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医药行业:2022年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
非器械类与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差异
非器械类与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研发成果方面差异更大。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创新药上市获批、非创新药上市获批以及临床试验完成等为衡量标准,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医疗器械注册和专利授权等为衡量标准。
为此,我们从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实际研发特点出发,分别构建了针对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指标体系,以期更加精准、系统、科学和全面地评估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综合实力。
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维度构成,包括研发投入、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
过去十年来,非器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值从2013年的60.625上升至2022年的61.018;中位数从2013年的60.470上升至2022年的60.817;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为76.762;最小值历年均为60.00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最大值显著提升。2019年以前,最大值均为70以下;2019年以来最大值一举上升至70以上,尤其在2021年,最大值(恒瑞医药)高达76.762。以上表明,2019年以来,我国头部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指数进步显著。
2020年及以前,各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中位数较为稳定且差异不大,2021年各上市地的差异变大,但2022年差异有所缩小。相较于2021年,2022年除上交所有所上升外,其他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中位数均有所下降。2022年,美交所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最为领先,港交所次之,再次为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
总体来看,境内各上市板块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呈上升趋势。2022年,科创板板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最为领先,主板次之,再次为创业板。相较于2021年,2022年的创业板、主板和科创板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指数平均值均有所上升。
中国财富网讯2022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于2023年9月3日在服贸会“2023卫生健康与医药工业创新服务大会”正式对外发布。此次发布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北京交通大学数字财税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也将同期发布。
2022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发布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由中国医药会计学会会长、国药集团总会计师杨珊华博士首倡和领导,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数字财税研究院院长、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姚立杰教授主持研究团队完成。该指数构建了既涵盖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又涵盖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的研发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评价体系的空白,弥补了既往研发评价和考核对研发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研发产出关注的不足,系统、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水平和综合实力,为认识医药企业研发工作特征、评价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把握医药企业投资价值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也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资源配置,让真正做高水平、高质量创新的企业吃下“定心丸”,让更多创新效率高的企业的价值被市场认可,营造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引领我国医药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发布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悉,首届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于2023年3月18日发布,政界、学界、企业界等各领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国家工信部、卫健委、科技部等相关司局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肯定。杨珊华博士介绍,此次发布的指数在首届研发指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2022年度我国境内外上市医药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系统梳理了企业研发资料,科学分析了研发内涵,并在构建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四项原则:
一是能有效促进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推动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希望这个指数能对医药企业研发工作发挥风向标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总体情况、不同上市地、不同境内上市板块、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实际运营地的研发指数排序和增减变化挖掘其根本性原因,以助力我国医药产业研发创新。
二是能直击我国医药企业研发痛点,有效弥补现有研发评价体系的不足。这套指标体系,既考虑研发投入,更重视研发产出,既考虑研发数量,更重视研发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研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引导我国医药企业朝向更重视研发产出和研发质量的方向发展。
三是全面、科学、多维、分类构建,数据100%可验证。研究团队多次深入企业科研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多次召开由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共同组成的研讨会,反复论证该指数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选取。研究团队将整个医药行业分为非器械类和器械类,从研发投入、研发成果(非器械类将研发成果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支持四个维度分别选取近20项具体指标进行指数构建,每项指标的数据均源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数据具有100%的可验证性。
四是指数应用简便易行。研究团队希望该指数的应用能起到类似物价指数的“指南针”作用。政府用之,助力研发政策制定;企业用之,通过对标找出差距、明确方向;社会用之,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附:
2022年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恒瑞医药、人福医药、华海药业、百济神州、绿叶制药、康方生物、红日药业、天宇股份、翰森制药和科伦药业。
2022年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迈瑞医疗、东方生物、联影医疗、万泰生物、亚辉龙、迪瑞医疗、华大基因、安图生物、微创机器人和达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