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研究院】中国汽车品牌洞察报告(2022版)

2018-2020年,青年首购用户的大幅减少等,导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双双遭遇销量大幅下滑的严峻挑战。其中中国品牌下滑幅度更大,直接跌破700万辆。但2021年,中国品牌率先触底反弹,销量突破800万辆,市占率突破40%,期间海外品牌持续下滑。


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持续扩大并突破50%?销量能否持续提升并突破1000万辆?2023-2025年,海外品牌会如何积极调整,中国品牌该如何积极应对?


本报告基于上述思考,进行了简单梳理与探究,不足之处大家多指点与批评。


21世纪前20年,中国品牌经历三轮增长期,目前进入第四轮,2021年触底反弹,2022年市占率能否一鼓作气突破50%?


第一轮为2000-2006年,其中2003-2006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市占率超过30%;


第二轮为2007-2011年,其中2009-2010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突破300万辆大关,但海外品牌更出色,中国品牌市占率跌破25%;


第三轮为2012-2017年,其中2013-2016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突破800万辆大关,市占率逼近40%;


2018年起,进入第四轮增长期,中国品牌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出现了近20年第一次的销量与市占率的双下滑。2021年,中国品牌触底反弹,销量重回800万辆大关,市占率升至40%。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一鼓作气突破50%?终端销量能否突破1000万辆?


随着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彻底取消,2023-2025年,谁能领导中国品牌有效抵御海外品牌的战略性反击?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守住50%?


2000-2006年,准入门槛降低,中国品牌主打海外品牌主动放弃的5万元以内价区,市占率突破30%,奇瑞引领第一轮增长


1997年,奇瑞、吉利等新势力,不约而同进入汽车行业,但都没有生产资质,都是偷偷摸摸造车、卖车,有点像目前的低速山寨电动车企业;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老亚市仰天长叹,恳求上天给次失败的机会!这把老天爷吓了一跳,只见过祈求升官发财,没见过这么想不开的。可能是好奇,最后成全了,以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底为契机,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等纷纷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造车、卖车,当然,还有修车;


李书福旋即喊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车跑遍全球“等新台词,吉利快速投放豪情、优利欧、美日三款5万元以内的低价车,要以豪放之情,造出优于夏利超过赛欧的产品,取得打败美日车企的效果!奇瑞调整更果断,一边抓紧与“干爹”上汽“分手”,一边争分夺秒推出超低价重磅车型QQ,且快速上量,助力奇瑞一跃成为中国品牌领头羊,2006年销量逼近30万辆,领先本田、丰田,位居大盘第二。再加夏利表现坚挺,2000-2006年,奇瑞、夏利、吉利组成了中国品牌第一阵营;


在第一轮增长期,除华晨,绝大多数中国品牌都聚焦5万元以内价区,该价区属于绝大多数海外品牌主动放弃的细分车市。按照当时海外品牌严谨的造车标准,5万元以内根本造不出车,更别提造出好车,但中国品牌硬是在5万元以内价区,造出了一堆低价车,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

【易车研究院】中国汽车品牌洞察报告(2022版)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技术、品牌、市场能力,这核心三要素决定着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做强做大之关键。回首过往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链的国产品牌仍处于低端环节,核心技术和市场仍被国际品牌主导,高大上的品牌仍被国外占据。


近十几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新能源汽车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品牌井喷。大浪之下,有的品牌折戟沉沙,但还有一些品牌屹立潮头,正代表着中国品牌迎头向上。经过对硬件、软件和服务三项指标孜孜不倦的追赶与追求,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同时像比亚迪、吉利这样的自主国产品牌还占据了一定优势和先机,如果在追求先进科学技术高端智能造与完善汽车产业链方面更进一步,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据数据显示,2018-2020年,青年首购用户的大幅减少等,导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双双遭遇销量大幅下滑的严峻挑战。其中中国品牌下滑幅度更大,直接跌破700万辆。但2021年,中国品牌率先触底反弹,销量突破800万辆,市占率突破40%,期间海外品牌持续下滑。


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持续扩大并突破50%?销量能否持续提升并突破1000万辆?2023-2025年,海外品牌会如何积极调整,中国品牌该如何积极应对?具体可查看今日以下报告内容。


上一篇

【罗兰贝格】2022年车企数字化营销白皮书

2023-11-27
下一篇

【中国信通院】2022年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