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组】2024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
全国苗木供需总体情况回顾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绿化的形势与任务的转变,以及耕地保护政策的逐步落实,全国苗木生产正处于“优化整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全国育苗面积、苗木产量以及苗木需求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2022年全国育苗面积约为112万公顷,年可出圃苗木(可供造林用苗量)约为287亿株,苗木实际使用量为95亿株,相比2020年分别减少了20%、22%和26%。全国苗木供应总量过剩、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常规“大路货低端苗木存圃量较大,严重滞销:而优质苗木如珍贵乡土树种苗木、抗逆性强的树种苗木、油茶等木本油料良种苗木,以及用于城乡绿化的大规格苗木、全冠苗等高质量苗木供不应求。
2024-2026年度全国苗木需求预测
我国苗木供需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理念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科学造林绿化明确了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从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重点看,北方特别是“三北”地区以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开展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持续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为重点:南方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为重点。这就要求苗木生产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变化。
东地区供需情况回顾
东北地区拥有优质自然资源和农林生产基地,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北部地区生态安全、国家粮食主产区产能安全木材等战略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界江(河)国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相比2021年,2022年东北地区育苗面积略有下降,可供造林用苗量明显下降,苗木实际使用量有所上升,总体过剩趋势依然明显。
2024年西南地区分树种苗木供需分析
分别对35种主要造林绿化苗木需求进行区域性分析,结论如下:
(1)苗木供应严重过剩的有12种(R>2.5),分别是:红豆杉、李、香樟、紫薇、花椒、巢丝花、楠木、茶、国槐、盐木、皂英和华山松。与2022年分析相比,红豆杉、香樟、花椒、楠木和茶供应依旧严重过剩,李由供应相对过剩转为严重过剩,皂英和华山松由供应基本平衡转为供应严重过剩。2024年育苗建议:以上树种不宜继续发展。
(2)苗木供应相对过剩的有9种(1.5 (2)苗木供需基本平衡的有4种(1 (4)苗木供应严重不足的有10种(R1),分别是:油茶、滇柏、藏柏、砂生槐、柏木、沙棘、山桐子、校、樟子松和油松。与2022年分析相比,滇柏供应由相对过剩转为严重不足,油茶和柏木由供需基本平衡转为严重不足。2024年育苗建议:以上树种可以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