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01


优化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机制


完善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科技规划对科技任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构建“战略研究-规划部署-任务布局-组织实施”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科技规划、科技计划、财政预算协同执行机制。制定省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重大科技任务加强资源配置,探索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有效机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战略产品牵引、重大任务带动的科研组织新模式,持续深化“任务定榜、挂帅揭榜”“前沿引榜、团队揭榜”“企业出榜、全球揭榜”“需求张榜、在线揭榜”等“揭榜挂帅”机制,探索实行“赛马”制度,完善定向择优(委托)、省地联动等重大任务组织方式,推动形成需求导向明确、引领特征明显、应急反应迅速、攻坚力量完备的协同攻关体系。


02


统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强化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导向,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建立科技宏观统筹的重大议题凝练和重大任务协同落实机制,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数据统筹规划和一体化配置。完善科技决策和咨询制度,常态化开展事关长远的科技发展改革重大问题战略研究,加强科技战略研判和布局。创新科教融合体制机制,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推进产业创新学院建设,创新以企业发展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教和产教全方位深度融合。持续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1+X”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创新券”试点,支持建设科学数据中心,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科技资源高效供给和综合利用。


03


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


强化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修订《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加强财税、金融、自然资源、对外开放等相关领域法规配套衔接,探索开展面向科学伦理、学术道德、基础研究、新兴前沿领域等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深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风险防控机制,着力破解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瓶颈。完善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科研管理方式,加快推进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和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支持南京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04


加强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建设


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自律和监督并重,加快完善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学术期刊、重大人才工程等重点领域的科研诚信管理,在重大科技活动中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加强科研诚信信息的共享应用。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强化科技监督跨部门和省地贯通机制,完善科技活动重大违规案件的主动发现、联合调查、联合惩戒机制,切实净化学术环境,推动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完善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压实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和规范,大力提升专业化管理、监督和服务能力。


05


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


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强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实行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扭转科技评价简单数量化、忽视长期隐形价值的倾向。扩大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政府评价活动,落实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避免评价结果与物质利益、政府资源分配过度挂钩。深化科技奖励改革,构建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的科技奖励制度。不定期开展省科技计划(资金)的整体绩效评价,提升科技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06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以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总体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护,以更高的标准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升级工程,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产出一批高价值专利,发挥专利导航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强化知识产权评议,推动建立国际性知识产权联盟。制定《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推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健全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政确权、公证存证、仲裁调解的衔接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构建大保护格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推动产业集聚度高的地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快速维权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构建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


07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加强以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学习实践能力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方式,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促进创新创业与科普结合,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进一步明确科普义务和要求,引导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主动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中商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上一篇

【36氪研究院】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

2023-11-23
下一篇

【普洛斯】2021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