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玛&和君常明】2023陕西省国企平台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科教大省、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1978年的81.07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32,772.68亿元。三秦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交出一份靓丽答卷。
国企平台,通俗来讲可以称为“城投”,是特定时期、特定政策下的特色国有企业,九十年代至今,为我国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新的核心命题。
和君常明在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持续的客户服务中,对“城投”类的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明确,将各类服务地方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平台类企业统称为“国企平台”,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产城融合、产融互动”的发展理念。和君常明已发布的江西省国企平台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获得了各方高度认可,本次和君常明联合陕西最具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发挥各自在专业、资源上的优势,结合深度调研,共同发布陕西省国企平台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本报告按照“产城融合、产融互动”的国企平台发展理念和思考逻辑,搭建从基础数据解读到区域发展贡献,再到国企平台改革创新发展的分析框架,试图擘画出一幅陕西国企平台发展的整体轮廓,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由于“国企平台”或“城投”并无明确统一的概念,也缺乏准确的范围,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数据分析部分主要针对存量债国企平台,非数据分析部分不局限于存量债国企平台。本报告将采用Choice债券发行人数据浏览器提供的YY口径下城投公司名单,筛选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存量债国企平台,作为本次数据分析样本:
(1)2021-2022连续两年发布财务数据、拥有存量债的国企平台;
(2)人工剔除明显非“国企平台”;
(3)通过第一大股东信息,剔除存在母子集团关系的子公司,避免重复计算。
以上口径和筛选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遗漏部分公认的国企平台,但全国两千多家存量债国企平台选择标的一致性,保证了我们数据的可比性,也能较好的体现全国、陕西及各地市的国企平台发展情况。
如无特殊说明,报告中数据来源为Choice,财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市值及信用评级数据截至2023年4月30日。
区域特点
截至2022年底,全国存量债国企平台2,107家,其中陕西42家,占全国比重1.99%。财务角度看,全国国企平台资产总规模1,128,604.30亿元,其中陕西29,991.93亿元,占比2.66%,比上年度下降0.04%;全国国企平台负债总规模679,284.70亿元,其中陕西20,310.68亿元,占比2.99%,比上年度下降0.05%;全国国企平台收入总规模98,432.67亿元,其中陕西2,329.21亿元,
占比2.37%,比上年度下降0.03%;全国国企平台利润总规模8,035.75亿元,其中陕西234.36亿元,占比2.92%,比上年度提高0.94%;全国国企平台资产负债率60.19%,陕西67.72%,比上年度提高0.69%。
从全国对比来看,陕西国企平台数量全国排名第15,资产规模全国排名第15,负债规模全国排名第15,营业收入全国排名第14,利润全国排名第11,陕西用更少的资产创造了更多的营收。同时,陕西国企平台平均资产负债率全国排名第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 西安报道
科技含量颇高的陕西上市公司,无疑是全国资本市场颇为重要的板块。
最新发布的《陕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陕西上市公司在多个方面均有亮眼表现。例如,资产总计已达1.84万亿元,平均资产规模245.25亿元,全国排名第9位;平均净利润为11.50亿元,全国排名第5位。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也有实打实的成绩。今年上半年,陕西全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7.7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1%,高于全国平均2%的水平。其中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为9.99%,凸显出陕西上市公司的硬科技优势和“含科量”。
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1%
来自陕西各地市金融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上市后备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了陕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会。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在致辞时指出,上市公司是行业发展的领头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更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主力军。“多层次多板块的上市公司群体,有力支持了国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有力营造了激励创新创业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有力带动了全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希望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竞争合作;聚焦主业、做强主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各类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带动所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主动开展股权激励和分红,为投资者负责,践行公众公司社会责任。
同时,后备企业要抢抓机遇,特别是本轮北交所改革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上市条件,努力解决企业上市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加快登陆资本市场。
在陕西上市公司中,国资国企业绩和实力较为突出。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任国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底,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13家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7253亿元,净资产2613亿元,营业收入4160亿元,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8%、12%、42%。
他表示,陕西省国资委不断加大省属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力度。制定了三年上市工作计划,更新省国资委上市后备企业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障碍。
陕西证监局局长鱼向东表示,近年来,陕西上市公司增量持续做大并且结构更优。2019年以来,陕西新增的32家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公司共有26家,占新增数量的90%。目前,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公司31家,占比39%。
他介绍,陕西上市公司规模稳步增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发展基础也在不断夯实。“上半年全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7.7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1%,高于全国平均2%的水平。其中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为9.99%,我省硬科技优势得到彰显。”
过去三年新增数量超十年总和
从陕西上市公司整体来看,近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成绩。
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陕西共有A股上市公司75家,居西北第1、西部第2、全国第15位。从数量来看,近年来陕西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尤其是2019年以来显著增多。
其中,以上市敲钟的口径统计,2019年陕西全省新增上市公司5家,2020年和2021年均新增7家(含新三板精选层);2022年,新增10家,创下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至2022年末,全省新增上市公司共24家,超过过去十年新增上市总和。
今年以来,陕西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85家(含过会待上市6家)。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上市公司也注重对北交所、新三板机遇的把握。近年来,西北有色院抢抓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实现4家公司在A股上市。
其中,上交所科创板的西部超导和凯立新材,北交所的天力复合,均曾在新三板挂牌并实现多轮融资。目前,有色院下属的西诺稀贵已报北交所审核,另有西部宝徳、菲尔特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也计划申报北交所。
在注册制推出后,陕西能源今年4月已挂牌上市,募集资金72亿元,成为我国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第一批主板上市企业。
资产方面,截至去年末,陕西A股上市公司资产总计1.84万亿元,平均资产规模245.25亿元,全国排名第9位。2022年陕西A股上市公司中4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包括西安银行、陕西建工、陕西煤业和隆基绿能。
利润方面,去年陕西A股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862.83亿元,全国排名第9位,同比增长27.38%,同比增长率全国排名第5位。平均净利润为11.50亿元,全国排名第5位。
去年,陕西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本运作也对业绩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节能环保通过资产重组,置入优质资产,隆基绿能大幅盈利增厚净资产,也对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分红方面,陕西上市公司去年年度累计分红327亿元,其中,陕西煤业、隆基绿能、北元集团年度累计分红分别为211亿元、30亿元、10亿元。
此外,截至去年末,陕西共有“新三板”挂牌公司123 家,排名全国第16位。