和产能去化缓慢的特点。


2024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现象,上一轮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逐步反应至仔猪供应和商品猪出栏层面,推动市场上的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根据博亚和讯数据,2024年6月10日-14日全国生猪均价18.84元/kg,环比+3.80%,同比+31.64%。端午节期间猪价短暂回调后,北方大部分地区猪价突破前期高点。


根据博亚和讯数据,2024年5月自繁自养养殖户月均盈利30.87元/头,同环比均扭亏;外购仔猪养殖户月均盈利177.64元/头,环比增加76.78元/头,同比扭亏。2024年5月末,全国平均猪粮比价7.21,猪料比价为4.92,较4月均有明显回升。


2.1.3.投资建议:行业规模化加速,头部猪企优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不断提升,出栏量居前的8家猪企合计市占率由2017年的4.59%提升至2023年的18.35%。根据出栏量来看,牧原股份是生猪养殖行业龙头,出栏量遥遥领先,2024年1-5月共出栏生猪2732万头,同比+9%;另外,2024年1-5月温氏股份、天康生物出栏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3%、18%。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周期与成长并行

从头均市值角度来看,对应公司2024年出栏目标,当前上市猪企头均市值均处于历史低位,较历史高点差距较大,未来具有明显提升空间。


目前,上一轮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逐步反应至仔猪供应和商品猪出栏层面,市场上生猪供应缩紧推动猪价企稳回升,缓慢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下半年随着节假日的来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有望推动猪价打开反弹空间。同时,饲料成本的压力也得到缓解,生猪养殖行业利润空间有望得到显著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将快速修复。


根据前两轮猪周期对应的资本市场表现,上市猪企估值抬升往往要提前于业绩兑现期,生猪养殖公司股价同市场猪价走势趋同。在周期上行阶段,生猪养殖板块市净率较ROE大约提前半年时间反应。目前,生猪养殖板块市净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随着猪价的止跌回升,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估值回归,建议关注行业龙头牧原股份(002714)。

2.2.白羽鸡:关注产业链一体化龙头

2.2.1.父母代产能充足,商品肉鸡出栏量维持高位


长期以来,我国祖代鸡引种渠道主要是从新西兰、美国进口及国内自繁。随着国内研发主体在祖代鸡育种上的突破,叠加进口祖代难度上升,2023年以来国产祖代品种占比增加。根据博亚和讯数据,2024年1-5月,我国祖代更新量为70.1万套,同比增长29.34%,预计全年祖代鸡更新量将处于140万套左右高位区间。2024年1季度常规祖代鸡存栏持续攀升,4月份升至94万套,5月份止增下降,5月份常规祖代鸡存栏环比下降0.87%,同比增长66.56%。2024年1-5月份平均常规在产祖代存栏同比增长34.92%。


受到在产祖代鸡存栏的逐步回升,父母代鸡苗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但是尚未完全传导至商品代鸡苗。2024年5月份父母代鸡苗产量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39.89%;1-5月份父母代鸡苗供应量同比增长22.31%。2024年5月份商品鸡苗销售环比下降0.19%,同比下降7.26%;2024年1-5月份商品鸡苗销售量同比下降2.4%。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周期与成长并行

根据博亚和讯数据,2024年5月份肉鸡出栏量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41%;1-5月份肉鸡出栏量同比增长2.8%。肉鸡出栏量维持高位,鸡价低位震荡,目前父母代产能仍旧充足,预计短期内商品代肉鸡产能难以去化。


2.2.2.供需博弈下鸡价维持低位震荡,养殖端亏损加深


我国白羽肉鸡行业平均每轮周期长度约2年。2012年以来,行业经历了5轮鸡周期,根据产能去化程度及禽流感等因素影响,每轮周期完整时长差距较大,不像猪周期规律较为明显。其中,最短一轮周期仅14个月,最长一轮周期持续了36个月,平均每轮鸡周期2年时间左右。


本轮鸡周期开始于2020年2月,受到世纪疫情和上轮周期产能过剩的影响,出现了长期磨底的现象。从供给端来看,2019年、2020年,连续2年祖代种鸡更新量超100万套,导致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从消费端来看,持续了3年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连锁餐饮、大型企业及高校的团体性消费,白鸡需求端疲软,预计2024年全年消费需求有望回暖。同时,随着猪价的止跌企稳,肉鸡价格有望打开反弹空间。


根据博亚和讯,2024年5月份毛鸡均价7.73元/公斤,环比-1.5%,同比-18.8%;鸡苗均价3.15元/羽,环比-4.0%,同比+15.0%。据博亚和讯家禽生产和产量预测系统统计,2024年5月份肉鸡出栏量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41%。“五一”假期结束后,鸡肉冻品库存升高,鸡肉产品价格震荡弱调,部分屠宰企业压价采购毛鸡,导致肉鸡价格窄幅回落,5月底肉鸡价格跌至7.2元/公斤,肉鸡养殖持续亏损。随着猪价的加速反弹,短期内预计鸡价下行空间有限。


从产业链盈利水平来看,根据博亚和讯数据,2024年5月肉鸡养殖平均亏损1.70元/羽,环比亏损缩窄0.09元/羽,同比缩窄0.08元/羽;种鸡环节平均盈利0.44元/羽,环比下降0.16元/羽,同比增加0.32元/羽;肉鸡屠宰端平均亏损0.45元/羽,环比减亏0.13元/羽,同比减亏0.17元/羽。

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周期与成长并行

2.2.3.投资建议:产品端迎来量价齐升,关注全产业链布局龙头


从白羽肉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来看,圣农发展为行业龙头,覆盖白羽肉鸡养殖全产业链,2022年公司在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根据博亚和讯数据,在2023年我国祖代鸡更新中,圣农发展自研品种SZ901占比为20.4%。益生股份主要覆盖祖代种鸡和父母代种鸡养殖环节,民和股份主要覆盖父母代鸡养殖环节,仙坛股份主要覆盖下游商品代养殖及屠宰。根据博亚和讯监测,2024年1-4月圣农发展肉鸡销售量约2亿只,同比增长8.9%。

3.动保:“新品释放+需求扩张”双轮驱动

3.1.行业阶段性承压

2018年以来,我国兽药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兽药协会数据,2016-2021年,国内兽药产品销售规模由472.29亿元增长至686.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6%;2022年我国兽药市场总额673.45亿元,同比下降1.86%,主要是受到下游畜禽养殖行业长期低迷所导致。2023年,营收20亿以上的企业占市场总量比例超过20%,营收在10亿元左右及以上的企业占市场总量比例超过41%。整体来看,兽药行业的集中度已达较高水平。

3.2.下游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明显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主体仍是散户养殖。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年出栏量500头以下的“散养户”出栏量占比达42.90%。对比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占比95%,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受到非瘟疫情冲击和头部企业的规模优势,近年来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占比由四成提升至六成左右。


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2013-2022年我国年出栏量500-999头的中小养猪户户数大幅下降,而年出栏量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户数逐年增加。2022年年出栏500-999头养殖户户数和年出栏量5万头以上的养殖户户数分别为9.6万户、993户;同比增速分别为+0.62%、+16.96%。从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来看,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占比不断提升,对于动保产品重视程度加重,动保产品渗透率将继续提升,有望从长期角度推动动保行业市场规模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年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中期报告

2024-06-28
下一篇

2024年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中期报告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