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果】一文读懂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果产业生产现状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包含了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域及两个特别行政区(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9+2”),覆盖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2022年末,整个地区常住人口为51774.6万人(香港733.32万人、澳门67.2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为42.77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74万亿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未纳入统计)。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通过珠江水系牵连在一起,“同饮一江水”,地缘、人缘、文化相互融合、碰撞,形成经济、产业、人口等层面密切往来流动的庞大经济合作区,堪称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区之一,不仅坐拥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囊括了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崛起、海南自贸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众多国家战略经济区。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且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水果生产,区域内气候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生产的水果品种丰富、质量好、产量高,其中,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水果产区,海南、四川、云南等地生产的水果在上市时间和果品种类方面均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果产量为12185.32万吨(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水果生产规模较小,本文未做呈现),占全国水果产量的38.63%,其中,各省域按水果产量排名依次为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其在整个地区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7.92%、16.65%、11.33%、10.58%、9.91%、7.1%、6.15%、5.74%、4.62%。
从品种结构来看,2021年,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果园面积为9515.07万亩,园林水果产量为9819.32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85.83%,其中,柑橘、香蕉、梨、葡萄、苹果产量在整个地区园林水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5.43%、11.94%、3.56%、3.25%、1.99%;瓜果播种面积为864.9万亩,瓜果产量为1621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水果产量的14.17%,其中,西瓜、甜瓜产量在整个地区瓜果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7.52%、7.61%。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水果相关数据,从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果产业生产趋势、品种结构、产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水果产业科研、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2022年,泛珠江三⻆洲地区⽔果产量为12185.32万吨,占全国⽔果产量的38.63%。从品种结构来看,2021年,泛珠江三⻆洲地区果园⾯积为9515.07万亩,园林⽔果产量为9819.32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果产量的85.83%;⽠果播种⾯积为864.9万亩,⽠果产量为1621万吨、约占整个地区⽔果产量的14.17%。
2.泛珠江三⻆洲地区各省域按⽔果产量排名依次为⼴西>⼴东>四川>云南>湖南>福建>江西>贵州>海南。2022年,以上省域在整个地区⽔果产量中所占的⽐重分别为27.92%、16.65%、11.33%、10.58%、9.91%、7.1%、6.15%、5.74%、4.62%。其中,园林⽔果产区主要集中在⼴西、⼴东、四川以及云南等地区,⼴西园林⽔果产量占整个地区园林⽔果产量的28.5%,⽠果产区集中在湖南、江西等地区。
3.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12年⾄2021年泛珠江三⻆洲地区各省域⽔果产量均呈增⻓趋势。其中,⼴西⽔果产量增⻓量最⾼,增⻓了1865.3万吨,同时也是全国⽔果产量增量最⾼、增速排名第⼆的产区,⼴东、云南⽔果产量增量在整个地区和全国范围均依次排名第⼆、第三,明显低于⼴西地区;贵州⽔果产量增速最快,达367.27%,同样也是全国⽔果产量增速最快的产区,增量低于⼴西、⼴东和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