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化工行业报告:安利股份新材料市场增长分析
1、公司为国内PU合成革龙头企业
1.1、产业历史悠久,股权结构稳定清晰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利股份”或“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聚氨酯(PU)合成革业务。经过近二十载的艰苦奋斗,公司于2011年5月在深交所公开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以后,一方面公司不断扩大产能建设、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另一方面投建海外基地、拓展布局全球业务。2017年,公司投资收购安利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投资兴建安利越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越南基地。2021年3月,公司与科思创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水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计划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3月,公司拟投资“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技改提标升级项目”,项目技改提标升级后,4条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的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年计划产量为1800万米/年。2022Q4开始,公司子公司安利越南的部分生产线分批建成投产。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清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Q3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安徽安利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1.90%。同时根据公司公告,姚和平、王义峰、杨滁光、陈茂祥、黄万里、胡东卫、刘兵、李道鹏等8人为一致行动人,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共同直接持有安利投资64.82%的股权,并且合计直接持有安利股份0.41%的股权。
1.2、产能规模稳步扩张,国内与海外基地同步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主要产品为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功能鞋材、沙发家居、电子产品、汽车内饰、体育装备、工程装饰、手袋箱包等领域。
生产基地方面,公司国内与海外基地同步布局,目前主要拥有三大生产基地:
合肥本部基地:位于安徽合肥经开区的安利工业园,是公司目前主要的产能所在地。
越南基地:安利越南合计规划建设4条生产线,建成达产后,计划形成年产1200万米聚氨酯合成革和复合材料的生产经营能力,其中2条生产线于2022Q4末调试投产(由于在投产初期,员工、市场开发等投入较大,目前产销量未达盈亏平衡点,有一定亏损),剩余2条生产线计划于2024H2投产。
俄罗斯基地:安利俄罗斯拥有1条干法生产线,目前生产经营整体稳定,处于保本微盈状态。
公司积极推进客户与产品的转型升级,产能规模稳步扩张。根据公司公告,2018-2022年间,公司产能规模稳步扩张,由8000万米/年逐步提升至8500万米/年。同期,公司销量总体保持稳定,维持在6000-6500万米/年(其中2022年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销量为5773万米),这主要系公司积极推进客户与产品的转型升级,中高端品牌客户、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同时一些中低端、量大的普通型“大路货”产品有所减少。
截至2022年底,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具有年产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8500万米、年产聚氨酯树脂7万吨的生产经营能力。同时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十四五”期间,公司期望通过努力拼搏,计划形成年产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1亿米左右的生产经营能力。未来伴随公司产能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下游传统领域需求回暖、新兴领域需求加速释放,公司产销量水平有望稳步增长。
1.3、经营模式稳健成熟,采用“以销定产、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稳健成熟。销售方面,公司以直销为主、经销商和贸易商为辅,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直销收入占总营收的88.06%。开发方面,公司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公司产品优势和特点进行自主开发;另一方面与客户共同谋划,定向开发。采购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合同和订单预测等因素,结合材料的消耗水平、仓储水平、供应商生产交货时间等,合理采购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确保原材料合理的订货期和安全储备量。生产方面,由于公司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在应用领域、性能指标和定制化需求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
1.4、新兴领域与新产品需求加速释放,2023年公司业绩触底反弹
2011年至2022年间,公司营收总体呈上升趋势,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所波动。营收方面,2011年至2022年间,公司营收由9.91亿元增长至19.5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6.36%,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和2022年,受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外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有所下滑,增速分别下滑至-8.75%、-4.55%。利润方面,2011年至2022年间,受下游需求及原材料价格与能源成本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所波动。其中,2017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达到175.34%,主要系原辅材料与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美元贬值使得公司出口业务受损、“煤改气”清洁能源项目导致公司处置燃煤锅炉损失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原因;2021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9.10%,主要得益于下游需求逐步复苏与产品结构的逐步优化。2023年前三季度,受益于汽车等新兴领域需求及TPU等新产品的快速放量,尽管公司营收14.31亿元,同比下降4.97%,但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0.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5.94%。
分产品来看,合成革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毛利来源,其中2023H1生态功能性合成革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和毛利。根据Wind数据,2023H1公司生态功能性合成革与普通合成革分别实现营收8.07、0.49亿元,分别占比92.28%、5.65%。毛利方面,2023H1公司生态功能性合成革与普通合成革分别贡献毛利1.54、0.06亿元,分别占比94.77%、3.68%。
分地区看,2022年公司海外营收与毛利占比均接近四成。公司国内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区,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方面,根据Wind数据,2022年公司营收结构中,国内占比61.78%,海外(出口及海外子公司)占比38.22%;毛利方面,2022年公司国内毛利占比62.12%,海外(出口及海外子公司)占比37.88%。近年来,公司顺应全球下游市场产业转移趋势,通过并购或投资设立海外子公司,布局海外业务。截至2023Q3,公司子公司安利越南2条生产线已投产创收,并积极推进另外2条生产线的洽谈、采购,预计于2024年投产。未来,随着安利越南已投产能不断爬坡与筹建产能的陆续落地,公司的海外业务的营收与毛利有望实现同步增长。
创新驱动与运营提效并举,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仍将期间费用率整体控制在合理水平,运营管理有的放矢。在经营管理方面,2018至今公司一方面深耕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精进费用管控,不断推进降本增效。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4%、4.47%、6.69%、0.94%,合计期间费用率为16.24%,整体处于合理水平。
1.5、积极推动股份回购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积极推动股份回购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根据公司公告,2015年至今,公司分别累计实施了三次股份回购与三次员工持股计划。这不仅向市场传递了积极向好的情绪、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还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
2、PU合成革行业:新兴需求驱动成长,前景未来可期
2.1、PU合成革属于人造革合成革,产品性能优异、优点众多
人造革合成革主要包括PVC人造革与PU合成革。人造革合成革是塑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天然皮革的替代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根据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主要细分为聚氯乙烯人造革(PVC人造革)和聚氨酯合成革(PU合成革)。其中,PU合成革是以人工合成方式在机织布、针织布、无纺布等基材上通过浸渍聚合物浆料和涂层加工而制成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从产业链来看,PU合成革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环节,PU合成革原材料为基布、聚氨酯树脂、离型纸、色浆、助剂等,其中聚氨酯树脂的主要原料为DMF、AA、MDI、BDO等,基布的主要原料为棉花、涤纶、氨纶、粘胶等。中游环节,主要为PU合成革产品,根据工艺、性能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普通PU合成革、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超细纤维PU合成革。下游环节,主要为PU合成革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功能鞋材、沙发家居、电子产品、汽车内饰、体育装备、工程装饰、手袋箱包等。
湿法工艺:将聚氨酯树脂溶于DMF溶液中并添加各种助剂制成浆料,再将其浸渍或涂覆于基布上,然后放入与溶剂(DMF)亲和、而与聚氨酯树脂不亲和的液体(如水)中置换出溶剂(DMF),使聚氨酯树脂逐渐凝固,从而形成多孔性的皮膜,即微孔聚氨酯粒面层。习惯上称这一微孔聚氨酯粒面层为贝斯,意为基材,即湿法聚氨酯半成品革,贝斯表面经整饰后最终成为聚氨酯合成革成品。
干法工艺:是将聚氨酯浆料用刮刀涂覆在离型纸上,经过干燥、冷却工艺后,再涂覆上粘合层底料,然后利用基布发送贴合装置将基布与底料复合,经过干燥、冷却后,利用剥离装置将成品合成革与离型纸分别成卷制得。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湿法和干法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先经过湿法生产聚氨酯合成革贝斯,再用干法贴面成型,或再经过压花、印花、磨皮、喷涂、揉纹、转移等后处理工艺,生产出各种类型和花纹、效果的PU合成革。
2.2、供给: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大中小型企业处境分化
长期以来,为弥补天然皮革在环保、高物性及功能性等方面的不足,人类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天然皮革的替代材料。人造革合成革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期,初代产品为用硝酸纤维素溶胶涂覆织物所制成的硝酸纤维素漆布是人造革合成革的先驱。此后,伴随相关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PVC人造革与PU合成革产品陆续涌现。其中,PU合成革在产品质量、品种及产量上都进步迅速,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同时产品多样化、功能性、时尚性、生态环保也逐渐成为PU合成革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国内PU合成革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大中小型企业处境分化。由于国内PU合成革行业是完全开放、市场化的行业,市场规模较大,且普通PU合成革生产面临的技术、资金等壁垒并不高,因而相关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根据安利股份投资者问答消息,目前国内PU合成革行业规上企业有500多家。按照规模、品牌、技术等标准,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梯队:(1)以大型企业为主,在规模、品牌、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业务遍布国内与海外;(2)以中型企业为主,以区域性业务为主;(3)以小型企业为主,低端市场充分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伴随行业竞争的逐步加剧,落后的中小企业产能或将持续出清。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也有望进一步增强定价能力、享受品牌溢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